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把周瑜“坑”了600多年,易中天說出了原因


讀別人的故事,長自己的見識

為什麼說《三國演義》把周瑜“坑”了600多年?不看不知道,一看差點嚇一跳。

今天咱們聊聊周瑜的故事。

三國時期概況

眾所周知,秦漢兩朝都是統一的。到東漢末年,西晉統一之前,出現了一個特殊的時期,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三國。

《三國演義》把周瑜“坑”了600多年,易中天說出了原因

三國曆史不到100年,但卻是一個動亂、苦難的時代,也是一個英雄的時代。

在這樣一個時代,有很多人為了國家的重新統一,付出了自己的聰明才智。

比如雄才大略的“奸雄”曹操,鞠躬盡瘁的郭嘉,堅韌不拔的劉備,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忠肝義膽又善戰的關羽......都是這個時代的英雄。

然鵝,說起這個時代的英雄,人們往往不會想到周瑜,為何?

都是《三國演義》搞的鬼。

三國“故事”裡的周瑜

讀過《三國演義》、聽過三國評書、看過三國戲劇的人,往往會產生一種錯覺,好像周瑜是個氣量狹窄的人。

《三國演義》把周瑜“坑”了600多年,易中天說出了原因

因為我們記住的是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記住的是“既生瑜,何生亮”,還有“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這些所謂的名言。

然後這些名言,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口頭禪了。學生們寫相關類型作文的時候,都很喜歡用“既生瑜,何生亮”這句名言。

其中諸葛亮“氣”周瑜的故事,雖然沒有多少集,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對上週瑜的“三腳貓功夫”,確實很精彩,每次看都不覺得厭煩。

真正的周瑜

然鵝,據史料記載,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的,周瑜其實是一個非常忠誠而又英雄的人物。

他24歲的時候,就被孫策任命為建威中郎將,開始建功立業。而在那段時期,劉備還寄人籬下,諸葛亮還未出山。

而且也是在這一年,和他同齡的孫策一起迎娶了當時有名的美女大喬和小喬。

《三國演義》把周瑜“坑”了600多年,易中天說出了原因

《三國演義》電視劇中周瑜和小喬

可以說周瑜這個人,是少年得志,春風得意。他人長得漂亮,事情做得也漂亮。

當時吳中的人呼周瑜為周郎,“郎”這個字的本意就是小夥子。但這個時候呼郎,有讚美的意思。

因為當時吳中這個地方的人,把孫策喚為孫郎,把周瑜叫做周郎。可想而知當時周瑜的地位有多高。

後來蘇東坡寫赤壁詞說到他的時候,也流露出了敬佩和欣賞:

遙想公瑾當年,

小喬初嫁了,

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

談笑間,

強虜灰飛煙滅。

羽扇就是羽毛做的扇子,綸巾就是青絲做的頭巾,這個服飾原本是平民的服飾。

因為我們知道,漢代,還有漢以前的周代,貴族和官員是要戴帽子或冠的。所謂峨冠博帶,乃漢官威儀。

《三國演義》把周瑜“坑”了600多年,易中天說出了原因

漢官威儀(動漫版)

但是到了東漢末年的時候,貴族和官員開始平民化,喜歡穿平民的服飾。

就像之前美國總統奧巴馬穿牛仔褲一樣,這是一種酷,是一種瀟灑。

如果是一個軍事將領,頭上戴著青絲做的頭巾,手上拿著鵝毛做的扇子,那是儒將風采。

當然了,文學家的話,也未必完全靠得住。

所謂“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那是誇大了一點,哪有那麼瀟灑?

