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

55e4680


老子的靈魂是天造地設的,專家教授呵!二千五百年後的今天我是否中下了他的靈魄?!


魯東居人1


老子在德篇中提出:天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不殘酷地盤剝百姓,終能縱橫天下。“德篇”重在談“道”的表現,與作用。說一個人有品德,就是說一個人表現好。至柔馳騁於至堅這裡談的是國家,一個國家如果遵循天道,按照規律去辦事,道法自然,不違背事物規律,實行和風細雨的惠政,澤加於民,就能不怕天災,不怕強敵,縱橫馳騁天下。這也是老子反覆強調的“無為之益”。當然,無為不是什麼事都不做,而是有為,有弗為。為了私利,為了自己的貪圖享樂,去損壞民眾的利益,打死我也不會幹的。西漢文景之治時,漢文帝,漢景帝,採用的就是廢除酷刑,減少賦稅,修養生息的政策,奠定了漢朝幾百年的江山。我們今天稱自己為漢族,就與漢朝有關。而強秦實行暴政,卻很快土崩瓦解,四分五裂。這也包含了強橫不能長久的道理。

你思想頑固,腦袋沒有一條縫,油鹽不進,怎麼也說不服怎麼辦?沒關係,那咱們就用另一個法寶,行不言之教。這就叫,無有入於無間。空虛無有之物能夠進入沒有空隙的東西中。這也是最高的教育智慧,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不著一點痕跡地改變一個人。

看來,老子指出的這兩種現象,還是在告誡君王要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今天,這兩句話仍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啟發我們如何去“為”,要多動動腦子,不要計較個人的一時私利,要有大局觀,要從長考慮。做事要合乎道義,有思路,才有出路。


江湖夜雨92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三

天下之至柔,

馳騁天下之至堅。

無有入無間,

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不言之教,

無為之益,

天下希及之。

釋文:

無間:無間隙。天地之氣,本無形也,而能貫乎金石,無有入於無間者,此類是也。

天下至柔者,水也。天下至堅者,金石也。水能貫堅入剛,無所不通。

而真正至柔至弱者,莫過於道氣也,道氣即先天一氣,先天一氣化生萬物,萬物即器成,氣至柔至弱,器至剛至強,先天一氣貫穿其器內外始終。

天下至柔至弱的先天一氣,能夠生成、制約、駕馭萬物內外始終。

無有者,道氣也。道無形質,故能出入無間,道通萬物也。

我知道:道之無為,萬物自化生成,可以知無為之有益於人也。

法道之無言,師之以身,法道之無為,治身則益精神,治國則有益天下萬民。

天下的君王很少能有以道無為治身治國者也。


逍遙谷逍遙


《老子》第43章: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廢話少說,直入主題。

因為大道是以柔弱為貴,不貴剛強。剛不能克剛,強不能克強,以剛克剛,其剛必折,以強克強,其強必摧。所以,能夠克剛強的只能柔弱做到的。

老子在第78章寫道“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御”,水是天下最柔弱的,但卻能穿金滴石,無孔不入,說明柔弱能勝剛強。

如果以氣來比喻,更加可以證明能夠以無入有,無有入無間,能遍入一切有形之物。水和氣都是至柔的,有氣而無形,但能無有不入,無堅不入。

這裡也是用此來說明道的特點,體虛至柔,無形無物,所以能出入所有物體之中和之間,沒有任何阻礙。

至柔就不可能折斷,無有就不可能會窮盡,不說話就不會被測度,無為就不會被控制,這都是老子所認為寶貴的。



修行人


萬物負陰而抱陽。

“母神”信仰的柔性,可以貫穿強硬的人心,作為治理天下的根本。

黃帝的被秦始皇焚燬的《道經》留下的十六字真言,有八個字是描述這種“柔能克剛”情況的,叫做“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老子《道德經》中這一章,以及“上善若水”的論斷,應該都是解釋這八個字。

通俗易懂點的意思,天下沒有比“母神”(媽媽)信仰無微不至的關懷了,人心是剛強的,但這種剛強當中隱含著極大的風險,只有“母神”才能不厭其煩進行細緻入微的關懷,才能消除風險及危機,使人類族群克服困難,砥礪前行。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道家的最高境界,就是做天下人的“慈母”,也就是“母神”信仰,而作為其分支的法派,後來稱之為法家,則是要做天下人的“嚴父”,則是要樹立“父神”信仰。

道家造神有三個流派:偏重理論研究的道士流派、偏重規律研究的方士流派、偏重方法研究的術士流派。

法家造神也對應有三個流派:類道士的法派(代表人物是衛國的商鞅)、類方士的勢派(代表人物是齊國的慎到)、類術士的術派(代表人物是韓國的申不害)。

但無論那種造神方法,都是要確立人們的信仰,放棄對“母神”或者“父神”思想的牴觸,要“無為”,才能夠“無所不為”。

這也才能夠反映出“天下之至柔(道心惟微),馳聘天下之至堅(人心惟危)”的原理。


河東來


丶`天下丶之至柔者莫如水,上善若水,,似有若無,利萬物而不爭,夫唯無爭而無常式(勢:),因形而動,凡有罅隙則無不入,且無常式(勢),因形而動,久滴可穿石,成勢馳騁可摧堅。在養生學習方面,謙虛自守又善於向外學習,在兵法上,善於潛匿其形,避實擊虛至終猛摧堅壘,制敵取勝。


