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眼花翎為何那麼重要,權臣和珅都沒有,只有7個人獲得?

忠肝義膽嶽老三


清朝的三眼花翎到底是什麼?它有什麼重要性?三眼花翎是清朝官員非常特有的冠飾,據說是從孔雀身上摘取下來的,所以色澤非常好看。看清宮劇的時候,我們經常會看到皇上會賞賜官員三眼花翎,就跟賞賜黃馬褂一樣,他們都是皇上給臣子的一種榮譽。

但三眼花翎可比黃馬褂地位高很多哈,因為能夠擁有三眼花翎的官員,就說明他要麼是對朝廷做過巨大貢獻的,要麼就是戰功赫赫。

在清楚官員頭上很少可以看到有人佩戴花翎,更別說是三眼花翎了。因為花翎還分為“單眼花翎”、“雙眼花翎”、“三眼花翎”。\t按照清朝規定,唯有皇室宗親的王爺、郡王等人才能有資格佩戴最高規格的三眼花翎。這些人只是有資格佩戴,並不是說他們一定有,很多王爺都不一定有,所以三眼頂戴花翎非常尊貴稀有。

從清朝乾隆時期直到清朝滅亡,也僅僅只有7個人才獲得過三眼花翎。其中,乾隆時期就有三個人獲得了,福康安就是其一,但和珅和劉墉等人都沒有。

越到後來的時候三眼花翎的發放沒有那麼嚴格,李鴻章就例外的獲得過三眼花翎。(和珅)

而和珅呢?作為乾隆最信任的“紅人”按理來說應該是有的吧?但他並沒有資格享戴花翎,因為他並不是皇室中人,又沒有什麼特別軍功,就算在乾隆身邊再紅的發紫,乾隆也不不可能給他搞例外。

(單眼花翎)

所以說和珅一生中從來沒有獲得過三眼花翎,不過反倒是他的弟弟和珅因隨軍作戰多年,因軍功獲賜過三眼花翎。其實,三眼花翎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實際意義,它只是象徵著一種榮耀。

我是魚幼微微,歡迎閱讀關注。


魚幼微微


和珅算什麼,就連功名赫赫的年羹堯,備受雍正器重的十三爺胤祥,都沒有獲得過三眼花翎這個榮譽。在大清的276年曆史中,賜帶雙眼花翎的大臣也只有寥寥20餘人。

施琅因收復臺灣功不可沒,當康熙帝為他加官時爵之時,他卻給予拒絕,獨獨提出三眼花翎的要求。可見,三眼花翎在大清的地位之榮耀,高貴無比的黃馬褂也無法與之相比。

根據《清史稿》記載:“凡孔雀翎,翎端三眼者,貝子戴之。二眼者,鎮國公、輔國公、和碩額駙戴之。一眼者,內大臣,一、二、三、四等的侍衛,前鋒、護軍個統領、參領,前鋒侍衛,諸王府長史,散騎郎,二等護衛,均得戴之。領根並綴有藍翎。貝勒府司儀長,親王以下二、三等護衛及前鋒、親軍、護軍校,均戴染藍翎。”

也就是說,大清官員帽子上的頂戴花翎,是有嚴格佩戴制度的,特別是三眼花翎,尤其以大清初年為最。而且這個花翎是分“花翎”和“藍翎”兩種,花翎用孔雀的尾羽製成,俗稱“孔雀翎”,寓意高貴;藍翎用染成藍色的鶡鳥羽毛製成,俗稱“染藍翎”, 又因鶡鳥天生性好鬥,所以多為有功軍官佩戴,寓意英勇善戰。同時,花翎又分為“單眼、雙眼、三眼”之分。

雖然三眼花翎榮耀高貴,但並無太多實際意義,如同後世的榮譽勳章、立功獎章(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等,僅是一種榮譽的象徵。

那麼,在大清國276年的歷史中,享此殊榮的7人又有誰呢?

據朱彭壽《舊典備徵》記載:“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及固倫額駙準戴三眼花翎……按二百年來膺是賞者,惟傅恆、福康安、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徐桐等七人。”

在此7人中,和珅的弟弟和琳赫然在列,難道在乾隆心目中,和琳比和珅更加受寵?當然不是,原來和珅、和琳二人少年時,根據各自喜好確定了發展方向,即:前者重文,後者重武。而且二人學習都非常刻苦,備受詩人袁枚稱讚:“擎天兼捧日,兄弟各平分。”其言“擎天”的是和琳出將,“捧日”的是和珅入相。後來,和珅憑藉學識成為了乾隆年間的一方權臣,而和琳則跟隨阿桂將軍屢立功績。

