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王羲之之後還有超越他的書法的嗎?

藏真書院


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卻非常猶豫。真理掌握在極少數人手上。學生時代,我也目空一切。只有一點點地進步,才一點點認識到過去的好笑。

二王書法,用筆無懈可擊,得滿分,但其難度不高。比如跳水,有人難度係數3.6,得分自高。

王字筆法,僅印印泥。淺顯易懂。一大堆高難度無見蹤影:壁坼,蠶尾,屋漏痕等等。

王字作為初學,得規範,有意義。也有其歷史價值,要承認。但不需我多說了。

古人有很多評價,雖不全面,但也非無的放矢:“逸少草有女郎才,無丈夫氣”……等等。

古人書法,在意境和筆法超越二王的很多,稍舉例:《瘞鶴銘》,魏碑多種,散氏盤等等等。今人感悟超越者,亦不少。許多畫家對書法,都極有選詣,如張大千,徐悲鴻,李叔同,孫竹離,豐子愷等等等。

一家之言,不喜勿噴。





竹葉篆


有的,當時就有王獻之超越了他。王獻之勸他改體寫宏逸一點,他不聽。雖然在二王生前社會上的書法審美觀拖了鑑賞的後腿,但很快在南朝人們就欣賞王獻之的書法了。不幸的是唐太宗硬把王獻之拉下了馬,連書法也未能有好作品流傳下來。

還有,唐代張旭的放逸狂草是超越王羲之書法的。在唐代稍後的時代人們很快就厭倦了王體,認為《聖教序》的王體行書被人寫熟了,成為了院體即實用體,並說:羲之俗書趁姿媚。張旭的狂草被唐文宗封為文化三絕之一,唐代人們普遍愛看狂草,連秀才寫的草書也能一字千金。

第三位超越王羲之書法的人是清代吳昌碩。因為王羲之未見過唐代才發現的秦《石鼓文》大篆。而吳昌碩以如椽大筆寫出了石鼓文的豪邁氣象,將金石氣和筆墨韻相結合,寫出了石破天驚的新篆書,為現代新筆法時期開了書法新路,這是王羲之未曾夢見的氣勢如虹的書法!

見了王羲之書法就五體投地了,還能談超不超越?






王乃棟說書畫


中國書法源遠流長,從甲骨,金文開始就有把字寫的美觀,上升到藝術性的追求,到了秦朝統一文字,出現了李斯這樣的篆書書法代表,擁有了篆書巔峰作品《石鼓文》,漢代則發展到了隸書,目的就是更加容易書寫與應用,出現了鍾繇等書法家,隸書也有漢隸《乙瑛碑》《張遷碑》《曹全碑》等著名的巔峰期作品!

到了晉朝,王羲之學習鍾繇,衛夫人書法,創作了新書體,對書法起了根本性的變革作用,真,行,草都有極高水平的代表作,把書法水平推向了一個高峰,《蘭亭序》更是公認的天下第一行書,《十七帖》則號稱書中之龍,到了唐代,唐太宗李世民對《蘭亭序》十分珍愛,死時將其殉葬昭陵。留下來的只是別人的摹本。今人所見,皆為《蘭亭序》臨摹本。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很豐富,除《蘭亭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謝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時晴帖》、《樂毅論》、《黃庭經》等。其書法主要特點是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後人評曰:“飄若遊雲,矯若驚蛇”,王羲之的書法是極美的。

拋開唐太宗對王羲之的推崇奠定他的書聖地位因素,就書法而言,唐代歐,柳,顏,褚,虞諸家主要是把楷書推向巔峰,宋代蘇,黃,米,蔡只是在行書上有所作為,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各體俱佳但是都是二王一脈書風,有清一代金石學派鼎盛,推崇碑學,有劉墉等清四大家,,趙之謙,張裕釗等碑體名家,但本質上碑體也是楷書,實際上魏碑體的水平是遠不如唐楷代表作的!民國以後的書法名家水準更差!

因此後來者只是在王羲之奠定的的基礎上發展,沒有在整體上超越王羲之的書法家出現!



張言好書畫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中國人喜歡搞個人崇拜和神話人物,自古就常建的名人祠,萬民傘就可見一般,但是個人畢竟是有缺點的有毛病的,故而後人就選擇性失憶,對神話人物的缺點不好部分就過濾掉,所以王羲之就沒有真跡傳世,即使真是真跡因為與神話裡的他的完美不符也會被打成贗品,比如快雪時晴帖。所以我認為後代一定有許多超越書聖的人,但是因為書聖已經被神話了,就不允許後世超越他,所以這個話題沒有正解,正解出來了大家就不認同。

所以我們遺憾地認為,咱國家這種神話個人,崇拜祖宗的傳統不利於各項發展,束縛子孫後代的開拓創新。

這個話題沒必要糾纏,還是多關心下活著的藝術家吧!



