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是哪三皇哪五帝?

非说不凡


中国人的哲学其实是在寻找内圣外王之道。内圣是指要修炼极高的道德,向古代的圣王们学习,那些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或者是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大都具有崇高的道德。外王是指他们对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的人,他们是传说中的圣王,他们在我们人类发展的婴儿时期,为人类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他们都是农业、医学、建筑等方面的专家。

下面,好玩的国学以非常好玩有趣的风格,谈一谈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他们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

在中国文化中,“皇”或“帝”的地位崇高无比,秦始皇表示羡慕嫉妒恨。在他统一六国之后,干脆把两个最牛的称号和在一起称为“皇帝”,自称是“始皇帝”,希望自己的子孙千秋万代都是皇帝,但实际上,始皇帝的天下,仅仅过了15年,就灰飞烟灭成了黄土啦。

历史上对三皇和五帝究竟是谁众说纷纭。一般认为,三皇是指伏羲、神农和黄帝,他们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五帝指少昊、颛顼、帝喾、尧和舜。他们既是夏商周历史之前的传说中的帝王,又是为人类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

伏羲氏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之一。传说他在母亲的肚子里呆了12年才肯出来,这一点,和老子诞生的传说类似,据说老子在娘胎里面呆了81年才出来。伏羲是个伟大的发明家。传说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成了中国古文字的发端,也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他甚至还是个伟大的音乐家,他发明了瑟,创作了乐曲。伏羲发明了捕猎工具,进一步提升了生产力;他创造了八卦,催生了文字,创造了乐器,创作了乐曲,他的活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神农氏,从字面的意思来看,他是一个拥有神奇能力的农业专家。他发明了木犁,并教授老百姓农业种植知识,是伟大的农业科学家和发明家,被后世尊为农业之神,和今天的袁隆平院士的地位相似。更为重要的是,神农还是一位伟大的医药学家。传说神农一生下来就是个“水晶肚”,几乎是全透明的,五脏六腑全都能看得见,还能看得见吃进去的东西。远古时代,人们经常因乱吃东西而生病,甚至丧命。神农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以救夭伤之命,后因误食“断肠草”,留下一句遗言,天!这回真错了,肠断而死,为人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据《国语晋书》记载,黄帝和炎帝本来是一对兄弟,长大成人后,黄帝和炎帝分别在姬水和姜水流域统治着各自的部落,后来,两个部落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成为中华民族的雏形。

黄帝是个语言天才,传说他刚刚生下来就会说话。他还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精通机械制造,发明了指南车和制陶技术,还建造桥梁和船只,发展交通事业。在他的指导下,他的臣子仓颉发明了文字。所以说,黄帝是中华民族最有影响力的部落首领,他与炎帝一起,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因此,我们往往称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是中华民族的代名词。

后来传说中的五帝,大多是黄帝的后羿。历史上对五帝的说法有六种,一般认为是少昊、颛顼、帝喾、尧和舜。

少昊是远古时代东夷族的首领。少昊是个狂热的鸟类爱好者,他以鸟设职封官,把东夷族部落治理得井然有序,建立了一个以百鸟之王凤鸟为主图腾的氏族部落式东方鸟国——少昊之国。

颛顼是黄帝之孙,他十五岁时就辅佐少昊,治理九黎地区,封于高阳,故又称其为高阳氏。他在黄帝死后做了部落首领,传说中他在位期间创制九州,使中国首次有了版图界线;定下四季和二十四节气,后人推戴他为“历宗”。

帝喾是黄帝的曾孙,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基根,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商族的第一位先公。帝喾以仁爱治国,生活俭朴;他广施恩惠、仁爱、讲究信誉,是中国远古帝王中的道德楷模。在他的治理下,社会富足,人民安居乐业。

