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2020年成都農業發展新脈動:人勤春早,一起來繪“春耕圖”

探尋2020年成都農業發展新脈動:人勤春早,一起來繪“春耕圖”

春回大地,又是一年春耕時。2月5日,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文件提出持續抓好農業穩產保供和農民增收,並明確要確保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確保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人勤春早。早在春節前,成都就已備足肥料、種子等各類農資。當前,成都市農業農村局正在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最大程度調動資源,做好農業生產。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在成都平原的千里沃野上,一幅幅“春耕圖”也正在鋪開。新的一年,勤勞的農人們在穩糧優供、品牌打造、市場開拓、產業融合等方面也有不少新打算。

本報記者探訪大邑、金堂、蒲江三地,捕捉那些火熱的春耕圖景,探尋2020年成都農業發展新脈動。

探訪點 大邑

農業職業經理人的種糧“生意經”——

種糧選好種 農機顯身手

關鍵詞 春耕種什麼?

2月6日上午10點,成都市大邑縣安仁鎮金塘社區,成片麥田裡,毛茸茸、綠茵茵的麥苗生機勃勃。田坎上,大邑縣旭成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幾位社員正忙著噴灑農藥。“鏽病傳染起來快得很,有點苗頭必須馬上掐死。”合作社理事長萬富旭解釋道。

最近幾天,萬富旭忙得很。一頭要顧著給麥苗噴藥,一頭要忙著備耕。“麥子一收,就該種水稻了。土地、種子、肥料、技術,一定要提前準備。”

趁著休息空當,萬富旭跟記者擺起了今年的打算。他說,與往年比,今年備耕合作社多花了不少錢。為啥要多花?作為大邑縣農業職業經理人,萬富旭心裡有本“生意經”。

□本報記者 程文雯

選好種

優質種子要早搶

萬富旭是大邑種植大戶,旭成專合社流轉的土地覆蓋4個鄉鎮,“4000畝小麥、1000多畝冬季菜、200多畝油菜。等到四五月份,這5200多畝地都要種水稻。”

春耕下什麼稻種?多方比較,萬富旭精挑細選了三種優質品種。“價格比常規雜交稻要貴些,光買種子就要花六七十萬元。算上農藥、化肥等開支,今年一畝地要多投100元左右。”

既然成本高,為啥還要買?萬富旭笑了,“優質才能優價。”他給記者算賬:以前種常規雜交稻,畝產1000斤水稻,每斤只能賣到1.26元,每畝能賣1260元;今年選的“宜香2115”“晶兩優534”“晶兩優1206”,種子成本每畝漲了60元,但畝產能多300斤左右,賣價漲到每斤1.45元,每畝能賣1885元,除掉上漲的成本,5200多畝純收入就多出近300萬元。

捨得下本錢的不止萬富旭。大邑縣國強蓮藕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周萬能同樣盯上了“宜香2115”等幾個優質品種,“必須提前預訂,不然就搶完了。”他已在微信裡向供應商付了種子款。“過去稻種選高產穩產的,但口感不好,現在老百姓吃米都講究質量,種地也要跟著市場走。”

在大邑,優質才能優價已成為種糧大戶的共識。記者從大邑縣農業農村局獲悉,今年當地通過多種渠道及時推介發佈了18個水稻主推品種和12個玉米主推品種,充分調動農民種好糧的積極性。

添設備

收入再提升,種地有盼頭

去年12月20日,周萬能新添了一項職務——成都市瑞粟興禾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公司剛成立,他就決定花12萬元添置3臺水稻直播機,取代過去的人工直播。“效率高,節省人力成本,算下來每畝能多掙200元。”

周萬能的信心來自政府支持,“我們合作社是成都市農技總站的直播試驗基地,已試驗4年了。”

萬富旭也打算擴大無人機灑藥的規模,“以往無人機大概覆蓋30%的地,今年預計達到70%。”

為保障春耕,大邑縣農業農村局成立了由農技、植保、種子、土肥等專家團隊組成的技術服務小組。還專門邀請省農科院、川農大、市農林科學院、市農技總站專家,開展油菜重大技術協同推廣、糧油綠色高效技術、水稻機械化硬盤育秧技術等培訓4期,全縣353戶種植大戶、1329名農業職業經理人參加。

此外,農業職業經理人還將觸角伸向了糧油深加工。“‘宜香2115’產的水稻,加工成大米後,每斤能賣2.5元。”萬富旭說,旭成也有了自己的大米品牌“慧眼識米”。

周萬能也告訴記者,今後公司還要做油菜糧食烘乾、糧食油料加工等。“收入還能再提高,種地越來越有盼頭。”

探訪點 金堂

企業送貨上門 線上技術培訓

農戶足不出戶備耕忙

關鍵詞 農資哪裡買?

立春已過,春耕拉開序幕。2月6日一早,成都市金堂縣官倉鎮白馬泉村1000畝連片的蔬菜大棚裡,村民正在施肥。

作為成都的“菜籃子”之一,金堂縣從事蔬菜種植的專業合作社有60家。金堂縣蔬菜種植面積達50萬畝,目前,全縣在田蔬菜面積10萬畝、產量30萬噸,日產蔬菜1萬噸,日消費蔬菜2000噸。□本報記者雷倢

送貨上門

技術人員視頻指導使用方法

“沒想到打個電話,你們這麼快就將化肥、營養土、種子送來了,解了我的燃眉之急,真是太感謝了。”2月6日,金堂縣春天家庭農場負責人蔣偉,從當地農資公司配送員手中接過一袋袋農資產品時很感激。

