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奇瑞?


奇瑞汽車有務實也有投機,二者沒有協調好,導致奇瑞始終都不能稱為主流汽車企業!

奇瑞汽車誕生在1997年的蕪湖,創始人尹同耀和其技術團隊主要來自一汽,1999年12月第一臺奇瑞汽車下線。因為當時國內生產轎車需要國家許可牌照,奇瑞汽車就讓上汽入股,藉助上汽的牌照資源,開始了乘用車的生產,早期的車上都是打的上汽奇瑞。

奇瑞汽車的成名之作應該是奇瑞qq,藉助其可愛的造型,低廉的價格,奇瑞汽車迅速站穩了自主轎車的老大,後面推出的東方之子也有不錯的口碑!隨著奇瑞汽車實力的不斷增強,與上汽的合作出生了矛盾,雙方就分道揚鑣,真正的奇瑞汽車誕生了。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汽車的需求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合資汽車的價格不斷下降,自主汽車品牌與雨後春筍般誕生。奇瑞汽車在市場需求幾何倍增長時,好像迷失了自己。

奇瑞奇瑞,修車排隊的段子,充分說明奇瑞汽車沒有很好的管控品質,導致口碑不斷下降。奇瑞汽車也盲目的擴大品牌:奇瑞,瑞麟,威麟,開瑞,凱翼,觀致等,品牌相互打架,每個品牌下面有非常多的車型,而且品牌和車型都沒有特色,車子質量和品質又是一地雞毛。奇瑞也就慢慢被有特色有口碑的長城吉利汽車取代了自主老大的地位!

在企業發展中,奇瑞汽車的投機心態非常重,市場什麼車有銷量,奇瑞就迅速推出相關車型,速度非常之快,質量和品質非常之差,銷量更是可憐。奇瑞汽車的多元化發展更是超乎一個小汽車公司的範疇:造車,造船,挖煤,農機,物流,房地產等等。

奇瑞汽車近兩年雖說有些改觀,但是拖泥帶水,主營業務不夠突出,市場給予的認可也是可想而知,到現在還沒有上市,已經是國內二線隊伍了!這樣下去,必將被淘汰!






螞蟻奇兵


本人覺得很奇怪,別的車都往大里做,為什麼奇瑞始終走不來小的概念。

記得是2007還是2008年,本人的第一輛車就是奇瑞A5,開了三年,感覺還是挺不錯的,也沒有什麼像別人說的那樣奇瑞奇瑞修車排隊。

隨後,我買了個合資車,當時也是為了裝面子才買的。

第三輛車是在2015年,買的哈弗。那時候因為國產車已經做的很不錯了,而本人又覺得支持國貨是每個中國人愛國的具體體現。雖然咱做不了太大的貢獻,但是支持國貨讓利潤留在國內,總比那些天天喊著愛國卻不見任何行動的強多了。

2015年買車時候也糾結過,在奇瑞、吉利和長城幾個國產品牌裡猶豫不決。考慮到具體情況,還是選了哈弗。因為當時吉利和奇瑞的SUV沒有四驅,而我工作的新疆又多山路,四驅是最適合的。

說實話,做為曾經的國產老大,奇瑞沒能借勢發展確實非常可惜。主要是外觀不能迎合消費者的要求,在設計上有些落伍。別的車企都把空間往大里做。而反觀奇瑞,始終把車做的比別人小一圈,怎麼能打動消費者呢?

堅持原則和底線沒錯,正向研發是必須的,三大件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競爭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一個不懂消費者心理的企業,那麼消費者不支持你也就理所當然了。

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心儀或者喜歡的品牌,你想讓他把目光從別地方轉到你這裡,總得給他一個能說服他的理由!


亂眼看世界


首先申明一下本人也是奇瑞車主,不是鍵盤俠!在這裡跟大家交流,主要是為了糾正一下以前的一個失誤。這就是關於瑞虎7後排座椅有沒有鋼板的問題,以前在評論區我說過有,那是因為我用磁鐵試過,確實能吸住,但沒有拆開來看,但現在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大家,16款瑞虎7是沒有後排鋼板的,我拆開座套看過了,有一個鋼骨架,蒙了一層塑料板在上面,據說觀致3也是這樣,我就不知道奇瑞為何如此設計了,減重?在兩年多的使用過程中,總體質量和穩定性是不錯的,沒有出現過大的機械故障,油耗也比較滿意,雖然也存在怠速停車不顯示瞬間油耗、最高瞬時油耗20個封頂的不嚴謹做法,但綜合油耗是基本準確的,誤差在1L以內。不足之處依然是小毛病比較多,減震異響,剎車片異響,車門異響等我全部遇到,生鏽那自然也是不會放過我了,轉向管柱、駕駛位座椅底部、中控臺內部的鋼樑、還有前面提到的後排座椅骨架,全都出現不同程度的鏽跡。在此提出來,並非有意抹黑奇瑞,也許其他的國產車或合資車一樣存在這些問題,甚至更嚴重,但這些也的確是奇瑞汽車該注意的問題!