  1. 1786年5月,乾隆派和琳與軍機大臣阿桂處理浙江杭州織造盛住貪汙案。因盛住是乾隆小舅子,而阿桂性格剛直,處理不當,被乾隆責罰,而和琳辦事恰當,被乾隆升遷為湖廣道御史。不久,又因彈劾湖北按察使李天培假公濟私有功,次年被乾隆升遷為吏部給事中,之後歷任內閣學士、兵部右侍郎兼工部左侍郎等職。

  2. 1792年,和琳和大將軍福康安默契配合,擊退廓爾喀(今尼泊爾)入侵西藏,因功授都統銜,升任工部尚書。

  3. 1795年,任四川總督時,鎮壓貴州、湖南苗民起義,並生擒義軍領袖吳半生,受賞雙眼花翎、黃腰帶,後加封太子太保銜。

  4. 1796年,乾隆下令和琳督辦軍務,他又生俘義軍領袖石三保,因功賞三眼花翎。同年8月,和琳病死於平隴戰役之中,因此乾隆晉贈一等公爵,並准許後代世襲、建專祠祭奠,諡忠壯。


雖然和琳榮獲三眼花翎皆靠自己之能,但是期間和珅出謀劃策的身影依舊存在。由此可知,三眼花翎的榮耀確實非常難以獲得。

至於享有三眼花翎的惟傅恆、李鴻章、徐桐等6人,皆於國家穩固與發展作出大貢獻。

清末時期,因鴉片戰爭爆發,造成國庫空虛,雖然有錢就可以買到頂戴花翎(官稱捐翎),當時花翎每枝實銀10000兩、藍翎5000兩,同時還可參照捐管之項進行折扣。

到了咸豐九年,花翎的價格更是跌到了實銀7000兩、藍翎4000兩。再到後來,花翎僅需實銀200兩。但是,至始至終三眼花翎都未列入“捐翎”之列,可見三眼花翎不但代表的是一種榮耀,更是一種不滅的貢獻精神。


祥子談歷史


三眼花翎,是個什麼物件?這還得從花翎的歷史說起。

作為清朝官員身上,最具裝飾性的點綴之物,也就莫過於官帽後面的那一根孔雀翎了。歷史上的花翎主要還是有以下三種,根據上面眼的數目分為:一眼、兩眼、三眼,這裡所說的眼其實就是孔雀翎上邊,宛如眼睛一般的圓斑花紋!

三眼花翎可不僅僅是裝飾品那麼簡單,而是根據戰績功勳,在朝廷中官職大小來佩戴,按照當時《清會典》中制度規定,五品以上官員才可以佩戴單眼花翎,單眼花翎算是最基礎的存在了,往上的雙眼花翎、三眼花翎,才是真正代表身份和地位的象徵,權力大小一看便知,

作為拿錢也買不到雙眼花翎,是作為特殊戰績貢獻的恩賜。

當然有些特殊場所的武官也有權利佩帶,有些郡王和親王,也會因為沒有花翎佩戴眼熱不已,就比如《清稗類鈔》記載順承勤郡王,泰斐英阿求花翎字一事。就拿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多爾袞,先前也才佩戴的是單眼花翎。

根據當時的制度規定:能夠佩戴三眼花翎的,不外乎這幾種人,按照當時的爵位劃分,佩戴三眼花翎的最低級別也要是親王郡王,當時清朝時期的貝勒貝子,或者是嫡系的固倫公主的額駙,才能夠享受此殊榮。

除此之外那就是皇室中,亦或者是分封的藩王,按照當時的親屬關係,也只有鎮國公和輔國公之類的宗親大臣,以及碩公主的額附,也才有資格享受兩眼花翎。但是這僅僅是針對滿族人所制定的要求,在當時嚴苛的等級制度之下,漢族人不僅有極大的升遷障礙,而且對於三眼花翎更是可遇不可求!。

至於權臣和珅為什麼沒有三眼花翎,還是與他當時的地位和社會影響力有關,同時也進一步說明了三眼花翎的獲取難度。

話說在乾隆年間,當時乾隆覺得三眼花翎的獲取難度未免太大,當時也為了讓有些親王和郡王感到舒心,就為了有別於三眼花翎,進一步設立五眼花翎,就是為了滿足一下有些人的虛榮心。

但這一舉動卻被和珅制止了,如若不是特殊地位的象徵,那三眼花翎就可以算是戰功顯赫的軍功章,與我們現如今的軍隊勳章有異曲同工之妙,尤其在和平年代,更不容易獲得,也算是天時地利,加人和的終極產物。

儘管和珅作為當時的權臣,按他當時的地位獲取三眼花翎足以,但其實他並沒有顯赫的功勳戰績,影響力是有可他並沒有獲取3眼花翎的硬性條件。由於他在當時並非武臣,自然也沒有顯赫的軍功可言,要評起軍功章來和珅壓根沒有參選資格。

