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門口設“哨卡”,守護家門保平安

閱讀提示

在市區各小區出入口的“哨卡”有什麼樣的作用?由哪些人來值守?除了測體溫,還幹什麼呢?記者特地來到市區各個小區一探究竟。

近些日子來,不少市民發現自家小區進出口出現了這樣一群人,居民只要一進小區,他們就會拿著額溫槍上前:“來來來,咱先測個體溫,還有登記一下您的個人信息。”為了防控疫情,社區工作人員、黨員幹部、志願者紛紛出動,在市區各小區門口設起了“哨卡”,築起遏制疫情的堅實防線。

天和苑小區:

出入均需登記 黨員輪班服務

“要拜年打電話,微信視頻也一樣,互相理解多體諒,萬一有事要外出,口罩要戴上……”2月3日中午11點30分,記者來到市區天和苑小區,一到門口就聽到麗水話版的防疫提醒。

為了防控疫情,小區只設立了一個進出口。兩位身著紅馬甲的志願者正引導進小區的居民到帳篷內,一人讓居民登記個人信息,一人為居民測量體溫。如果居民要出去,則由保安登記個人信息。記者在登記表上看到,填寫的信息包括姓名、手機號碼、進出小區目的、進出時間等。

記者瞭解到,這兩位志願者分別是就職於市統計局的王開欣和市編辦的王莉,她們都是黨員。從2月2日開始,小區開始組織黨員參與志願服務工作。“兩個人一班次,一個班次兩小時。”王開欣說,志願服務從早上8點30分開始,到晚上8點30分結束,小區共有12名黨員志願者輪班。

對於黨員志願者的服務,小區居民很是讚賞。“這麼冷的天,他們在門口服務很辛苦,有了他們把關,我們放心。”小區居民黃先生說。

府前社區:

“哨卡”24小時值守,進入測溫登記

在晶都步行街入口處,掛著一條“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的橫幅,藍色的帳篷內,志願者朱師傅正詳細詢問進入晶都步行街市民的姓名和聯繫方式,另一名志願者盧女士則手持額溫槍為居民測量體溫。

“早上已經登記過了,這會兒就不用再簽字了吧!”65歲的居民金大爺手上拎著一大袋方便麵走到入口處,顯然剛採購回來。“只要回小區就要登記測溫一次,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你家人、鄰居負責,對吧?”朱師傅笑呵呵地對金大爺說道。

府前社區轄區範圍內大多都是開放式的老小區,有著多條小巷和入口,為了防控疫情,社區工作人員採取相關措施,設立起了警戒隔離裝置。

“目前府前社區類似這樣的‘哨卡’共有6個。”社區工作人員江曉告訴記者,這些哨卡24小時都要安排人員值守、登記和測溫,一旦發現異常體溫者,就要立即採取措施,“單純靠我們社區的人員完全不夠用,幸好有不少黨員幹部和志願者幫忙,真的很感謝他們。”

白雲花苑:

除特殊情況,外來人員不得入內

“不好意思,不是小區的居民請暫時不要入內。”昨天上午,在市區白雲花苑小區,幾位小區物業工作人員正在勸返一位打算開車進入小區的市民。

記者瞭解到,自1月30日上午8點開始,白雲花苑就啟動了小區封閉式管理:小區南大門關閉,居民通過西大門進入小區,需要配合物業管理人員進行體溫測量,體溫正常才能進入。

“物業的工作人員輪流在門口值班,24小時為進入小區的居民測量體溫。”在小區門口測量體溫的傅師傅告訴記者。此外,現在快遞和外賣小哥均不能入內,快遞放在門口儲藏櫃內,外賣則放在小區門口,居民可以到門口自取或委託物業送到家中。

“親戚家裡缺糧了,我正準備給他送點呢。”當天上午,一位帶著一後備廂新鮮蔬菜、大米的市民,想要開車進入小區。物業工作人員對他進行了勸離,並幫忙將蔬菜和大米送到居民家中。

“除非是必要的維修人員,目前小區原則上不允許外來人員進入。”傅師傅說。

白雲社區、北郭橋社區:

居民憑臨時出入證才能進出

“您不是住在本社區的居民,不能進去!”2月3日上午11時許,在市區白雲路北入口,準備來白雲社區走親訪友的市民藍師傅被工作人員攔在了小區外。

白雲社區及相鄰的北郭橋社區現有居民2000餘戶,是典型的開放式小區,10多個出入口四通八達。為了加強防控,1月31日起,白雲街道對這些入口進行了封閉,只開通白雲路南北入口、老汽運宿舍、白雲南弄這四個出入口。社區的黨員幹部、志願者在這4個出入口設卡,一天24小時值班。不是居住在這兩個社區的居民,一律不允許進出。

“社區居民除了必須佩戴口罩、體溫測量正常,還要有證才能進出。”白雲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劉金平介紹,他們專門製作了一批臨時出入證發放給社區居民,上面有姓名、身份證號、居住地址、車牌號等信息。出入時,值班人員會核對證上信息。此外,居民的快遞、外賣等,也必須本人到哨卡領取。

“從這3天的執行情況看,居民非常理解和配合。”劉金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