陳福存


這個問題,好比問李白之後,還有沒有比他寫詩好的?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王羲之書法、準確的說,行書妍美流便,代表作蘭亭序極盡中庸和諧之美,他也被後人稱為“書聖”,影響了一千多年來的中國書法。王羲之也並非浪得虛名,趙孟頫說“結體隨時而轉,用筆千古不易”,王羲之的筆法,至今看來,仍然讓人歎為觀止,望其項背,其筆法變幻莫測,瀟灑自如,用邱振中的話說就是“讓後世書家感到絕望”,確實是中國書法歷史上的一座巍峨的高峰,難以企及。但他也不是唯一的高峰。也有讓王羲之本人欽佩的書法家,比如漢代的張芝,王羲之的草書就趕不上張芝。三國時期鍾繇的小楷,質樸醇厚,與王羲之小楷比較,各有其妙,難分伯仲。後世書家“顛張醉素”,也各呈面目。好比李白、杜甫、白居易,詩風不同而已。

但是,對於中國藝術的評判,有一個原則,就是中庸,講究不偏不倚,過猶不及,和為貴,而王羲之書法“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的中和之美,完全符合這個傳統審美原則,從這個意義上說,還沒有超越過書聖的。


亦張一亦弛


頭條的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忠文硬筆。

如果談到超越兩個字,要看我們用什麼樣的審美觀點去看待藝術了。王羲之的書法不是沒有人能夠超越,書法家也是各有各的特點,也沒有誰才是獨一無二的。

王羲之的書法為秀美風格,往後逐漸發展成了貼學正統,因此,在中國古代以貼學為上的書法體系下,王羲之自然是神聖的代言詞了,因此被譽為書聖。

但是,在貼學傳統之外,唐朝書法名家顏真卿創立了碑學風格並將這一特性融入到中國書法,隨即開創了碑學審美範式。因此,在書法領域顏真卿就成了能與王羲之相抗衡的領軍人物了。

因此後期的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頫等被譽為中國書法四大家,他們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書寫風格和對藝術的獨到見解。

我們無法去評論誰才是最權威的書法家,因為每個人的審美觀點不同,所以對書法風格的追求也不同。謝謝!







忠文硬筆


王羲之被尊為“書聖”,其成就主要在於對前人書法的歸納與總結,最直接的體現是在新體方面,楷書、行書、今草在鍾繇、張芝等前人的基礎上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建立自己完備的風格體系,影響後世千年而不衰。所以,王羲之在書法史上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書家,從這一方面來講後世書家沒有超過王羲之的。

王羲之在書法理論方面也有很大貢獻,其書論《自論書》一篇中明確提出了“形質美”與“意”的理論。王羲之的這種理論對後世影響無疑也是巨大的。

顏真卿可以說是唯一可與王羲之比肩的書法家,顏真卿在二王筆法系統以外,創造了一種與二王迥異的筆法,可稱為“顏氏行書”,因為他的這種創造,才與王羲之相提並論。但顏真卿書法依然屬於廣義上的二王系統,所以,王羲之“書聖”的地位還是不可撼動的。


古風書法


估計是有的,俗話說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王羲之能夠紅起來和帝王的推崇不無關係,慢慢的就被神話了。就像關羽被稱為武聖人,不能說關羽武功就是天下第一一樣……這樣才科學!當然,書法已經被手機電腦取代,實用性越來越弱,現在人想超越王羲之,估計有點難……即使技法超越了,不代表學養就能超越……一點見解,不一定對


趙子方書法


沒有,如果有,我們知道的就只是超越了王羲之的這個人,而不再是王羲之了。

人們記住的,都是最優秀的人。書法在王羲之之前,許多優秀的書法家,如蔡邕,張芝,鍾繇,衛凱,衛罐等。這些東漢末年至魏晉時期的書法家,在當時都是名振天下的書法巨人。蔡邕書寫的《熹平石經》,把儒家的七部經典書寫校正,刻於石上。當完工的時候,天下人前來爭睹,長安的街道為車馬阻塞。

張芝、鍾繇大家都十分熟悉,一個練字把池塘裡的水都染黑,功夫之深可想而知。一個是有"楷祖"之稱的巨匠。出生在晉代的王羲之,不可能生下來就超越了鍾張,對吧。在鍾張的時期,大家也不會知道王羲之是誰。而當王羲之成為新的書壇聖人的時候,那些和他同時代的或之前風光一時的人,便被王羲之的光芒所掩蓋。好一點的,能留一個名,一般的,連名都沒有留下來。

歷史不會記錄平庸。不要幻想著在這一千多年的歷史中,民間高手總有一個兩個的比王羲之厲害。如果有的話,你我早就知道了。


子衿書法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所以,王羲之的書法既不是前無古人、又不可能後無來者。

只是他當時的環境下,有幸的讓皇帝成為了“”粉絲“”,然後代代推崇,直至形成堅不可摧、不可逾越的一座書法的千古豐碑!

而皇帝的評判標準肯定存在主觀上的、個人偏好,那就出現了千人千味、萬人萬品、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的局面。王羲之,也就成了萬千品味、風格之一了,而非絕對的“”最好“”了!

當然,說回王羲之書法的藝術水準那肯定是千百年來的宗師級的高手,只不過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頂尖、唯一。

所以,王羲之之前,應該也有比他更好的,只是陰差陽錯的沒有被皇帝欽點、點贊、推崇、推廣。王羲之之後,已經出現了顏、柳、歐、趙、褚、米、蘇、蔡………一干人等!他們的書法藝術成就,難說誰的就有絕對的優勢。各有千秋!情人眼裡的西施,就是他眼中的第一,王羲之不可能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

再往後,誰說不會出現一個又一個的千百年後的““王羲之””呢?!!!

[呲牙][呲牙][呲牙][得意][得意][得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