尧帝姓伊祁,名放勋,史称唐尧。传说中他的帝位来自于帝喾的禅让。尧为了管治天下,制定法度,禁止欺诈。他设置谏鼓,老百姓有事就可以去敲响大鼓,表达意见。他树立谤木,鼓励百姓批评自己的过失。他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情怀,他说过这样一段经典的话,所有的领导者都应该铭记,“如果有一个人挨饿,就是我饿了他;如果有一个人受冻,就是我冻了他;如果有一个人获罪,就是我害了他。”

舜帝名重华,他家世贫寒,更为悲惨的是,他生活在一个“问题家庭”。他的父亲瞽叟,是个盲人,不仅眼瞎,心更加“瞎”。舜的母亲很早去世,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对舜充满了嫉妒和仇恨,弟弟桀骜不驯,而正直善良孝顺的舜在他们眼里就是“全民公敌”。他们几个人串通一气,每天就想着两件事,一是舜何时死,二是怎么把舜给弄死。舜能活下来,简直比中了体育彩票的头奖还要幸运。有一次舜在房顶维修房屋,他的三位亲人竟然将梯子抽掉,放起火来,想烧死舜。但是机智的舜把手中的草甸当作降落伞,像飞鸟般飘然落地,回头一笑走了。还有一次,舜在家里挖井,他们几个人趁着舜在井底的时候,竟然把井给填死,但是机智的舜早已料到,提前在井底挖了另外一条地道,逃出生天,出来后又淡淡一笑走了。然而舜对父母依然十分孝顺,对弟弟十分友善和关照,简直就是“家人虐我千百遍,我对家人如初恋”。因此,舜成了当时人们心中的大英雄和大孝子。

尧帝看中了舜,将两个女儿嫁给了他,还让他继承了帝位,成为中国古代著名的贤帝。舜的故事说明,一个人的心底善良和宽容,最终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气。


舜执政以后,重新修订历法,又举行祭祀上帝、祭祀天地四时,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制定了刑罚制度,用原始的法治精神来统治,让天下人心悦诚服。


好玩的国学


三皇为我国远古传说中的人物,为人类始祖。

三皇说法众多:

1、 天皇、地皇、泰皇 2、 天皇、地皇、人皇

3、 伏羲、女娲、神农 4、 伏羲、神农、共工

5、 伏羲、神农、祝融 6、 燧人、伏羲、神农

7、 伏羲、神农、黄帝

目前认为三皇说法以天皇、地皇、人皇受众最为广泛。学界多以燧人、伏羲、神农为准。

女娲氏 。捏泥造人,炼五彩石补天。

燧人氏。教人们钻木取火,用火对抗野兽。

伏羲氏。教人用火烹饪、设立婚姻制度、教人捕鱼,筑屋建房,发明八卦,发明乐器。

神农氏。尝遍百草,著述《本草》,教人种植,区分五谷,教人畜牧养殖。

天皇。天皇氏,相传古越族部落首领。在道教神话中盘古氏开天后化为元始天尊与太元玉女所生儿子。

地皇。地皇氏,作为天皇氏之后的部落首领。相传他是天皇氏的儿子。道教传说中天皇氏登仙后,地皇氏管理天下。

人皇。人皇氏,又称泰皇。相传地皇之子,兄弟九人分居九州。后来伏羲、燧人、神农都曾被放上“人皇”位置。后来各朝皇帝都有“人皇”之称。

共工。共工氏。在神话中的水神。共工氏是部落首领,治水世家,勇猛无比,曾与颛顼争帝,失败后怒撞不周山。有人列为三皇之一,认为他是女娲时期一位古帝。

祝融。祝融氏。神话传说中火神,兽身人首,乘两龙。祝融氏部落首领。相传他发明了保留火的方法。有人将其列为三皇之一,认为他也是女娲时期一位古帝。祝融和共工两位古帝水火不容。

五帝大体三种说法:

一:黄帝、颛顼(音:专需)、帝喾(音:裤)、唐尧、虞舜

二:太皞(音:浩)、炎帝、黄帝、少昊(音:昊)、颛顼

三: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为了避免混乱和重复我们按时间顺序排列,读者可以根据内容一一对应。