莊宇長春子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三章

什麼意思呢?從字面上理解,天下最柔軟的東西,可以駕馭天下最堅硬的東西。沒有形體的能量,可以自由往來於沒有間隙的物質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說到至柔,什麼算至柔呢?水,或者空氣,雖然柔,但算不上至柔,因為,畢竟看得見,或者感受得到,那麼,只要感官意識可以捕捉,就有了區間和範圍,就談不上至。

很多人把天下至柔,天下最柔軟的東西,解釋成有形態的具體事物,比如空氣和水,其實空氣和水,並不能馳騁天下之至堅,因為,水可以穿石頭,但是,靠的並不是自身的力量,如果阻力足夠強大,水也會被降服,比如修壩築堤,可以抵禦洪水。至於空氣什麼的,也是一樣的道理,所謂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和風細雨,弱水,這些柔軟的東西,發動力量雖然勢不可擋,但並不能曠日持久,也談不上馳騁天下之至堅。

什麼是真正的至柔呢?

根本無從感知,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無聲無息,無色無相,這才是至柔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無色無相,無聲無息,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的呢?——就是大道

天下之至堅——至堅,代表任何有形的力量,大道的特性就是柔軟,那麼堅硬一類就屬於背道而馳的一種力量,正所謂,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柔軟勝於剛強,才是老子想要表達的

馳騁,意即駕馭。大道可以駕馭任何有形的力量。為什麼呢?——無為

隨順事物本性,隨順自然法則,事情可以迎刃而解,水到渠成。按規律,按規則,按部就班,自然而然的就可以促成一切

任何事物都具有對立面,凡是這個世界上存在的事物,都絕不是孤立的,都不是單獨的存在,都是相生相剋,相輔相成的,所以,再難的問題,只要你用心,一定可以找到解決的方法和途徑。

大道無為,聖人不爭,無為並不是不作為,只不過是不用強力而已。

無有入無間。

無有,不是沒有,而是有,但是無法感知。或者說形象一點,無有就是能量,無間,代表具體的事物、物質

無有入無間。真正左右具體事物的,是無形的能量

從實修這個層面上將,無,就是離,不著;有,就是相,是名,是感知。無有,就是不去感知所有的名相,一切具足,但是不著一物,即是萬有,又是真空。這樣的狀態,也就是得道的狀態

無有入無間,同於大道,就可以穿越一切阻礙,自由,通達,看似無為,但,無所不為,無所不往,無為而為,無往不利


石頭521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三章。

我的理解:天下最柔軟的東西,可以剋制天下最堅硬的東西,“天下之至堅。"至堅,代表任何有形的力量,老子推崇的大道的特性就是柔軟,那麼堅硬一類就屬於背道而馳的一種力量,正所謂,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柔軟勝於剛強。

“無有入無間。"無有,不是沒有,而是有,是一種無法感知的能量。無間,代表具體的事物、物質,無有入無間的意思是:真正左右具體事物的,是無形的能量。看似無為,但無所不為。這才是老子想要表達的理念。


金星753


原文: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譯文:天下最柔弱的東西,卻能穿行天下最堅硬的物體。無形的東西卻能穿透沒有間隙的物體,我因此認識到“無為”的益處。“不言”的教導,“無為”的益處,普天下很少有人能認識到、做得到。

解讀:本章講了“無為”的作用和效果,重在治國。以柔克剛,以弱勝強,是老子反覆強調的貴柔之道。《七十八章》就說:“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由此可以看到無為的作用。然而,天下人卻對此很少有了解,即使認識到,也未必能夠做到。可見,老子反覆強調的是“不言”和“無為”之道。

“天下之至柔”,什麼是真正的至柔呢?就是大道。“天下之至堅”——至堅,代表任何有形的力量。大道的特性就是柔軟,那麼堅硬的東西就屬於相對的一種力量。柔軟勝於剛強,才是老子想要表達的思想。馳騁,意即駕馭。大道可以駕馭任何有形的力量。為什麼呢?——因為“無為”。 順應事物本性,順應自然法則,事情便可以迎刃而解,水到渠成。按規律,按規則,按部就班,自然而然地就可以促成一切。

“無有入無間”,接近於大道,就可以穿越一切阻礙。自由,通達,看似無為,但卻無所不為,無所不往,無為而為,無往不利。

大道無為,聖人不爭,無為並不是不作為,只不過是順應規律,順勢而為,不用強力而已。


趣味俱樂部


天下萬物對立統一,有柔就有剛,有天就有地,有水自然有火!

字面上講述的是以柔克剛,無孔不入,讚揚的是水的生命力。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是唯物辯證法,也是大道至簡!老子道德經是闡述道的本質,萬法自然,生生不息。沒有絕對的王者,也不會有永恆的物質!

做任何事都要順其自然,過剛則易折,也容易讓人嫉恨,最終失敗的是自己。唯有以理服人,柔情似水,感化別人才是最好的處理問題的方式!人如果能像水一樣,能夠包容萬物,潛移默化之下,就是德。自然也能順利達到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