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不选物理会有什么影响?

花开花落YY


物理是高中公认最难学的一门,新高考也导致大部分学生对物理弃而远之。2017年浙江高考选考物理的只占33%左右,上海刚实行高考改革选择物理的考生不过30%左右。而物理对于大学理工科专业以及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也让不选物理的学生很是难受,影响深远。



我学的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大学里关于物理方面的课程很多,学起来特别吃力,幸好考试不难,都能考出很好的成绩。而我的一个来自江苏的同学,他高考没有选择物理,上课简直听天书,课后也没有办法弄懂,结果大学物理就挂科了。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因为他各门成绩都不错,唯有物理挂科了。通过了解才体会到那种无奈和郁闷。这就是高考不选物理带来的麻烦和痛苦。

大学里好多专业以及热门专业,特别是那些好大学都是要求物理的,不选物理将错过这么多很好的机会,专业选择会大大受限。而且大学里很多专业都是要学习物理的,而且特别难,如果高中没有下功夫去学习,到了大学学起来是非常难受的。如果挂科会影响拿奖学金、入党等等。



我在大四找工作的时候也感受到了物理的重要性,Hr不怎么看专业成绩,指着物理成绩进行比较,特别讯问物理能力。可见,物理好对于工作更加重要。如果不选物理,工作的时候很难分析问题,解释现象,剖析原因,严谨推理与计算,就很难上手,难有更多更远的发展。

总之,虽然物理特别难,很多学生拼命学都考不及格,但是这对大学专业选择,大学学习以及工作和发展都很有帮助。对于新高考,切无急功近利放弃物理,赢在高考却输在未来!


徽乡小居


高考改革是一件重要的事,关系到很多人,其实也关系到国家命运,所以,前一阵,武汉大学查全性院士去世,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悼,他是建言恢复高考的第一人,不仅当年的考生感谢他,国家也感谢他。


我曾经在一个教授群里开玩笑,因为关于新高考,很多教授意见很大。我说:是不是每次高考改革都有意见?他们说,78年恢复高考,大家都非常拥护。所以,高考是个大事,决定着国家的走向和个人的命运。


2014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拉开了高考改革的序幕。里面有一条,就是文理不分科, 全国统一考语数英,其他的各省自己定,一般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科目考试。

刚开始出台的几个省,例如浙江省,是3+3方案,就是语数英3门,加上自己选择的3门,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7门中选。浙江的这个方案本想给考生提供一些自由选择的余地,结果考生的选择出于改革者意图,第一年,选物理的考生不足35%,第二年更少。震动整个教育界,在2018年,全年高校都在探讨浙江高考的影响,当时物理教指委开了很多次会议,最后为了督促大家学物理,基本上985、211大学,除了个别专业,都要求物理。


到了2019年,由于贸易战,中国的芯片等很多高科技落后于他人,国家深切感到还是需要科技人才,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而物理就是科技的基础,现在的集成电路产业这么大,都是建立在半导体物理基础上,原子弹等则是建立在核物理基础上,航空航天也是需要力学等各种物理知识。即便是化学、生物发展到现在,跟物理联系越来越紧密,已经搞不清是化学、生物,还是物理了。在生活中,也离不开物理,现在电设备、互联网无处不在,普通人也是懂一点电磁知识比较好。


因此,2019年后,其他省出台的新高考政策,大部分是这样的,3+1+2,就是语数英必考,从物理和历史中选考一门,其他的则再选两门,这意味着考理科的话,物理必须要选了。


因此,新高考不选物理,顶级学校的普通专业就选不了了。这个世界上有两种路,一种是荆棘遍布,难走,但走的人也少,而且度过了这段荆棘,有可能是大道。而另一种路,看着平坦,但挤满了人,好不容易挤过去,发现路却不大。不同的选择就是不同的人生。


五道口的颜学姐


大学选专业受限制

很多同学觉得物理的非常难学,为了避开这个难学的科目,很多同学在新高考政策下不选物理也成为趋势。按常理来讲,不选物理会成为比较不错的选择,因为其他科目相对简单一些。然而,要注意到的是大学大多数理工科专业,都要涉及物理的学习,与物理这科都有一定的联系;如果高中不选物理,那大多数同学的物理基础只有学业水平那个样子,那对大学选专业方面会大受限制,大多数理工科专业是不能选择,能够选择的专业又不多,那又会造成专业扎堆,甚至出现没办法报专业的情形。

物理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受阻

不选物理,那大学的物理专业和相关学科的发展肯定也会受阻。每个学科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相关人才加入进来,作为基础学科,物理更是如此,如果本科阶段都没有人来学习,那后面更是后继无人。不选物理,可能对无数同学是好事,但对整个物理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并不利。

