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屬長三角的蘇州、杭州、南京這三座城市,你覺得哪個城市的綜合實力最強?

經天緯地安邦定國


但如果論及產業結構與未來發展,杭州則具有顯著優勢。

全面綜合性的城市很多,北,上,廣,深,武漢,成都,重慶等等。都是綜合性極強的城市。但這類城市的數目太多,共性太多,集聚效應較弱。所以不一定綜合能力強,公司實力也強。

所以未來的城市的發展,並不太倚重於城市的綜合性。而是看這座城市的優勢產業。因為優勢產業會帶來大量相關人力資源的匯聚。從而形成行業的聚集效應。

而杭州由於是浙商的總部。杭州又是大量的民營企業的總部。而多數浙商企業總部遷往杭州更是大勢所趨。

以吉利為例,吉利的生產部門設在寧波。但是吉利的總部在杭州。從GDP的角度來看。吉利並不為杭州貢獻多少GDP.但由於吉利的總部在杭州,所以吉利的管理人員與銷售團隊與職能部門都會留在杭州。而這一部分的人是一個企業之中工資最高,消費能力最強的人。

於是GDP留在了寧波,但是消費力卻留在了杭州。

於是我們可以看下傳統行業如吉利,萬向與娃哈哈,蘇泊爾,貝因美等。而浙江其他城市的民營企業的大公司也會慢慢將總部設立在杭州。 如紹興,寧波,溫州,金華等地的企業。

因為杭州一旦成為總部所在,對於地租的成本不會提升太多。因為人力會向教育,醫療,基建較好的城市遷移。 如國際化的營銷團隊,高端研發人員,管理型人才。

這類人才的招聘成本不會增加很多,但是可獲得性卻會容易很多。這得益於杭州的人才政策與城市的吸引力。

於是這類公司都將總部與消費力留在了杭州。但是生產機構與基地都慢慢遷徙向附近的城市。 所以為什麼杭州近些年來遷出了大量的低端的製造業,低附加值與低利潤的行業。

而大量進行地鐵,基建,城市綠化,醫療方面的提升。 就是為了能夠給人力創造更宜居更高端的體驗。讓更多的公司總部與寫字樓能夠留在杭州。 讓杭州變得更高端,更國際化,更舒適的環境。

而諸如G20與亞運會的召開。其實就是為了增加杭州的國際化程度。同時也增強了旅遊業的開發,讓杭州更具有國際化的屬性。

因為總部經濟短期影響

總部經濟給人感覺杭州的工作機會少,打工很艱難。所以杭州給人的感覺也日益蕭條。

但實際上,更多優秀的,數字化的,商務型的人才其實更容易被杭州所吸聚。而人力資源就是杭州未來最寶貴的財富。 未來杭州更多的就是公司的白領階層,研發人員以及服務型行業為主。

而想在工廠上班。就只能到郊區或者其他城市去了。因為幾乎沒有了這樣的機會。

比較一下各類產業分佈。杭州無疑擁有更大的優勢。但於此同時,給人的感覺就是務虛。因為你聽不到工廠的轟鳴聲,也看不到工人忙碌的身影。

但如果你進入這類行業的寫字樓,你就會發現。大量的研發人員在研製更新的電子產品,大量測試人員正在測試系統的穩定性,而大量的銷售人員則忙著與全球各地的客戶建立溝通與聯繫。

而這類人員是公司開支最主要的部分。 在杭州,這類企業總部在杭州的包括了阿里巴巴,網易,海康,大華,華三,宇視,恆生,同花順等等。

而非總部在杭州,但有研發中心的也會有華為與諾基亞。

所以在CT方面,杭州也聚集了大量的生產企業。 而這類企業創造財富的能力非常驚人。

以ICT裡面的偏IT的公司來看。阿里與網易為例。與南京民營的老大哥蘇寧相比較的話。 蘇寧17年的銷售額有1500多億,利潤大約是四十多億。 而阿里巴巴的銷售額是2500億。銷售額與蘇寧並沒有太大差距。但是利潤大概是600多億。大概是蘇寧的15倍。

而有七百多億美金估值的支付寶與菜鳥網絡還沒有從阿里巴巴系統裡面獨立出來。

而網易的銷售額只有500多億。但是其利潤率有一百多億,也遠遠高於蘇寧的經營利潤。

互聯網時代,由於手機就是生產力。大家可以通過手機,將某個功能或者某項遊戲。以千萬計的效率傳播出去。這就是IT創造財富的能力。

而偏重於CT的行業也是如此。以海康與華三為例。

海康17年的營業額是四百多億。而華三的營業額是200多億。而海康的利潤是100多億。華三的利潤是40億左右。這還是兩家許多人都沒有聽說過的公司。

而南京的老牌國企。南瑞來看。南瑞的銷售額是兩百多億。利潤率是30多億。這在一般製造業來講也是不錯的利潤率。但也是依託於國家電網所形成的產業優勢與議價優勢。

但很多傳統行業如石油,化工,代工的利潤率只有5%左右。也就是講,你有100億的銷售額。到年底的利潤率只有5億。更重要的事情是這類企業的前期投資也異常高昂。並且未來不確定性也高。

