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皇帝查抄張居正,卻使明朝走向下坡路

萬曆親政後的第一樁震撼大事,就是清算改革家張居正,把已故的張居正論罪搞臭還不算。竟還大張旗鼓的抄家:可憐張居正全家老小被圍在宅院裡拷打,十多人在斷水斷糧裡餓死。刑部尚書潘季馴等人憤然上書抨擊,揭開張居正家“飢死數十人”的慘狀,滿朝文武頓時譁然,萬曆皇帝也灰頭土臉,只能下令停止“追贓”,劃出水田供養張居正家老人,算是了結了這樁恩怨。

萬曆皇帝查抄張居正,卻使明朝走向下坡路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但對潘季馴的“打臉”,萬曆卻耿耿於懷。了結了張居正案後,萬曆又假模假樣下令,說查查張居正家“飢死數十人”是怎麼回事,心領神會的太監張誠草草查了一番,就上奏說張家只是有兩人上吊。這下萬曆就逮住由頭了,一本正經質問潘季馴:你不是說張居正家死了幾十人嗎?這不才死了兩個嘛,你幾個意思?

這下潘季馴慘了,先被萬曆痛罵,然後又被萬曆授意言官彈劾,天天鬧的不消停。這位明代最傑出水利學家,親手以黃河治理工程撐起中興大業的功臣,先受盡了痛罵,然後扛著“懷無君之心”的罪名,黯然罷官回家。

萬曆皇帝查抄張居正,卻使明朝走向下坡路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如此操作秋後算帳,也常被看做萬曆的“帝王心術”。可問題是,身為帝王,聰明勁都用在這方面,換來的,必將是能臣的黯然離去,加劇的逆淘汰。

萬曆親政後,一個常年困擾的難題,就是缺錢。為什麼會缺錢?一大原因,就是萬曆太放飛。

比如剛清算完張居正後,萬曆就“放飛”了一把:當年張居正改革時裁撤掉的大批冗官冗職,萬曆大手一揮全數恢復,從中央到各省,一口氣塞進了大批“白吃飯”崗位。隆慶至萬曆早期十六年“機構精簡”成果付之東流。接著又再接再厲,到萬曆二十年時,硬是又多塞了一百九十二個新官職。曾經高效的大明官僚體制,從此臃腫不堪。

萬曆皇帝查抄張居正,卻使明朝走向下坡路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更不難理解,為什麼曾經裝備精良的明軍,到時萬曆晚期卻連火器都無錢維護操練,許多裝備年久失修,白白爛在倉庫裡。待到薩爾滸戰役打響前,好些所謂的“精銳”,連訓練都沒幾次,好些人上戰場前才摸到刀槍……

大明的衰亡,原因很多,繞不開的一條,就是“放飛”外表下,萬曆皇帝的有權任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