說起歷史上僅僅佩戴三眼花翎的7個人,無非就是傅恆、福康安,外加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和徐桐等人了。

傅恆、福康安、和琳他們三人,都是當時位高權重的皇親國戚,自然得到乾隆的賞識嘉獎也無可厚非,本來就有先天優勢,再加上其利用後天資源發揮,飽受乾隆皇帝恩寵,所作出的卓越貢獻也不容小覷。

傅恆和福康安都是優秀將領,平定叛亂有功,戰功顯赫,雖然和珅沒有但他的弟弟和琳,卻還是有這樣資格的,畢竟他常年在外征戰,也為大清立下汗馬功勞。

相信李鴻章的功績我們也再熟悉不過,剩下的三人,不僅有著顯赫的地位,而且還有著卓越的功勳,雖然這是作為當時地位的象徵,但他的主要獲取條件卻是憑藉軍功來考量的。


大國布衣


首先三眼花翎在整個清朝並非只有七個人獲得。清初年間,貝子和固倫額附(皇后所生的女兒的丈夫)都可有資格佩戴三眼花翎。而到了乾隆年間,凡是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和固倫額附也都有資格佩戴三眼花翎。所以說真正擁有三眼花翎的人可不在少數,遠非七人。

但是清朝除顯貴的皇族外,作為滿清的大臣們被賞賜三眼花翎的的確只有七人。這七人分別是傅恆、福康安、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和徐桐。

花翎是清朝官員和貴族獨有的冠飾,是有孔雀翎製作而成,主要分為單眼花翎、雙眼花翎和三眼花翎。在清朝五品以上的內大臣、前鋒營、護軍營的各統領和參領可佩戴單眼花翎;鎮國公、輔國公及和碩額駙這些爵位的獲得者可有資格佩戴雙眼花翎;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和固倫額附可有資格佩戴三眼花翎。但是需要注意除了和碩額駙和固倫額附這兩個身份是一旦擁有就可佩戴花翎的,其餘的鎮國公、輔國公、親王和郡王等這些爵位僅僅只是有資格佩戴雙眼花翎和三眼花翎,不過如果想真正的佩戴花翎,他們必須在十歲的時候經過騎、射兩項考試,合格後才可佩戴對應的花翎。

可以說花翎對於滿清來說就是王公貴族特有的身份象徵,它代表的是地位和身份。在乾隆之前五品以上的可佩戴單眼花翎的非鑲黃旗、正黃旗和正白旗這上三旗的人莫屬,而且必須是皇家禁衛軍中人,而雙眼和三眼花翎更是非輔國公以上爵位的皇族中人不可得,可以說在滿清花翎的賜予是較為嚴格的,單眼花翎的獲取條件非皇帝親領的上三旗中人不可得,而且還得是滿清皇家禁衛軍的人才可以,而雙眼和三眼花翎更是需要輔國公、輔國公和親王等這些爵位的擁有者經過騎、射考試才能佩戴。

雖然自道光年間,因第一次鴉片戰爭需要賠償鉅額的戰爭賠款,滿清開始有了“捐翎”的制度,在當時滿清官員們花費7000兩白銀就可獲得佩戴花翎的資格,且道光一朝的花翎的賞賜範圍也被逐漸擴大,只有皇帝認為他有功即可得到花翎的佩戴資格,比如在道光時期,一個向朝廷彙報張格爾叛亂被平定的報捷士兵就被開心的道光賜予佩戴花翎。不過雖然說在道光帝花翎的賞賜已經開始逐漸氾濫,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氾濫的花翎僅僅只是單眼花翎,而雙眼花翎和三眼花翎滿清從始至終都沒有被濫封過,即使滿清的國庫如何的空虛,朝廷有多麼的腐敗,終清一朝被賞賜雙眼花翎的只有二十餘人,而三眼花翎更是隻有七人,可想而知滿清皇帝對於雙眼花翎和三眼花翎的賞賜是多麼的嚴謹,也是多麼的看重。

當然三眼花翎本身並不是什麼珍貴的稀罕物。它之所以讓人覺得它很重要,其實是因為終清一朝二百七十六年的時間裡除了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和固倫額等顯貴皇族外佩戴三眼花翎外,只有七位大臣可佩戴三眼花翎,所以就這樣在大多數人的眼裡三眼花翎才會會顯得如此的珍貴。但是說實話,這是滿清“不得已而為之”的做法,歷朝歷代都有一些事物會被王朝的皇帝“故意”弄的很稀少,比如明朝是蟒服,而清朝就是三眼花翎。只有這樣當一些“勞苦功高”的功臣們出現封無可封的情況下,皇帝才不會出現沒有東西可賞賜的情況出現,等到那個時候皇帝就可以把這些“極其稀少”的東西賞賜給功臣,這樣既能讓功臣們感受到皇恩浩蕩,又不會讓皇帝封無可封,這樣何樂而不為呢?