但是華三與海康,只要有訂單,幾乎能夠快速進行生產。

因為這類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研發能力與專利能力。他們強是強在自己的產品的穩定性與強悍的技術團隊以及售後團隊。

這類公司的國際化能力以及產品競爭優勢都極強。

對於ICT企業,因為對生產設備不算依賴,如果訂單偏少,不會對公司運營產生致命影響。

而南瑞這類企業,如果想要擴充企業規模。就一定要進行前期的固定資產如廠房,設備等方面的投資。

在ICT產品之中,研發,職能與銷售會留在杭州而生產與倉庫可能在離杭州兩個小時以內的嘉興,義烏,湖州等地方。

而其他行業是很難找到成千上萬的研發團隊的。而濃郁的工程師文化以及工程師獲取的便利性。會讓很多智能製造廠商慢慢轉向杭州。

很多人講,去年一年,很多人離開杭州。另一方面事實是更多的人選擇了杭州。

其原因就在於杭州會有更多的工廠被遷出去,也有更多的總部遷徙進來。杭州吸引了更多高段位人力。因為杭州的高地價,高房價已經讓很多企業放棄了在杭州落腳,也讓很多公司的供應鏈環節遷了出去。

但趨勢也同樣偏向於杭州。因為杭州房價有與他產業對位城市。如北京,上海與深圳這類企業的對位優勢。而人力與公司也會向杭州這樣人力易獲取的城市流轉。


半寐平生行吟世界


很多人跟風吹南京和杭州,沒有親自去過而且瞭解這三個城市的人沒有資格討論。

經濟,這個不用多說,蘇州是中國最發達地級市,超過除去廣州之外的任何省會,更不用說杭州和南京。很多不懂的人又要說,人均不是這樣。事實是,蘇州是中國人均GDP第二的城市,僅次於深圳,不僅總量高人均也高。


又有人說,蘇州就是縣級市發達而已,但你們真的知道蘇州純市區GDP已經8000多億嗎?蘇州市區GDP單拿出來都能超過很多省會,而且為什麼不說南京把所有縣級市劃成區?為什麼不說杭州面積更大?

文化,不可否認,蘇州、南京、杭州都是文化深厚的城市。但蘇州是吳文化的發源地,春秋時期就是吳國首都,包括上海在內的廣大蘇南地區都屬於吳文化。此外,蘇州有聞名於世的蘇州園林,有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古城,江南六大古鎮有三個位於蘇州。所以蘇州在文化上也很強勢,更不用說蘇州明清時期是中國的經濟中心了。


蘇州的弱勢在於政治地位,導致各種政策資源比較少,所以省會通常有的教育、醫療和交通資源不多。這是事實,但是蘇州的基礎教育也很發達,交通雖然比不上南京和杭州,但緊靠上海也是什麼都不缺,醫療條件在全國算上等。即使再好的教育、醫療,沒有錢在任何城市也沒用。

整天提問在那比來比去,綜合實力還是怎樣,但哪裡人過的幸福自己清楚。蘇州作為一個地級市,在各種排行榜上要和省會PK,和副省級城市PK,還要和直轄市PK。

但難道沒想想嗎,蘇州一個地級市


已經發展如此,別的省會不慚愧嗎?而且如果蘇州也有同樣的政治地位,不說超過,就是吊打南京和杭州也不為過。GDP不是沒用嗎?那請各個省會也超過一下蘇州。

所以,無論哪個答案都是個人想法,都帶著主觀情緒,根本沒有唯一標準正確答案。無論哪個城市都有幸福和不幸福的人,自己過的好比什麼都重要。


堅果旅行


蘇州、杭州和南京都是非常好的城市,互相之間的對比和掐架,從古到今一直沒有斷過,因為都覺得最好嘛!

