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工於謀國,拙於謀身

1

嘉靖四年農曆五月初五,此時的大明王朝已經在波瀾壯闊的歷史風雲中行進了百年有餘,舉國上下正在慶祝端午節,一派熱鬧喜慶。而在荊州府江陵縣張府中,誕生了一位與屈原同樣光耀史冊的人物—張居正。往往傳奇人物的出生就跟常人不同,類似會出現下流星,下暴雨什麼的。

張居正也不例外,他本人在孃胎裡很是沉得住氣,充分發育了一年才慢悠悠的來到了人間。此時的張居正也不叫張居正,他叫張白圭(龜)。其曾祖父張誠曾經在夢中見過一隻從天而降的烏龜,於是就給曾孫起了個這樣的名字,寓意張白圭是老天賜給張家的祥瑞。因為張白圭父親張文明很不成器,考了七次舉人還沒有考中,到死都是一個秀才,取這個名字也是希望張白圭完成他老子未竟的事業,起碼更進一步考個舉人。

張白圭沒有辜負全家的期望,他一歲就能說話了,五歲就上了私塾,十歲就能粗通四書五經,可以說展示了與幾乎所有天才共有的讀書天賦。十二歲時他就報考了縣學,結果一舉考中秀才,主考官李士翱看到了張白圭的試卷,驚歎其才華之餘還做出了一個精準的政治預言:“此子當為太平宰相”。順便還幫張白圭改名為我們所熟知的名字:張居正。

張居正:工於謀國,拙於謀身

接下來的日子張居正與父親張文明一起進入了府學研習經史子集,準備舉人考試。張居正到底是聰明人,讀書都跟別人不一樣,他是“獨觀大義,唯務宗旨,不求蔓引氾濫”,即所謂攫精取華,通曉要點,不拘泥於一文一字。張居正中秀才當年秋天,張文明就帶著兒子兼同學張居正去參加舉人考試了。

赴考途中,張居正作下一首五言絕句《題竹》:“綠遍瀟湘外,疏林玉露寒。鳳毛叢勁節,直上盡頭竿”。他相信自己一定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十三歲的張居正來到了考場,這就像一個爆炸性新聞震驚了所有人,大家依稀記得上一次十三歲來考舉人的就是剛謝世不久的一代權臣楊廷和。主考官顧東橋也不敢怠慢,親自接見了張居正,與之交談後,對雄辯滔滔,文采飛揚的張居正很是讚賞。顧大人不僅口頭表揚,還有物質獎勵:送了張居正一條象徵自己身份的犀帶和白銀五十兩。而且近乎討好似的讓張居正以後照顧照顧自己不成器的兒子。如此這般,大家都相信中舉對於張居正是小菜一碟。

但是科榜貼出後發現張文明保持了一如既往的落榜,他兒子卻也跟著落榜了。這是顧大人搞了黑箱操作故意不讓張居正上榜的結果。這位老前輩深知不經歷挫折人就容易驕狂放縱,他想借此次失敗來磨礪這位天才的心性,避免唐伯虎似的命運。相信他還是得到了教訓的,知道謙虛使人進步的道理。因為嘉靖十九年心有不甘的他再一次踏進考場,考中解元。六年後他第二次參加會試考中進士,名列二甲十二名,被選為庶吉士,只要日後不出大問題,一定會成為大官,甚至入閣拜相都不是神話。美好的前景在向他招手。

張居正:工於謀國,拙於謀身

2

之後他被任命為七品編修,二十三歲的張天才每天就是抄抄中央文件,很是清閒。但是清閒的時光他也沒有浪費,一方面經常請從邊關回來的官員吃飯,一邊拉家常一邊詢問當地風土人情和山川地理,瞭解帝國的地區時事,回家後整理歸納以期真正做到書生不出門而知天下事。另一方面,面對皇帝不理朝政的局面,朝局一片混亂的,他很是痛心疾首。嘉靖二十八年,熱血青年張居正上了一封《論時政疏》,希望皇帝能聽從他的規勸,振作朝政。

但是專心修道的嘉靖道長壓根沒有空理他,沒有給張居正任何回覆。張居正很是失望,之後不久又發生了蒙古人發動的“庚戌之變”,面對朝廷的消極抵抗,他從失望變得有點絕望了。於是張居正便在而立之年申請了休假,用現在的話說是在最該奮鬥的時候選擇了休息,不過從後來看這不是什麼壞事。

覺得報國無門的張居正開始了漫遊大江南北,登臨赤壁,遙望洞庭,弔古傷今。期間張居正還研習禪法,佛祖普度眾生的思想大概就是日後他拯救蒼生的精神動力之一吧。張居正還時常栽竹子,還寫了一首《修竹篇》:

“亭皋霜露下,悽其卉草衰,願以歲寒操,共君搖落時 ”。不同於早年的意氣風發,中年的張居正借翠竹委婉的道出了自己雖身處江湖之遠而不改其志。

遊歷山河期間,他在途中看到普通農民即使是忙碌終日也僅在豐年溫飽,若在饑饉歲月,官府的苛捐雜稅依然不少分毫,餓殍遍野,拋荒流亡比比皆是。這不免讓張居正惻然以悲,哀其不幸。六年的民間走訪並不是遊山玩水,他了解到了民間疾苦,清晰地治國方案逐漸在其腦中成型。三十六歲的張居正明白是時候回到巍峨的廟堂了,他將給這個帝國增添最後一抹亮色。

