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資產證券化?


什麼是資產證券化?


普及一個簡單的概念,什麼是資產證券化。證券化這個東西其實沒那麼複雜。舉個例子,我今天借給你十塊錢一年期10%的利息,我就擁有了十塊錢的一年期債權,但是我突然碰到點問題,需要用錢,怎麼辦呢?這裡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我把債權抵押掉借錢,第二種就是直接轉讓債權給第三方。兩個方式都是讓人拿到了現金,但是本質上有區別的,第一種就是不管你借出去的錢是否收得回來,你都得還人家的錢,其實是你用你的權益做擔保再借一筆錢的行為。第二種是你直接把權益讓渡掉了,不管那債權是否收得回來,都跟你沒關係。後者才是證券化的本質,前者只是借貸行為而已。

目前市面上很多人所謂的證券化,其實絕大部分還只是信貸。之前很多互聯網金融公司都在做ABS。這種所謂的ABS也就是資產抵押債券((ABS, Asset Backed Securities),也屬於證券化的一種。比如阿里小貸通過東方證券將阿里小貸的資產進行證券化,媒體也大肆報道,為這種模式叫好,但是卻沒有然後了,為什麼呢?其實這種模式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證券化,因為風險並沒有流轉出去,阿里的ABS雖然做了一些結構化的安排,比如是30%的劣後兜底。也就是如果阿里的壞賬不超過30%的話,都是阿里自己承擔的,超過30%才開始虧到購買阿里這些資產的人身上,這個還算不錯的結構設計,但是30%的部分還是債權。而其他很多ABS,都是要求資產方作回購安排的。什麼是回購安排?就是如果一旦出現風險,發行方得自己買回去,這個其實不是證券化,本質就是債而已,還是一個借錢的行為。

什麼是資產證券化?

證券化的本質是風險的不斷流轉,到誰手上出事了,就死在誰手上,他就要求每個人都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對資產進行有效定價,然後對自己的定價負責,最終形成市場合理定價。而債這個事情,就是不管你流轉多少次,風險到最後都是發行方的,所以市場往往就不需要定價。跟賣菜一樣,就看發行方是誰。所以現在很多ABS做到最後,也就只敢做做阿里、京東一些大平臺的標的,而不關心真正的資產質量,大平臺實質上是在為這些標的做暗背書。

阿里有款產品叫招財寶,招財寶有一個變現的功能,利用你在招財寶上購買的權益再抵押借貸一筆錢,讓你有一個資產快速變現的通道。但是如果產品出現問題,那麼風險也會轉嫁到你的身上,它將你的借貸規模不斷提升,但它並沒有將風險轉移出去,所以它也不是一個證券化的市場。所以阿里的這個模式是一個風險不斷累積的過程,一旦底層資產出問題,整個平臺都會被波及,雖然它出事的幾率比較小。

證券化的過程也需要注意一些細節。比如發行一筆債權,要把這個債權轉讓出去,我們就會發現一個問題,純粹的一對一的債權要轉讓出去其實難度是很大的,一旦金額很大,期限較長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挺難匹配的。這時就有聰明的人想到一個辦法,把一筆金額較大的債權分拆成很多份,然後賣給很多人,這樣的話就容易賣出去了,這個就叫錯配。錯配有兩種,一個是金額上的錯配,一個是時間上的錯配。在國外只有金額上的錯配,沒有時間上的錯配。為什麼呢?因為證券化的過程就是你自己承擔風險的過程,你買了一份債券,債券的利息本質是兩個屬性決定的,一個是安全性,另外一個就是期限,可以理解為你對期限和風險匹配產生了自己的定價過程。簡單來說,一個月的一筆債權你覺得8%就夠了,如果是三個月你可能就要10%了。這個都是你自己考慮了安全性和期限之後,自己得出的定價。然後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考慮是否出讓給別人,如果轉讓不出去,那就你自己持有到期。但是如果很著急用錢,那你就只能降低收益,再不行就虧損轉讓出去,一般成熟市場都會有合理市場定價,哪怕再爛的債券,理論上都可以出售。所以你就會發現,證券化市場裡,其實本質是不需要期限錯配的,因為他的期限流轉是他自己在市場流轉過程的,不需要用錯配去解決。

什麼是資產證券化?

那為什麼中國會有呢?因為在中國的市場,風險最終還是靠發行方承擔的,那麼也要發行方來承擔期限錯配後的贖回責任,平臺方必須要去回收他自己發放出去的債權,無論是幾個月的,而一旦無法回收,那麼也就是意味著違約了,平臺方就要承擔責任。所以這種情況下,平臺會將債權拆成適合購買方喜歡的類型,長期短期,收益高低都由發行方說了算,反正最後的風險也得是自己承擔。如果平臺方不想承擔回購的責任和義務,顯然在中國這個市場是賣不出去的,所以在中國很多披了證券化外衣的所謂金融創新,本質都是債。

這裡的問題還可以深化下去,就是在市場中你會發現很多人其實並非因為真缺錢就開始把手頭的資產給證券化了,他們發現只要市場有差價就可以把產品流轉了。什麼意思呢?我有100塊錢,用10%的利息借出去的,如果有人覺得這個資產不錯,借款人肯定能還款,那麼市場一旦有人願意8%來買,那麼他就可以把這個債權再賣出去,然後就可以無風險的賺取2%的利息,如果買入賣出的時間很短,假設一個星期就能操作一次,那麼每次就是2%的收益,一個月就是高達8%的收益。年化就是96%的收益。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很多人專門去找到這樣的資產,然後再轉手賣給別人。所以找到優質資產是金額領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

現在大家明白了,所謂證券化就是把可能有潛在收益的資產(任何資產,不限於債權),只要未來具備現金流的東西,都可以做成證券。在華爾街的金融領域裡的人,每天腦子裡想的東西就是把未來擁有現金流的東西都用這樣的思路進行證券化,比如信用卡應收賬款, 汽車貸款, 學生貸款, 商業貸款,甚至是專利或圖書版權的未來收入等等,然後他們在中間賺取差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