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先學習寫楷書直接學習寫草書或者行草(比如米芾,王羲之)行嗎?

LCY雲歌


感覺不學楷書直接學草書不太好,因為草書有氣憒性,一手而成!就需要基礎,而楷書是基本功,只有基本功夫深才有寫草書的條件,所以說,不學楷書直接學草書不太好


南京書友


1)認識《書法》詞義,也叫”法書“。漢字的書寫法則。主要講究執筆.用筆.結構.分佈(行次.章法)等方法。如執筆要指實掌虛.五指齊力;用筆要中鋒鋪毫;點畫要圓滿周到;結構要橫直相安,意思呼應,分佈要疏密得宜,變化錯綜,全章貫氣等等;都是在長期具體實踐中創造出來的經驗。

2)寫字要求:把字寫好的要求標準.正確.清楚.端正,整齊.熟練.美觀。這是功深底厚.最嚴格的要求及紮實基本功所需要。

3)七字法。筆勢.行筆.永字八法.一波三折(寫字筆法的細緻曲折。波,書法中的捺,折是轉換筆鋒的方向。技巧掌握).筆畫標準等。

4)漢字基本筆畫.筆順是書寫書法關鍵。楷體字的八種形狀的點和線。如漢字點(丶)‘橫(一).直(丨).鉤( j ).撇(丿).捺(\\_)等等。即點.橫.豎.撇.捺.挑.折.勾。筆順:寫字時筆畫先後的順序:漢字的筆順.一般是從左到右,如“漢”.“語”等.從上到下,如“章”“常”等;先外後內,如“句“.“聞”等.還有少數字是先中間後兩邊,如“永”.“辦”等。

5)字體結構:用不同數量和形體的筆畫組成一個正確清楚,端正勻稱.美觀大方的漢字的現律.叫字體結構法。也叫間架結構,漢字的結構有左右結構,上下結構.上下結構.包圍結構三類。寫毛窀字要注意字體結構練習.(包括硬筆學書寫)非常關鍵。

所以,不先學習與楷書直接練寫行書草書,是錯誤的選擇,那一個歷史上書法大師,書聖都有著楷書起源影響.而發揮更有成就的著作作品為行書.草書碑文.版本.墨跡.拓貼.臨摹而傳至今人。

.宋.米芾的行書一一

如1)米芾。(1051一1107)北宋書畫家。初名敝,字元章,號襄陽漫士等。曾任書畫學博士和禮部員外郎,人稱“米南官”;又因狂放,並有法癖,也叫他“米顛”。能詩文.擅書畫,精於鑑別,好收藏名跡。行.草書能取前人所長,尢得力於王獻之,用筆俊邁,有“風檣陣馬.沈著痛快”之評,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存世書法有《苕溪詩》.《蜀素》.《虹縣詩》.《向太后輓詞》等產著有《書史》.《畫史》等。

2)王羲之。(321一379,一作303一361)東晉書法家。評者以為其草書濃纖折衷,正書勢巧形密,行書遒媚勁健,千變萬化,純出自然。由於他在書法藝術上的卓越成就,其書跡為歷史代所寶,影響甚大,故有“書聖”之稱。法書刻本甚多。此僅介紹.王羲之,王獻之楷書兩貼字一一

所以學習書法要從楷書入手。楷書是基礎,楷書寫好後再逐漸寫行.草書才能而正確的筆法,這個程序是正確的!

謝謝!!!


高山我行61845


米芾平書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書為最大。南宋以來的著名匯帖中,多數刻其法書,流播之廣泛,影響之深遠,在“北宋四大書家”中,實可首屈一指。康有為曾說:“唐言結構,宋尚意趣。”意為宋代書法家講求意趣和個性,而米芾在這方面尤其突出。

米芾習書,自稱“集古字”,雖有人以為笑柄,也有讚美說“天姿轅轢未須誇,集古終能自立家”(王文治)。這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米氏書法成功的來由。根據米芾自述,在聽從蘇東坡學習晉書以前,大致可以看出他受五位唐人的影響最深:顏真卿、歐陽詢、褚遂良、沈傳師、段季展。

元豐五年(1082年)以後,他開始尋訪晉人法帖,得到了王獻之的《中秋帖》。這先人為主的大令帖(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書令,人稱“王大令”),對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生性不羈的米芾並不滿足於王獻之的字,早在紹聖年間就喊出了“老厭奴書不換鵝”,“一洗二王惡札”。