太皞。即伏羲氏,上回提到的远古五氏之一,女娲氏兄长,古说为风姓,推演八卦、发明古琴(古筝)、教人烹饪。

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胜炎帝,一统炎黄部落而成为天下共主人。败蚩尤而被诸侯尊为天子。黄帝任用仓颉观鸟兽之迹造字。命令大挠编甲子。完善伏羲天文而推演十天干配合十二地支的纪年方法。天文、音乐、医学、生产都在黄帝时代得到了完善。他的妻子元妃嫘(音:螺)祖教人养蚕织布,制作衣服,发明染布技术。他教民播种五谷、推演日月、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称为黄帝。黄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

炎帝。有一种说法认为炎帝即神农氏,也有说他与黄帝都为有熊氏少典之子,说法不一。炎帝随母姓,姓姜(西戎羌族的一支部)。炎帝与黄帝大战于阪(音:板)泉,连输三战,臣服于黄帝。

少昊。黄帝与正妃嫘祖生长子玄嚣,即白帝。据说玄嚣出生时候天空金光弥漫,五只凤凰落入院中,百鸟皆来道贺。玄嚣深的黄帝真传,聪颖能干,能通鸟语。他统帅东夷部落居于青阳,又称青阳氏。他任用鸟类掌管春夏秋冬,处理政务,很多部落以鸟为图腾。玄嚣为嬴姓。

颛顼。黄帝与正妃嫘祖生次子昌意。昌意与蜀山氏女有子生于高阳,称高阳氏。高阳氏有圣德,沉静稳练,通晓万事。黄帝死后高阳称帝就是颛顼。另有记载少昊去世,颛顼与共工作为两个最强部落首领争帝位。共工失败撞倒了不周山。天塌下一片,女娲氏天台山炼五彩石补天。屈原《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就是说她是颛顼的后人。

帝喾。玄嚣生蟜(音:饺)极,据说蟜极发明了桥。他的儿子就是帝喾,黄帝的曾孙。帝喾生于高辛称高辛氏。他明察秋毫,恩威并重,仁厚爱民,天下臣服。相传他设立二十四节气。

唐尧。帝喾长子放勋,次子挚。帝喾死后挚继位。挚不善于治理国家,不久就死了。放勋继位就是尧。他的封底在唐,称陶唐氏,又称唐尧。在位七十年完善历法设立闰年。改革朝政,设立百官制度开创“禅让制”,执政90年让位于舜,让位8年后去世。

虞舜。名曰重华,就说舜的两眼都是双瞳,所以观察细微,见微知著。颛顼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望父(音:斧),望父生句(音:勾)望,句望生桥牛,桥牛生瞽叟(音:鼓馊,盲人的意思),瞽叟生生重华。舜是黄帝九世孙。舜年少时就因为孝顺闻名。后母和她的儿子多次要杀掉舜,舜也不得父亲喜爱,他仍然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舜执政以后功绩巨大,为后世称颂。

《中国历史三百题》《史记》《世本八种》


红雨说历史


中国上古神话体系纷杂,没有一个统一历史记载,有关“三皇五帝”的说法也是五花八门。我这里根据本人最常看到的记载,为大家徐庶。

三皇指的是:天皇伏羲、地皇神农、人皇轩辕。

在三皇未成之前,人类茹毛饮血,与野兽一样。因为三皇的出现,带领这人类脱离原始和野蛮,形成最初的文明。

天皇伏羲

华夏典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人首蛇身,与兄妹女娲通婚。伏羲演变先天八卦,创立文字和姓氏,发明了瑟,创作曲子,为中华人文祖神。

地皇神农

上古部落首领,九代炎帝之首,传位530年,因懂用火技巧而得王位,成为炎帝。神农创造农具,教人耕作,尝遍百草,谱写《神农百草经》。

人皇轩辕

华夏部落首领,称为中华“人文初祖”。轩辕四处征战,所征服部落后取部落图腾一部分合凑形成龙,故而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后来轩辕打败炎帝和蚩尤,吞并炎帝部落形成华夏族,封禅与泰山:泰山为中岳,中央属土,土为黄色,故称黄帝。

