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各地方都有什么习俗,这个特殊时期大家都是怎么度过的?

郭颖207825915


吃元宵,赏花灯,晚上县城里好不热闹,同样和别的节日一样年轻人都过成了情人节😂!今年全国都同一了,也没有地区差异了,都在家里老实待着吧!别躲过了初一没躲过十五😴


搞笑孔掌柜


正月十五闹元宵,南北东西皆赏灯。灯,是月的象征。元宵也是月。人们不仅赏灯看月,也吃宵品月。

小时候的元宵节,我和表弟表妹们把迷语写在蜡光纸上,叠起来,放在饼干筒里,团圆饭后,给大家摸着猜。猜对了,奖糖果,猜错了,罚演节目。

我奶奶是北方人,在她家过元霄节时,吃芝麻猪油桂花糖馅儿的汤圆。都是姑姑和妈妈来做。

我外婆是南方人,在她家过元宵节时,吃四种大团子:芝麻糖馅儿(圆)、豆沙馅儿(椭圆)、纯猪肉馅儿(尖头)、麻油荠菜馅儿(红点儿)。可以蒸来吃,也可以煮着吃。这些,都是外婆亲手做。

今年元宵节,全国人民都在家里躲避病毒。因为要尽量减少出门,所以在家里四处搜罗。发现了一点儿红豆和黄豆,放在一起煮了,熬成馅儿。又惊喜地找出半袋糯米粉,于是元宵皮也有了。我把它们制成了元宵,刚刚和家人分享。虽然,有几个破了皮,但一点儿也没影响我们的胃口。大家连汤带水吃得干干净净!

庚子年的元宵节,没有花灯、不去赏月,三个大人也不会编迷语相互猜。但大家心里都有个庆幸,庆幸我们能守在一起,都很安全。除了庆幸也都有个感恩,感恩那些在前线“战场”救治病人的医护人员。感恩为保证百姓正常生活的所有工作人员。感恩,那些相互帮助的亲人和陌生人。除了感恩,还有个祝福,祝福武汉、祝福中国、祝福世界,愿喜乐安康永随永在!愿下一个月圆之日,每个人都能自由呼吸,尽情拥抱美好的春天!





郁离星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老家十五炸油条,出嫁的闺女给娘家送油条,然后十五早上吃油条,喝豆沫。家家户户在十三就在自己家门口用彩灯花灯笼做的门楼放到大街上,每家每户都在自己家门口挂彩旗,彩灯,到晚上全部亮灯,漂亮级了。晚上出去大街敲锣打鼓很热闹,有迷宫,大家在里面走来走去的,转到快要出口的地方,有一根很高的杆子,上面有花,说只要摸到来年有好运,然后磕个头放在功德箱里面一些钱。最后转出来,看敲锣打鼓,晚上还有龙灯,一条条龙有十个人架着一边跑,一边摆成各种姿势,上面还有灯一闪一闪的。大家在一起看点烟火,烟火飞上天美不胜收。白天村里还会有汇演,很热闹,在城市是看不到的,我每年都会十五带孩子到姥姥家去,以至于孩子每年十五都要去姥姥家过,今年是疫情时期,所以选择在家里,不出门就是最好的自我保护,不给国家添乱。


佑佑2878


我们这地方元宵节是蒸包子,放鞭炮,好让灶老爷上天,这是老辈留下来的风俗。小孩子们挑灯笼,大点的孩子放鞭炮,鞭炮有好多种,…有五颜六色的还真好看…


夕阳红146022140


元宵没什么特别,在这个忙碌奔波的年代,往年的这个时候,都外出打工,有的可能在忙碌的工作,元宵象征着团员,都要吃汤圆的。今年这个特殊时期,反而成就了这次的元宵,让忙碌的人们放下了角度,在家陪着父母,陪着家人过一个真正的元宵节,同时也祝愿那么忙碌的白衣天使元宵快乐。


巴黎夜雨8


嘉兴: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今年冠状病毒感染时期,在家里自己制作汤圆。别有一番风味。



卧家看电影


这个各地都不同了,举出几个吧

一、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开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招供猜射,开始于南宋。

二、舞龙灯

舞龙灯或龙舞。它的来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相互交叉的舞蹈场面。

三、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扮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现已出现。

四、舞狮

舞狮子,是我国优异的民间艺术,每当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风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端盛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释教传入我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我国。

五、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扮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

六、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

七、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黏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咒骂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在这个特殊时期大家都在家和家里人一起热热闹闹,团团圆圆的,谁也不出门,在家做好吃的,不给国家添麻烦!再此致敬一线的医护人员,祝你们元宵节快乐,早日战胜瘟神!



北漂领哥


我们这里是送灯餐,就是做一个杂粮的小酒盅,酒盅里点上一根小红辣,放在门边,一边一个,以前穷的时候,小红蜡点完了,杂粮酒盅也吃了


我不想说123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各地也不尽相同。那么,元宵节的习俗到底有哪些呢?

1.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但都象征团团圆圆的意思。

2.闹花灯:元宵节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习俗,故也称灯节。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

3.猜灯谜: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人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耍龙灯: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舞龙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

5.踩高跷: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6.舞狮子:舞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7.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划旱船也称跑旱船,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划旱船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



拾缘文


俗话说,过了真月十五年就过完了,过了这一天,大家就要开始了新的一年忙碌了。还有三十的火,十五的灯这一说,年三十晚火炉要把火烧得旺旺的,寓意来年什么都旺,十五晚打开家里所有的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