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蓝”遇到了“天使白,致敬西安抗疫一线的医警家庭

“公安蓝”遇到了“天使白,致敬西安抗疫一线的医警家庭

疫情阻击战,医护人员、人民警察都在一线。当“公安蓝”遇到了“天使白”,平时蓝白相间,构成了最美风景线,战时他们蓝白不得见,只因分别在一线。

朱保文,西安市高陵区治安大队民警,和大队同事一起,分别在留观点、项目工地等五个之多的地方来回奔波,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抗击疫情,总不回家。妻子金妮,高陵区医院工作,忙起来了两个人都没在家。而他们高三的女儿总是一个人在家看书学习,有时候妈妈可以晚上回家和她一起呆着,陪她学习。早上走的时候,她总数对妈妈说:放心吧,我已经长大了,我会把门看好,把自己照顾好,也会好好学习的,你们都去上班,单位更需要你们。后来他们才知道女儿早上吃点面包,酸奶或煮鸡蛋,中午一个人自做简单点饭,空余时间就学习。朱保文说起自己的女儿,他骄傲但也充满愧疚。

也许人就是这样经历着一些苦难和艰难才能成长吧,有大人、有孩子,有那些身在疫情重灾区有着深重苦难的人们。

“公安蓝”遇到了“天使白,致敬西安抗疫一线的医警家庭

郑伟涛,西安市高陵区分局刑侦大队技术民警,这段时间他一边忙着处置日常警情,一边主动要求去大队的工作检查点进行工作。妻子杜飞,高陵区医院工作,两个人上班后,两个孩子都由老人在家看管。就在他们夫妻两个主动请缨去各自单位上班的第三天,两岁多的小儿子就受伤了,下颌碰在家里的茶几上,破了一公分的口子。由于他们都没在家,老人只能抱着孩子走路去医院治疗。孩子哭了一路,到了医院不停的哭着找妈妈,说到了妈妈医院了,我要见妈妈,我要妈妈抱。而此时的二人都还在岗位上,直到医生治疗完,孩子也没见到妈妈来陪他,来抱他。

事后抽空回到家里的杜飞,看到儿子下颌上的疤痕,心中很痛,哪一个母亲看见这样的伤疤能不满含泪水呢?没有疫情,至少她和丈夫总会有一个人可以陪着儿子,陪着去医院的,何至于老人抱着孩子,一路走去。

“公安蓝”遇到了“天使白,致敬西安抗疫一线的医警家庭

靳华,西安市高陵区分局户政大队队长,她带领户政大队的邓方、马飞等娘子军每天轮流坚守在西禹高速口,检查登记,无论风雨。这些天下来,自己似乎都瘦了一圈了。丈夫王满,高陵区医院工作,作为医院的负责人,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王满除了要保证医院日常的工作要平稳有序,还要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工作,他的压力很大。他告诉靳华,最难的地方不是回不了家,见不了父母、你和儿子,而是医院的人手紧张、物资紧缺,而病患都容不得等待,他一刻也不能离开医院,离开正在战斗的同事们。有一次在高速口看见了丈夫,而很多天没有见面的他们,也只是点头微笑,彼此鼓励,口罩下的微笑看不见却能感受到。

人在中年,他们有家里的责任,更有单位和社会的责任。不见面,舍小家,为大家,也为战胜疫情后的团圆。

“公安蓝”遇到了“天使白,致敬西安抗疫一线的医警家庭

正在工作中的靳华

崔文,分局鹿苑派出所长。全所上下从年前就一直没放假,城区派出所本就忙碌,疫情发生以来,更加忙碌,而他一直和全体民警辅警在一线。妻子杨利峰,鹿苑街办医院工作,一直在一线。

何涛,西安市高陵区马家湾派出所所长,全所上下民警、辅警一直处于抗击疫情的前沿阵地,他身先士卒,带头工作,全力做好辖区防控疫情工作。妻子李慧英,高陵区医院工作,一直在一线。

段耀峰,西安市高陵区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和全体交警一直在各检查点和路口坚守岗位,更是负责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项目周边交通秩序。妻子周宝红,高陵区医院工作,一直在一线。

雷希望,西安市高陵区分局刑侦大队民警,忙于核查任务的他已经很久没回家了,尽管心中还牵挂着一岁多的小女儿,他还是一直在工作。妻子刘瑞,高陵区妇幼保健院工作,一直在一线。

刘春高,西安市高陵区分局监管大队民警。虽然没有在一线参与抗击疫情,但是他严格按照分局党委和大队的要求,和同事们一起做好押员的监管工作,也总回不了家。妻子王瑾,高陵区妇幼保健院工作,一直在一线。

李孟甜,西安市高陵区分局刑侦大队技术民警。疫情发生以来,他就在分局防控疫情指挥部加班,每天的工作时间在16小时以上,工作起来就似乎忘记了疲惫、忘记了休息。同事叫他吃饭,他都说再等一会,把数据弄完。妻子魏馨,高陵区中医院工作,一直在一线。

还有很多很多由医护人员、人民警察组成的家庭,他们都顾不上家里,顾不上孩子。也许没有多么感人的故事,也许没有多么惊险的时刻,可是正因为这些平凡、普通的医生、警察,一个个他们,组成了中华大地上的坚强牢固的疫情防控线。


据高陵区委宣传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