五帝

颛顼、帝喾、尧、舜、禹。五帝开始,人类从部落形成更大的族群,直到禹建立夏朝成为奴隶制国家。

颛顼

黄帝之孙。颛顼即位后与炎帝后裔共工开战,打败共工,号“高阳氏”。颛顼即位后,首次将天下分为“九州”,即兖、冀、青、徐、豫、荆、扬、雍、梁。颛顼在位78年,享岁98年去世。

帝喾

黄帝曾孙,叔父颛顼去世后,继承帝位,号“高辛氏”。帝喾当政,英明神武、明察秋毫、深得民心,开创太平盛世。帝喾探索天气和物候变化规律,以此划分四时节令,知道百姓从事农畜业运作。帝喾在位70年,享年105岁。

号“放勋”。帝喾之子,尧在位时,为让百姓尽其言,便设谏言鼓;为让百姓攻其错,便立诽谤木。尧命羲氏、和氏观测日月星辰动向,确定二十四气节,指导农业生产,确定一年为365天,并用闰月来调整四季偏差,从而让华夏农民进入飞跃的农耕文明时代。

颛顼的六世孙。尧通过观察发现舜的德行皆让他满意,便把两个女儿都嫁给舜,并传位给他。舜上位后,把天下分为12州,选贤人上任为州长,让州长代为管理。舜整顿礼制、威福四方,惩恶扬善,四海宾服。

受舜禅让承帝位,建立夏朝,开创国家文明制度。定历日为夏历,炼制九鼎,代表九州,寓意禹为九州之主。禹在位期间,黄河水发泛滥,淹没民屋田地无数,为治理黄河水患,三过家门不入,曾打败淮水水妖吴之奇。禹结束了华夏的部落形态,创造了“国家”这种新的政治形态至此,中国正式从原始社会步入了阶级社会,,禹让天下百姓有了“国”的概念,夏朝从此在历史上诞生。

从茹毛饮血到钻木取火、从风餐露宿到茅屋遮顶、从部落到国家、从原始到文明。华夏先祖一路劈荆斩棘、勇往无惧,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华夏文明,才有了我们这些“炎黄子孙”。


大国布衣


三皇五帝,只不过是一些美丽的朝传说,而且还有不少完全不一样的版本,比如有“天皇、地皇、泰皇”之说;也有“遂人、伏羲、神农”之说;还有“天皇、地皇、人皇”之说。

比如有“伏羲、女娲、神农”之说,还有“伏羲、神农、黄帝“之说。五帝,即东南西北中,各方一个帝,有东方天帝太昊伏羲;南方天帝炎帝神农;西方天帝少昊;北方天帝颛顼;中央天帝黄帝。

这些“人物”并非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古人们为了纪念或者弘扬他们的祖先在与当时艰苦的自然环境作斗争而不屈不挠的英雄壮举所杜撰的。

这其实也是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列祖列宗们在上古时代(公元前180万年至前公元前7000年以前)的一段历史,因为没有确凿的文字记载,但是地下资料却告诉人们他们曾经经历过。所以才有诸多版本,而没有统一的答案。

比如说吧:根据古史传说,东方的部落主要是太昊和少昊,可统称为两昊集团。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说少昊氏“遂济穷桑”。《尸子》、《帝王世纪》说少昊“邑于穷桑”;而《左传·定公四年》又说周初分封时“命以伯禽,而封于少吴之虚”,所以推测穷桑大概是在曲阜左近,现在曲阜东有少吴陵,是后人根据传说建立起来的。

少昊活动的范围可能不仅仅限于曲阜,而可能遍及山东各地。《左传·昭公十六年》记郯子的一段话是很值得注意的:

“郯子曰……我高祖少吴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鴡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