儘管如此,此時的米芾書法並沒有定型,他在元祐三年(1088年)書寫的《苕溪帖》《殷令名頭陀寺碑跋》《蜀素帖》,雖然寫於一個半月之內,風格卻有較大的差異,還沒有完全走出集古字的門檻。元祐六年(1091年)後,米芾卜居海嶽庵時,又學過羊欣書法。直到“既老始自成家,人見之,不知何以為主”時才最後完成了自己風格的確立,大概在五十歲以後。

在定型的書法作品,由於米芾過於不羈,一味好“勢”,即使小楷如《向太后輓詞》也是如此。這“勢”固是優點,但同時又成了他的缺陷。“終隨一偏之失”,黃庭堅之評價褒貶分明,應該是比較客觀的、公道的。宋人黃長睿評其書法,“但能行書,正草殊不工”,當時所謂“正”,並無確指,不一定是如今的“正楷”,倘指篆隸,倒也恰當。米芾篆隸,的確不甚工,草書也寫得平平。他後來對唐人的草書持否定態度,又囿於對晉草的見識,成績平平自然在所難免。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的李志敏評價:“米芾謂‘草書不入晉人格,徒成下品’,此乃割地為牢,自欺欺人。元章草書之所以未見新意,正在不能突破古人藩籬也”。

米芾以書法,若論體勢駿邁,則當屬第一。證之其書法,二十四歲的臨桂龍隱巖題銘摩崖,略存氣勢,全無自成一家的影子;三十歲時的《步輦圖》題跋,亦使人深感天資實遜學力。三十歲時在長沙為官,曾見嶽麓寺碑,次年又到廬山訪東林寺碑,且都題了名。元祐二年(1087年)還用張萱畫六幅、徐浩書二帖與石夷庚換李邕的《多熱要葛粉帖》。

米芾書工各體,尤以行草見長,與蘇軾、黃庭堅、蔡襄合稱“宋四家”,其“刷字”書風至今盛行不衰。他首創以繁密的墨點堆疊成山峰,表現雲雨中山巒的渾厚潤澤,效果獨特,前無古人,畫史稱“米點山水”,推為文人山水畫的開山巨擘。可惜沒有真跡流傳於世,我們只能從他兒子米友仁的《瀟湘奇觀圖》以及後世無數仿學之作中見其端倪。米芾雅好奇石,留下過“米顛拜石”的典故。作為書畫家,他還特別喜歡羅致名硯和各種文房佳器。歷代名家的書畫精品當然更不肯放過。凡經他收藏、品題之物,無不身價倍增。

米芾一生官階不高,這與他不善官場逢迎,又為人清高有關。米芾是一個有真才實學的人,不善官場逢迎。使他贏得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玩石賞硯鑽研書畫藝術,對書畫藝術的追求到了如痴如醉的境地,他在別人眼裡與眾不同,不入凡俗的個性和怪癖,也許正是他成功的基石。他曾自作詩一首:“柴幾延毛子,明窗館墨卿,功名皆一戲,未覺負平生。”他就是這樣一個把書畫藝術看得高於一切的恃才傲物人。


書畫趙青山


個人觀點“一定不行”。事物都有客觀發展規律,如人也不是一下子成為“人”的。古人_智人_現代人。小孩也是先學爬行,再站立,再行走,再快跑。想一蹴而就,萬難之難。我看過很多人的文章,有得人說沒有楷書之前就有行書,所以認為不先學楷書也可以。怎麼說呢,練武之人不扎馬步也能打得過同級別的人。但你說他是武術大師嗎?學習書法不要急功近利。切記這四個字。把楷書寫穩,會不自覺的帶出行書,草書。另建議:學習書法先把一家書學透,他的(楷,行,草)再兼學各長。有人覺得鍾紹京的楷書不錯,學的很透徹。但發現他別的書體不怎麼樣。到底還繼續學下去嗎?是不是很尷尬?建議先學王羲之各體書法,融會貫通。學習書法非一朝一夕,非心血來潮。望成功!



拂塵浮生


對於“不先學習寫楷書直接學習寫草書或者行草(比如米芾,王羲之)行嗎?”的問題,我認為是不行的,你還是先學習寫楷書吧。至於其中的道理,我之前回答過一個“有人說學習毛筆字前要先學好硬筆字,對此你怎麼看?”的問題,同樣可以用來回答你這個問題,我把它複製如下:


時常有一些朋友問我,看怎麼把字寫得好一點。他們問的是怎麼把鋼筆字也就是硬筆字寫好。而題主問的是毛筆字,並把硬筆字帶了進來。其實都是一個問題,就是練習硬筆字與寫毛筆字的關係問題。我對那些想把硬筆字寫好的朋友的回答是:去練毛筆字吧!毛筆字寫好了硬筆字自然就好了。話雖這樣說了,但究竟道理在哪裡沒認真去想過,只弱弱地感覺到鋼筆字是從毛筆字那裡來的,就應該以毛筆字來帶動鋼筆字。再就是自己平時寫寫毛筆字,硬筆字沒練過也寫得不錯。今天看到這個題目,還真思考了一番,似乎找到了理論依據,那就說說吧!

