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存!年後復工,濱海新區出實招

從濱海新區瞭解到,新區共有各類市場主體250000餘個,其中企業近155000家。春節期間沒有停工的429家企業,保持正常運行。同時,涉及城市運行必需、疫情防控必需、群眾生活必需及其他涉及重要國計民生的相關企業正在按照統一要求逐步復工。目前已復工復產企業近200家。

應對外來(返)津人員疫情防控工作

新區做足“五個口”!

卡住進口,外防輸入,管控好前沿陣地。

交通進口是阻斷疫情的前沿。新區制訂了《疫情防控交通卡口設置方案》,做到交通運輸全線布控。覆蓋11條外省過境高速公路、2條國省公路、1條區級道路及6條鄉村公路的防禦線全部搭建,24小時值守,實施100%攔截、登記、消毒、測溫等措施。鐵路方面,組織交通、公安等力量進駐濱海站、濱海西站、塘沽站及輕軌站,協助鐵路、軌道交通部門對外來人員嚴格落地檢查。站點防控方面,省級客運全部叫停,對公交客運、場站渡口等178處點位進行消毒。

守住門口,內防擴散,落實好網格防線。

社區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新區在社區、村、自然小區、外來人員集中的公寓,設置出入卡口1000多個,嚴格實施“一看一測八問一賬”措施。

把住關口,群策群力,營造好宣傳氛圍。

全區72萬戶居民實現了100%的宣傳、排查全覆蓋。全區通過4787塊電子顯示屏、1.65萬條宣傳橫幅、7.4萬張宣傳海報、6148條媒體公益廣告、104萬份“明白紙”、103萬張“致廣大市民一封信”及23.6萬份宣傳摺頁,廣泛開展疫情防控教育。

管住歸口,明確重點,預防好返津高峰。

經濟開發區、泰達街制定返津員工五類疫情防控標準化監管圖,明確管控主體、工作人員的具體任務和防護流程,確保各項工作有規可循,確保可操作、可監督,已在五個開發區推廣。通過“湖北來津人員管理群”、“一對一電話”“一人一企一檔案”等方式,確保不遺漏一名企業返津人員。

貼住心口,全力保障,傳遞好濱城溫度。

在通過公眾號、發“明白紙”、宣傳車等方式的基礎上,從瞭解人員動態、體溫情況轉向關注居民生活物品保障、家庭需求和提供科學防控知識。同時,濱海熱線和8890便民熱線工作人員每天24小時值守,隨時解決、派轉居民的各類諮詢訴求。

近日

濱海新區人社局發佈的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新區企業復工指引

就大家關心的這些問題進行了權威解答

一起來了解一下

關於延長假期、復工時間

1.企業可否自主決定復工時間?

除涉及保障城鄉運行必需(供水、供電、油氣、通訊、公共交通、環保、市政環衛等行業)、疫情防控必需(醫療器械、藥品、防護用品生產運輸和銷售等行業)、群眾生活必需(超市賣場、食品生產、物流配送等行業)和其他涉及重要國計民生的相關企業之外,其他類企業暫不復工,復工需按照“一審核三到位”(復工經審核,員工摸排到位、防護措施到位、安全保障到位)要求,報各開發區或相關主管部門審批同意,未經審批不得復工。

2.強令員工提前復工可能承擔的法律責任?

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妨礙或者拒絕執行政府採取緊急措施的單位和個人,予以通報批評;對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由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拒不執行緊急狀態情況下發布的決定、命令的,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造成不良社會影響、嚴重損失或嚴重後果的,按照《刑法》相關規定,承擔刑事責任

關於企業復工應注意事項

1. 疫情防控期間,企業復工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1)做好正向引導。(2)做好職工健康狀況排查統計。

2. 復工生產後,企業應當如何做好疫情防控?

企業應當對員工加強體溫檢測和健康防護,及時報告相關信息,做到防護工作全員覆蓋。

一是建議增加疫情期間職工未做好自我防護不允許進入工作場所、公用物品及公共接觸物品或部位要定期清洗和消毒等相關規定。

二是保證空調系統或排氣扇運轉正常,定期清洗空調濾網,加強開窗通風換氣。

三是洗手間要配備足夠的洗手液,保證水龍頭等供水設施正常工作。保持環境衛生清潔,及時清理垃圾。

四是實行分散就餐,餐具和廚房用具都要經過高標準的清洗和消毒。

五是若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可疑症狀者,應該立即停止工作,及時就醫,並及時向附近的疾病防控機構或醫療機構報告。

3.為預防疫情擴散風險,假期結束、復工後,企業是否有權安排職工居家辦公?

提倡企業與員工協商一致,安排員工在家辦公,並保障員工福利待遇。為避免勞動爭議,建議企業保留雙方協商一致的證據,比如,郵件、微信聊天記錄等。

4.員工因疫情不能按時返回復工,或者用人單位為了安全考慮拒絕部分員工返崗復工該怎麼處理?

用人單位如無特殊規定或約定,可與員工自主協商,確定休事假、病假、年假,保留好申請書,電子郵件、錄音錄像、診斷證明、通知書相關材料,如部分員工未復工時間較長的,企業經與職工協商一致,可以安排職工待崗,簽訂《待崗協議》或變更勞動合同,約定待崗期間的待遇。

5.居家辦公期間,員工未按照要求完成工作任務,能否解除勞動合同?