这段文字大概的意思是一个相当完整的职务职称系统,这当然是后人的附会和整齐化。但它透露了许多信息:比如,所谓少昊氏可能是一个很大的族系,里面包含许多氏族、胞族乃至部落,并各以一种鸟为其图腾;

据《左传·昭公二十年》晏子的一段对话,可以得知开始居住齐地的是爽鸠氏,在今淄博临淄区附近;而作为少昊后裔的郯国在今山东东南郯城县一带,均距曲阜数百公里。

所以大致可以推测少昊的族系并非仅居曲阜一带而可能遍及山东全境。

而是否真的有“少昊”这个人,就要打一个问号❓少昊可能是一个族群或者是一个部落的名称。因此,三皇五帝中其它的“人”,有可能也是一些部落或者一群人的总称。


闲看秋风999


关于三皇五帝的说法有很多种,千百年来,争论不止。今天,就挑其中的一种说法来简单介绍一下。

三皇: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

伏羲氏

传说,伏羲氏是雷神和人间极乐国王的女儿所生的儿子,他的妹妹就是女娲。

伏羲氏教人结网捕鱼,耕田狩猎,为原始渔业、牧业和种植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他还教会人们圈养牲口,驯服牛马。

伏羲氏还创作了音乐,制作出了琴瑟。

他观天察地,创作出了八卦,用来定天地之位,占卜祸福吉凶。

伏羲氏还制定了嫁娶时的礼节,还给人们规定了姓氏。建立了互相通婚,嫁娶生育的制度。

燧人氏

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的方法,结束了人类艰难呵护“天然火”的历史,让火变得随时随地皆可拥有。

他教会了人们把食物烧熟了吃,使人们摆脱了茹毛饮血的时代。

神农氏

相传,神农氏的母亲叫“安登”,与神龙交合后,在烈山生下了他。自幼在姜水边长大,因此以“姜”为姓。

神农氏发明耕种的方法,他命百姓把谷种收集在一起,然后播在开垦过的田土上,以后百姓便照这方法耕植五谷。

从此人们不再只仰赖自然,靠采集狩猎为生。

神农氏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走遍山川平原,尝尽百草。为人们寻找能够治病的草药,经过多年努力,最终选中几百味草药,治好了不少人的病。

他是中国草药治病的祖师爷,为中国以后的医药发展打下了基础。

五帝: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尧、舜

黄帝

黄帝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后改姓姬,号轩辕氏或有熊氏。他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的伟绩载入史册。

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他带领中华文明从野蛮向文明发展,从而人们将他奉为“人文始祖”。

颛顼(zhuān xū)

相传,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号高阳氏,居住在今河南省濮阳附近。

黄帝时代虽然统一了中原地区,但和蚩尤部族一直处于对立局面。直至颛顼,才形成各民族真正统一。

颛顼创制了中国九州的建置区划。其中明确规划,兖、冀、青、徐、豫、荆、扬、雍、梁这九州的名称和分辖区域。

他所统治的地盘极大,北到现在的河北省一带,南到南岭以南,西到现在的甘肃一带,东到东海中的一些岛屿。

他聪明敏慧,足智多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

帝喾(kù)

帝喾,名高辛,是黄帝的曾孙,也是颛顼的同族侄子。

在颛顼统治时期,虽然划分了一年四季,但对指导农业生产却没有科学的时令界定。帝喾继位后,从天象与气候变化中探索规律,划分四时节令。指导人们按照节令从事农业生产,使华夏农耕文明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帝喾还率领先民在自然界中不断探索,并且发现了金、银、铜、铁、铅等矿藏,还逐步掌握了金属冶炼技术。

帝喾擅长教诲民众、为人公正,深受人们爱戴。

尧,名放勋,是黄帝三世孙。他统治期间氏族和睦,百姓安居,国号唐,后世称其为“唐尧”。  

尧在位时,命人观察日月星辰测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制定历法,以366天为一年,并用闰月来调节偏差,这便是我们沿用至今的农历。