不选物理可能会让无数人后悔

选择高考考试科目,不应该以学科的难易程度来决定,而是要以自己的个人兴趣为主。如果对物理感兴趣,那一直往下学习的动力会更足。同时要注意到,刚开始高中的物理成绩一般不会太高,特别是高一刚学习物理时,很多同学可能会受打击,其实是非常正常的,随着学习的深入,成绩会慢慢上来,只要对物理有点兴趣,那是可以选择的。


学霸数学


一,高考3+3或3+1+2搞出十几二十种组合,劳民伤财须叫停,应实行分三科高考:理科,文 科,文理科,即语数外加理科综合,文科综合,文理综合,分别约占1/2,1/4,1/4比例,既有分科又有合科,哪方面都能满足!二,打通职业教育上升渠道,技师,高级技师,工程师对应专科,本科,硕士毕业生,在公务员等招录中同等待遇,划出较大比例。


稻城老表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启用“3+3”的新高考模式。这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高考考生家庭面临新高考选科的问题。新高考改革在增加了考生选科自由度的同时,也容易引发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考生都刻意避免选择物理这门课,进而导致考生升入理工类院校后无法学好专业课。这是新高考改革不愿看到的结果。为此,理工类院校迅速“打补丁”,把物理作为考生报考的必选科目。

所以,新高考选科若不选物理,那么最终影响的是考生选择专业的自由度及将来就业机会的多少。理由如下:

1. 物理是大多数大学专业的必选科目

由于物理学科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多数大学专业都限选物理。因为,有物理基础的考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做事有条理,这些都有助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图1给出的是新高考模式下不同选科组合对应的可报专业比例。可见,选择物理的可报专业比例最低也在97.4%,而不选物理的可报专业比例最低只有52.9%,差别很大。


图1. 选科组合及其可报专业比例

2. 理工类专业就业率很高

下图给出的是2018年全国就业率排名前20的专业。可见,理工科专业占到了60%左右,这就意味着国内企事业单位比较亲来于理工科毕业生,给的薪水也都比较高。因此,考生若不选物理就意味着与理工类专业失之交臂,将来工作的机会就会少很多。考虑到将来的就业压力,显然选择物理是好的决定。

图2. 2018年就业率排名前20的专业

总之,在新高考大环境下,考生事先要对自己将来的职业进行定位和规划。若确定不从事理工科相关工作,则可以考虑不选物理。否则,我建议考生还是选择物理为好。

欢迎大家关注“参考物理”。


参考物理


不请自来,我是穆瓣草籽,教育领域创作者,欢迎关注我一起探讨教育问题。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新高考模式下不选物理会有什么后果?

不选物理,基本上可以说大部分的专业都不能选择了,特别是理科类的,只能选择文史类专业,就业面比较窄。

所以除非是物理差得不行,否则不建议选课时不选物理,因为这样会失去很多机会,也许只是高一时物理没学好,后期可以补回来呢?不选物理,基本上就只能选择30%的专业了,竟争也很大,历史,生物,地理之类的科目,虽然背的东西比较多,但是要拿到高分也非易事啊。

物理是理科中最难学的,而历史是文科中最难的,如果真的文科特别好,历史很优秀,又有志于学文,想从事文史类,将来做行政类工作的。也可以选择历史不选物理。感兴趣的事情做起来才会有动力,只要明确了奋斗的目标,选择了就全力以赴。相信也能找到满意的工作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顺祝国庆假日快乐。

欢迎下方留言点评。





穆瓣草籽


想必读者们都知道弃考物理后的专业选择问题。小编这里来说一说,除了专业选择权之外,大家不曾预想到的弊端。

弃考物理的原因,学习太花费精力和学霸太多——这一点就不多解释了。

我们换个角度考虑,无论是3+1+2还是3+3模式,物理化学弃考现象严重时,就预示着另外的地理、生物选择的人大幅度增多——政治应该是最少的。

这样会形成一个怎么样的结果呢?——志愿填报的专业扎堆现象。

在之前的传统高考中,出现专业扎堆现象是比较罕见的,因为专业比较固定,且招生计划也稳定,学生只需要看总成绩,就可以报考任何专业。

但是新高考下,这些诸多因素都变得不稳定了。尤其是在专业有了科目要求之后,当专业对应的科目组合人数越多,且该专业越热门(层次高、就业好)时,就会有越多人来报考——扎堆的现象就极其明显。


对于部分中等和偏下的考生来说,是以为科目组合扎堆了,低水平的人也就越多,自己排名的赋分成绩也就上去了。

这只是大家“想当然”的优点。

小编认为,弃考物化是能躲避物化的高分低赋,诚然,且其前提是弃考物化人数极其严重时!