不過,要絕對地說哪個厲害,悅史君認為也不客觀,試著從下面幾個方面來評比一番。

第一,歷史

從歷史悠久的角度來看,蘇州、杭州和南京都能追述到先秦時代,但從地位上來看,南京作為著名的多朝古都,顯然能拿高分,杭州有吳越國、南宋來撐著,蘇州則只有張士誠的周國,最單薄。

在這一項上,如果10分來算,南京10分,杭州6分,蘇州只能拿到3分。

第二,面積

這個一目瞭然,杭州接近1.7萬平方公里,蘇州接近0.85萬平方公里,南京只有0.66萬平方公里多一點。

因此,悅史君認為,杭州10分,蘇州6分,南京3分。

第三,人口

統一以2017年公佈的人口來算,蘇州1068萬多,杭州946萬多,南京只有833萬多。

因此,蘇州10分,杭州6分,南京3分。

第四,政治

南京和杭州都是省會、副省級市,杭州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南京則是長三角及華東唯一的特大城市、東部戰區司令部駐地等,南京顯然佔優。

蘇州行政上只是一個地級市,顯然沒辦法跟他們比。

因此,南京10分,杭州8分,蘇州3分。

第五,經濟

還是以2017年為例,蘇州1.73萬億多,杭州接近1.26萬億,南京1.17萬億多,蘇州領先優勢明顯。

因此,蘇州10分,杭州6分,南京5分。

第六,醫療

南京醫療地位僅次於上海、北京,有30多家三甲醫院,杭州三甲醫院不到30家,蘇州自然跟他們還有一定距離。

因此,南京10分,杭州8分,蘇州3分。

第七,教育

南京的教育地位也是僅次於北京、上海,杭州也是教育重鎮,蘇州則只有一所蘇州大學知名度不錯。

因此,南京10分,杭州7分,蘇州3分。

第八,交通

南京、杭州都有機場,蘇州沒有;鐵路南京實力最強,杭州也比較厲害,蘇州相對遜色;公路杭州最強,南京緊隨其後,蘇州差得也不多;地鐵南京第一,蘇州、杭州不相上下。

綜合來看,南京10分,杭州9分,蘇州6分。

……

根據各個類別的統計,悅史君可以得出總成績,南京61分第一,杭州60分第二,蘇州44分第三。

但這只是一個大概結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要讓悅史君來選,三個地方都值得回味很久啊!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歷史這樣說


這三個城市,都是長三角最重要的城市。

這個綜合實力應該體現在幾個方面,比如國家城市戰略規劃定位,經濟總量GDP全國排名、綜合交通發達程度,教育資源,衛生醫療實力等等。這三個城市排在第二的肯定是南京。


要論經濟實力,蘇州是當仁不讓的排在三座城市第一。

2017年,蘇州經濟總量GDP達到了1.7萬億元,排名全國第7位。

杭州2017年經濟總量DDP達到了1.255萬億元,全國排名第10位。

南京2017年經濟總量GDP達到了1.17萬億元,全國排名第11位,僅次於杭州。

雖然南京的經濟總量排在另外兩個城市之後,但南京是國家戰略規劃的長三角唯一的特大城市,地位僅次於上海,杭州和蘇州只是規劃的一型大城市。


長三角城市群包括一個超大城市,一個特大城市,13個大城市,9箇中等城市,42個小城市。南京被定位為特大城市,是當然不讓的長三角城市群第二大城市。

雖然現在南京經濟實力沒有另外兩個城市強,但綜合實力和發展潛力卻是最強。

我希望我的回答能給題主作為參考。


曾經6029059217


問題從來個角度理解,就是說我國華東地區第二大城市是哪個城市?大家都知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一說,可以說蘇州和杭州算是好兄弟吧,實力當然也是不相上下。而且都是本省的最大城市,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六朝古都南京,感覺就按現在實力來說也是榜上有名的城市實力應該也能和前面兩個城市所匹敵。

社會有種市場經濟環境下,經濟實力可以說是一個城市發展的最為根本。走,是全省經濟冠軍,常年穩居第一,也是三個城市中經濟最強的南京和杭州距離蘇州還有相當的距離。自從蘇州的新區和園區開發,引進外資以來,蘇州經濟爆發式增長。反而超過了無錫和常州。



近年來,蘇州經濟已經慢慢在發展。各區發展穩定,不是有一個四個土豪兒子,崑山,常熟,張家港,太倉齊升1.5線城市,請賜予北上廣深一線城市,蘇州2017年GDP高達17000億元人民幣,僅次於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和天津和重慶哪個直轄市。