他还完善了国家制度,开创了禅让制的先河。

晚年的尧虽然禅位给舜,但他仍然巡狩四方,继续扩大着华夏民族的影响力。

舜,姓姚,名重华,字都君。冀州人,都城在蒲阪(今山西永济)。

舜,宽厚待人,以孝闻名,30岁受尧的重用,50岁代行天子,61岁正式继位,在位39年。

舜在位期间,修善律法,向全国颁布统一法规,让天下之人依法行事。

他还确立了官职,制定仪礼,体恤民情,教化万民,友善诸部,治理水患,发展农业,开疆扩土。

在他的英明统治下,选贤用能,四海咸服,府库充盈,人们生活欣欣向荣,国家高速发展,人口不断扩充。

在舜的精心治理下,部落制得到了高速的发展,这为向奴隶制社会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东篱梧桐雨


三皇有几种说法:一说天皇、地皇、泰皇,二说伏羲、神农、黄帝,三说伏羲、神农、女娲,还有说天皇、地皇、人皇。

五帝也有几种说法:一说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二说伏羲、颛顼、炎帝、黄帝、少昊为五帝,三说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也有认为是颛顼、帝喾、尧、舜、禹为五帝。

三皇五帝说法众说纷纭。有的说指历史人物,如燧人氏发现火种教人熟食;伏羲创造占卜八卦、文字,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鱼,发明瑟创作了曲子;神农教人识百草,炎帝亲尝百草用草药治病,发明刀耕火种、饮食陶器炊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黄帝制定国家的职官制度,设置了左右大监,负责监督天下诸部落。有的说指历史时期,如三皇五帝时代,或上古时代、或远古时代、或神话时代。

其实,三皇五帝不是真正的帝王,仅指太古时期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後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把他们敬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

中国古书上,把伏羲、女娲、神农称为“三皇”,把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称为“五帝”,这个“三皇五帝”都是象征性的人物,是想象中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领袖。

人们比较接受的说法:《尚书大传》中三皇指燧人(燧皇)、伏羲(羲皇)、神农(农皇),《史记·五帝本纪》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网络图片)

[资料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之,立马删掉相关部分]


天宁阁


三皇五帝是中国传说中的“帝王”,他们所处的时代,是中华文明的早期,属于传说时代。三皇五帝上古杰出首领的代表,具体是谁众说纷纭。

三皇

三皇几种说法如下:

一、司马贞在《史记·五帝本纪》之前补写了一篇《史记·三皇本纪》,里面记载的三皇为:伏羲、女娲、神农。

伏羲,称谓繁多,又称宓羲、炮牺、庖牺、包牺、牺皇、皇羲及太昊等,《史记·三皇本纪》中称“伏牺”或“虙羲”,为华胥氏之子,少典之父,炎黄之祖,蛇身人首,代燧人氏而王天下。他的贡献有哪些呢?史记中写道:

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

根据记载,可以知道伏羲创造了八卦、文字,制定了婚丧嫁娶的礼仪,并且教会了人们捕鱼采集的技术,如果这一说法成立,那么伏羲可以说创造了文明。

女娲,继伏羲之后的上古氏族首领,神话中的人类始祖。她的主要功绩有搏土造人、炼石补天、杀黑龙济冀州、断巨鳌立四极、积芦灰止洪水、发明笙簧。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赵城镇侯村的娲皇陵和数千年来一直享受历朝历代皇帝尊奉、祭祀的国家级神庙娲皇庙,山西其他各地也均见有女娲信仰的文化。

神农,三皇本纪中写道:

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因以为姓。火德王,故曰炎帝,以火名官,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用,以教万人。始教耕,故号神农氏。于是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又作五弦之瑟,教人日中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神农为农业的发展和医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且创立了市集,让人们可以随意的交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三皇本纪之中还有还记载了另外一种说法:天皇、地皇、人皇。

