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生30小時新生兒確診!專訪崔玉濤:17個家長最關心的防疫問答

受訪者 | 崔玉濤 北京崔玉濤兒童健康管理中心首席健康官、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

採訪及文字整理 | 覃靜

剛出生30小時新生兒確診!專訪崔玉濤:17個家長最關心的防疫問答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處於關鍵時期。疫情的發展也一直牽動著我們每個人的心。

對不少爸爸媽媽們而言,這段居家時間也使得他們暫時放下緊張的工作,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為引導家長和孩子在和諧有愛的家庭環境中高質量陪伴,北京市婦聯聯合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父母必讀雜誌社共同推出“陪伴,我們在一起”線上家教課,邀請相關專家老師從教育心理、兒童健康等專業角度出發,為廣大家長和孩子答疑解惑,送上一份特殊的溫暖,共同靜候春暖花開時節。

● 【徵集】

這段居家時光你是如何度過的?你又是如何給懵懂的孩子講述當下狀況?孩子對舉國抗擊疫情有何感想……

歡迎您通過文末留言或公眾號回覆,講述你和孩子的故事,我們將整理成文與讀者共享。

剛出生30小時新生兒確診!專訪崔玉濤:17個家長最關心的防疫問答

北京市婦女聯合會

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

父母必讀雜誌社

聯合推出

連日來,我們聽到、看到很多有關疫情的消息;每天,都有大量新增的感染病例。起初,感染者多為中老年人,隨著疫情的進展,兒童感染者也在逐漸增加,最小的甚至僅出生剛30個小時!專家開始考慮母嬰垂直感染的可能……


剛出生30小時新生兒確診!專訪崔玉濤:17個家長最關心的防疫問答

評論裡的父母們越來越不淡定了——孩子自我保護能力差、抵抗疾病的能力差,可他們又不懂疫情的嚴重性,很難控制自己的行為,該怎麼保護他們?

剛出生30小時新生兒確診!專訪崔玉濤:17個家長最關心的防疫問答

為此,《父母必讀》雜誌獨家專訪了知名兒科醫生崔玉濤大夫,請他就父母們關心的問題給出專業的解答——

1.疫情什麼時候能控制住?

2.為啥我們都宅在家裡,發病人數還是在不斷上漲?

3.什麼是飛沫傳染和接觸傳染?

4.糞口傳播是怎麼回事?

5.孩子出門如何做好有效防護?

6.孩子不願意戴口罩能不能出門?

7.是不是一定要用N95口罩?

8.是不是口罩越厚防護效果越好?

9.口罩可以多次使用嗎?

10.孩子在家裡待不住怎麼辦?

11.天氣好的時候,做好防護可以帶孩子下樓透透氣嗎?

12. 既然下樓透氣也有危險,那是不是不能開窗通風了?

13.待在家裡如何做防護?

14.每天用兌消毒液的水擦地防病毒嗎?

15.家長外出買菜回來要注意什麼?

16.聽說電梯按鍵、門把手也會傳播病毒,出門是否需要戴手套?

17.坐飛機火車時需要戴口罩,還能吃東西喝水嗎?

父母必讀提問1 疫情什麼時候能控制住?

崔玉濤:現在我們是把人群分為四類來觀測:

A-病人,

B-與病人有相關接觸史的人,

C-病人家屬,

D-無接觸史的人。

剛出生30小時新生兒確診!專訪崔玉濤:17個家長最關心的防疫問答

現在:

C也進行了隔離、監測,但最關鍵的問題是,

B不清楚有多少、在哪裡,因為他們並不是密切接觸者,不好追蹤,但他們是可能引起暴發點的最大人群。

大多數人是D,是健康人群。

我們需要做的,是避免D成為B,我們健康人群儘量少出門,才能使自己保持在D。當最後一個B觀察了14天后,情況明瞭了,疫情才真正被控制住了。如果D外出後無意中與B接觸,成了新的B,B不斷出現,就會有一個接一個的14天觀察期,疫情就很難控制住。

所以說,疫情什麼時候能控制住,是要靠我們每一個人共同努力的。


父母必讀提問2 為啥我們都宅在家裡,發病人數還是在不斷上漲?