古訓是怎麼說的

學毛筆字不能從練習硬筆字開始,或寫好硬筆字要先學毛筆字的理論依據是學書畫的都知道的一句古語,叫做”取法乎上”。”取法乎上”出自《易經》,原文為:”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取法乎下,其下下矣”。其實這幾句古話不止《易經》上有,其它一些古典上也有,被當做學習方法論在各個領域廣泛採用。其大概是,法,就是方法,法度,任何技藝都是要循法度的。學習法度就要從這個領域最好最上等的開始,而不能從最差的開始學起。而且學上等還只能得到中等的;學中等的還只能得到下等的;學下等的不僅什麼都得不到,反而有害。

千萬不要讓孩子跟江湖書畫家學書畫

把“取法乎上”的思想應用到書畫學習上來,要在這樣兩點上體現:一是,學習書畫是有一個學到老的臨摹過程的。臨摹就是臨摹別人的字畫。而臨摹必須追古溯源,臨摹越上古的人的作品越好,從中吸收的營養會越多。取法乎上的“上”在這裡也有上古的意思。而一開始不提倡臨摹今人的東西。道理很簡單,今人的法度也是在臨摹中從古人那裡得來的。二是學習書畫要從最好的老師那裡去學,不能在一般的老師那裡去學。因為一般的老師沒有掌握到真正的法度,反而會有許多不合法度的毛病。跟這樣的老師,學不到真法度是肯定的,還有可能把老師的毛病都學了。而這些毛病一學到手,要改掉非常團難,還會影響真法度的學習。目前社會上好多書畫培訓班就是一些江湖書畫家開辦的,不少家長把小孩送到這些培訓班學習,按照“取法乎上”的理論是不足取的。

硬筆字與毛筆字講究的不一樣

硬筆也叫鋼筆,最早還叫自來水筆,現在又發展成了簽字筆,是上世紀二十年代初從美國引入中國的,在中國還不到100年曆史。中國書法的基礎還是毛筆。硬筆字的書寫與毛筆字有明顯不同。毛筆字講究的是運筆即筆法及線條的變化。有輕重緩急,陰陽頓挫之分。而硬筆字,由於是硬的,也可以說它的筆劃的粗細是恆定的,無所謂筆法可言。它講究的是字體的結構變化。可以說硬筆字不講究筆法的持點,正是毛筆字的大忌。如果用寫硬筆字的方法來寫毛筆字,即使把字的結構寫得再好,也會是生硬無味的結果。再有,寫毛筆字的臂力也不會喊來就來的,而是一個長期操練的結果。如果只練硬筆,想寫好毛筆字,連拿筆都拿下穩,何從談起?

學書法可以練哪些貼

我的建議是,想寫好毛筆字,最好不要去練寫硬筆字。如果非要練,也要在練毛筆字的同時去練。而且要用硬筆去練毛筆字帖,這樣可能對寫好毛筆字有點點幫助。可選這樣一些字帖:

楷書

1、褚遂良《大字陽符經》《雁塔聖教序》

2、歐陽詢《九成醴泉銘》

3、虞世南《孔子廟堂碑》

4、顏真卿《勤禮碑》《麻姑仙壇記》

5、柳公權《玄秘塔碑》《神策軍碑》

6、趙孟頫《膽巴碑》《三門記》

7、《北魏鄭文公碑》

8、《北魏元懷墓誌》

9、《魏張猛龍碑》

10、《魏崔敬邕墓誌》

隸書

1、《乙瑛碑》

2、《禮器碑》

3、《張遷碑》

4、《石門頌》

5、《曹全碑》

6、《史晨碑》

行書

1、王羲之《蘭亭序》《聖教序》

2、李邕《李思訓碑》

3、顏真卿《祭侄稿》

4、蘇軾《寒食詩帖》

5、黃庭堅《松風閣詩》

6、米芾《蜀素帖》《苕溪詩》

草書

1、 皇象《急就章》

2、 王羲之《十七帖》

3、 孫過庭《書譜》

4、 張旭《古詩四帖》

5、 懷素《自敘帖》《聖母帖》《千字文》

6、 黃庭堅《李白憶舊遊詩》《諸上座帖》

7、 王鐸的草書

篆書

1、《散氏盤》

2、《石鼓文》

3、《嶧山碑》

4、李陽冰《三墳記》


木板屋


學習書法並不是非要從楷書學起,但楷書好比地基,地基不牢地動山搖!