建議用人單位考慮到疫情防控期間,員工居家辦公的環境、心理影響因素,及時溝通,對員工進行工作指導和批評教育。同時,確保工作任務的可量化、可衡量。疫情防控的非常時期,企業應當將維護勞動關係穩定作為提升企業形象、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內容來看待,謹慎解除勞動合同

關於勞動者復工應注意事項

1.為防控疫情,外地勞動者應做好哪些準備?

(1)尚未返津。如果您來自疫情集中爆發地區(武漢等),請主動向單位人資及所屬部門報告,暫緩返津。

(2)已返津。應按照天津市衛健委要求,向所居住社區、所在單位等部門如實報告,主動居家隔離14天,不聚餐、不串門,不去人員密集區域。要自行進行健康監測,若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可疑症狀(包括髮熱、咳嗽、咽痛、胸悶等),及時就醫,不要帶病上班。否則,將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3)計劃來津求職。身體健康、不在疫區的,可登錄天津海河人才、泰達人才、天津自貿區人才網等網站,查詢濱海新區崗位需求信息,進行網上應聘;也可登錄天津人力資源開發服務中心、北方人才網站查詢企業用工需求信息。

2.單位通知復工,勞動者擔心感染不願復工或者勞動者不同意延期復工怎麼辦?

對遠程、分散辦公能夠維持正常生產經營的單位,勞動者應首先積極與單位溝通,瞭解單位復工後疫情防疫措施,提出分散辦公、彈性辦公的要求,積極與單位進行協商;不能遠程、分散辦公的單位,勞動者有權要求企業做好消毒、通風、分散就餐等防疫措施,同時做好個人防護。

對不願延期復工的,建議勞動者充分考慮用人單位的生產經營狀況,服從單位安排,就延期復工期間的待遇與單位協商

關於勞動報酬支付相關問題

1.國務院延長3天假期,是什麼假?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延長2020年春節假期的通知》第三條的規定,2020年1月31日、2月1日、2月2日這三天的性質應是休息日

2.國務院延長的3天假期,加班工資如何計算?

結合勞動法關於補休政策,首先安排調休、補休無法安排調休、補休的,應當支付加班費,向標準工時員工支付200%的加班費,對綜合計算工時員工超過法定標準工作時間的部分,應向其支付150%的加班費。

3.受疫情影響,不能提供正常勞動的員工工資報酬如何支付?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觸者在其隔離治療期間或醫學觀察期間以及

因政府實施隔離措施或採取其他緊急措施導致不能提供正常勞動的企業職工,企業應當支付職工在此期間的工作報酬

4.外地返津職工自行隔離期間待遇如何支付?

職工進行自行隔離期間,如屬於響應倡導性的行為,用人單位可以安排居家辦公,無法安排居家辦公的,可統籌安排休事假、年假。待遇由雙方協商確定

5.受疫情影響造成的停工停產,勞動報酬如何發放?

企業停工停產在一個工資支付週期內的,企業應當按勞動合同約定的工資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超過一個工資支付週期企業安排勞動者工作,經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動合同,調整其工資標準,但不得低於本市最低工資標準

關於勞動關係處理相關問題

1.因受疫情影響導致生產經營困難企業、為穩定工作崗位,如何與職工協商一致採取調整薪酬、輪崗輪休、縮短工時?

生產經營困難用人單位需與職工協商一致變更勞動合同,有基層工會組織的,需要將調整方案告知工會,徵求工會意見,沒有工會組織的,也應積極獲得所屬地勞動行政管理部門的指導或建議。

用人單位應確保協商程序的合法性,不便於集中當面溝通的,儘量採取電話會議、視頻會議、有效的電子郵件、EMS郵寄送達的方式向員工通知相關事宜,並注意收集員工反饋信息,保存相關證據,防範法律風險。應當及時向勞動者公開企業生產經營,說明企業困難情況,爭取員工的理解與支持。

2.員工因受疫情防控因素影響,不能按時返回的,需要請假麼?

員工應當及時、如實向企業說明情況,並按照企業規章制度規定履行請假手續,與企業協商解決。

3.對因隔離、交通限制等防控措施,無法按時返回復工的員工,用人單位能否按曠工解除勞動合同?

不能按曠工處理。企業可以要求員工提供被隔離、交通限制的證明文件。比如,醫院的診療證明,社區居委會(村委會)書面資料,政府發佈的限行通知等。

4.如果在治療或隔離期間勞動合同到期瞭如何處理?

應當順延

5.員工可以通過微信方式提出離職麼?

不建議接受這種辭職方式。建議員工將簽字確認的辭職申請快遞至企業,或者通過私人郵箱以正文形式提交辭職申請。

有勞動關係問題向哪諮詢?

如果您在工作中有需要諮詢的勞動關係問題,歡迎撥打以下電話,將有工作人員為您解答。

  • 天津市勞動保障諮詢熱線:12333

  • 濱海新區諮詢電話:

    勞動保障監察02266300580

    勞動爭議仲裁02265168235

    勞動關係管理02265306707

新報記者 王月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