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書聖王羲之,今有“書聖”田英章!這個稱號大家怎麼看?

萬堤方


古有書聖王羲之,今有書聖田英章!這個說法我看可以有!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英雄,他們通常具備某種過人的天賦、異於常人的毅力、讓人敬仰的人格魅力,他們往往憑藉一己之力引領人類進步。從這意義上來說,王羲之肯定是書法英雄,書聖之名的確是實至名歸。難道永遠就不會、也不允許出現第二個、第三個書聖了嗎?清代詩人趙翼有過一首著名詩篇,對這個問題作出了明確回答: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田英章書法作品,趙翼《論詩》

1、王羲之

王羲之在屬於他的那個時代裡,博採眾長,精研諸體,融於一爐,自成一家,其風格平和自然,筆勢溫婉含蓄。他的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被人合稱為“二王”。王羲之的楷、行、草、隸、章草等書體都達到神妙境界,對後世學書之人,乃至對中國書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由於其書法深得帝王推崇,加之許多書法大家如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趙孟頫、董其昌等等,都對王羲之心悅誠服,因此王羲之被後世稱作“書聖”,延續千年至今。

王羲之《七月帖》

2、田英章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的三十多年裡,中國書法出現了空前繁榮,這除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穩定富足這個重大基礎原因以外,肯定得益於一批堅守在書法培訓戰線的書法家、書法教育家,這其中田英章兄弟當居首位,絕對功不可沒。我個人覺得田英章先生在當今中國書法圈子裡的聲望及書法作品的影響力無人能及,其書法藝術成就也無出其右,可以獨步天下。

當然,我沒有聽到田英章自詡“書聖”,題主的圖片來自哪裡,誰起的文章標題都不清楚。雖然我認為田英章先生配得上“書聖”之名,但以田先生之德,應當不會接受。文章最後聲明一句,我學習草書多年,並不認識田英章兄弟二人。隨文附上我的草書書法作品,無意與人比較,請各位指教一二,謝謝。


永書101


看看支持田的都是些啥水平就明白了。我曾經被一位老師誤帶入田裡。受過傷的人最明白。我的小楷多指正!




明中拙人王茂謙


“書聖”之名毫無可比性!如何摩肩相論?

理由一:王羲之書聖地位的確立,有其演變過程。田先生沒有經過跨世紀曆史考驗,稱現代書聖為時過早,或者不妥!

理由二: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有開宗立派、起承轉合的巨大貢獻?田先生僅寫一種字體,且簡化了歐楷書寫技法(類似簡化24式太極拳那樣,去掉了很多精髓)且不具備開宗立派的高、大、硬性條件。

理由三、王羲之對書法的技法貢獻很多,是書法史上集大成者(歷史上很多專業書法理論著作中對此有分析,不再贅述),田先生沒有!

理由四、除去政治地位不談,王羲之拜衛夫人師研習書法之外,深得鍾繇書法精髓,還研習哲學、佛學影響歷代皇帝和高級知識分子階層的文化主動性,這一點歷史上寫書法的誰也比不了(草聖張旭就是例子)

深層原因:

南朝宋泰始年間的書家虞和在《論書表》中說:“洎乎漢、魏,鍾(繇)、張(芝)擅美,晉末二王稱英。”右軍書名蓋世於當時,而宋齊之間書學地位最高者則推王獻之。獻之從父學書,天資極高,敏於革新,轉師張芝,而創上下相連的草書,媚妍甚至超過其父,窮微入聖,與其父同稱“二王”。南朝梁陶弘景《與梁武帝論書啟》雲:“比世皆尚子敬書”,“海內非惟不復知有元常,於逸少亦然”。改變這種狀況的是由於梁武帝蕭衍推崇王羲之。他把當時的書學位次由“王獻之——王羲之——鍾繇”轉變為“鍾繇——王羲之——王獻之”,在《觀鍾繇書法十二意》中,蕭衍雲:“子敬之不迨逸少,猶逸少之不迨元常。”“不迨”,或作“不逮”,不及之意。蕭衍的地位使他的品評有特殊的感召力,因而輿論遂定。

歷史上第一次學王羲之高潮在南朝梁,第二次則在唐。唐太宗極度推尊王羲之,不僅廣為收羅王書,且親自為《晉書·王羲之傳》撰讚辭,評鍾繇則“論其盡善,或有所疑”,論獻之則貶其“翰墨之病”,論其他書家如子云、王蒙、徐偃輩皆謂“譽過其實”。通過比較,唐太宗認為右軍“盡善盡美”,“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從此王羲之在書學史上至高無上的地位被確立並鞏固下來。宋、元、明、清諸朝學書人,無不尊晉宗“二王”。唐代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和顏真卿、柳公權,五代楊凝式,宋代蘇軾、黃庭堅、米帝、蔡襄,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歷代書學名家無不皈依王羲之。清代雖以碑學打破帖學的範圍,但王羲之的書聖地位仍未動搖。“書聖”、“墨皇”雖有“聖化”之嫌,但世代名家、鉅子,通過比較、揣摩,無不心悅誠服,推崇備至。

一圖王羲之,二圖田英章,三圖本人習作





水墨丹青工坊


古代有書聖王羲之,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說今有“書聖”田英章就太牽強了。

田英章老師,國務院任命書寫員,中國現代硬筆書法研究會會長,以歐楷著稱,國內知名書法家。硬筆和毛筆皆擅長!

田英章老師,在國內的名氣是非常大的,自從龐中華硬筆書法時代過去了以後,而田氏硬筆就開拓了一片天地。而且教學視頻和培訓做的也很成功,也掀起了一大批書法愛好者學習書法的熱潮!