崔玉濤:傳染病都有潛伏期,新型冠狀病毒也一樣。原來處於潛伏期的病人發作了,加上現在的診斷正規了,申報系統也正規了,發病人數肯定會增加,這是正常的。我們要防控的,是不能有前赴後繼的病例出現,所以還是強調,要老老實實待在家裡,保證D不變成B。


剛出生30小時新生兒確診!專訪崔玉濤:17個家長最關心的防疫問答


父母必讀提問3 什麼是飛沫傳染和接觸傳染?

崔玉濤:飛沫傳染是通過病人口腔的飛沫把病毒帶出來,比如病人打噴嚏、咳嗽,如果有人與病人距離較近,飛沫就會進入他的呼吸道,因而被傳染上。

病人如果打噴嚏的時候用手捂著嘴,又不洗手,他的手上也會帶有病毒,他的手接觸到的地方都會染上病毒,其他人又接觸了這些地方,因而被感染,這就是接觸傳染。

呼吸道傳染病都具有飛沫傳染的特點,並非只是新型冠狀病毒特有的。所以,戴口罩、洗手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有效防護手段,可以避免飛沫傳染和接觸傳染。


剛出生30小時新生兒確診!專訪崔玉濤:17個家長最關心的防疫問答

父母必讀提問4 糞口傳播是怎麼回事?

崔玉濤:糞口傳播不是馬桶傳播,而是指帶有病毒的糞便接觸了其他水源或物品之後,又被人接觸到了,又吃進去了,因此被感染的過程。馬桶不會逆行傳播,糞口傳播是醫學的詞,其實就是消化道傳播。糞口傳播是別人傳給你,不是自己傳給自己。


父母必讀提問5 孩子出門如何做好有效防護?

崔玉濤:沒有必須出門的情況,孩子不要出門。如果必須出門,一定要給孩子戴好口罩。

如果孩子不愛戴口罩,或者堅持的時間不長,家長可以這樣做,在空曠人少的室外,可以把口罩摘下來,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但在電梯裡、超市裡一定要讓孩子戴好口罩,這樣戴口罩的時間短一些,孩子也容易堅持。如果在空曠的地方也讓孩子戴口罩,等到回家進電梯後,孩子因為戴口罩的時候長了,在電梯裡把口罩摘下來,反而麻煩了。因為我們要躲避的是1.5米之內可能被飛沫傳播的機會,電梯窄小,又是密閉空間,是重點防控的地方。


父母必讀提問6 孩子不願意戴口罩能不能出門?

崔玉濤:戴口罩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手段,特別關鍵,不光是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別人。不帶口罩就等於把自己暴露在病毒面前。如果不想孩子被感染,出門就一定要戴口罩。如果孩子不願意戴,那就不能出門!現在沒有萬全之策。

剛出生30小時新生兒確診!專訪崔玉濤:17個家長最關心的防疫問答

父母必讀提問7 是不是一定要用N95的口罩?

崔玉濤:不一定,因為這種口罩密閉太好,讓人呼吸起來比較費勁,會減少人對口罩的耐受性。有的人因為口罩太憋,時而會拉開一點喘兩口氣,這樣反而容易感染。一般的外科口罩只要戴嚴實了,就可以起到保護作用,而且這樣的口罩戴起來不會讓人覺得呼吸費勁,大家的接受度高,效果反而會好。

沒有兒童型的外科口罩,所以孩子儘可能待在家裡,不外出。

父母必讀提問8 是不是口罩越厚防護效果越好?

