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外国人都不尊重领导,为什么?

吹牛征税办公室发言人


外国人尊重的是法律,法律面前人是平等的,法律得到彰显了,领导与普通人的差距自然就很小了


天行健2786


我来简单的描述一下……他们说的太高端了……我在国外呆了10年……总结一下国外上班和领导的关系……就是你们上小学的时候那些班干部和你的关系……就这么简单……每天早上语文代表来收你昨天晚上的作业……你可以找各种借口……比如作业被狗咬了……然后语文代表把你的借口告诉老师……老师过来问你……你的狗打疫苗了吗?你有没有被咬?要不要去医院……我给你批假……你说没事,就作业没法交了……老师说……那这样吧……我再给你一份作业,你现在补起来给我……就是这种关系……因为……老师不敢体罚你……怕你告他……但是你自己不要过分……


vitor李


这点确实和中国不一样,我朋友是俄罗斯当地的杜马主席,我们一起去广州出差还有他姑爷,走路时提着公文包年纪大了看着不轻松,他姑爷空着手也不主动帮忙,以中国人的眼光看这姑爷是不会来事的,老头巨有钱,啥也不说,中国人看不懂。


哈尔滨金属雕花板-姜晓东


你对尊重是不是有误解?

尊重不是顺从,也不是迁就,更不是跪舔。

外国人的官员都是纳税人一票一票选出来的,干得好,纳税人会称赞自己有眼光,干的不好,纳税人除了会骂自己瞎了眼,也会骂官员是骗子加白痴。

权力只对权力的来源负责。

把上面的都想明白了,就不会有这种误解了。


蒙奇211191502


确实,这个问题我早就发现了,我感觉有些个外国人彪的很,比范德彪还彪,不但不拿领导当回事儿,而且有的时候还戏弄他们。外国人不尊重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外国很多单位领导的水平普遍比较低。他们讲不出高屋建瓴的话来,更做不了高瞻远瞩的指示,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水平很低,没有过人的知识,而且学历还低,不像国内一些单位的领导,很多都是这士那士的,你要说是自己是个研究生都丢不起那人。

二是外国的单位领导没有个领导的样子。很多人不愿意坐在高大上的办公室里,而是愿意钻到车间去,所谓的和工人一同劳作,这种“虚伪的”工作作风,不但有损自己的身份地位,还有失体统。看看国内的单位领导,那小西服多么平整整洁,那小皮鞋擦的多亮,脑门子大,头皮也油亮,一看就有范儿。

三是外国单位的领导手贱。我发现他们这些个领导就是天生的多动症,很多事明明可以让其它人代劳,比如说写个稿子、开个车、打个雨伞啥的,完全可以让别人做嘛,为什么还要自己来做。尤其那些到超市还要排队的,还要骑自行车的,太能装了,有专车专司机不用,非要自己出去得瑟。

四是外国领导没有气场。我最看不惯的就是,有些个领导不仅仅是穿衣打扮没样子,就是出去视察也没个视察的样子,你看看,身边连个围着的人都没有,多寒酸,看看国内,那家伙,一出门人山人海,老热闹老霸气了。


元芳有看法


为什么一定要尊重领导?领导也是一份工作,有太多平庸的领导,值得尊敬吗?而那些出类拔萃的科学家工程师医生企业家,是不是更值得尊重???当然,如果领导是出类拔萃的是伟大的,如毛主席周总理等,不仅仅获得尊重甚至是崇拜了!!!普通的领导,跟普通人没有区别,甚至还不如普通人,因为普通人的普通,这是他个人的普通,而一个领导的普通,会导致一个组织的平庸!!!这样的领导,能赢得尊重吗???应该是早点退下来让贤!!!


