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书法家孙晓云题写的“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和“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匾额?

笔尖写字课堂


别的不说吧,至少是目无法纪。《通用语言文字法》虽然规定书法作品必要时可以使用非规范汉字,但是另有条文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必须是用规范汉字。我相信这样重要的机构吊牌使用繁体字是经过慎重讨论的,结论是不必守法,所以更感到忧心忡忡。


GY1958


继孙伯翔为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题写匾额之后,当代女书法家孙晓云为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和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题写匾额。

他们题写匾额的行为引起了书法爱好者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孙晓云和孙伯翔应该说都是当代书法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孙伯翔被称为“碑学巨匠”,孙晓云也是当代女书法家中的佼佼者。





上图为孙伯翔的题词,有人说,这是一个从传统文化当中走来的老者在为复兴传统书法文化做贡献。

更有人说,请当代书法家题写匾额,是对于书法文化的重视,不同于以往的一些印刷体挂牌,这次确实体现了书法的用武之地,而用繁体字书写匾额,更是让大家看到了传承和弘扬中国书法的决心!



上图为孙晓云的题词,

观二人的书法,有很多相似之处,二人都有着深厚的传统书法功底。

看了很多匾额,我发现匾额的题写就是要用这种字体书写,而不太适合用工楷书写,这种书体能体现出古朴大度的匾额风格。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大家留言,感谢关注!


存希斋书法


在书法名家孙伯翔先生应邀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题写校(院)牌之后,书法名家、中国书协副主席孙晓云女史也应邀为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题写校牌。


笔者认为,书家题写匾额,是传统文化的延伸,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应该予以支持与推广。

一、各级各类院校邀请书家题写校牌,历来有之。这也是院校文化的一种缩影。

著名学者、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为首都师范大学题写校牌,至今已悬挂了几十年。

国立武汉大学的校牌也是由著名学者、诗人闻一多在1928年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时所题。

二、老字号牌匾也彰显着的书法魅力。

牌匾艺术熔书法、装饰和建筑艺术于一炉,呈现出丰富的形式。经营长久的老字号,牌匾多出自名人名家手笔,虽然各自风格神韵不同,但大都具有深厚的造诣,同时体现了中华老字号品牌和中华书法的双重魅力。

郭沫若题写的“中国书店”牌匾和由启功题写的“海王村市场”牌匾

由启功题写的“锦昌”牌匾

三、牌匾背后蕴涵的文化故事

山东大学

山大著名的古文字学家高亨教授闻知毛泽东主席对其笺注《老子》《周易》给予肯定而激动不已,遂将自己新著的《诸子新笺》《周易古经今注》等6种,连同二封信,寄给当时的中宣部副部长周扬,由他转呈毛主席。信中有其敬填的一首《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首句: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毛主席收到后欣然回信道:“……高文典册,我很爱读……”信封上,主席用毛笔亲笔题写“山东大学”字样,这就是如今山东大学校牌书法的来历。虽非专门为校牌题字,但也自然天成,迥非集字可比。

一得阁

“一得阁”店铺的匾额,是创办人谢崧岱亲自书写的。一得阁墨汁厂创办于1865年,生产和经销墨汁,一得阁是第一家。据说,当时教书先生和文人反对使用墨汁,认为用墨汁省略掉了研墨时静心和构思的过程,对写字和写文章都不利。在民国以前,一得阁的墨汁主要用户是店铺里的写账先生,只有在科举考试时间紧张时,学子才会使用。进入民国后,新式学堂出现,一得阁墨汁才畅销起来。一得阁产品有墨迹光亮、浓淡五色、书写流利、浓度适中、适宜揭裱、耐水性强等优点,从社会名流到普通百姓,都用过一得阁的墨汁。谢崧岱不求人、不泥古,亲写牌匾;他的敢为人先、独辟蹊径的经营理念,也引领一得阁成为有口皆碑的百年老字号。

所以,书法家孙晓云题写的“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和“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匾额,会带动全社会招(匾)牌书法的全面复兴,从而让大众近距离感受书法之美、接受美的陶染,对复兴传统文化,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写字吧


孙晓云所提不妥。

第一,中央党校单位非同一般。应与党和国家的主导思想高度一致。概括起来应:严肃、庄重、大气磅礴、灵动,挺拔、刚毅、凝心聚气,纯洁等。或者国家所提倡的主体思想、特色均能在书法中体现出来。

第二,以上述要求为原则选择作品。毛泽东的书体当之无愧,形神兼具。颜筋柳骨的正直刚毅。行书的稳定、大气。干净而纯洁的书法修行。

由此可见,孙晓云的书体虽为当代流行书家字体,但缺乏了大气、刚毅。





刘俊利


孙晓云女士是我非常崇拜的当代书法大家,她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他的书法从帖学入手,继承和发扬了代表中国书法正统的二王书风,同时又融入了碑学的笔意。她的成就不仅在于书法创作上,更在于书法理论研究上,是一个学术型的书法家。