小灰灰30876834



老貓88543947


我以前騎鳳凰牌自行車,覺得挺好,後來我爸給我買了輛山地車18速的,騎了後覺得鳳凰牌除了質量可以但舒適度不行,後來騎了電動車覺行騎山地車太累還是電動的好,後來開過125摩托車覺得電動車速度太慢上坡又沒動力。


車馬相士帥士相馬車


我是車無定論,歡迎加關注一起聊車!

對於奇瑞汽車,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愛之深恨之切!就像對國足,從喜愛,到痛罵,到抱有幻想,到幻想熄滅,到繼續看繼續罵,繼續幻想。

我不知道現在的年輕一點的人對奇瑞怎麼看,或許覺得這就是一個上不了檯面的二三流車企。如果這樣的看法是90後、00後的普遍認知的話,那隻能說奇瑞在未來的競爭中將非常被動。因為一個品牌在民眾心目中的定位是很難被扭轉的。

奇瑞汽車作為中國自主汽車品牌的先行者,可以說一直就在為自主品牌的發展探路。即便是今天奇瑞發展的不盡如人意,但是其對所有自主品牌的發展的意義是難以磨滅的。

奇瑞是最早開始多品牌戰略的,雖然後最終以失敗告終的,但也算是以身試法告訴其他自主品牌在沒有掌握一定的技術儲備之前,僅僅憑藉著一定的銷量規模就像多品牌發展是行不通的。基本上除了吉利,其他自主品牌都在後面的發展中避免了這個坑。

奇瑞也是自主品牌裡最早發展自主豪華品牌的。當奇瑞多品牌戰略失敗,迴歸一個奇瑞之後,實際上奇瑞已經開始在佈局觀致,只不過當時叫量子汽車。觀致的失敗,為後來吉利領克、長城WEY的推出有著非常重要的借鑑意義。

另外,奇瑞在發動機、變速箱以及車型平臺化研發上都算是走在了自主品牌的前列。即便是如今銷量水平已經被寶駿、傳祺、榮威等超越之後,奇瑞整體的研發實力依舊可以說是自主品牌裡的領頭羊。

如果奇瑞能夠重新崛起的話,那麼對於自主品牌的意義將是非凡的。起碼可以扭轉目前汽車界以營銷為主導的經營模式。可以告訴整個汽車界,踏踏實實搞研發,注重技術沉澱也是有出路的!


車無定論


奇瑞汽車是中國汽車品牌的老資格,其成就和功勞是絕對值得肯定的,不過作為曾經的國企也確實有明顯的弊端,發展幾近停滯前途一片灰暗。

對於奇瑞很多汽車愛好者認為這是一傢俬企,是一家有抱負、有責任感的企業,不過事實和想象完全不同。

1997年蕪湖市政府組織多家國投公司共同成立了奇瑞汽車,但初期沒有生產資質所以與上汽關係曖昧,後期奇瑞有了一定技術儲備之後脫離上汽獨立出奇瑞汽車品牌,也就成為了一家地方國企。

初期在汽車還是高端奢侈品的年代,奇瑞以低端市場切入推出了QQ、旗雲、風雲、東方之子系列車型,這些車在國產車的發展歷程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這些車在人均可支配收入還很低的時候,讓很多人看到了買車的希望,過上了汽車生活。

這個節點可以看做是國產汽車真正打開市場的時期,在奇瑞的刺激下國產汽車品牌才會有今天百花齊放的場景,選擇也才會如此豐富,這是奇瑞不能否認的功勳。


不過國企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具體不好多說,但這種企業的研發能力遠遠低於要依靠市場決定生死存亡的私企,這就像某些說相聲的和某些民間閒散藝人的區別。

後期隨著長城、吉利、比亞迪等企業的快速崛起,奇瑞的市場佔有率被迅速掠奪,企業也一度一蹶不振從而走了彎路。期間陸續推出威麟、瑞麒、凱翼、開瑞等等子品牌妄圖不通過技術而用營銷獲得市場,但這些品牌係數消失或者被收購,而近期同樣在技術沒有提升的前提下推出了全新系列捷途。

國產汽車之於國內的消費者水平是在同步提升的,初期奇瑞產品能獲得市場認可不是因為品質有多高,只是價格夠便宜。話說白了可能不中聽,哪個年代選擇奇瑞就是因為窮,作為曾經的奇瑞車主是願意承認的。

但隨時消費能力的提升以及對汽車技術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消費市場需要的不僅是價格低、而且要品質高的選擇,否則價格低也會走微型車沒落的路。