老符号了


为什么要尊重领导?领导是你父母吗,只是同事关系,上下级,只有奴性的人才尊重领导,领导面前像条狗。人只要懂礼貌就好了,做好自己的事,


深蓝之光00


他们是本国民众选出来的,选出他是为人民为国家服务的,代表的是国家和民意,当选领导人后的权力更是受到诸多制约,干的好,受到尊重与爱戴,干不好,被选掉或罢免,


委曲求全123


尊重领导,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是在东西方的表现形式不一样。西方人更多的体现在对领导位置的尊重,而东方人主要体现在对领导本人的尊重。这种差异是东西方文化不同,历史背景不同造成的。

西方,不论是古代的宗教哲学,还是近代的民主哲学,都强调人人生而平等。西方宗教哲学里面讲的是“所有人皆是天之所子,天为父,人为子”,虽然职位不同,工作不同,但所有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这样的思想在中国先秦时期也是有的,道家、墨家都强调人的平等,尤其是道家,很多理论跟西方的古典哲学存在相似之处。只是后来东方随着时代的发展,道家与墨家都成了非主流,不受推广。作为主流思想的儒家与法家,都强调森严的等级。这两种学说的盛行,好处是加强了统一与凝聚力,缺点是促进了官僚主义的发展。

在儒家和法家里面,天子只有一个,而在道家和西方宗教哲学里面,人人皆是天子。当然了,先秦儒学跟汉以后的儒学还不一样,先秦儒学有“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为公”的观点,汉以后的儒学把这些观点给舍弃了。舍弃先秦儒学的精华,也是汉以后历朝历代文字狱的一种体现。文字狱不是只有清朝有,汉以后历代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没有清朝那么大张旗鼓。

在战国时期,无官无职的人可以批评君王,可以批评卿大夫,当面批评,只要批评的有道理,那就没问题。那时候君长受批评,如果他们觉得有道理,不但不会生气,还会很高兴,并尊称胆大者为先生,向他表示谢意。齐国曾经有个叫颜斶的人,是个山野村夫,有一天去齐国的宫殿门口,要见齐王,这在现在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行为,但那时候齐王真的就下令召见。齐王派人请他入殿,但是颜斶竟然还摆架子,要求齐王亲自来请,后来齐王真的自己来请,并听颜斶讲了一堆道理。齐王觉得颜斶言之有理,想让他留下来做官,结果还被颜斶拒绝了,用“安步当车,晚食当肉”两句话给拒绝了。拒绝了就拒绝了,齐王也没有生气。

晋公子重耳在路上向农夫要吃的,农夫给了他一个土块,他很生气。但是旁边的随从马上就告诉他,不要生气,给你土块说明他看得起你,认为你将来是有土之君。重耳听后,马上向农夫致谢。齐襄王光复齐国之后,由于田单功劳太大,给他造成了压力。有一天他率众出游,出去散心,在郊外遇见一个农夫,农夫看出了他的心事,就告诉他问题可以解决。襄王一听,马上虚心请教,农夫就把办法告诉了他。此时此刻,君王与农夫完全没有等级上的差别,只有职务的不同,两人互相尊重,农夫为君王建言献策不求回报,君王尊称农夫为老先生,对农夫的见识深表敬意。


秦以后就不一样了,农夫哪有机会和君王说话,隔大老远就得回避,或者跪迎。可以这么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分为两大阶段,以秦为界。秦以前中国的文化平等开放,丰富多彩,非常灿烂,秦以后专制主义、官僚主义成了主流。

新中国建立后,终结了旧时代的官僚主义、等级思想,但是两千年的传统,影响太深,很难根除。先秦文明太深奥,推广起来也有难度,学习西方反而更容易一些。先秦时期,“询于刍荛”是一种美德,但是后秦时期,尊卑差异,天壤之别。

有些传统是好的,有些传统并不好。文化复兴不是要复兴到汉唐时代,而是要复兴先秦时代的文化。当然了,后秦时代的一些思想、制度也有先进之处,都要中和而论,不能一概而论。

“三人行有我师,则其善者而从之”,现在西方仍然有不少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学而不厌”,“温故知新”,才是我们的优良传统,至于官僚主义,已经不符合时代的主流。


秦客逸民


林语堂:“中国就有这么一群奇怪的人, 本身是最底阶层, 利益每天都在被损害,却具有统治阶级的意识. 在动物世界里找这么弱智的东西都几乎不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