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硬笔日常字大都很俗的,你怎么看?

悠然一行者


书即画。从线条结构美学角度而言, 汉字的点画粗细与单字的字幅是有一定比例关系的,太粗就会显得臃肿蠢笨,太细则会显得轻浮轻佻。就比如一个人的五官,一样大的脸盘,眉毛如松针,眼睛如绿豆,鼻子如麦仁,嘴巴如针眼,能好看吗。



多粗的笔写多大的字,既是经验之谈,又是客观规律。别说是硬笔,就是毛笔写字也要讲究这个。有的人习惯于小笔写大字,笔头压的扁扁的,全靠偏锋侧锋去书写,必然会是中气不足。硬笔的笔尖不仅小而且坚韧,以硬笔写大字,就会显得细脚伶仃空飘虚软,气势也肯定出不来,称其为俗也实不为过。



硬笔书写依据笔尖的粗细,抱庸做过有关的尝试对比,单字的字幅上大致有个极限,不能超过20倍的关系。以中性笔为例,单字按宽高相等来统计,最粗1.0毫米的笔尖书写的汉字,单字不能超过2厘。0.5毫米的笔尖书写的汉字不能超过1厘米。否则,就会出现细脚伶仃虚浮轻佻的即视感,观之则有俗气。



抱庸浅谈。


抱庸詩書


直接说出我的观点:硬笔日常字如果不俗,还是日常字吗?

恰如我们的日常的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个不俗?

来来来,我们聊一下什么是日常字,所谓日常字,就是普通人随意书写的字。

既是日常字,就绕不过一个书写速度――日常字的书写速度大约在20字-40字/分钟之间,中间值可以看作30字.

既谈俗雅,我们就聊练过硬笔行书的,我是这样看的: 日常行书, 通俗易认,怕是第一个特征了!

在行书快写状态下,比如:每分25字及以上,若能再写得结体没有大走形,流畅自然,在生活中,已经厉害了!

像这样的日常字,你的同事张三见了说漂亮,李四看了说好看,若是王五说句:俗不可耐!你猜大家怎么说王五?


再者,哪怕是古代,快写行书能力比较强的书法家,往往因过于“圆熟”,被后世评论家批评之”俗气”,王羲之作为书圣一气呵成兰亭序,幸免了吗?

赵孟頫能日写万字,快写能力强吧,更是被后世不少评论家批之“俗气”吧?

所以,一旦硬笔行书,速度上去,还要保持一个较高辩识度,按照时下的观念,几乎一定是俗的!

当然,也不排除我确实孤陋寡,虽看过无数实用行书的视频,按照时下“雅”的概念,确实没见到鱼与熊掌兼得的!

想练好字,就不要介意种种观念,练一手好字,尊重自己的审美即可――日常行书,实用行书,本质是服务于随意书写,难逃一个俗字!


行书一点通



硬笔日常书写大都很俗,似乎不就是这样的,在现代的社会文化大环境下,许多人的硬笔日常书写都不俗,而且非常有个性,甚至非常耐看。具有一定的书法元素。主要是因为现代人普遍受到较好的文化教育,甚至具有交高的文化学历修养。他们的日常书写都不俗,只不过没有临摹练习过书法的人书写的规范,有法度而已。要说俗字,实际上反而是那写学习书法,半途而废,一知半解者的字可能不伦不类,说有规矩的吧,似乎又没有,变俗了大多非书法家的硬笔日产书写,可以说多非常有自己强烈的个性,就像一个人的性格那样清晰,有态度,不可能见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的书写没有羁绊,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和理解去写,往往个性鲜明。







所谓的俗子大多没有自己鲜明的个性,规规矩矩,书法技法不熟,结构缺少对比,主笔不突出,长短一律,粗细一律,毫无个性而言。



翰墨书道


有人说,硬笔日常字大都很俗的,你怎么看?

能说硬笔日常字大都很俗的话的人,欣赏眼光很高,说明他在硬笔书法这方面有研究。毕竟,用于日常需求的硬笔字,因为时间,场合不同,还是写的随意了些。不像是进行书法创作,或练习时那样,写的认真。可是,练习过硬笔字的人,平时写的字,要好于没有练习过的人。练习硬笔字可以说是一种爱好,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硬笔字里还分实用硬笔字,要是多练习实用硬笔字的话,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用到硬笔字,只要时间不紧廹,有适当的书写环境的话,相信所写的字还是让人赏心悦目的……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67908150438322167"} --}

杨军108398491


关于传统和书法的话题,好像总有“说不完”的感觉,也难怪,毕竟书法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产物”,称它为“艺术”当之无愧。伴随时代的发展,毛笔渐渐地被西方的钢笔所取代,到如今签字笔大行其道。这无疑是社会的进步,但作为毛笔创始国的后代,继承和光大成了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软软的毛笔,能把汉字写得出神入化的美,使其形成了一种超越内容的“形式美”,这不能不说是个“意外”,但我们乐意接受这个“意外”!