奇瑞面對其他企業的快速發展已經沒有核心競爭力,奇瑞掛牌增資擴股已經被放棄,現在是從國企轉變為真正的私企了,身份變化之後如果還沒有真正的技術提升,發動機還只存在於PPT裡,變速箱沒有量產機型,那麼這個品牌只需要考慮由哪家企業接收了。


選車用車關注天和Auto,趣味問答購車推薦每天更新。


天和Auto




首先,我不是奇瑞公司用戶,用戶體驗方面給出的評價就差一些。好在前些年也接觸過一些奇瑞用戶、安徽車企、汽車媒體領域,斗膽做個回答吧。

首先對奇瑞的發展史,個人定位評價還是很高的,對奇瑞好感度很高的。在九十年代末一堆合資車壟斷國內市場時候,是奇瑞力挽狂瀾,從無到有,從有到多,從多到優。上市十年銷量百萬,連續九年自主品牌銷量冠軍,可以說是自主車一面大旗。奇瑞人腳踏實幹,勇為人先,硬是把一個小村企作坊,打造成今天涵蓋乘用車公司、發動機公司、變速箱公司、汽車工程研究總院、規劃設計院、試驗技術中心等生產、研發單位的大型公司,具備年產整車90萬輛、90萬臺套發動機和變速箱的生產能力。

具體到細節,也不能忽視前期發展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比如前期技術相對落後,自動化程度低,平臺老舊,外觀設計奇葩(一直是外人詬病所在)。說一個你可能不相信的細節,2011年左右,我在一輛奇瑞主駕側車門內側上,發現了一段焊條屁股。從打磨、顏色來看明顯不是後期維修的,是出廠就帶著的,這做工也凸顯出早期奇瑞車品控問題太多。也難怪前期國人對奇瑞車最大的共性認識就是“奇瑞奇瑞,修車排隊”。奇瑞車另一個讓廣大車主望而卻步地方是奇葩的外觀設計。奇葩的讓人無力吐槽啊,從頭尾不分的坑爹QQ me到QQ加個屁股就是QQ6,幾乎每一輛車都是生拼硬湊,挑戰人類的審美下限。



說到奇瑞管理,營銷,很多車迷、粉絲肯定更是恨鐵不成鋼啊。各種亂,讓人琢磨不透。從多生孩子好打架整合歸一,再到現在各子品牌齊頭並進,實在是“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啊……幾乎是所有自主車企都喜歡乾的事,包括吉利,還有奇瑞難兄難弟江淮都是這個套路。

原來奇瑞子品牌下車型不但多還相似,就連4s銷售人員都區分不出來……

回到奇瑞一個品牌後,現在又是這個模式了……

題外話,每個車企發展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技術落後也好、外觀奇葩山寨也罷,還是管理混亂等,但是我們相信以奇瑞為代表的自主車企會正視不足,消短補缺,真正的更大更強。

謝謝大家閱讀分享我的小觀點,大家有什麼很好的答案,歡迎在評論區互動分享。


Ghostrike


剛剛購買了一輛奇瑞新能源汽車,瑞虎3xe。選擇的原因,一、國產品牌故障率最低,最低的是啟辰,但是實際還是與日產的合資車。這個是有專業評判的指標。二、奇瑞是典型的牆內開花牆外香,現在在俄羅斯佔有率非常高,而且二手車保值率超高,超過豐田。三、國產第一家,技術積澱深厚。

選擇奇瑞純電動的原因,一是續航同價位最長,達到351公里,夏季開空調,基本達到300公里左右的續航里程。二是底盤紮實,蓮花調教。

汽車不同於手機,直接涉及到身家性命,所以電動汽車我還是選擇有深厚造車經驗的廠家和品牌。


一股腦66504105


但是,我想說(個人觀點)!在國產汽車品牌中,有很多已經做得非常非常不錯了,有奇瑞啊,長城啊,吉利啊,產品質量管控做得非常不錯。最重要的是我們國產品牌一直都在努力。加油!

我買的是凱翼汽車,16年買的,一年多了,沒啥毛病,保養的時候去4S店,其他時間沒去過,去打氣不算哈。

特別是奇瑞汽車,我認為在國產中是數一數二的。

我們都知道,汽車最重要的三大件,就是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

先說發動機。所有奇瑞汽車的發動機都是有十年一。百萬公里的保修政策,國產中還有誰?

再說變速箱。變速箱分為手動和自動,手動的基本都國產的,技術很成熟了,自動的只有奇瑞算是自主國產的,都是自己研發自己生產。

底盤就不多說了,基本國產的都差不多。

那到底問題在哪呢?別的不多說了,萬言匯成一句話:“國人的認知和理性。”

完畢!謝謝大家!僅個人觀點,歡迎互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