关于孙晓云女士为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和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题写牌匾,我谈三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书法牌匾,彰显文化内涵。

中共中央党校是培养党的干部的最高学府,这样一个神圣学府的牌匾由书法家来题写,彰显了党中央和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这也是提升文化自信和推动传统文化传承的具体表现。我国绝大部分高校的名字都是由领导人或著名书法家来题写,几大银行的名字也是由老一辈的著名书法家来题写,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传统文化在重要场合的不可或缺性。

第二,名家题写,无可厚非。

孙晓云女士是当代著名的实力派书法家,书法功力深厚,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独到的理解,他的书法既有中国传统书法典雅之美,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取向。所以,选择孙晓云女士来提写也是无可厚非的。

第三,字体选择,有待商榷。

孙晓云女士题写的两个校牌均采用行书字体,未免有失庄严。我认为以外拓笔法为主、庄重大气、凛然如大丈夫般的颜体楷书,健劲精神、厚重而充满浩然正气的魏碑字体更适合这样的场合。

当然,任何书家完成任何一件作品都有自己的考虑,作为旁观者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妥之处,还望斧正!











水墨蘭亭


最近传来两个消息,一是孙晓云题字,一是孙伯翔题字,我觉得这是好事,是书法的回归,是对书法的尊重。


这些年来,书法热正在兴起,但出现的诸如都本基书写奥运代表团名字、马云的“鬼画符”以及一批明星、名人的“书法表演”,都让人觉得书法的普及与推广任重道远,很多“江湖书法”“老干部书法”大行其道,人们对书法缺乏基本的认识,书法美学知识匮乏。

二孙这次的题匾,具有一些特殊的意义。

一是这些单位特殊,为它们题字,意味着高层对孙伯翔、孙晓云的书法水平的认可,上有所行,下必效焉,对未来书法的走向,我持乐观态度。顺便说一句,据说孙晓云是某位极其重要且特殊人士的书法老师。

二是孙伯翔和孙晓云是专业的书法家,与以往“行走江湖”的都本基们有本质区别。

孙晓云的外公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朱复戡,孙晓云自小接受严格的传统书法教育,她出版的《书法有法》一书,再版十多次,发行数百万册,在书法类图书中极为少见。

孙伯翔是当代碑学大师,他的碑学理论对当代书法创作影响较大,有人甚至认为,他是于右任后,以碑写行的第一人。



这两位的书法都是很传统的、功力深厚的传统书法,由他们来题写这些牌匾,我认为不仅没有什么不妥,相反对传播优秀的传统书法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网上有些不好的现象,对于一些社会现象,不管是好是坏,也不管自己懂不懂,先骂上一通再说,比如对书法,只要是自己不喜欢的,一律以“丑书”棒杀之,我觉得这也应该算一种“网络软暴力”。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个人浅见,各位看官姑言姑听:

一、之所以有此一问,说明提问者看了这几件作品还是心存“到底好不好?”的疑惑,说好吧,感觉似乎哪里不对劲,说不好吧,这两位书家都是当代名家,这两个单位也皆是大单位。

二、本人虽爱好书法,数十年看得也较多,但缺乏专业研究,只能说些外行话,不揣冒昧向方家请教。我的第一感觉也是不对劲,这样的字用在这样的场景没有恰如其分浑然天成的舒服感觉,反而觉得“到喉不到肺”、“隔靴搔痒”。

三、仔细推敲,觉得原因可能有三,其一作者挥毫时没有找到最佳状态,出来的作品水准和气魄“字不配位”、“小马拉大车”,达不到这两个单位的层次;其二作品比较拘谨,不是一气呵成的,整体感和气息流畅度不够,一个字一个字看就好一些;其三牌子的制作水平也不高,放大了作品的缺点不足。

四、至于大家说的字体没用好,我以为并非主要因素。


生肖奇遇记


我直言,无论孙伯翔和孙小云名气有多大,这两幅牌匾,挂不了多久将被摘下。其一,此处不该他俩写;其二,水平也只一般般。


手机用户58115505433


看来,在数千载封建水土,必然长出长辫子`裹小脚)等所谓的美,孙伯翔那字上中央党校?莫非哪个大佬钦点!孙晓云的字,卑下看来,真的不错,几近完美!此观点只拘于本人的阅识,当属浅见,欢迎指正!


用户7659050168280


就事論是,孙晓云所题与孙伯翔所题匾额,孙晓云的行书章法与笔法笔力都很好,学者型儒雅书法看了赏心悦目;而孙伯翔的行楷实在不敢恭维,连好的毛笔字都达不到,更谈不上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