畢竟不管是在什麼時候,作為領導者總是需要留下一點“存貨”來賞賜那些功勞特別巨大的功臣們,而怎樣才能讓這些功臣們感恩戴德呢?當然就是用一些看似特別稀少的東西來賞賜功臣啦,畢竟99.99%的人都沒有的東西,只有你才有你說你開心不?那麼作為清朝只有親王、郡王、貝勒和貝子等這些滿清金字塔尖上的人物才能佩戴的三眼花翎,如果把它送給滿清的臣子們佩戴,你說那些臣子們會怎樣?當然就是隻剩下感激涕零啦。


澳古說歷史


三眼頂戴花翎揭秘。

1、什麼是花翎?

花翎,就是有眼的孔雀羽毛,在清朝時期,特指官員禮帽尾端的孔雀翎毛。在清朝的歷史劇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上朝的官員帽子上面,很多人的帽子後面都會裝飾有一個長長的羽毛,這就是花翎。花翎通常劃分為單眼、雙眼和三眼之分,其中隨著羽毛上類似眼狀的圓圈增加,意味著花翎的更加高貴。花翎的佩戴要嚴格遵循地位的高低的原則,在清朝初期只有皇族的貝子和皇后所生長女的丈夫才能佩戴三眼花翎,從這個佩戴條件來看,直接能夠戴三眼花翎的人是少之又少,而雙眼花翎只有是皇族中的宗室宗親和藩部中的親貴才能佩戴。


2、珍貴的三眼頂戴花翎。

花翎,指代孔雀翎上的眼狀的圈圈,無眼的孔雀毛叫藍翎,一般給宮中六品以下的官員以及在皇宮、王府中的侍衛等官員佩戴。一眼花翎主要是五品以上的內大臣、前鋒營和護軍營的統領,參領才有資格帶,而且這些人的出身還要是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出生才行。三眼花翎最早出現的時期,還是乾隆在位的過程中,在六十年的統治裡,乾隆僅封賞了三個人,分別是他的小舅子傅恆,他的私生子福康安以及和琳,和琳我們可能不大熟悉,但是他的哥哥我們都很熟悉,誰?就是馬屁精和珅,沒錯,他們兩個是親兄弟,從這兩個人的顯赫地位來看,和家的遺傳基因是非常厲害的,兄弟兩個,都是人中之龍,從弟弟的三眼花翎我們就可以知道和珅有多優秀。在乾隆以前的順治、康熙、雍正三朝,竟然沒有一個人被授予三眼頂戴花翎,可見這個三眼花翎含金量到底有多高,乾隆之後,儘管人才輩出,多有為國貢獻巨大的賢臣,但是後續獲得三眼頂戴花翎的僅有長齡、禧恩、徐桐以及李鴻章四人,也就是說,乾隆之後,僅有7人獲佩三眼頂戴花翎,其中就包括我們非常熟悉的李中堂,由此也可以看出李鴻章對晚清的巨大貢獻。


智者說歷史


花翎即孔雀翎,就是插在清朝官員官帽後面跟草雞尾巴一樣的那個東西。花翎上頭會有眼狀的圈圈,一個圈叫單眼,兩個圈叫雙眼,三個圈自然就是三眼,而三眼花翎的地位自然是最高的。



在清朝,花翎作為一種榮譽頭銜存在,體現了皇權對宗室人員的特殊對待,所以是否有花翎跟官品多高沒多大關係。事實上,如果你不是宗室人員,即使官品再高,一般也是沒資格賞戴花翎的。一般來說,貝子及其以上有資格戴三眼花翎,鎮國公、輔國公一類有資格戴雙眼花翎,品官之中,文官一般沒花翎可戴,除非得到皇帝的特賞才行,武官當中一般得五品以上才有資格戴,不過也就是個單眼花翎。

由此可見,清廷對花翎的賞賜是很吝嗇的,尤其是對三眼花翎掌控,可謂是非常嚴格。即便是宗室的親王、郡王,皇帝也未必賞他們三眼花翎戴,更何況是廣大的品官群體。清宮戲裡皇帝隨隨便便就賞賜大臣三眼花翎,一看就是不符合史實的虛構。



當然,專制社會皇權最大,只要是皇帝開口賞賜,一切規制都不是束縛。在乾隆之前,皇帝對三眼花翎的賞賜特別嚴格,王公貴族也戴不了三眼花翎,比如雍正帝的左膀右臂怡親王胤祥,他算厲害的吧,終其一生他也沒戴三眼花翎。對於品官,康熙為獎勵施琅平臺之功,特旨賜給他單眼花翎。

