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当户对”的形成造就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无关系不成事”

中国人一谈起婚姻,首先想到的就是门当户对。一个家族和少数几个家族长期通婚,很自然就形成一个完全板结的利益团体。也就是《红楼梦》里头所说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种情况在《二十四史》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汉代的外戚集团了。

外戚通过与皇家的联姻从而巩固家族的利益,而为了垄断独占这一稀缺资源,就只能亲上加亲了。

从西汉立国之初这种情况就已经开始了,根据《汉书·外戚转》记载——

西汉王朝汉惠帝刘盈的皇后是张皇后,他是宣平侯张敖的女儿,张敖最初娶了孝惠帝的姐姐鲁元公主,生下了一个女儿,汉惠帝即位之后,打算亲上加亲,所以鲁元公主的女儿就许配给汉惠帝,成为了张皇后。

说白了就是亲母舅娶外甥女当老婆。这当然不是特例,到了汉昭帝时期,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娶了同为辅政大臣霍光的女儿为妻,生下来的女儿嫁到宫中,成了皇后。其后,汉宣帝继位,他在许皇后死了之后,就迎娶了霍光的女儿。

如果从宗法来讲,上官后就是宣帝的叔祖母,而霍后是上官后的姨母,宣帝娶霍后,是娶了叔祖母的姨母。大家绕晕了没有,反正在下是绕晕了,晕的不行。

“门当户对”的形成造就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无关系不成事”


这样的婚姻完全是政治联姻,不顾世俗宗法而形成了所谓的“亲上加亲”,目的就是为了打造一个完美的关系网。

按照《仪礼·士婚礼记》的说法看,女氏称婚。婿氏称姻。

外戚这样乱搞,而且从西汉一直搞到东汉灭亡,那么上层贵族之间,彼此就形成了姻家恒为姻家,婚家恒为婚家,姻家、婚家互为这三种情况。

这就是现代政治最被鄙视的“裙带关系。”上行下效,结果自然是两汉王朝的门第观念非常强。在家族的利益之下,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牺牲的,没有什么辈分是值得放在心上的,没有什么传统是不可破除的,一切都是为了权力!

这一传统,延续到了魏晋南北时代,世家大族最为隆盛。

为了世代垄断这种地位,保持贵族的纯洁性,世家大族甚至将这种通婚制度化了。士族把自己的婚姻关系严格限制在士族的范围以内,并且极力排除庶族混入士族阶层。

同时,门第也是做官的唯一标准。特别是魏文帝曹丕接受世家地主代表人物陈群的建议,实行了“九品官人法”,即“九品中正制”之后,这种选官制度造成的结果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既然上层贵族之间,大家都是亲戚,自然就互相维护,只需讲人情,不需讲法律了。以至于东晋以来更是“举才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

自隋唐以上的中国政治,官僚系统的官员们个个都有薄状,世家大族都有形成系统的族谱。朝廷官员的选举提拔程序,必须审核薄状。世家婚姻的缔结,双方族长必须考察对方的族谱。这一近代以来僵化的政治规则,政府拿来作为治理天下的标准,使得上流社会最尊贵的世家大族,永远矗立在金字塔的最顶端,而普通的世族大家,也拥有一定的身份和与地位相应的威仪。

因此,每个人都有努力钻研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书籍,家家都藏有记录本族光辉历史的族谱。只有在五代之后,国家进用人才,才不问家世,民众婚姻才不考察对方的门第。

中国历史贵族时代的灿烂光辉是在李唐王朝建立之后,才渐渐湮灭的。

因为李世民发现自己想把女儿嫁给自己的大臣,却没有一个感到稀罕。像当朝的大臣如魏征、房玄龄等都是帮李世民打天下出过大力的,可是一听说要和皇帝做亲家,就大摇其头。

这些大臣们想要的亲家是要出自五大姓里头的——崔(清河、博陵),卢(范阳),李(赵郡、陇西),王(太原)。这“五大姓”当时被称为海内第一高门,好多人宁愿倒贴,白送金银,死皮赖脸也要跟他们结亲。

这当然把李世民气晕了,我的女儿居然没人要,这大唐的天下,还是李家的吗?

于是他就去假模假样地命令高士廉等刑正姓氏,修撰《氏族志》。等到这些人写完了,送了上去,居然还是列山东氏族崔民干为第一等。

李世民狂晕,养这些人吃我的穿我的,居然写出这样的狗屁书来。他当时即发布最高指示——山东士族时代衰微,现在都没有几个当官的,都是靠婚姻得财维持,这种狗屁世家还排第一,你们的书是怎么写出的啊。并说:“现在你们这些书呆子别和我瞎掰那些世家大族上几代的历史,门第标准要与时俱进,就以今天官爵高下作为等级。”

李世民的办法,无非使用新贵族替代老贵族。他颁行的《氏族志》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原来的第一大姓崔氏被降为第三等。此外又规定了七大姓不能通婚,还规定天下嫁女受财之数,不得受陪门财。但是,有些名门望族之女宁可不嫁,也不愿和异姓为婚;有些破落氏族,利用这种风气自称禁婚嫁,益增厚价。

总之这本书的收效不大。因为官府修官服的《氏族志》,私人自己修自己的族谱。彻底地把李世民郁闷坏了。

太不容易了。因此,要把中国历史绵延几千年的贵族统治终结,像李世民这样心狠的人,自然手辣,要么不出招,一出就出俩。他还有什么高招呢?

那就是推广隋文帝发明的科举制。中国科举制度的建立,第一次昭示了这种可能。

为什么说考试制度比民主制度重要呢?道理很简单,总不能每个公务员都要通过选举产生吧,那还不把全国人民都给累趴下了。

现在很多人对中国的现状很悲观,看法很负面,其实是很没必要的。

因为中国政府目前对于考试制度之推广前所未有的热心,只要考试制度稳如泰山,民主的春天还会远吗?

举报/反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