南京經濟總量相差不大,杭州稍微高於南京。那是因為有阿里巴巴這樣的。巨頭杭州電子商務異常發達,旅遊業也在全國排名前列,但是製造業和蘇州相比就稍微顯得有點薄弱。

產業發達,特別是軟件it行業畢竟南京也是六朝古都,也是經濟大省江蘇的省會城市。同時,南京還吸引了安徽的人力和資源。


章魚雜談


蘇寧杭三座城市歷史悠久、環境優美、經濟發展迅速,屬於長三角的中心城市。

按照經濟發展的排名無非就是蘇州、杭州、南京。這個有客觀的數據支持,不是任何主觀意願可以支配的。

政治地位的排名南京、杭州、蘇州。南京作為東部戰區所在地,地位高於杭州。蘇州作為地級市低於杭州。

科教文衛這基本上屬於政治的延伸品,和政治排名相當。但是因為上海在該區域核心和巨無霸的存在以蘇滬的兩城不到百公里距離來說,蘇州在科教文衛方面也不是特別吃虧。

以發展的眼光來審視這三座城市的綜合排名,再過10年到2028年這三座城市會變成什麼樣子。再看看下面的圖片,大家再想想!



天行健632


長三角的蘇州,杭州,南京,誰的綜合實力最強了?

這三個城市都是wGDP萬元俱樂部的成員,在全國都有較高的知名度,至於哪個城市綜合實力更強一點,只能一點點分析。



最新的新一線排名,也許能說明目前三個城市之間的綜合實力的排名,杭州第二,蘇州第五,南京第八。



這三個城市,各有各的歷史地位,歷史地位最高的是南京,杭州 蘇州。

政治地位最高的是南京,杭州,蘇州。



經濟發展實力最高的是蘇州,杭州,南京,杭州和南京的差距不多,有可能南京會超過杭州。

科技實力,這三個城市基本上差不多,只是產業不同,就看未來誰能早到經濟發展的突破口,誰的現代產業發展更快更強。



現代交通基礎建設速度提高,南京的地理位置越來越優越,發展前景更為看好,個人觀點南京綜合實力應該更強一點。


天天說東方1998


城市的綜合實力包括城市的綜合經濟實力、城市的綜合管理水平、城市的綜合競爭力。

蘇州、杭州、南京三座城市綜合經濟實力:以2017年城市總GDP來說,蘇州高於其它兩座城市。

以2017年經濟增速來說,杭州最快。以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來說,蘇州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


蘇州、杭州、南京三座城市城市的綜合管理水平:以城市宜居指數來說,蘇州宜居指數靠前。

在公共服務設施友善方面,南京比較好。在自然環境保護方面,三座城市都比較好。


蘇州、杭州、南京三座城市的綜合競爭力:以吸引外資資金投入來說,蘇州排名靠前。

以吸引外籍人才方面,杭州最受歡迎。以各城市大學綜合排名方面,南京、杭州排名比較靠前。

題外話:杭州的房價以及物價水平比較高。

蘇州、杭州、南京是我們國家綜合實力比較強的三座城市,目前三座城市的發展都各有特色,

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才是一個城市不斷追求的目標,誰綜合實力最強,就由時間來評斷吧。


文淵閣大學士2018


蘇寧杭是長江三角洲除上海之外的準一線城市。個人認為這三座城市的未來發展前景,杭州居首,南京次之,蘇州再次之。



論經濟總量,蘇州明顯高於南京和杭州。但是蘇州作為地級市,政治資源遠遠少於南京和杭州。江蘇省,給蘇州的經濟發展定位是不會高於南京的。
(杭州)

根據新一線城市研究所最新發布的2017年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數據,除了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之外,全國有新一線城市15個。其中杭州排蓋,新一線城市第二位,南京排在第四位,蘇州排在第七位。

(南京)

綜合經濟實力,拼的不僅僅是經濟總量。更重要的是商業環境、科技發展、未來前景等幾個重要因素。因此,綜合以上因素,蘇州絕對排不了第一位。
(蘇州)

至於杭州和南京誰排第一,誰排第二,個人認為杭州未來的發展前景應該是好於南京的。之所以這樣認為,並不僅僅是因為杭州剛開過G20峰會,或者杭州有幾家比較好的互聯網公司。而是由於洪州的經濟結構和營商環境好於南京。


財經知識局


長三角是公認的全國最發達地區,也是馳名中外的世界級發達地區。以蘇州為例,作為唯一一個能登上【全國經濟十強排行榜】的地級市,被樹立為中國標榜城市,受眾多同類城市膜拜,堪稱全國地級市典範之最。
南京在近期被評為【2017年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十強,位列全國第九位,排在蘇州之後。是長三角乃至於華東地區唯一一個上榜的副省級城市。

杭州是浙江省會,全國著名的經濟發達城市之一,現今還被定位於長三角城市群三大副中心城市之一。

上述三市分屬於江蘇、浙江兩省,而這兩個省又都是全國最發達的省份之一。

綜合來看,蘇州、南京實力更強。雖然蘇州只是地級市身份,但是外資、民營、縣域經濟非常發達,被譽為江南第一大城市(不含直轄市上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