崔玉濤:口罩並不是越厚防護效果就越好,正確地戴口罩是關鍵。不建議戴兩層口罩,因為兩層口罩之間無法做到完全密閉,不能做到二合一,這樣反而會有問題。外面的口罩包不嚴實的話起不到什麼作用,還會影響到裡面的口罩,導致裡面的口罩防護不嚴實,更容易感染。

父母必讀找到

這段口罩選擇和佩戴演示的視頻,請大家轉發起來讓更多人看到。

父母必讀提問9 口罩可以多次使用嗎?

崔玉濤:這要分情況。如果是短時間內使用,如去樓下扔垃圾或者出去買個菜,這樣的口罩下次還是可以用的,摺好後放在紙袋裡就可以,下次再拿出來使用。如果口罩使用的時間比較長,或者去過高危環境,接觸過高危人群,也就是說懷疑口罩被汙染了的情況,就得摘了以後用塑料袋密封好扔掉。所以,外出的時候,不僅要戴口罩,還要隨身帶一個塑料袋裝口罩。

剛出生30小時新生兒確診!專訪崔玉濤:17個家長最關心的防疫問答

父母必讀提問10 孩子在家裡待不住怎麼辦?

崔玉濤:特殊情況,在家待不住也要待,這是沒辦法的事。因為疫情再氾濫的話,威脅到的是每個人的健康,如果你不按要求做,保證不了自己的安全,也保證不了大眾的安全,所以每個人都要自覺地維護公共健康,其實這不光是為大家,也是為自己。

越是特殊時候,越是特別需要公眾意識的提高,因為老百姓是很重要的一股力量。公共健康最怕這樣的情況:都希望自己能夠正常地生活,又希望別人能夠為疫情結束而努力,那怎麼縮短疫情的時間?疫情已經影響到了每個人的生活,我們每個人都要去承擔,都要去面對,我們不需要去一線直面病毒,我們也沒有被隔離,在這樣的情況下,做家長的,努力幫助孩子去適應待在家裡的日子,儘量克服不便,就是對國家最好的配合,就是在維護公共健康,就是為了孩子以後能在陽光下無憂無慮地奔跑。

剛出生30小時新生兒確診!專訪崔玉濤:17個家長最關心的防疫問答

父母必讀提問11 天氣好的時候,做好防護可以帶孩子下樓透透氣嗎?

崔玉濤:不建議這樣做。面對疫情,沒有萬無一失的防護,否則就不會有那麼多人被感染了。既然有風險,就儘量不讓孩子去冒這個險。以前家長都說工作忙沒時間陪孩子,為什麼不利用這個機會,好好陪孩子在家玩呢,如果你在家只顧玩手機,孩子當然會覺得無聊,也會過多地看電子產品,如果家長安排用心地陪孩子玩,讀繪本,做遊戲,一起做家務……在家同樣也能很快樂。

父母必讀提問12 既然下樓透氣也有危險,那是不是不能開窗通風了?

崔玉濤:不建議帶孩子下樓,並不是說室外的空氣有病毒,會導致孩子感染,這是一個誤解。我們一定要知道,所有的感染都和病毒的密度有關,為什麼感染都是發生在密閉的地方?因為病毒在單位空間裡的密度高,所以感染的概率大。而在開闊空曠的地方,空氣流通,即使有病毒,也會被充分流通的空氣所稀釋,密度極低,不會被感染,所以建議大家儘量待在家裡的同時,要經常開窗通風。

不能下樓透氣,是因為在下樓的過程中,需要坐電梯,而電梯是密閉、窄小的空間,使用的人很多,感染病毒的可能性比較大。而且外出時必然會接觸到不少人,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如果比較近,也容易感染。

父母必讀提問13 待在家裡如何做防護?

崔玉濤:如果是D類人群(無接觸史的人),就踏踏實實地在家待著,能不出門就不出門,像平常那樣做清潔打掃就可以了,這就是最大的配合,對社會最大的貢獻。要想讓疫情最快地得到控制,大家就要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就這麼簡單。

父母必讀提問14 可以每天用兌消毒液的水擦地防病毒嗎?

