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孩子的家長注意:把握好審美敏感期,孩子未來會大不一樣

軒軒媽媽:

最近3歲的軒軒忽然對穿衣服有了強烈的主張,每次出門前一定要自己挑選衣服,冬天啊,非要穿自己心儀的T恤。怎麼辦?

軒軒媽媽不要擔心,您的孩子這是進入到審美敏感期啦!

3歲的孩子開始進入審美敏感期,這時期TA們會對自身的形象格外注意。

喜歡自己挑衣服,女孩子對口紅、化妝開始感興趣;甚至一些小的事物TA們有自己嚴格的要求,比如餅乾一定要吃完整的,如果碎了就不吃;蘋果上有個疤,這是決不能接受的,一定要換一個,圓圈一定要畫的圓圓的……

如果把這所有的一切這些丟完全歸咎為孩子的任性、臭美,只能說“媽媽你不懂我”,其實,這是“我”的審美敏感期。

3-8歲孩子的家長注意:把握好審美敏感期,孩子未來會大不一樣


每一個小女孩都曾有過偷穿媽媽的高跟鞋,偷偷抹上口紅,在鏡中獨自欣賞自己穿裙子的樣子。這是一種本能的需求。

“審美的敏感期是螺旋式發展的,會從對自我形象的要求完美,上升到對環境、對內在氣質、對藝術品質追求完美等。幼兒時期出現的審美意識將影響他一生的氣質和審美能力。”

——兒童心理學家孫瑞雪

追求美是孩子的天性,保護它就是保護一顆追求美的心靈。孩子的審美期並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螺旋式發展的。

在通俗一些來講,我們常常會覺得某個人很有氣質,看上去非常儒雅。

事實上,這種氣質除了和自身的知識修養有關,穿著、髮型、妝容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所以,審美能幫助孩子形成屬於TA自身的氣質,對孩子將來的魅力和氣質有很大的影響。

3-8歲孩子的家長注意:把握好審美敏感期,孩子未來會大不一樣

審美能力是孩子人生的底色

審美帶給我們的,並不止分辨美醜那麼簡單。

印象決定社交,衣著得體的孩子更有“人緣兒”

哈佛大學心理學科學家艾米麗考格斯蒂爾研究發現:根據他人的外在特徵來判斷對方性格的傾向從孩子3歲起就開始了。

兒童的交友更為直接,我們總能輕易地發現,在學校裡,那些衣著得體的孩子會更加受到歡迎,也更加自信。

孩子穿過的衣服,不僅會成為他氣質的一部分,也成為了他社交的一部分。

審美能力,是孩子藝術力的基礎

馬雲曾語出驚人:

“未來100年是智慧、體驗、服務的時代,如果不讓孩子學琴棋書畫,未來30年他們將找不到工作。”

簡而言之,“藝術力”將是孩子在未來社會最核心的競爭力之一。

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審美能力,是培養孩子藝術修養的前提。

好的審美能力和藝術力,能夠拓展孩子對生活的感悟力,使孩子擁有更多途徑獲得幸福感和成就感,人生更加豐盈。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怎麼辦?

對於孩子的愛美之心和所謂的“臭美”行為,首先要給與尊重和理解,這是孩子對自己的關注,是人的本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引導孩子正確認知美的內涵。

首先在家居環境方面,要形成整潔、乾淨的衛生習慣,如果家裡雜亂無章,裝飾庸俗土氣,沒有孩子自己的玩耍空間,是不利於孩子審美觀的形成的。

其次,要儘可能帶孩子去領略大自然的山清水秀和鳥語花香,大自然是最偉大的造物主,在高山流水、藍天白雲間,孩子自己會判斷什麼是自然美。


3-8歲孩子的家長注意:把握好審美敏感期,孩子未來會大不一樣

有時間的話,多帶孩子去一些博物館、美術館、木偶劇、音樂會等這些可以陶冶情操的地方,培養孩子在音樂、舞蹈、文學、繪畫方面的興趣,都能很好的提升孩子的藝術感受能力和欣賞鑑別能力。

當孩子的某種審美品位很差,家長又毫無辦法時,可以找一個孩子很崇拜的和喜歡的朋友對孩子進行更好的引導。

最後,也不要忘記告訴孩子,美並不單純是外在的形象,內在的修養和心靈才是美的真諦。

愛美,才是一個人的終極教養!才是一個人生活品質的保障,懂得欣賞美、發現美的人,才能在粗糙平庸的生活中保持樂觀和希望,真正的享受簡單而真實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