二、《帝王世纪》中记载三皇分别为:伏羲、神农、黄帝。

伏羲和神农上文已经介绍,这里省略,单介绍黄帝。

黄帝,远古时期中国神话人物,其父亲少典为有熊国君,黄帝本姓公孙,因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长居姬水,后改姬姓,国于有熊,又称有熊氏。中国历代皇帝多为黄帝设庙祭陵等来取得象征的统治正当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性人物,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血亲祖先。

目前所见金文中最早出现“黄帝”二字的,出现于战国晚期铜器:“高祖黄帝,迩嗣桓文”。后人评价:“至黄帝时,诸圣勃兴,而宫室、衣裳、舟车、弓矢、文书、图画、律历、算数始并作焉。”

三、尚书大传里面记载三皇为:伏羲、神农、燧人。

燧人,受到石块与山石相撞时产生火花的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传说燧人氏是在商丘发明钻木取火,死后葬于商丘。因此商丘被授予“火文化之乡”称号。

四、白虎通义里面记载三皇为:伏羲、神农、祝融。

祝融,本名重黎。《山海经》记载,祝融的居所是南方的尽头,是他传下火种,教人类使用火的方法。另一说祝融为颛顼帝孙重黎,高辛氏火正之官。

五、资治通鉴外纪记载三皇为:伏羲、神农、共工。

共工形象凶恶,人面蛇身而红发,性情愚蠢而凶暴,野心勃勃,是黄帝系部族长期的对手。据说共工氏名康回姓姜,是炎帝的后代。关于他的神话传说,几乎全与水或水灾有关,最有名的故事是共工怒触不周山,最后不得不由女娲补天。

以上五种说法,最受世人接受的是第三种说法:尚书大传里面记载的伏羲、神农、燧人。

五帝

和三皇的众说纷纭一样,五帝也有很多种说法。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为:黄帝、颛顼、喾、尧、舜
《白虎通义》记载为:少昊、颛顼、喾、尧、舜
《战国策》记载为:黄帝、伏羲、神农、尧、舜
《吕氏春秋》记载为:黄帝、颛顼、伏羲、少昊、炎帝
《资治通鉴外纪》记载为:黄帝、颛顼、喾、尧、少昊
《史记正义》记载为:青帝、赤帝、白帝、黑帝、黄帝

以上六种说法最被接受的就是第一种:黄帝、颛顼、喾、尧、舜。

颛顼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他沉静稳练而有计谋,通达而知事理。他养殖各种庄稼牲畜以充分利用地力,推算四时节令以顺应自然,依顺鬼神以制定礼义,理顺四时五行之气以教化万民,洁净身心以祭祀鬼神。他往北到过幽陵,往南到过交阯,往西到过流沙,往东到过蟠木。各种动物植物,大神小神,凡是日月照临的地方,全都平定,都归附于他。

喾是黄帝的曾孙,名叫高辛。他生来就很有灵气,一出生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他普遍施予恩泽于众人而不及其自身。他耳聪目明,可以了解远处的情况,可以洞察细微的事理。他顺应上天的意旨,了解下民之所急。仁德而且威严,温和而且守信,修养自身,天下归服。他收取土地上的物产,俭节地使用;他抚爱教化万民,把各种有益的事教给他们;他推算日月的运行以定岁时节气,恭敬地迎送日月的出入;他明识鬼神,慎重地加以事奉。他仪表堂堂,道德高尚。他行动合乎时宜,服用如同士人。

尧名放勋。他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接近他,就像太阳一样温暖人心;仰望他,就像云彩一般覆润大地。他富有却不骄傲,尊贵却不放纵。