鐵林書院


不會走就想跑,是乎挺有道理!其實不然。大人學書法,直接寫草書是可以的,因草法和楷法沒啥聯繫。說楷書是書法的基礎是誤區(小孩除外)。





雲雪書畫


學書法入門,學哪家,自古無定法。

中國書法的歷史沿革:

朝代和出現的字體:

1、夏商周:出現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簡帛朱墨手跡等。

2、秦朝:在秦建立大一統王朝後,統一的文字稱為秦篆,又叫小篆。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礎上刪繁就簡,演變而來。

後來由於篆法苛刻,書寫不便,隸書開始出現。

3、西漢:在西漢時期,隸書完成了由篆書到隸書的蛻變,結體由縱勢變成橫勢,線條波磔更加明顯。

4、東漢:東漢時期,碑刻和簡牘上的書法最能代表漢代書法,碑刻上的漢隸,字型方正,法度謹嚴。在東漢時期隸書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漢代時期草書誕生,創興草書,也成為漢代書法的標誌,到了東漢時期,草隸進一步發展,形成了章草,後由張芝創立了今草,即草書。

5、魏晉南北朝:

在三國時期,隸書開始逐漸沒落,進而演變出了楷書。

在兩晉時期,行書最為盛行,當時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南北朝時期,以碑刻為主,是漢代隸書向唐代楷書發展的過渡時期。

6、隋朝:正式完成楷書的形式。

7、唐朝:楷書、行書、草書的發展,在唐朝時期發展進入了一片新天地,對後代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以前任何一個時代。

入門無定法,書法家也不是都從楷書起筆。

見仁見智吧。


藝術家藍犁


筆法入門楷書中講得多,先從喜歡的楷書中學習基本筆法,楷書筆畫學像後,找與楷書相近的行書或喜歡的行書與楷書同時學,可先學同一字的楷行兩體,一段時間後,看哪種書體自己更喜歡,更有靈感,更易理解和把控,再集中主要精力學哪種書體。

雖然現在一般的主流認為是應該先學楷書,原因一是我們現在生活在楷書時代,意識中離不開楷書的影響,二是楷書是筆法和結構的基礎。但是,對現代普通的把書法作為愛好的學書人而言,學書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而且如規定一定要先學某體書法(會化費很多時間和精力),也有耽誤學習別體書法天賦之嫌。所以應先從喜歡入手,通過實踐發現自己對某體書法更有靈感和理解及把控力,就主要學某種書體。


平和從容123


我是一人。米芾後期成型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區別很大。

想要寫當然沒有問題,只要想練練都行。如果想要系統的練習,那麼最好有一定的楷書基礎,而且王羲之和後期的米芾並不是一路。這個問題最後變成了學誰的楷書,誰的楷書值不值得學。

我們現在學習書法,很多人都想要自己學。

和他們說要按照具體的順序學,楷書行書草書這麼一路練一遍,不少人根本不聽。不讓他們練字也不行。

理論上和實際上,我們當代人學習行草書要有一定的楷書基礎。不要拿古人說事情,古人沒有手機電腦不能打字。寫字都是用毛筆,不要以古人的書寫環境套用到現在。

表明態度:我個人認為,我們當代人想要學些行書和草書,必須要學習楷書。

還要說明一點,我們當代學習書法當然要學習楷書,不只是田英章的楷書。

並不是幫田英章吹噓,只要有楷書的基礎都可以,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的楷書都是可以學的。

不過事實上,除了田英章說自己學歐楷,現在其他楷書實在沒有領頭人。

現在一提到學習楷書大部分都想到田英章,這是田英章的問題,還是整個書法圈的問題。

千萬不要因為不喜歡田英章或者對田英章有想法,就覺得楷書沒有必要。不要因為一個人影響學習楷書的過程。

一人有感

米芾最終成型的字和王羲之真的不是一路子,下圖著名的米芾帖子《蜀素貼》。

學習行書非常不推薦學習蘇軾、黃庭堅、米芾最終成型的字,很難學會也很難學到自己。

以我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捨。如有補充,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2020年1月25日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