现在,书写工具变了,“硬笔”能否写出“软笔”的“神韵”呢?”先行者们”为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能!许多年过去了,“硬笔书法”有了一席之地,慢慢扩展开来,从普通钢笔到“美工笔”(也有叫“速写笔”的,就是把普通钢笔的金属笔尖“弄弯”,以增大笔尖的“着色”面积,达到“宽”的效果)。再后来有了“圆珠笔”、又诞生了“签字笔”等等,越来越多的各类“书法”问世了,可书法的忠实爱好者,常常有个疑问,觉得“硬笔书法”不够美,俗!其实,俗,是相对“雅”而言的,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写得蛮漂亮的“钢笔字”,怎么就“俗”了呢?躺枪啊。也难怪,谁让先驱者的书艺太高呢,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今人只好膜拜。但生活总是要继续的,一种老旧的工具被新工具取代,太正常了。就拿“硬笔”来说,钢笔的问世,把鹅毛笔的“蘸水”功能取代了,便携,方便使用,且笔尖不易损坏。引进到中国,取代了毛笔的砚台和墨块,灌上钢笔水能用“很久”,携带方便,因此受到“文化人”的推崇,洋派。

今天的签字笔更胜一筹,即不会像钢笔那样“跑水”,使用起来更流畅,持久。但对于中国的“书法”而言,它们远不及毛笔!毛笔在书法中的“闪转腾挪”是“硬笔”望尘莫及的“硬伤”,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尽管我们的“先行者”尝试了很久方法,但也只能在小范围的“神似”,这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我们都知道,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神韵”啊。为什么说是“小范围”的神似呢?这是因为,硬笔“写不大”,一旦超过了可控的“尺度”,就变成一根“等线体”的框架,当我们的传统书法变成一根等线体的框架结构,它就失去了毛笔营造出来的文字笔画肩甲结构的“峰”之美。一竖,没有了“悬针”的美,”横折弯勾”,失去了“肩甲”和“走势”……这就是感觉中的“俗”!只有“形似”,没有“神韵”!所谓的“书法”看起来,寡淡无味。时下,我们可以用“智能数码”很精准的计算《兰亭序》的运笔走势,完全可以“激光”出一篇模本,但它永远成不了“书圣”。

我们可以把不同的硬笔书法列举出来,仔细看看它们的各色千秋。


诗画同源


字俗不俗,不在于软笔硬笔。

雅人书写硬笔字,照样是风雅作品。

俗人书写毛笔字,照样俗不可耐。

问题是,硬笔有许多局限。例如:

硬笔它写不了大字榜书,更写不了“一字径丈”的宏观书法,此其一。

硬笔它同样写不出“方寸千言”的微观书法。此其二。

硬笔粗细线条的变化,它没有毛笔那么丰富多彩。等等,不赘言。


东方神4571775636926


我觉得日常写字好不好看两点:实不实用,好不好看

1.为了强调日常写字的实用,我们大多数人都在平时用行书书写,即不会影响辨识度,人人都认识,而且提高了书写速度。

2.为了追求平时写字的好看,好多朋友都会练一下硬笔书法,相信练硬笔书法的大多数人不是为了成为书法家,也不为了靠这一门技艺吃饭。而是为了让自己写的美观一点。

而我们平时的书写不需要的就是艺术性,篆书,隶书,甲骨文可能感觉更加高端,也挺有艺术性,但是我们平时写字不会用。所以我们不需要追求平时写字的“雅”或“俗”,俗就俗一点吧。↓↓↓↓





方寸硬行


1.我个人认为硬笔没有俗不俗这种说法~

2.每一种字体都有每种字体的风格和布局,有些人觉得俗只是没有系统,规范的进行学习,带有自己的一些风格去写字和练习,最终达不到人笔合一,清新脱俗的感觉。

3.临帖不一定都适合每一个人,有的人临出来美观大方,但有的人还不是俗气,在当今的时代,要结合古人的书法进行创新,不违背书法规则,才能有更多的突破。

4.日常硬笔字,主要是将就实用,书写速度都很快,并不在乎细节,会有一点不接地气是真的,不过也不能说俗,只要觉得好看就行,那有那么么多讲究,大多数人觉得好才是真的好,不像某些自以为是的书法家,还不如江湖字体看得舒服~


___似无所失


硬笔书法,学好这一点,就不会俗!

在评价一副书法作品时候,一般从三个角度去分析:首先是“结构”,就是字的骨架,也就是笔画的长短、位置;然后“用笔”,也就是笔画的枯、湿、浓、淡,肥、瘦等,也就是关心线条的质量,是否优美、变化、自然;

最后是“章法”,从作品的整体把握,是否行气贯通,协调而变化自然。对于大多数刚开始学书法的朋友,先不要关心用笔和章法,启功先生曾经讲过,练字先练结构,然后再逐渐体会用笔的神妙,反之容易掉入用笔变换莫测的泥潭而失去写字的兴趣。

不管毛笔字,硬笔书写好了就是行家!

硬笔字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产生的,因为硬笔写字远远比毛笔字书写更有效率!


伦的歌剧魅影


无论用什么样的笔写出什么样的字,判定其好不好看的标准无非是线条美感与间架结构。

硬笔书法平常多使用钢笔、中性笔等书写工具,此类工具线条通常较为纤细,不同于毛笔书法的粗壮。

假设用钢笔书写大字,那么该字的间架结构就会难以协调,整篇的间距布局也会显得较空,因此具有的美感大打折扣。

私以为,无论什么样的字体与书法,总有它适合的书写工具,灵活应用不同的书写工具书写出汉字不同的魅力,这也是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几千年的匠心独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