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別人的跟屁蟲?家長應給孩子鍛鍊機會,鼓勵孩子表達自我

故事案例

倩倩今年4歲了,浩浩今年5歲了,兩個孩子同住在一個小區,倩倩非常喜歡浩浩,把浩浩一直當作自己的哥哥,所以倩倩經常會跟著浩浩玩,儼然一個跟屁蟲。

可是倩倩的媽媽卻發現,浩浩並不太喜歡自己的女兒,每當女兒開心的找浩浩玩的時候,浩浩總是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於是媽媽就對倩倩說:“寶貝,浩浩哥哥是男孩子,他喜歡玩的東西你玩不了,你喜歡玩兒的東西,浩浩又不喜歡,以後你還是不要再去找他了吧。”

倩倩聽完媽媽的話瞬間哭了出來,然後對媽媽說:“我不,我就願意跟浩浩哥哥玩”。媽媽一時之間陷入兩難的境地,倘若浩浩喜歡跟倩倩玩還好說,可是浩浩明顯不願意搭理倩倩,看到女兒這麼卑微討好他人,媽媽怎麼可能不心疼呢。

孩子做別人的跟屁蟲?家長應給孩子鍛鍊機會,鼓勵孩子表達自我

故事分析

從兒童成長學來講,孩子在3歲左右就會有社交需求,這個年齡段也正是孩子剛剛步入幼兒園的年齡段,從家庭生活初步進入群體生活,所以孩子就有了社交需求。

案例中的倩倩總是願意跟著5歲的浩浩玩,這也是倩倩的社交需求,只不過倩倩有些太過低姿態了,偶爾一兩次當浩浩的跟屁蟲不要緊,可是如果一直當浩浩的跟屁蟲,久而久之很容易會養成低自尊人格。

低自尊人格是指自我認同感低,缺乏自信,這類人不太願意檢驗他們對自己的推斷,並且不相信自己的自我價值。對人際關係、社會過分敏感。

一旦倩倩養成了低自尊的人格,她的人生必然沉重,更何況強扭的瓜不甜,浩浩其實也並沒有做錯什麼事,他只是不喜歡跟倩倩一起玩罷了,浩浩已經明確表示了自己的厭惡,可是倩倩卻依舊粘著浩浩,這種行為只會更加引發浩浩的厭惡。

孩子做別人的跟屁蟲?家長應給孩子鍛鍊機會,鼓勵孩子表達自我

孩子喜歡做跟屁蟲的壞處有哪些?

1.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

有相關資料表明影響孩子人格的主要因素就是後天教育環境。孩子總喜歡做別人的跟屁蟲,總是做一個可有可無的“小角色”,總是低自尊的活著,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的心理健康必然會受到影響。

2.不利於形成正確的友誼觀

在開頭講述的事例中,浩浩根本不願意搭理倩倩,倩倩終究是一廂情願罷了,強扭的瓜不甜,在這種情況下倩倩應該跟浩浩保持距離,別再粘著浩浩才是一種正確的決定。可是當媽媽勸說倩倩的時候,倩倩卻不開心了,堅持還要繼續跟浩浩在一塊玩。

在任何一段感情中,雙方都得基於自願的情況下才可以維持一段長久的關係,一廂情願的討好未必能獲得真正的友誼。一旦讓倩倩形成了這種畸形的友誼觀,倩倩在以後的交友中很可能只會單方面的無條件付出,用網絡一句熱門的話來說就是感動了自己,噁心了別人。

孩子做別人的跟屁蟲?家長應給孩子鍛鍊機會,鼓勵孩子表達自我

3.孩子沒有自我

根據兒童成長學來說,孩子在兩三歲左右自我意識會開始萌芽,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表現的特別的“自私”,這裡說的自私不帶有任何色彩,沒有批評孩子的意思,只是單純描述這種行為。

舉個例子:當孩子發現別人想玩自己玩具的時候,很可能會大聲的說:我不給,這是我的東西。這個過程也是孩子在表達自我的一個過程——我的東西,我有使用權,你沒有權利用!

在這個例子中,孩子敢於保護自己的東西,敢於強調這是“我”的東西,則證明孩子的心理非常健康。

而那些喜歡做別人跟屁蟲的孩子,很容易會沒有自我,這種人只知道依賴於他人,只知道一味的單方面付出,很難爭取自己的權益。

孩子做別人的跟屁蟲?家長應給孩子鍛鍊機會,鼓勵孩子表達自我

當孩子做跟屁蟲的時候,家長應該怎麼辦?

1.家長應該給孩子一個鍛鍊的機會

跟屁蟲其實就是別人的小跟班,孩子之所以做別人的跟班,根源就在於家長沒有給孩子一個鍛鍊的機會。一個有能力的孩子自信心普遍會更強,也會有自己的主見,根本不屑於依賴他人。

所以在家庭生活中,家長千萬不要溺愛孩子,一味的溺愛只會導致孩子失去能力提升的機會,一個沒有能力的孩子很容易會失去自我,只知道依賴他人。

2.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看法

人跟動物最本質的區別就在於人類有思想。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看法有助於孩子增強自我認知能力,自然也不容易失去自我,一味的依賴他人。

在家庭生活中,家長不要包辦孩子的一切事,尊重孩子的個人意願,讓孩子敢於表達。

前面提到過一個例子,三歲左右的孩子會比較“自私”,不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東西。很多家長在看到這種情況的時候,都會強迫孩子分享,這種做法大錯特錯,這種做法就是在扼殺孩子的“自我”。

孩子已經明確表達了自己的訴求,他不願意分享玩具,倘若家長強迫,則證明孩子的個人看法並不重要,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不願意表達自己的看法,畢竟沒人重視自己的看法,表達出來就有什麼意義呢。如果家長不想讓孩子失去自我,首先就要學會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個人意願,讓孩子敢於表達。

孩子做別人的跟屁蟲?家長應給孩子鍛鍊機會,鼓勵孩子表達自我

3.家長採用細心原則照顧孩子

我在現實生活中發現,很多家長只知道讓孩子吃飽穿暖,身體不受傷就行了,卻絲毫不顧及孩子的心理感受,這種家長就是一種不細心的家長。

前段時間有一個話題叫“你最討厭自己的哪一瞬間”?其中有一位網友就講述了自己小時候的經歷,這位網友表示她小時候很孤獨,沒朋友,大人經常讓她跟表哥在一起玩,結果表哥根本不喜歡她,總是把她當成“丫鬟”指使,這也給她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傷害,最後這位網友評價當初的自己“很下賤”。

孩子做別人的跟屁蟲?家長應給孩子鍛鍊機會,鼓勵孩子表達自我

看完她的遭遇我的心裡很不是滋味,我在想倘若她的父母細心一點,多關注孩子的內心,是不是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了?

當家長髮現孩子總是做別人跟屁蟲的時候,家長最好再細心一點,認真分析一下孩子是自願做別人的跟屁蟲,還是因為太孤獨所以只能被迫做別人的跟屁蟲呢?

孩子做別人的跟屁蟲?家長應給孩子鍛鍊機會,鼓勵孩子表達自我

總結:每一個孩子在家人的眼中都是最好的孩子,我相信沒有一位家長看到自己精心培養的孩子給其他人做小跟班會開心。

如果你想要改變這種行為,從現在開始就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個人能力,增強孩子的自尊心,鼓勵孩子敢於表達自己的看法,讓孩子真正的擁有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