蔣偉是當地的花菜種植大戶,他告訴記者,現在花菜在田面積為36畝。到3月27日,預計可上市30噸花菜。記者看到,為了讓蔣偉更好地掌握新品種化肥的使用方法,農資公司的技術人員還對他進行了視頻教學。

“在當前疫情防控依然嚴峻的形勢下,為了讓種植戶少進城、少和人群接觸,金堂縣農業農村局讓農資公司採取電話聯繫、送貨下鄉、由配送人員進行上門配送,滿足種植戶的春耕農資需要。”金堂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全縣共儲備優質水稻種13萬公斤、玉米種32萬公斤、化肥3.1萬噸、農藥490噸、農膜800噸,確保農資平穩供應和大春生產需要。

此外,金堂縣農業農村局還與金堂縣供銷系統密切配合,聯合市場監管局等部門,對哄抬農資物價、囤積居奇等違法違規行為予以堅決打擊,出動執法人員52人次,排查農資生產企業和經營門店84家,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劣農資違法行為。

掌上“傳經”

讓農民足不出戶備耕

“手指一點,春耕的各種信息發到朋友圈裡,這比以前上門指導方便多了。”金堂縣一農資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他將客戶們拉進一個群,通過微信,在群裡給客戶們進行培訓。

“在微信群裡看農事、學技術,增產增收有保障。”土橋鎮德忠家庭農場負責人羅德忠開心地說,今年農場的51畝土地將採用一些學到的新知識來種植韭菜,預計到3月27日,可以生產25噸韭菜。

今年,金堂縣鼓勵農資公司利用網絡及時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下一步,金堂縣農業農村局也打算邀請農業專家在微信上給大家指導。

“以前如果農戶碰到問題,我們就得下鄉一趟,一天下來也解決不了幾個問題。如果建立農技培訓微信群,農戶只需拍張照片發過來,我們就能隨時隨地解決農戶反映的問題。”該負責人表示。

探訪點 蒲江

蒲江茶農不變應萬變

“早”“優”特質不會變

關鍵詞 市場怎麼對接?

立春後,蒲江縣成佳茶鄉,綿延起伏的小山坡上,蒼翠欲滴的茶田灑滿暖陽。

2月6日,成佳茶鄉萬畝茶園裡,星星點點的茶農正忙著對春茶進行前期管理,還有半個多月,就將開始採摘茶葉,目前正處於採前管理的關鍵時期。

蒲江地處川西80萬畝茶葉基地的核心產區,全縣茶園面積共10萬餘畝,核心區為成佳鎮,茶園面積2.2萬畝。從2月底起,全縣10萬畝茶園都將陸續進入開採期。

蒲江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不論當下的市場環境如何變化,蒲江雀舌茶葉‘早’‘優’的優勢不會變,我們要全力以赴做優茶葉品質,穩住市場。”□本報記者吳亞飛

保質保優:三代茶人“閉關”熬一壺好茶

除草、施肥、修枝……成佳鎮萬民村茶葉種植戶楊仁彬,已在茶園裡熟練開工。他表示:“今年不走人戶、不外出,我們就安心待在家,專心管茶園!”

楊仁彬的話折射出全縣1.5萬戶茶葉種植戶的心聲。蒲江茶葉的區域品牌“蒲江雀舌”是成都市茶界首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其品牌價值為176.16億元。

“雀舌是個精貴的茶,大家都曉得。”楊仁彬說,為了掐出雀鳥舌頭一般的茶葉,茶農都要選第一批發白的嫩芽,嚴格執行“九不採”原則,田間地頭進行標準化管理,絕不鬆懈。

“今年過年很清靜,但也正好留下鑽研的時間。”“茶三代”楊正蛟、杜德騎是成佳鎮兩位有名的茶藝師,“趁此‘閉關’的時間,深入研究茶藝,為今後傳承發揚成佳的茶文化蓄力。”

如今,安心“關門閉戶”種茶的不僅是田間地頭的廣大茶農,返鄉歸來的“茶二代”甚至“茶三代”,都將精力揮灑在一片片茶園中。近年來,成佳茶鄉的“新茶人”們,將傳統手工製茶技藝和現代製茶工藝相結合,再加上茶葉品種改良,茶園土壤質量提升,進一步優化了“蒲江雀舌”品質。

迎難而上:整合電商企業“拉一把”農業企業

蒲江縣成佳鎮相關負責人談到,蒲江的茶園採用“農戶+合作社+公司+基地”的模式,對茶園實行“統防統治”,萬畝茶園可由分散在家的農戶完成前期採摘工作,但更大的挑戰來自市場。

成都蒲茗坊茶業有限公司是蒲江的茶產業龍頭企業,每年春茶和夏秋茶產量為400噸,其中有近半茶葉銷往省外。該公司總經理任榮貴直言壓力大,“基於目前的市場環境,已經接到不少採購商的信息,表示今年茶葉採購量要下降30%左右。”

壓力之下,企業也在積蓄應對市場的動力。

靈活應變,轉變產品生產策略。任榮貴表示,往年公司的高端茶葉佔比為40%,今年將下調高端茶葉的比例,改為生產更多物美價廉的中低端茶葉,贏得更多消費者。

主攻中低端茶葉,更重要的原因在於開拓線上市場。“過去主要和採購商、零售商合作,今年我們要大膽直面市場。”任榮貴表示,前期,全縣已對企業開展了電商培訓,今年將計劃生產更多的成品茶葉,鋪開在京東、淘寶等線上平臺的銷售。

蒲江縣商務與物流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蒲江計劃整合縣域內的電商企業與農業企業對接,按照農產品種類,分門別類開展線上購物節、線上“秒殺”、原產地溯源在線之旅等形式豐富的活動,全力“拉一把”農業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