而到了乾隆年間,親王貝勒等宗室開始大量被賞戴三眼花翎,乾隆也拿三眼花翎來特旨賞賜有顯赫軍功的大臣,如和琳、傅恆、福康安都因軍功而賞戴三眼花翎。即便如此,皇帝對三眼花翎的賞賜仍舊很慎重,像大貪官和珅這種權臣,就算他再受乾隆寵信,乾隆也不給他三眼花翎,因為他是文臣,沒有軍功。



乾隆之後,花翎開始逐漸被濫用。晚清國庫空虛,朝廷竟然開了捐翎之例,花7000兩白銀可捐一個花翎戴。但對於三眼花翎,清廷仍舊十分謹慎。到清朝滅亡之前,除王公貴族外,被賞戴三眼花翎的品官只有七個,除剛才說過的傅恆、福康安和和琳,還有長齡、禧恩、李鴻章和徐桐。


達摩說


很簡單,因為只有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及固倫額駙準戴三眼花翎,只有他們能戴!賞戴三眼花翎可謂比登天還難!和珅雖然沒有拿到三眼花翎,但他弟弟卻拿到了。


解釋一下頂帶花翎的意思,清代官帽在帽子的最頂端鑲嵌頂珠,品級不同頂珠有區別,沒有頂珠說明不入流。而在帽子下面都有一個翎管,用以安插翎枝:

翎枝分藍翎與花翎:藍翎是鶡羽製成,藍色,羽長而無眼,較花翎等級要低;

花翎是帶有“目暈”的孔雀翎,“目暈”俗稱“眼”,有單眼、雙眼和三眼之分,三眼花翎最尊貴,一般都是授予軍功卓著之將領。

《清史稿》:"凡孔雀翎,翎端三眼者,貝子戴之。二眼者,鎮國公、輔國公、和碩額駙戴之。一眼者,內大臣,一、二、三、四等的侍衛,前鋒、護軍個統領、參領,前鋒侍衛,諸王府長史,散騎郎,二等護衛,均得戴之。領根並綴有藍翎。貝勒府司儀長,親王以下二、三等護衛及前鋒、親軍、護軍校,均戴染藍翎。"

大清歷史上,只有傅恆、福康安、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徐桐七人賞戴三眼花翎。

和珅之所以拿不到三眼花翎,是因為其拙劣的軍事指揮能力不足以評功,和珅唯一一次領兵打仗,就因指揮失敗導致總兵圖欽保戰死,被停職處分。所以他到死也拿不到這三眼花翎。

和珅雖然沒有拿到,但是他弟弟和琳卻拿到了。因其在平叛過程中的出色表現,生俘了石三保,而被乾隆帝特賜三眼花翎。

不過李鴻章這三眼花翎算是運氣好,因為1894年正好是慈禧太后60大壽,朝廷下旨“殊恩特配”,所以,李鴻章被賞戴了三眼花翎。


從小愛歷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咱大華夏那屏幕上最喜歡玩的就是滿清的電視劇,一條大辮子晃來晃去。而這電視劇裡頭,只要是個人整那麼一點還是兩點功勞,蹲在龍椅上的皇帝,大板牙那麼一齜裂,手指頭都快戳人家腦門上了,一準整這麼一句:“賞黃馬褂,三眼花翎!”

要麼那個大臣犯了事,皇帝一拍桌子,抖著手指頭指著跪在地上的貨,就來這麼一句:“摘他的頂戴花翎!”再生氣點,補這麼一句:“流放三千里,予披甲人為奴!”

這話重複比率都快爛到家了,每到電視劇裡論功行賞,論罪當罰的時候,咱大傢伙都能有樣學樣的給他補上。擱到大傢伙耳朵眼裡,都快磨出老繭了。

那麼三眼花翎真的有那麼爛嗎?是個人就能搞一支插插?

