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美洲100萬隻蝙蝠的瘟疫——白鼻綜合徵

殺死美洲100萬隻蝙蝠的瘟疫——白鼻綜合徵

蝙蝠:病毒的毒庫

翼手目動物(蝙蝠)可以攜帶眾多病毒,其中相當一部分能引起人類的惡性傳染病,比如肆虐非洲的殭屍病毒埃博拉、2002年廣東的非典型肺炎和2012年沙特的中東呼吸綜合徵。今天武漢的 ,大概率最初的傳染源也是蝙蝠。

殺死美洲100萬隻蝙蝠的瘟疫——白鼻綜合徵

雖然蝙蝠能攜帶這麼多種病毒,但它們自己並不患病。只有當病毒感染到其它動物(包括人)身上,才會引起其它動物的瘟疫流行。

白鼻綜合徵:美洲蝙蝠的瘟疫

但蝙蝠並非百毒不侵,它們也有自己的瘟疫。其中,最近一次爆發的蝙蝠瘟疫,是2006-2009年,在北美地區爆發的白鼻綜合徵,殺死了超過100萬隻蝙蝠。

殺死美洲100萬隻蝙蝠的瘟疫——白鼻綜合徵

患了白鼻綜合徵的蝙蝠,鼻子、耳朵、“翅膀”等突觸部位會長出一層“白毛兒”,形如糖霜——這是一種源自歐洲的真菌,隨著人類活動誤到了北美。這種真菌喜歡溼冷環境,所以在夏天無法大範圍生長。但到了冬季,進入冬眠狀態的蝙蝠活動減少,體溫下降。

殺死美洲100萬隻蝙蝠的瘟疫——白鼻綜合徵

感染了這種真菌的美洲蝙蝠,會很不舒服——具體怎麼不舒服,是疼?是癢癢?因為沒辦法向蝙蝠問病史,我們並不知道。只知道這種不舒服,會讓冬眠中的蝙蝠頻繁甦醒。頻繁的覺醒會消耗過多能量,最後導致蝙蝠堅持不到春天,就因為能量耗盡而死。簡單的說,就是餓死的。

歐洲蝙蝠也會感染這種真菌。但它們與真菌共同演化了數萬年,感染後基本沒什麼症狀,不會從冬眠中覺醒,也就不會因此死亡。

征服美洲的幫兇:病原菌

殺死美洲100萬隻蝙蝠的瘟疫——白鼻綜合徵

這情況有點類似於,歐洲殖民者登陸美洲之後,把天花、鼠疫等舊大陸傳染病帶到美洲。與舊大陸隔絕並獨立演化的美洲人免疫系統對於陌生病原體毫無抵抗能力,大批死亡。人口的銳減,以及倖存者心理上的衝擊,成為二三百個西班牙非正規軍,就能滅亡上百萬人的美洲大帝國的重要原因。

殺死美洲100萬隻蝙蝠的瘟疫——白鼻綜合徵

1521年(明正德十六年),埃爾南·科爾特斯帶著500餘人(非正規軍)和10多匹馬,征服了1500萬人的阿茲特克帝國;1533年(明嘉靖十二年),弗朗西斯科·皮薩羅帶著177個人(非正規軍)和62匹馬,征服了有2000萬人口的印加帝國。

美洲病原菌的報復:愛爾蘭大饑荒

殺死美洲100萬隻蝙蝠的瘟疫——白鼻綜合徵

都柏林街頭,紀念愛爾蘭的饑荒的雕像群

歐洲病原菌會成批害死美洲人,美洲病原菌也會殺死歐洲人。1846-1850年的愛爾蘭大饑荒(馬鈴薯大饑荒)就是來自美洲的“報復”。馬鈴薯(土豆、洋芋)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印加人將野生馬鈴薯馴化為農作物。因為產量高(同樣面積的農田,一年能種出的土豆重量是小麥的4倍),被西班牙殖民者帶回歐洲。馬鈴薯在土地貧瘠的愛爾蘭大受歡迎,成為當地人賴以餬口的主糧。

殺死美洲100萬隻蝙蝠的瘟疫——白鼻綜合徵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愛爾蘭農田裡的馬鈴薯患上了一種霜黴病,逐漸腐爛發黴,並在潮溼環境中迅速傳播。5年間,有因為25萬人因為饑荒而死,還有120萬人逃荒到了北美,使愛爾蘭人口減少了25%。我們現在知道,引起馬鈴薯霜黴病的,是一種同樣源於美洲的真菌。

能否利用白鼻綜合徵,消滅蝙蝠?

一定會有朋友看了這篇文章,產生“把這種真菌引入中國消滅蝙蝠”的衝動。但我想強調,蝙蝠每天吃掉的昆蟲,大約是自己體重的一半,其中大多數是農業上的害蟲。在美國東部白鼻綜合徵受災最嚴重的地區,90%的蝙蝠死於本病。棉花農場的農場主,不得不多花數百萬美元購買殺蟲劑。而這些殺蟲劑對環境造成的遠期負面影響更不可估量。所以,美國人甚至研究了蝙蝠白鼻綜合徵的防疫與治療方法。比如噴灑一種名為熒光假單胞菌的細菌,來抑制真菌在蝙蝠體表的增殖。

殺死美洲100萬隻蝙蝠的瘟疫——白鼻綜合徵

攜帶病毒的 本身並沒有錯。錯的,是那些把包括蝙蝠在內的各種野生動物搬上餐桌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