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空壳比较严重什么原因?

邪恶女女-LL


水稻空壳比较严重,根据一个老农民对水稻的了解,主要原因有两种!

一,高湿对水稻的影响,在农村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高温秕实。意思就是说,在水稻扬花结实期,水稻的最适宜温度在30度到35度。而由于高温,超过了水稻所能承受的最佳温度,反而会造成水稻秕壳的产生,从而影响产量。


二,在水稻孕穗期,受稻飞虱的病虫害影响,虽然防治措施得当,也将稻飞虱控制住了,但是肯定会对水稻生长发育,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被稻祸害过的植株,对水稻的扬花灌浆期肯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造成了秕粒的加重,从而导致水稻的减产。
那么怎样预防水稻秕壳的产生呢?

一是在温度超过35度高温天气时,应釆取田间保持深水管理,同时喷施叶面肥,来提高水稻植株,抗高温的能力。


二,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特别是中后期,一定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做到勤观察,细分析,切不可掉以轻心,造成前功尽弃的悲局发生!
记得在2000年前后,本人所承包责任田的隔壁,有一块面积约七亩的田块,承包人是本家兄弟,比我大两岁。

在水稻灌桨期间,镇农科站下发了防治稻飞虱的通知。

第二天早上,我就拿上检查稻飞虱的工具,到我的承包地里去检查稻飞虱的情况,沿着自己的田检查了一遍,比较理想,就在我准备回家时,发现我隔壁的田里有三块受到稻飞虱祸害的地方,当时面积还不大,有三块比洗脸盆稍大,我把工具伸进去,两边一摆弄,抽出来一看,我愣了,稻飞虱在工具里厚厚一层,盖住了整个工具的底部,我迅速的端着工具,跑到我那本家兄弟家里,让他赶紧去治稻飞虱!


可是他辜负了我的关心,马马虎虎地防治了一遍又一遍,眼看着水稻被稻飞虱祸害的越来越严重。从当初的三小块,迅速发展到大田的十分之一,八分之一,五分之一,最后整个大田的水稻植株不足百分之四十了,终于控制住了!

等到秋收后,别人家的水稻,一蛇皮袋的重量大多都在80斤到100斤左右,而他家的一蛇皮袋的重量不足40斤,所有下乡收稻谷的小商贩们,没有一人肯要他家的,最后托关系,卖给了一个养鸭专业户,三文不值二文的处理掉了,所以说水稻中后期的管理是相当重要的!

本人观点。


三农问题探讨者


水稻空壳多,应该是水稻生长中后期,遇到恶劣了天气,或者水肥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不到位所引起。

1、天气影响:水稻抽穗结实期,温度要求不能太低也能太高。在抽穗开花期,最低临界平均气温粳稻为20℃、籼稻为22℃,连续3天低于临界温度就易形成空壳和瘪粒,当连续3至5天日平均气温高于35℃以上,会造成结实率下降。灌浆的适宜气温一般为20℃至22℃,太低太高都会影响结实率。



这一期间,也需要合理的光照来完成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向谷粒的运转,合适的天气就很重要,否则影响产量增加空壳和瘪粒。实际生产中,就需要根据当地气候,选择着合理的播期。


2、水肥管理:在幼穗分化期要求田间最大持水量保持在90%以上,如果缺水干旱,则会影水稻正常生理活动,不利于颖花发育,当然也不能受水淹。在灌浆期需水量相对要少些,要是水分不足会影晌叶片同化能力和灌浆物质的运输,也就是说这两个时期没有合适的田间保水量,都会造成空壳和瘪粒增多。在实际管理中,我们就需要根据田间情况,及时排灌。

在拔节孕穗期是碳氮代谢两旺的时期,需要大量的养分供应,此时要是缺乏营养,会对幼穗分化产生不利影响。一般要在抽穗前30至40天即第一苞分化期施肥,可促进颖花分化,2次枝梗数增加,被称作“促花肥”。在抽穗前10至20天即雌雄蕊形成期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施肥,可防止颖花败育,确保粒多,被称作“保花肥”。

这一期间穗肥施入确实能减少空瘪粒存在,我们一般前期施足肥,在拔节期内、晒田结束重新复水的时候,根据苗情或多或少都会施一些穗肥,通常亩施10斤左右的氮肥,在年份不好的时候,还会增施叶面肥或调节剂。

3、病虫害防治:病虫害的威胁,对空瘪粒的形成,影响也是很大的。像稻曲病就是危害水稻穗部的病害,不仅毁掉病粒,还能消耗整个病穗的营养,致使其它籽粒不饱满,随着病粒的增多,空秕明显上升,也会影响稻米品质。还有二化螟和三化螟,在分蘗期如果没有根治好,在孕穗期危害水稻,就会产生白穗的出现。



针对病虫害的防治,我们可以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时间,田间诊断结果,以及农业部门的防治报告,综合一起确认最佳防治时间,选对合适用药,及时防治,以减少损失。

综上所述!防止稻谷空壳增多,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播期,同时搞好田间管理,及时排灌、合理施入穗肥、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亮仔为农


在实际生产中,你不难发现,水稻发生空壳现象,多与气候条件,品种特征特性,肥水管理,病害,及施药人为造成水空壳率增加是相对比较严重的。总体来讲这几点因素是影响水稻结实率下降重要原因。

水稻空壳比较重什么原因?