雖然說,田英章老師的影響力非常大,但是如果說是當今的“書聖”,我覺著也太誇張了吧。如果說田英章老師的歐楷水平在近現代是一流的,還是說得通的!但是和王羲之比我覺著還是差的太遠了吧!

王羲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真正的“書聖”。他寫的《蘭亭序》也被後人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書法地位就好比,唱歌界的鄧麗君,武術界的李小龍,跳舞界的邁克爾.傑克遜,籃球界的喬丹,足球界的貝利等。所以說,王羲之稱為“書聖”一點不為過的!

我客觀的說,就連古人都沒有超越王羲之的,古代的歐顏柳趙,蘇黃米蔡這八位大書法家都不能和王羲之比,更何況是田英章老師都學的歐陽詢的字,怎麼可能徒孫超過師爺呢?王羲之的書法已經上升到了新的高度,真的是無法超越的!

強哥淺談,插圖來自網絡!


強哥書畫


永遠都是一個套路。。除了老王。還有趙老闆可但此大任。。二田。那就是。。。太極一樣。小眾版本而已。。根本沒有實戰能力。。所有人都再說。。楷書是基本功。。。尼瑪整天玩基本功,還要自行車幹嘛?



君甚貳家翁知否


此題一出,徐靜蕾就笑了——你說是當代“王羲之”,有人還捧我是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呢!快來行拜師禮!

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

今年早些時候也碰到了兩個很逗的問題——

一個問:才女徐靜蕾,娛樂圈的書法家,其書法水平是否堪比衛夫人(王羲之老師)、管道昇?

另一個問:汪涵書法是否能功追林散之?

對於這兩個逗逼的問題,也曾給以幽默式回答!

好了,現在又來一個:古有書聖王羲之,今有“書聖”田英章!這個稱號大家怎麼看?


我覺得都不好意回答了。

只要“王羲之”的老師徐靜蕾她們認可,你說是當代“書聖”就“書聖”吧,哈哈!

剛從樓下散步回來,聽到門口兩小屁孩“鬥狠”——

一個說,我是變形金剛,我會七十二變!

另一個說,我是齊天大聖,我打遍天下無敵手!

媽呀,這種小屁孩的嘴炮,怎麼在成年人的世界裡也到處都有呢?!


麓風軒


這些言論,個人崇拜,可以論古有王羲之,今有田英章。尚可,而拿到世間書壇張揚,顯然是過高比喻了。

因為名符其實,才是真。

爭論不休的田氏歐楷,在其粉絲眼裡是一個天,而在其他書者人眼中,是算不了大境的。

對於無聊至極,可有平言幾句,關於田氏的言論,說的不少了,而今不想所言是非曲直。

只有感喟,所提問題,極為不動腦子,再問一句,田英章能否與王羲之比肩麼?

誰能強加給這個名譽,也算是勇敢魯莽。不學無術者,或者無知者無畏無懼。

誰要是回答爭辯事實。

也是荒廢寸陰,毫無價值

只要田英章看到這則消息,準會非常不高興。誰這麼缺少心眼,把我抬到如此高度?


狂喜淡墨a


不吹不黑。田英章先生的書法造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能否認田先生在今日社會的知名度,但與書聖王羲之相提並論,多少有點幽默且滑稽的色彩。能比嗎,根本就不在一個當量級啊。炒作不帶這麼炒的,吹捧不帶這麼吹的,沒文化,真可怕。


(引用題中附圖)


如果綜合去衡量,書聖王羲之決非浪得虛名,既算得是開山立派的宗師,又是書學的集大成者,楷書草書行書書皆擅,無一不是至精至純,千多年來更是獨步書壇一騎絕塵。田英章先生以楷書見長,學於歐然未出於歐,即便有所創,也只是技能技法上的戰術創新,既未開宗立派,更非集大成者,如何能與羲之摩肩相論?

(田英章楷書)


評論田英章,不能入極端耍流氓,要客觀公正的評判。首先,以田老師的書法修為,還不足以讓人頂禮膜拜,在業內書圈,也尚不能躋身於一流書法家的核心圈;其次,田英章的楷書是有功底的,並非如同某些人抨擊的那麼不堪。單就今日楷書圈書家而言,田英章與盧中南、任政等人,各有優長,基本屬於一個層次,在楷書界還是有分量的。

(王羲之草書遊目帖唐摹影印本)


因此,“古有王羲之,今有田英章”的提法十分欠妥,別說田英章,即便是再往前到民國的沈尹默林散之,清代的張照梁詩正,明代的王鐸董其昌,元朝的趙孟頫鮮于樞,宋朝的米芾黃庭堅,也沒有哪一個敢與王羲之相提並論,如果從歷史中找尋,能與之相提並論且被歷史認可的,只有顏魯公一人。


(唐·羲之集字碑帖)


抱庸淺談。


抱庸詩書


古來今往,誰敢同王羲之比?誰說出這句話的?田的書聖二字誰封的?無知者無畏!一個是書聖,一個是書奴!



鑑水漁翁


田英章的楷書是不錯,寫得有角有稜,異常整齊,猶如模特有板有眼地走秀,深得楷書愛好者的青眯,可做為小學生或初學者的教科書。但是把他捧為當代書聖,他本人也未必承認,因為文無第一。況且書體繁多,有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毛體,舒體等,楷書又分顏體,柳體,歐體,趙體等,每一種書體都有出類拔萃者,究竟誰寫得最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統一標準,很難評出一個被世者認可的書聖,況且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朱德委員長寫得也不錯呀!這事別操心啦,留與後世評說吧,漫長的歷史將會給子孫後代一個滿意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