舜,为受尧禅让而称帝于天下,国号为“虞”,中国有的史书将虞夏商周连在一起并称,为上古四个朝代。


诗书君


三皇五帝,说法不一,就如同我们说几大古都一样,存在一定争议。总体而言,三皇五帝指的都是传说中的角色,半神半人,甚至都是神。

三皇的不同说法

1,天皇、地皇、泰皇,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没有具体姓名。

2,天皇、地皇、人皇,出自《史记·补三皇本纪》,没有具体姓名。

3,燧人、伏羲、神农,出自《尚书大传》。

4,伏羲、女娲、神农,出自《春秋运斗枢》。

5,伏羲、神农、黄帝,出自《三字经》。

前面两种说法里的三皇没名字,似乎没给人类做出什么确切贡献,缺乏亲近感。

后面三种说法里的三皇给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们对他们比较熟悉,具体包括:

1,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等十项专利,教人熟食,开创人类文明。

2,伏羲氏,又名青帝,创造太极八卦,文字,渔猎,婚姻,促进人类发展。

3,神农氏,又名炎帝,尝百草,教给人类农耕,制陶,集市,医药,促进人类进步,并联合黄帝打败蚩尤,成为炎黄子孙之始祖。

4,女娲,造物造人,补天救世,制乐立媒,人类就是她造出来的,没有女娲,就没有人类,相当于西方的上帝。

5,黄帝,又名轩辕氏,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统一华夏,并联合炎帝大败蚩尤,成为炎黄子孙之始祖。

上述五位的层次和贡献,无论谁都当得起“三皇”的称呼。

五帝的不同说法

1,黄帝(轩辕)、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农)、白帝(少昊)、黑帝(颛顼)。

2,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出自《史记·五帝本纪》。

3,大皞(伏羲)、炎帝、黄帝、少皞(少昊)、颛顼,出自《礼记·月令》。

4,少昊(皞)、颛顼、高辛(帝喾)、尧、舜为五帝,出自《尚书序》。

由此可见,五帝中的有些人选,与三皇是重复的,比如黄帝(轩辕)、伏羲、炎帝(神农)等,而尧、舜这两位领袖晚于黄帝的时代,似乎在资格上有所欠缺。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还知道“三皇五帝”的哪些版本?欢迎留言补充!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仅太古时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後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人民则把他们敬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三皇五帝分别有以下各种说法。

一、三皇


1、《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皇、地皇、泰皇为三皇。


2、《帝王世纪》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三字经》: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伏羲、神农、黄帝)


3、《运斗枢》、《元命苞》等书载:三皇为伏羲、神农外,还有建立婚姻制度造人的女娲。汉朝的《纬书》中称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奉为三位天神。后来在道教中又将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则人面蛇身或龙身;后三皇中的后天皇人首龙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


二、五帝


至于五位古帝,说法也各异。一般认为是颛顼、帝喾、尧、舜、大禹。



1、《世本》、《大戴礼记》、《史记·五帝本纪》列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



2、《礼记·月令》以大皞(伏羲)、炎帝、黄帝、少皞(少昊)、颛顼为五帝。



3、《尚书序》、《帝王世纪》则视少昊(皞)、颛顼、高辛(帝喾)、尧、舜为五帝。



萌萌saturn


三皇:燧人氏、伏羲氏 、 神农氏

三皇: 燧人氏 (古时代燧明国(今河南商丘)人);

其子

伏羲氏 都与陈(河南淮阳),的洛书于洛水演八卦,伏羲氏得女儿即为洛神。太昊伏羲陵位于河南淮阳;

神农氏 都与陈(河南淮阳)

陈:太昊伏羲氏建都于此,后炎帝神农氏继都于太昊伏羲之旧墟,故易名为陈,陈由此始。


五帝: 黄帝、颛顼、帝喾、 帝尧、 帝舜

黄帝 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河南新郑);

颛顼 本名乾荒,是黄帝次子昌意的儿子,居帝丘(河南濮阳),号高阳氏,又称黑帝或玄帝;

帝喾 出生于商(河南商丘),号高辛氏,都与西亳(河南洛阳)

其子

帝尧 :从父亲帝喾那里继承帝位,并开创了帝王禅让之先河;

契 :是商朝的始祖。

弃 :即后稷,是周朝的始祖

帝舜 姓姚名重华,字都君。生于姚墟(河南濮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