严苛皇帝问臣子:这个世界有多少种人?耿直臣子:两种,被重用

受评书小说的影响,很多人都以为皇帝是金口玉言,说一不二的。其实,除了少数残暴的昏君,大多数皇帝的权力都是有限制的,远远谈不上一言九鼎。

魏征劝谏李世民的故事就不说了,在更为开明的宋明两代,弱势一些的皇帝干点什么事情,都要和大臣们商量着办,稍微想造个新房、装修一下、享受生活,搞不好就会被大臣指着鼻子骂。

当然,这种骂是很文雅的,也就是把皇帝比做夏桀、商纣,如果不听大臣的劝谏,便离亡国不远了。朝廷还设有专门的御史台,专门负责给皇帝和大臣们找茬,甚至可以凭风闻、即小道消息,发起弹劾。让皇帝和宰相等重臣不胜烦恼,客观上确实起到了约束他们行为的作用。

严苛皇帝问臣子:这个世界有多少种人?耿直臣子:两种,被重用

清朝的皇权比宋明更要强大,从来不设宰相这一职位。从程序上讲,皇帝的话就是圣旨,不需要文官集团的认可。但敢于直谏皇帝的大臣还是有的,孙嘉淦还因为经常给皇帝挑刺,得到了重赏。

孙嘉淦是穷人家出身,考中进士,还是一等的庶吉士,算是读出了头。在担任翰林院的检讨一职时,他就敢上书给雍正皇帝,让皇帝亲近兄弟、停止纳捐、西北收兵。

众所周知,雍正皇帝登基后,把几个兄弟给圈禁了,孙嘉淦却让他亲近兄弟,不是在变相地指责皇帝吗?雍正当然发火了,把他的奏折给摔在地上,斥责翰林院的掌院学士,怎么没有管好你的手下。

严苛皇帝问臣子:这个世界有多少种人?耿直臣子:两种,被重用

正当掌院学士不知所措时,辅政大臣朱轼帮了孙嘉淦一把,说他虽然狂妄,但很佩服他的胆量。雍正经过朱轼的点醒,也明白了,不但没有治罪,反而升了孙嘉淦的官,让他做国子监司业。

雍正是个严苛的皇帝,但他也需要树立一个榜样,证明自己能容得下臣子的犯颜劝谏,不是一个唯我独尊的暴君。孙嘉淦因此得到重用,十来年便升到工部侍郎,跨入了重臣的门槛。

孙嘉淦不光是敢劝谏皇帝,对皇帝的宠臣也不放过。年羹尧、田文镜都是雍正重用的文武大臣,孙嘉淦照弹不误,完全不在乎他们的滔天权势。雍正一次次容忍下来,也没把他怎么样。

严苛皇帝问臣子:这个世界有多少种人?耿直臣子:两种,被重用

有一次,雍正问几位大臣,天下有几种人?大家不知如何回答,只有孙嘉淦说,有两种,一是为名,一是为利。雍正问他属于哪一种?孙嘉淦只说自己不爱利。雍正明白他的意思了,他是爱名啊。

做为朝廷重臣,能在历史上留下个好名声,也是很多人的追求。明朝有些大臣甚至专骂皇帝的痛处,不惜挨顿廷杖、屁股开花,就为了搏个正直之名。

海瑞曾经直言不讳地上书,把嘉靖皇帝的丑事都抖落出来。要不是海瑞的名气太大,嘉靖宰了他的心都有。雍正知道孙嘉淦是想学海瑞这种直臣,所以,专门派他去干一些困难又容易得罪人的活儿。

严苛皇帝问臣子:这个世界有多少种人?耿直臣子:两种,被重用

乾隆皇帝继位后,孙嘉淦上了一封奏折,劝谏皇帝要防止三习一弊。具体地说,三习就是皇帝的耳朵习惯听好话、眼睛习惯看笑脸、心里习惯别人听话,最后变成亲小人、远贤臣,以为自己无所不能。

这封奏折被乾隆赞为本朝第一奏议,下发给众臣,让他们学习。意思是以后不要老拍我马屁了,要多提点意见才对。乾隆皇帝能成为一代明君,成就十全武功,本身确实是有很大长处的。在传统的治国方面,可以和历代的英主一较高下。

孙嘉淦因此被升为刑部尚书,主管全国的刑狱大案。几年后,他又出任吏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要职。在此期间,孙嘉淦审理冤案、惩治贪官、治水抚民,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职责。

严苛皇帝问臣子:这个世界有多少种人?耿直臣子:两种,被重用

孙嘉淦其实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在湖广总督的任职上,因为包庇手下而被治罪,贬为宗人府府丞,为被圈禁的皇亲们服务。也算是乾隆为他父亲报了当年“亲近兄弟”奏折的仇了。

乾隆并不糊涂,小小地泄了下私愤后,第二年就把孙嘉淦重新提上来,继续为大清服务。

此时,孙嘉淦已年近七十,向皇帝恳请退休。为了不让家乡的士绅耻笑,孙嘉淦用十几个箱子装满砖头冒充金银。乾隆也以为他贪了不少钱,便派人暗中查访。发现真相后,乾隆很是感动,命人把砖头换成真的金银,算是对孙嘉淦最后的嘉奖吧。

1753年,孙嘉淦被重新起用,在吏部尚书任上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