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的武则天为什么还要纳男宠

众所周知,作为一代女皇,武则天在历史上争议颇大,特别是宋明以后,程朱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武则天被黑化的越来越严重,被指斥为阴险、残忍、善弄权术,特别是她豢养男宠,更是让人不齿和责骂。那么,为什么武则天用蓄养男宠,特别是80高龄还有男宠伴身?


80岁的武则天为什么还要纳男宠

武则天剧照

蔑视男权维护女皇权威


80岁的武则天为什么还要纳男宠

武则天剧照

中国古代,女子一直被视为男子的附庸而存在。而封建帝王不仅拥有天下也拥有众多妃嫔,体现了帝王权势,武则天作为一代女皇,打破了千年来只有男子才能做君王的传统,成为中国第一个女皇帝。在她看来,男性帝王拥有的,她也要拥有,现在她拥有了天下,当然也要像男性帝王那样拥有“妃子”(男宠)。

另外,这也是武则天对男权社会的一种蔑视,在她看来,女子也是独立的个体。谁说女人不如男,谁说女人不可以当皇帝,谁说只有男人可以有多个女人而女人只能有一个男人?

社会风气开放包容


80岁的武则天为什么还要纳男宠

隋唐女子服饰

秦汉隋唐时期,社会风气远没有像宋明礼教盛行后完全禁锢女子,女子或与他人私通或拥有男宠并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只要不影响自己的权势和地位,一般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特别是权贵女子,还以拥有男宠为荣。秦昭襄王生母宣太后芈月就与义渠王私通,生下两子,当时的秦昭襄王和秦国大臣都不当一回事。秦始皇的生母赵姬与嫪毐私通,如果不是嫪毐造反威胁到秦始皇王位,嫪毐也不会被族诛。

隋唐是中国最为开放和包容的朝代,女子地位远甚中国其他朝代,特别是贵族妇女,几乎拥有与男子一样的地位。譬如隋文帝的独孤皇后,就与文帝同为二圣。武则天称帝前,也与唐高宗并称天皇天后。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让不少女子走出家门,很多贵妇人都以拥有男宠沾沾自喜,彼此还会把自己的男宠介绍给其他贵妇人。譬如李世民的女儿高阳公主,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都有男宠,太平公主还把自己的男宠张昌宗献给武则天。

近年来,我们从出土的隋唐壁画中可以看到,隋唐女子穿着敞领,“袒胸”,显得十分暴露,更富女性魅力。

男宠颜值高完全媲美女子


80岁的武则天为什么还要纳男宠

张易之剧照

孔子言“食色性也”,颜值高是成为一个男宠的必备条件。长得像美女,具有柔婉的女性美,用现在一句很流行的就是“伪娘”,男子好美色,女子也同样如此。中国第一美男子潘安,只要出行都会被女子围观揩油。“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所以后来就有了一个成语“貌若潘安”来形容男子容颜绝美。

中国历史上,好男色并不鲜于史书,到了魏晋时代,好男之风大盛。《晋书·五行志》云:“自咸宁、太康之后,男宠大兴,甚于女色,士大夫莫不尚之,天下相仿效,或至夫妇离绝,多生怨旷。”这股好男之风从朝堂刮到了江湖,自然也会影响到一些女子的性取向,蓄养男宠也不是不可能。当然,她们不会像武则天那样肆无忌惮。毕竟武则天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对整个天下拥有生杀予夺之权,没有人会反对,也没有人敢反对,有点容颜的还会争先恐后的哭着喊着要成为武则天的男宠。武则天近侍柳良宾就是由自己的父亲推荐才当上武则天男宠的。“子良宾洁自美须眉,专欲自进奉宸内供奉”。

寻求一种心灵的慰藉


80岁的武则天为什么还要纳男宠

武则天剧照

帝王都是孤独的,称孤道寡,在繁重的政事之余,也需要一种特别的慰藉,这也是为什么皇帝有三宫六院。武则天为了登上最高权力的宝座,连自己的亲生儿子也杀。当她登上帝位后,她发现所有的人都对她战战兢兢,包括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作为一个高龄皇帝,武则天登上帝位后,只有孤独和空虚陪伴,她需要心灵的慰藉,需要玩物来解闷。于是,男宠就走进了武则天的世界,如薛怀义、沈南璆、张易之、张宗昌之流。与朝廷大臣相比,这些男宠会使出全身解数来讨好武则天,完全就是武则天手中的玩物,可让她随意把玩,当不需要的时候,就弃之如敝履。譬如武则天的第一个男宠薛怀义就被武则天处死。

旺盛精力带来旺盛的生理需要


80岁的武则天为什么还要纳男宠

一般而言,权力欲极强的人,其精力也非常旺盛。秦始皇、朱元璋都以精力旺盛著称。武则天同样有极强的权力欲和旺盛的精力,不然也不会在66岁花甲之年还登上帝位,她是中国历史上登上帝位年纪最大的皇帝。虽然武则天已是80岁的老人,但她依然热衷于化妆,每天把自己打扮的像个小姑娘,时常容光焕发,即使身边的人也感觉不到她的衰老。“善自粉饰,虽子孙在侧,不觉其衰老”。作为一个女人,特别是花甲之年还不忘梳妆打扮的女人,其生理需求也不言而喻。

而“神龙革命”之后,武则天被迫退位迁入上阳宫,没有了权力,也就没有了精力,不再梳妆打扮,面容憔悴。一次,唐中宗李显入见母亲武则天时,为此而大惊。“及在上阳宫不复栉頮,形容嬴悴。上入见,大惊。”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