这几点很关键,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障碍性冷害的形成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也是寒地水稻,在减数分裂期气温骤降易发生的冷害,也是造成水稻白穗空壳主要原因之一。

减数分裂期是水稻幼穗正处在花粉母细胞减数期对低温最为敏感,此阶段如果日平均温度低于17℃,易造成花粉不育,不能受精结实,形成空瘪粒。

图(1)

图(2)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如何准确判断,水稻减数分裂期,我在这里额外的给您提供两张图片以供参考。

图(1)是水稻减数分裂期的低温敏感期。

图(2)是水稻以过减数分裂期。

如果按叶片来判断,通常以剑叶叶耳,与倒二叶叶耳为中界点。也就是剑叶叶耳与倒二叶叶耳正负10cm时为水稻减数分裂期,敏感期的判断为剑叶叶耳与倒二叶叶耳中界点为正负5cm。也就是说此阶段发生温度变较大时,最易造成水稻障碍性冷害,使其形成白穗,空瘪粒。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更应该注意人为造成冷害,也就是水稻低温敏感期,深水护胎。对于井灌区的稻农朋友们应该注意这一点。地下水的温度远比低温冷害的临界温度低的多。一般刚出井口的水温是8~10℃左右。我们输送到临近的田里也就是12℃左右,远一点水温也会在临界温度边缘。因为如果你在摄氏20℃情况下进行井灌,其温度是不会超过低温临界温度的。如果我们不是地上水灌溉,深水护胎预防障碍性冷害,我们还需要慎重行事。避免人为造成水稻空壳率增加。


肥害在实际生中即影响水稻产量又影响水稻的质量,容易引发病害虫害,也更容易发生延迟性冷害贪青晚熟,空瘪粒增加。

实际上我们在从水稻产量要效益的同时无形中增加了施肥量,由其在基肥施足的情况下,再过于偏施氮肥,造成水稻田间长势繁茂,群体密度大,通风透光度差,叶片浓绿,导致水稻前期茎叶干物质积累少,后期干物质生产能力弱,光合效率低,对水稻中后期空间营养需求供给严重不足。此时对于水稻颖壳内的花器易产生影响,形成花粉败育,造成空瘪粒。

水稻穗颈瘟,枝梗瘟早期发生时多会形成白穗白颖空壳。该病主要发生时段是在出穗后,扬花前后。虽然这种现象发生量不多,但也不容忽视,一定要做好前期预防作业。(在水稻破口前~齐穗后进行施药预防)。避免病害发生和扩展。


二化螟为害水稻。发生白穗,枯穗,导致水稻谷粒空壳不灌浆,影响水稻产量。

水稻二化螟是水稻重要害虫,其发生轻重情况与品种,及施药防治有密切关系,二化螟的发生危害特点为幼虫孵化后,先在叶鞘内侧群聚为害,造成鞘枯,2龄后开始分散转株并蛀茎为害。分蘖期为害造成枯鞘,枯心,孕穗期为害引起半枯穗白穗。或枯穗虫伤。形成空壳,或半子实。二化螟应以防控为主,治疗为辅。

预防应把握准确时间,一般施药时期以水稻第一基原包生长时段至一二枝梗分化时段为预防最佳时间段。

施药可采用复配形式,如毒死蜱加高效氯氟氰菊酯,或杀虫单可单剂施用。每亩用量30毫升。亦可参照产品推荐量施用。

水稻空壳比较严重什么原因?

对此您有哪些不同观点,欢迎您一同探讨交流。


神农35


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1:氮肥过重;

2:扬花期高温多雨;

3:磷钾及微量元素过低;俗称:千斤长相,500斤产量。等你已发现空疪壳还用磷酸二氢钾之类弥补已是雨后着缺,劳力劳神为之晚也。


举世平安


水稻空壳在我们当地叫秕谷,稻粒的颖壳跟正常的谷粒一样,但壳内没有谷物。主要是水稻抽穗前雌雄性器官发育不全不能完成受精过程或穗部谷粒营养供应不全,造成水稻空壳。



水稻空壳的原因是:

一、种植过密,会导致封行过早,通风透光差,会使空壳增加。

二、水层管理不当,如果在抽穗开花期缺水,会造成受精结实不良,导致水稻空壳多。如果水层过深,长期深水,也会引起水稻空壳。水层应保持在3—5厘米最佳。



三、受温度影响,在水稻出穗前,如果温度低于17℃,花粉会因为低温失去生命力,导致扬花时不能进行授粉,从而出现空壳;在水稻扬花期如果温度高于35℃,会造成花粉粒短时间内失水,使花粉管不能萌发,从而造成不育形成空壳。



四、病虫害,水稻遇到病虫害时,要及时防治,不然会导致水稻空壳增多。

防治措施:

一、选用结实好、抗病性好、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种植的品种。



二、移栽时不能种植过密。

三、合理施肥、灌水。

四、做好病虫害的防治。

总之,水稻空壳对产量影响很大,我们在种植水稻时,要科学管理,做好相关措施,防止空壳增多。


彝州小沙沙


是水稻高温热害,在水稻抽穗结实期,气温超过水稻正常生育温度上限“超过35度”,影响正常开花结实,造成空秕粒率上升而减产甚至绝收。遇到这种情况,水稻田间应该灌深水,叶面喷施芸苔素+磷酸二氢钾,增加稻株对高温的抗性,减轻高温伤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