張居正:工於謀國,拙於謀身

3

嘉靖三十九年,張居正恩師徐階榮加少傅頭銜,剛回朝的張居正也沾了老師的光,升任為六品的國子監副校長。官雖然不大,但是卻有很大的人力資源,因為國子監的學生都成為張居正的門徒。不僅如此,張居正還結交到了一生最重要的戰友高拱。高拱雖然自負才高,卻也被張居正的處理事物的能力所折服。兩人相見恨晚,經常談古論今,品議時政,兩人發誓要勠力同心,登閣拜相,遙指山河,振興皇圖霸業。之後張居正又升任裕王侍讀講官,與高拱共同教授未來的這位隆慶皇帝。由於張居正“夫則不言,言則必中”的談吐和不凡的長相,他與未來的這位皇帝結下了深刻的情誼。

嘉靖四十五年,堅持不懈吃了四十年仙丹的嘉靖終於羽化登仙,去了西方極樂世界。徐階首先得知消息,決定拉學生一把,馬上通知了張居正,共同來草擬遺詔,假嘉靖同志之口寫了一篇極具自我批判精神的皇帝自我悔過書。詔書一發布就掀起了軒然大波,朝野交口稱讚,藉此張居正奠定了很堅實的群眾基礎。

隆慶元年,在皇帝學生,首輔老師徐階和好友高拱的聯合支持作用下,張居正一年內從五品侍讀到歷任三品禮部侍郎,二品禮部尚書並且入閣成為末相。這打破了明朝的官員升遷紀錄,可謂空了前也絕了後。正當他在仕途上春風得意時,他的人際關係出了大問題。高拱當了首輔後,由於和徐階積怨已久,大權在握的高拱展開了對徐階的報復。將徐階的兒子發配充軍,還燒了徐階的房子,讓徐階無立錐之地。張居正夾在老師和好友之間很是為難,但看到高拱這麼不地道,他還是把徐階兒子放了回去,幫了徐階一把。

但這件事被高拱知道了,兩人因此大鬧了一番,從此交惡,貌合神離,至少張居正不把高拱當戰友了。高拱除了打擊在野的徐階,在朝野也是很霸道,把內閣的數位輔臣趕走,就連內廷宦官的人事任免也要插手,高拱於是內外皆怨,唯一的支持就是皇帝了。但是隆慶六年,支持他的皇帝也死了,僅留下了年僅十歲的太子。

張居正:工於謀國,拙於謀身

張居正察覺了這個權利的真空期,馬上聯繫了同樣對高拱的不滿的司禮監秉筆太監馮寶一起對付高拱。張居正玩了一場文字獄,憑高拱說的一句“十歲天子,如何治天下”,借題發揮,向李太后和皇帝狠狠打了一次小報告。說高某人是陰謀奪權,想另立新主,欺負皇帝皇后孤兒寡母。這母子被嚇得不輕,趕緊下令趕高拱回家種田去。張居正幹掉了昔日好友,從此榮登首輔之位,即將進入人生的高光時刻。

4

騙到了皇帝太后母子的信任和支持,還有內線宦官馮寶的幫忙,張居正成為大明開國以來最有權勢的首輔。山河日月盡在手中,萬事俱備,他終於可以一展胸中抱負,便開始了歷史上有名的張居正改革。從政治層面他提出考成法,就是打卡考勤制度,即所謂“月有考,歲有稽,使聲必中實,事可責成”。由於官員的升降賞罰和做事的質量與數量掛鉤,官員們拼命幹活,行政效率大大提高,用《明史》的話說是“如疾風迅雨,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無所不披靡”,其效率可見一斑。從經濟層面,他提出用貨幣稅替代實物稅,即所謂的“一條鞭法”,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和官員的貪汙。在張居正這個官場老手的強力推動下,到了萬曆九年,國家已經是“倉粟充盈,可支十年有餘”,出現了自仁宣以來未有之盛況,一派盛世局面。

但和大明王朝的蒸蒸日上不同,張居正的身體每況愈下,過度的操勞已經拖垮了他的身體。他其實在萬曆八年已經提出過辭呈,不僅是因為身體,還是因為改革觸動了官僚集團的利益和權力。商鞅,吳起因改革而導致的下場他應該是知道的。病重期間,他不無悲愴的寫下一首《病懷》:“白雲黃鶴總悠悠,底事風塵老歲年?自信任公滄海客,敢希方朔漢庭仙?離居可奈淹三月,尺疏何因達九天?獨坐書室不成寐,荒蕪虛負北山田”。雖經過張居正反覆哀求,但是太后不為所動,為了張居正安心,萬曆十年還加封他為太師,但是張居正沒能好好享受這份殊榮,九天後就溘然長逝,終年五十八歲,追諡文忠。

皇家為他舉行了盛大的葬禮,極盡人臣之哀榮。不過他終究是逃不過中國改革家慣常的悲劇,萬曆皇帝受利益受損的官僚集團的挑唆抄了張居正的家。結果張家因抄家餓死十幾個人,張居正長子自盡,次子發配充軍。一代名相死後遭遇反攻倒算,可悲可嘆。用海瑞的話說是張居正是:“工於謀國,拙於謀身”。千迴百轉,明朝再無改革家,再無張居正。

好了,本期的內容就是這樣了,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