但是对于个人成绩和排名,绝不会有大的提升——一个人的水平是固定的,在人群里的水平是不会因人数的变化而变化,且这人数越多,排名越趋向于真实水平。

这并不算优点,只能算是弃考物化的一个特点罢了——让学生的排名越趋近于真实能力。


那么,扎堆对考生有什么不良影响吗?

——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太难预测了。原因专业录取分数线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招生计划和报考人数(还有专业性质、其实际水平、往届的就业情况等),它会因为这些因素而发生变化。

当报考人数太多,招生计划大范围调整时,这个专业分数线就会有较大幅度的升高——考生报考志愿时,又该如何估计专业的最低录取分数线?

生物和地理所对应的专业,将会被热门竞争,各个专业的分数线都会“明显”提高——至于多少,就是新高考下弃考物化的考生在志愿填写最难预测的——这由学校来结合实际报考情况自行设置涨幅变化。

因为弃考物化的考生,本身就少有专业选择权,只能根据自己排名,进行科目组合符合要求的专业填报。

由于是先有的填志愿,后才有的录取线,整个填报志愿过程中,八十多个专业任意选择——对于一个中等水平的学生,又弃考了物化,可以选的专业数量太有限了。所以,也很难做到“冲稳保”。

总结一下,弃考物化的缺点有三:第一,专业覆盖率低;第二,专业的分数梯度拉不开,填报志愿进行“冲稳保”方法比较受限制;第三,专业录取分数线太难确认。

当然,也有好处。小编只是在回答提问,但个人认为利不大于弊。

关注“玖抒文字”,这里有科学的教育思想,实用的学习方法,以及感人的“玖抒”文字。

玖抒教育


新高考,大部分省市选择3+3模式,部分省市选择3+1+2模式。

无论哪种模式,前面的“3”是指语数外这三个大科,“1”是物理or历史二选一,“2”是在剩下的地政化生技中选择两门,后一个“3”是在物化生史地政技中选择三门。作为选考科目,称为小三门。

新高考不选物理,意味着你在大学专业选择中,可能于90%的重点院校理科专业无缘。

来看看清华北大的专业要求:

是否选考物理,不仅体现在专业选择上,也要考虑高考中的等级赋分制。

等级赋分是把所有考生的高考成绩进行排名,根据赋分标准,给每一级别的考生对应的分数。赋分制的结果,导致卷面分只是作为考生大排名的依据,最终的分数还是要看你在所有人中的排名情况。只要你处于所有人成绩中的前1%,那你最终成绩就是100分,你在2%,那你得分就是97分,以此类推。

赋分制下,很有可能发生这种情况:

我们班平时考试物理只能考20多分,什么都不懂的,上课也不听,作业从来不做,完全靠乱蒙,这次赋分都有67分,而平时考七八十分的,这次赋分也只有79分。

我们可以看看物理2017年的高考成绩分布,物理考高分的和极低分数的,人数都较少,虽然曲线较陡,但大部分还是中等,所以会出现平时20分的成绩赋分时也不是太差的情况。

选科的目的,是确保自己能考上理想的学校。第一,要选自己擅长的学科。

选科时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擅长的学科来选择,虽然专业很重要,但大部分高中生,在高三毕业时,对自己未来可能从事的专业、行业,并没有什么认识,让他们按专业去选择,无疑具有很大的冒险。

所以,选科的依据,只剩下一条:自己的擅长科目。高一学年会有期中期末四次考试,把这四次考试成绩做个排列,比较一下,基本可以找出自己擅长的学科。你擅长的,就是考分高的,就是你感兴趣的,选这科,没错。

很难想象,一个人说我很喜欢物理,巨喜欢,但我物理只能考三四十分。这不科学。毕竟,学习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尤其是难学的科目,没有兴趣,基本不会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也不会一直保持良好的成绩。就是这么简单。

选了擅长的纯文科,难就业,怎么办?这是很有可能的哦。

选科依据第二,兼顾就业。

就业为导向的情况下,有两种情况:选了自己喜欢的学科,可能就业难。那有了名校加持,一定情况下,也规避了就业问题,另一方面,知道就业难,就在大学期间多给自己增加些附加值,成为一个高赋能选手。


还有一种情况,选了自己喜欢的学科,比如物理,但是物理成绩不理想。

这两种情况,都只有一个解决办法:学习,努力学习。不管高考前,还是高考后,唯有拼命学,能解决这个问题。

只要记住:未来是学出来的,不是靠选出来的。


围雪夜读


新高考方案导致放弃化学,化学是国家科学技术的基础,科技不强,国家也不会强大,提出新高考方案的专家就是他妈的猪脑袋


大个56789


建议兴趣为导向,少一些功利心,人生的路很长,不要因为一时的投机取巧错失未来的发展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