崔玉濤:防護要科學、理性。在疫區需要消毒,因為疫區有病毒,而D類家庭是安全的,沒有病毒感染,所以不需要用消毒劑消毒,也不需要在家戴口罩。

正常家庭使用消毒劑清潔,不僅對人的呼吸道有很大的傷害,而且對消化道、皮膚都有傷害,如果因為害怕病毒傳染,就天天用消毒劑,很可能出現沒有被病毒感染,卻讓消毒劑傷害了全家人的後果。用消毒劑擦傢俱、地板和玩具後,殘留的消毒劑會在空氣中揮發,隨著人的呼吸進入到呼吸道,對呼吸道造成傷害。而殘留在傢俱、玩具表面的消毒劑被孩子摸到,又拿東西吃或吃手,就會把消毒劑吃到肚子裡,對腸道菌群造成傷害。如果家長使用這種方法來預防疫情,我最擔心的是,疫情過後,過敏、溼疹、喘息的孩子會激增!

剛出生30小時新生兒確診!專訪崔玉濤:17個家長最關心的防疫問答

父母必讀提問15 家長外出回來要注意什麼?

崔玉濤:家長外出辦事買菜回來,做好防護大家都知道。但有些細節要提醒——要將外衣、外褲回來後翻折起來,也就是內裡朝外,放在近門口處或通風的地方,不要帶到臥室裡。然後洗手、洗臉、漱口,再和孩子玩。

另外,開車外出時,在空曠的地方可以打開車窗,呼吸呼吸新鮮空氣,不要從樓上坐電梯下到地庫,開車去購物,回來後又直接從地庫坐電梯上樓回家,這樣一直在密閉的空間裡,反而容易感染。

剛出生30小時新生兒確診!專訪崔玉濤:17個家長最關心的防疫問答

父母必讀提問16 聽說電梯按鍵、門把手等也會傳播病毒,出門時是否需要戴手套?

崔玉濤:

外出時戴手套可以避免接觸傳染,也可以隨身帶幾張紙巾來代替手套,每次拿一張小紙巾出來按電梯,然後摺疊好放進塑料袋裡,最後一起扔掉就可以。這樣比戴手套方便,也安全。如果一次性手套不貼手,不僅不方便,也容易掉,戴乳膠手套又不透氣,如果外出的時候長,還可能導致皮膚受損,更容易引起感染。

我們所有的防護都是為了健康,在相同的效果之下,可以採用更簡單易行的方法,這樣可以避免因繁瑣的程序而導致心理過於煩躁、焦慮,再影響到孩子的心理。

父母必讀提問17 坐飛機、火車能吃東西喝水嗎?

崔玉濤:把口罩摘了,就沒有了防護。飛機火車是密閉空間,是需要戴口罩的。這時候摘下口罩,失去了防護,就有被感染的可能。但是旅途較長的話,又很難一路不吃不喝,所以無論乘坐飛機還是火車,都有成為B類(即與病人有相關接觸史的人)的可能,因為你不知道你這趟航班或車廂裡有沒有感染者。所以回家後要好好在家隔離14天,別外出,以免使別人成為B類。不能讓別人因為你的不在意而給你買單。

剛出生30小時新生兒確診!專訪崔玉濤:17個家長最關心的防疫問答

以上17個家長最關心的防疫問答,每一個都從最貼近日常生活的角度給出貼心合理實用度高的建議,強烈建議家長們轉發讓更多人知道!

戰“疫”徵集

您在家中是如何陪伴孩子的?你又是怎樣和孩子談論疫情?

歡迎您通過文末留言或公眾號回覆,講述你和孩子的故事,我們將整理成文發表於"父母必讀"微信。

在本文的末尾,我們附上了一個孩子的手寫文字,他的媽媽是此刻正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生。通過他稚嫩的筆觸,相信我們都能感受到力量。陪伴,我們在一起!

剛出生30小時新生兒確診!專訪崔玉濤:17個家長最關心的防疫問答

武漢加油!

中國加油!

陪伴,我們在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