您快拉倒吧!別被那電視劇給誤導了,一般人別說是三眼花翎,就是單眼花翎他都不一定能搞一個(這單眼花翎僅限滿清初中期)。

三眼花翎這玩意可貴重了,您可以把他看成軍功章,不是啥人都能戴。首先這東西就不是給文臣們插的是,是給那些個立了超級大功的武官們整的。

題主說的那和珅,他充其量就是個文臣,手頭上那是一點軍功都沒有,三眼花翎對他來說那是遙不可及的東西。

好了,大傢伙對這三眼花翎多多少少有了那麼一丟丟的理解,那麼接下來俺就給大傢伙細細的掰扯掰扯這事。

您要說這三眼花翎,咱就得扯這帽子的事,畢竟這三眼花翎是往帽子插的物件。

帽子

過去咱大華夏的老祖宗把這帽子叫頭衣,在滿清以前雖然歷朝歷代這官帽的款式不一樣,但實質上都是大同小異的。

首先這材質,最初定型的時候,是東晉成帝咸和九年,這成帝先是給那些個在宮廷裡值班上崗的公務員整了一頂用黑紗做的帽子。

這後來大傢伙就把這種黑紗做的帽子叫做烏紗帽,結果後邊的皇帝瞅著這物件不錯,就一直沿用了下來,這種材質的帽子就開始擴展到了朝堂上,這就成了當官使用的帽子。

當然開頭的時候,這種材質的帽子老百姓也能戴,但款式不能和官帽一樣,而且不能使用黑色。

但這個規矩到了大明朱元璋的手裡,就改了,烏紗帽只能官員戴,老百姓是不能染指的。所以這烏紗帽也就成了官員的代名詞,到現在都沒改,原因就在這裡。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問了:“那烏紗帽不是還有倆翅膀,這又是咋回事?”

這物件是宋太祖發明的,這人最討厭上朝的時候,底下的大臣交頭接耳,所以在官帽子上邊整了兩條又細又長的帽翅,還特別的用鐵絲加固。

您要在開會的時候,來個左搖右晃交頭接耳,輕了對方的帽翅把您這帽子撥拉飛了,這重了一帽翅就抽大臉蛋子上了,那個時候特講究臉面,這一傢伙下去誰也受不了,得,官員們的竊竊私議這就給堵上了。

接著到了明朝,也沿用了這一制度,但這帽翅變短變圓了。

但到了滿清的時候,就跟那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意思一樣,這就全盤否定了歷時幾千年的傳統,就整出了一堆圓帽出來,還像大辮子一樣在這圓帽的後邊整了一條花翎出來插上。

他這圓帽分兩種,一種是暖帽,形狀和那林正英對著幹的傢伙們戴的一個樣,這帽子一般是冬天戴的;另一種就是咱瞅電視劇裡那些個大頭兵戴的就像個倒扣的大喇叭一樣的帽子,這種叫做涼帽,一般是夏天戴的。

有時候電視劇裡總是把這兩種帽子給整反了,夏天戴暖帽,冬天戴涼帽的,瞅著就彆扭。

這是帽子,接下來咱再說這花翎。

花翎

這花翎他分單眼,雙眼和三眼,還有無眼,一共四個等級。理所當然的這無眼花翎是最低級別的,這無眼花翎它也叫“染藍翎”,是鶡鳥的羽毛製作的,因為製作完成後還要在上面塗一層藍色,所以叫染藍翎。一般的情況下,這物件是整給六品以下的官員,那些個為皇宮和王府提供安保服務的侍衛也戴這東西,再或者一些個低級軍官撈了點啥子功勞也是有資格插上的。

而這有眼的花翎他是用孔雀翎那有著像眼睛一樣的圓形圖案製作而成,單眼就整一支,雙眼整兩支綁一起,三眼也好說就是三支綁一起。

那麼這一堆有眼的花翎怎麼戴呢?這事還得分成乾隆前期,和乾隆後期來說事。

這前期,也就是滿清初期的時候,那叫個嚴格,您沒有軍功,別說是三眼了,撈個單眼插插都困難。

比方說多爾袞,這軍功夠大的吧,因為他政治關係,也僅僅撈了個單眼花翎插插,你說這事跟誰能整明白。

所以那個時候,就算是皇帝的叔叔大爺,兄弟,兒子帽子整的老高,啥親王,貝勒的,也不一定有花翎可戴。

但到了乾隆之後,這事就有了轉變,那些個竄到軍機內閣的叔叔大爺們,見天的給這乾隆寫摺子,目的就是想撈個花翎戴戴。

這事整多了,乾隆一琢磨這也不是個啥大事,就同意了。所以從這個時候起,這花翎就多了起來,只要是級別夠了,這就能領一花翎插插。比方說著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就連皇后生的公主的男人都能撈一支三眼花翎插上,這個時候這三眼花翎的價值就下降了好多。

接下來那些個宗室腦袋上扣著鎮國公,輔國公以及妃子們生的公主的男人也能撈一支雙眼插插,接著就是五品以上的大員撈個單眼插插,當然這些必須是上三旗出生的才成。

話說話裡,這麼一整,花翎這東西就開始爛大街了。

那麼憑藉功勞拿到這三眼花翎的從乾隆時期開始算,一共就七個,他們分別是傅恆,福康安,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以及徐桐。

這有意思的是這七個人中的前四個都是乾隆發出去的,禧恩是道光發出去的,後面的倆是滿清後期發出去的。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這乾隆對這花翎也不是很在意,屬他發出去的最多。

而且據說當時乾隆手欠想要整個五眼花翎出來,結果和珅直接給跪下來了。這要是讓乾隆得逞了,估計大傢伙就能在電視劇裡瞅見一幫子大大小小的官員腦袋後邊插了五個眼睛到處晃悠。