戰爭畢竟是一件殘酷的事情,也是一件充滿風險的事情。

但是蘇軾這樣說,是想著力塑造周瑜這個人的英雄形象。

《三國演義》把周瑜“坑”了600多年,易中天說出了原因

周瑜的英雄形象

所以我們想,周瑜這個人,二十多歲就當了建威中郎將,就娶了當時最美麗的美眉做自己的妻子,可謂是戰場、官場、情場,場場得意。

他怎麼會去嫉妒別人呢?別人嫉妒他還差不多。

所以有時候讀蘇東坡的詞“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我還有那麼一點嫉妒呢。

名人對周瑜的評價

事實上歷史上的周瑜,氣量是很大的。陳壽的《三國志》說他是:性度恢廓

同時代的人對他的評價也很高,劉備對他的評價是:氣量頗大

蔣幹對他的評價是:雅量高致。什麼叫雅量高致呢?就是說一方面氣量很大,一方面品德很好。


《三國演義》把周瑜“坑”了600多年,易中天說出了原因

名人對周瑜的評價

所以把周瑜說成是一個氣量狹窄的人,這是很冤枉的。

周瑜是赤壁之戰中,孫、劉聯軍的前線總指揮(而不是諸葛亮)。

在指揮這場戰爭中,周瑜表現出了自己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才能,使曹操和劉備都不敢小看。

所以赤壁之戰後,曹操和劉備都跑去孫權那,去說周瑜的壞話,而曹操和劉備也都是非常欣賞周瑜的。

但是因為利益所致,敵對陣營的人才,再是人才,也是我的敵人,好在,孫權沒聽他的。

周瑜被“冤枉”的原因

三國時期英雄輩出,

三國故事千古傳唱,

《三國演義》更是鮮活生動,

但故事和演義,

畢竟不是歷史,

歷史中的周瑜,

為什麼和我們印象中的形象,

如此遙遠呢?

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先生說到:

因為歷史,尤其是三國這段歷史,有三種形象:歷史、文學、民間

《三國演義》把周瑜“坑”了600多年,易中天說出了原因

百家講壇《易中天品三國》

1、歷史形象:即史書上,主要是正史上記載的形象,是我們歷史學家主張的形象。

不過歷史形象,它也不等於歷史真相,因為正史所載,也未必可靠,只是相對來說比文學小說類可靠一些。

對三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讀一讀史學大師呂思勉先生的一本小冊子,叫《三國史話》。裡面多次就曾提到《三國志》、《後漢書》等等記載,未必可靠。

因此我們只能把它定位為史書上記載的,歷史學家主張的形象,這個叫做歷史形象。

2、文學形象:即文學藝術作品當中的形象,比如《三國演義》、《三國志》裡面的歷史人物的形象。

3、民間形象:即民間傳說、民間信仰,甚至每個人心中的歷史人物的形象。

實際上熱愛歷史的人、關心歷史的人,他對歷史上的人物,都會在自己心目中塑造一個形象。

而且這個形象一旦形成了、定型了以後,他往往不能接受別的形象。

我們去看一部歷史劇,不管是歷史電影也好,歷史的電視劇也好,總會有觀眾在下面評論說:“哎呀,這個曹操他不像啊!”

《三國演義》把周瑜“坑”了600多年,易中天說出了原因

《三國演義》電視劇中的曹操

這個曹操不像,那個真曹操你見過?呵呵

他為什麼說他不像,為什麼說你不對呢?因為他心目中有一個。

這一類我們通通稱之為民間形象。

所以但凡歷史,就可能有這三種形象。


三國時期,這三種形象尤為突出:

因為三國的歷史非常短,如果從東漢末年算起,到西晉統一,也不過九十年。

其中作為傳統的史書,所正統紀年的魏,時間是很短的。

魏亡之後到了晉代,對於三國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是個什麼樣的情況,各種史書的記載就已經不一樣了,就已經有分歧了。

然後這種分歧隨著歷史推進,由於種種原因,它越來越形成一種文學的和民間的形象。

看來,但凡重要的歷史人物,都可能會有這三種形象。

而隨著歷史的久遠,歷史形象就可能被淡忘,文學形象和民間形象就被人們所認知。

《三國演義》把周瑜“坑”了600多年,易中天說出了原因

《三國演義》電視劇中的諸葛亮

比如諸葛亮,提起諸葛亮,人們很快就會想到空城計,而說起空城計,就會展現出諸葛亮那神機妙算的軍事天賦。

那麼諸葛亮這個,看似高明的“空城計”,歷史上究竟有沒有發生過?

改天揭曉答案,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