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不能干什么?

寒塘冷月520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我们这里的习俗是祭灶神。老百姓把灶神也叫东厨司命定福真君,就是和菩萨一样的神,能够保佑一家人平安。这一天家家都要烙上二十三个小饼子,叫灶干粮,要献到灶神前。到了晚上,家里主事人到灶神前跪拜,上香焚黄奠酒祷告,请灶神到天宫玉帝前多说好话,盼望能有一个顺顺当当的来年。因此,这一天家里要有一个和谐的气氛,不许杀生,家人不能吵架,更不能打骂孩子。


狗娃姥姥党萃业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到了小年这天往往有着许多的禁忌,那么小年不能做什么?小年的习俗都有哪些?

小年不能做什么?

第一忌宰杀,就是小年的这一天,千万不能杀生,什么鸡呀,鱼呀,都不能杀,因为这是喜庆的一天,有句老话说,过了小年就是年,所以小年是年的开始,这一天勿杀生,那么不能杀生,怎么做饭呢,难道只吃素菜?可以在小年的前一天把第二天的肉菜,准备好放在冰箱,这样就解决了。

第二忌捣蒜,所谓捣蒜,就是把蒜瓣捣成蒜泥,记住小年这一天是不能捣蒜的,因为小年是年的开始,当天捣蒜会把年的喜气和财运捣散,会捣穷家里,所以千万记住。

第三忌在灶台面发牢骚吵架,不允许在灶台前哭泣,大喊大叫,不能敲击灶台,菜刀锋利的工具不能放在灶台上,灶台的烧的材料不能有脏东西,必须是干净的木柴。

第四忌尘土,小年要把家里面的尘土扫干净,家里进行彻底清洁,甚至墙壁上的灰尘也要,用扫帚上下扫干净。扫处屋内的灰尘之后,就要开始擦洗桌椅板凳,最后还要冲洗地面。

第五忌邋遢长发,老话说的好,有钱没钱,剃头过年,所以小年当天要洗浴和理发,清理自己个人卫生,将自己身体上的污垢清理干净迎接新的一年。

第六忌蒸馒头,小年这一天在忙也要在家蒸一锅馒头,蒸出的馒头越圆越白,证明这新的一年日子过的圆圆满满,还有切记,头一锅的馒头只能自己家里吃,不然会泄露了财气。

第七忌串门,就是小年的那一天不要去亲朋好友家拜访,因为冒然登门可能会带走别家的财气,甚至邋遢的人,会破坏你家的财气,会影响一整年的运势。

第八忌脏话,打孩子,小年这一天都不能说脏话,更不能打孩子,小年本身就是个喜庆的日子,冒然的说脏话,会把家里的喜气赶走,打孩子更是在打财气,喜气和财气全都跑光了,新的一年就没有盼头了。

小年的习俗都有哪些?

(1)沐浴理发

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而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

(2)赶乱婚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3)大扫除

“尘”与“陈”谐音,故而扫尘旨在除旧迎新,拔除不祥。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擦洗桌椅、冲洗地面……各家各户都要不留死角地彻底清扫,做到窗明几净。同时小年的这一天,也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4)做米饼

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5)吃“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6)吃年糕

在南方,小年这一天做年糕是很多地方的传统。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古城不倒翁


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

拜灶神(网络图片)

小年是腊月很有名的传统节日,可以说举国上下都过这个节,那么,小年不能什干么?

在北方不能干的事有:不能宰杀这一天,千万不能杀生,什么鸡呀,鱼呀,都不能杀不能口吐脏话打孩子小年本身就是请灶王爷拜会天帝给美言两句的好日子,说脏话,会把家中喜气赶走,打孩子是在打财气,喜气和财气全都跑光了,新的一年就没盼头了;闹事。例如王爷前发牢骚

吵架更不能允许在灶灶王爷前哭泣或大喊大叫,敲击灶台;菜刀锋利的工具不能放在灶台上;不能捣蒜。捣蒜会把自己家的喜气和财运捣走,会捣穷自己的家,所以小年这天最好不要捣蒜。

以上这些习俗主要是在北方,南方还有不能舂米什么的。

那么,小年能做什么呢?一是祭灶。相传玉皇大帝在每家派一位灶神以监督这家一年所作所为并汇报,祭灶时,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二是扫灰尘。即扫年,实际上就是进行家庭环境卫生的清理;小年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写春联,剪窗花,洗浴或婚嫁等等。

总之,小年是大年的前奏,主要是祭灶,也称之为:祭灶节或灶王节。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引导人们走正道的好事,注意点没什么不好。


言者青青


腊月二十三

祭灶、送灶神、送灶王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中国传统文化民间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

祭灶、送灶神、送灶王,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人们称这尊神为“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

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了。

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民间传说,灶君爷上天专门告人间罪恶,一旦被告,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在《太上感应篇》里,又有“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的记述。司命即指灶君,算为一百天,纪指十二年。在这里,重罪判罚又增加到减寿十二年了。所以在祭灶时,要打点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贵手。

祭 灶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他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 胶牙饧”了。

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鲁迅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相当丰富的。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

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对于灶王爷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民间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

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

由于各地风俗不同,民间还有“跳灶王”和“打灶王”的活动。

小年到正月十五的过年习俗

马上就要过年了,从小年开始到正月十五有哪些习俗讲究吗?看到这些感觉年味越来越浓了,年味和浓浓的亲情,一起看看吧。

民间有一首流传很广的《过年歌》: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包饺子,大年初一蹶着屁股乱作揖。

腊月二十三(1月17日)

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每到这一天,各家各户还要烙些包芝麻糖的烧饼,名曰‘祭灶火烧”,或者备灶糖,灶王爷要在这个时间上天,去向天皇人帝汇报工作。给灶王爷吃了嘴甜甜的,人们希望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淡波逸柳


从今年起!过年不能放炮了!

不过感觉!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了!

感觉逢年过节该放时候还得放点!要不然真的没一点气氛了[捂脸]!毕竟现在有钱人多了!禁止那些恶意无休止放炮的才对!


平淡Y是真


小年唯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用开水洗手!你会后悔的。


文武半边天


地方不同习俗不同,有的地区忌宰杀,有的地区忌捣蒜,不宜吵闹,可以扫尘,二十三,糖瓜粘,今天小年了,给大家拜个早年


爱看影视经典


小年不能放假!不能放假!不能放假!!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农村打工仔蛋儿哥


啥都能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那里没这些规矩


七月89853


不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