那麼大傢伙瞅到這裡,估計就明白了想要弄到三眼花翎,這必須得有爵位或者功勞達到了一定的級別,不然是不行的。

不過花翎這事,到了道光的手上尤其是後期,因為國庫空的都能餓死耗子,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後,花幾個大錢他也能捐一個出來。

比方說這單眼花翎討個七千雪花銀就成,那無眼的藍翎掏個五千兩雪花銀他也成,這就明碼標價整出來掛牌出售。

但您要想撈個雙眼以上的,這就費勁了。說道這裡老梁說一句,有人說這花翎出售是從慈禧手上開始,這事不對,確切是從道光後期開始的,只是到了慈禧手上,她把這制度給發揚光大了而已,二百兩就能弄個單眼插插。

所以題主說和珅沒撈一個三眼,其一他這爵位不夠,其二他這軍功沒有,所以就沒有撈到一支,而他的弟弟和琳因為軍功就撈一支三眼,這沒得比。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帶你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三眼花翎確實很重要,從乾隆到清末被賜三眼花翎只有七個人,而作為乾隆專寵的權臣和珅卻沒得到過,這個是為什麼?

首先說說花翎這玩意就清朝才有,清朝的官帽是圓形,官帽上最頂端是圓珠,這珠子是按品級的,一品的是紅寶石,二品是珊瑚,三品藍寶石,四品青金石,五品水晶,六品硨磲,七品素金,八品的是陰紋鏤花金,九品是陽紋鏤花金,沒有頂珠的就沒官品。

在頂珠下有翎管,就是用來插花翎用的,這翎枝又分兩種,一種是藍翎,一種是花翎,藍翎是鶡鳥的羽毛做的,沒有眼,這是賞賜給六品以下、在皇宮或王府當差的侍衛官員,還有些低級軍官立有軍功的話,也會得到賞賜藍翎。

花翎則是孔雀羽所作,以孔雀翎上的圈數分為一眼、二眼、三眼,這眼越多越尊貴,花翎是清朝居高位的王公貴族特有的冠飾,五品以上的內大臣、前鋒營、護軍營的統領和參領有資格帶單眼花翎,擔任這些職務的必須是正黃旗、正白旗、鑲黃旗這上三旗出身才行,清朝宗藩中被封為鎮國公、輔國公的親貴以及和碩額駙享配二眼花翎,有資格享配三眼花翎的則是清朝皇室成員中爵位低於親王、郡王、貝勒的貝子和固倫額駙,清朝的和碩公主是妃嬪所生,固倫公主是皇后所生,就是嫡女的駙馬才有資格帶三眼花翎。


可以看到品官只能帶單眼花翎,二眼三眼只有親貴才有資格配戴,而外任文官就沒資格帶花翎,花翎就是一種特殊身份的象徵,在康熙時期,降清的施琅在攻下臺灣後,被賜以靖海侯,施琅請辭靖海侯來換取花翎,康熙特旨准許,可見花翎在大臣的心中比爵位還重要。

乾隆時期開始對三眼花翎進行了改革

乾隆時期,特別下了道旨意,二眼三眼親貴們可以配戴,有顯赫軍功的大臣也可以配戴,不過從乾隆時期到清末一百多年時間,得到三眼花翎賞賜的只有七個人,得到賞賜二眼花翎的約二十餘人,乾隆的寵臣和珅只得到二眼花翎。


得到三眼花翎的七個人分別是傅恆、福康安、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徐桐。

我們就說說為什麼和珅沒得到三眼花翎,這個可以和乾隆朝得到三眼花翎的人對比,傅恆是乾隆的小舅子,他的姐姐是孝賢純皇后,傅恆是外戚,身份也很尊貴了,不過他另一個身份是清朝名將,在乾隆十三年督師指揮大金川之戰,降服莎羅本父子,在乾隆十九年力主攻伊梨,平息準噶爾部叛亂,乾隆三十四年率軍入緬甸作戰,可以說是軍功顯赫,加上外戚的身份,得到賞賜三眼花翎的殊榮。

福康安是傅恆的三子,也是外戚身份,先後率軍平定了甘肅回民田五起事、臺灣林爽文事件,還有保衛西藏的戰役,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和領土統一,也是軍功顯赫,當然野史傳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不知道這個有沒有加分,反正福康安也得到了三眼花翎賞賜。

和琳是和珅的弟弟,和珅兩兄弟因為父母早亡,生活過的很艱難,兩兄弟相依為命,感情深厚,和珅和琳兩人從小就懂得分工合作,在讀書時就有了明確的分工,和珅學文,和琳學武,這樣以後可以一個入相,一個出將,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和珅先做官來為和琳鋪路,然後為和琳出主意跟了阿桂這個牛人,先跟著阿桂辦了兩件大案,後來又跟著福康安去打仗,也是立下了戰功,加上和珅的關係,乾隆也賞賜三眼花翎給和琳。而和珅沒有顯赫的軍功,所以只得到二眼花翎。


道光後期,賞賜花翎的範圍加大,對國家有功之人均可賞戴花翎,到鴉片戰爭後,國庫空虛,花翎、藍翎明碼標價出售,不過對於二眼、三眼花翎還是有控制,一百多年間才7個人得到三眼花翎的賞賜,對於他們來說是莫大的殊榮,是統治者對他們為國家作出特殊貢獻的肯定!


歷史紅塵


在清朝賞穿黃馬褂是對有功牛人的榮耀,然而更大的榮耀則是對更有功的牛人賞戴兩眼花翎,最榮耀的就是對最有功的牛人,賞戴三眼花翎!不過題主賞戴三眼花翎歷史上只有七人的說法,不免有些錯誤。福垊舉個栗子,《東歸英雄傳》裡的渥巴錫的朝服就是三眼花翎就連堂侄也是。

現在大家對三眼花翎有個初步印象,那麼福垊就簡單談談清朝的頂戴花翎。清朝的官帽分為春夏的涼帽,以及秋冬季的暖帽。上圖渥巴錫戴的官帽就是暖帽,無論涼帽還是暖帽,在其頂部都有一個翎管,用以插翎枝。翎枝分為兩種,一種是孔雀羽毛所制,也就是花翎;一種是鶡羽毛所制,即藍翎。六品以下在皇宮和王府當差的官員,可以戴插有藍翎的頂戴,也就是沒有眼的翎枝。五品以上的皇宮內大臣及統領、參領(三上旗即正黃、鑲黃、正白旗人擔任)可以戴單眼插有花翎的頂戴。宗室、外戚內的鎮國公、輔國公以及和碩格格的額駙可戴兩眼花翎。皇宮內的親王、郡王、貝勒、貝子以及固倫額附還有就是蒙古的親王都可以戴三眼花翎。

至於其他人要戴兩眼花翎甚至三眼那得看功勞,關鍵是你的功勞朝廷認可不認可。曾國藩牛人一枚,消滅了太平天國。皇帝曾經要說封王的,結果給人家一個侯,別說三眼花翎,連個兩眼花翎也沒有。還有左宗棠鎮壓回亂,收復新疆,功勞大於天,清廷也認可,就是不給,這左宗棠也不好意思要啊。再說了,當初他是舉人出身,朝廷已經滿足的他的虛榮心,都給賞過進士了。

福康安有三眼花翎雖然他不是宗室,但他是外戚,最後還封了郡王,這三眼基本上是送的,所以福垊認為福康安應該從那七個人中剔除。福垊認為真正符合大臣符合三眼的只有四人。和珅雖然是乾隆的紅人寵臣,但他沒有什麼軍功,乾隆再把他當鐵哥們也得避免別人說閒話不是。福垊猜想,他弟弟和琳不全是因為軍功才得到三眼花翎的,跟他這個哥哥是皇帝的紅人也有很大的關係。傅恆,也就是福康安的父親更外戚出身,其姐乃孝賢皇后。傅恆因為裙帶關係,加上屢有戰功,不久就升任鎮國公的爵位,自然兩眼花翎到手。後來,軍功越來越大,皇帝也就恩賜戴三眼花翎,見下圖。這個似乎也應從六人剔除。

另外四人是長齡、禧恩、徐桐和李鴻章。長齡在新疆平定張格爾之亂,張格爾不姓張,不是漢人。全稱是張格爾和卓,漢語意思是世界和平。看到和卓有沒有想起大小和卓之亂啊,他還真跟大小和卓有關係啊。大和卓是他爺爺,小和卓是他二爺。平定大小和卓的人,也沒戴上三眼花翎。其中禧恩也應剔除,因為他是睿親王淳穎的兒子,這下就剩下四個了。徐桐是個老頑固,但八國聯軍侵華後,他率全家滅門殉國,也算對的起他那三眼花翎了。李鴻章就不用說了吧,他這個裱糊匠對清朝對慈禧絕不可少,給三眼花翎戴戴也不多。遺憾的是還有很多文臣武將,他們的功勞也很大,但依然沒有帶三眼花翎的資格。而對於袁世凱來說,估計他對三眼花翎並不稀罕,他稀罕的是當總理大臣,稀罕的是當總統,甚至稀罕的是當皇帝。

如果統計沒有錯的話,清朝也就四人獲得三眼花翎。滿人一名,和琳。蒙人一名,長齡。漢人兩名徐桐、李鴻章。當然傅恆,這個有點爭議,算上也不多。最後,福垊再放上一張三眼花翎的畫像,他就是福垊首段提到的,渥巴錫的堂侄策伯克多爾濟,土爾扈特部的首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