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戰役”:從寡頭到巨頭,暗流湧動


2020新“戰役”:從寡頭到巨頭,暗流湧動


跨年夜,無數人在朋友圈寫下了“艱難的2019過去了,希望2020對我好一點”。然而,剛剛進入2020年1月份,新型冠狀病毒爆發,以武漢為核心並向周邊省市擴散。


南京大學錢志新教授近日對企業應對疫情提出十點建議,其中在生態合作方面表示,“企業要從內部獨自經營,走向外部合作經營。首先精心組織好供應鏈,強化供應鏈的協同發展;進而建設好產業生態系統,發揮產業生態交互價值的共享作用,實現合作共贏。”


2月3日,李彥宏發佈內部信時強調,百度是一家平臺型企業,要以最大的責任心和同理心,發揮創造力去幫助生態鏈中近百萬家中小企業解決問題,驅動整個生態鏈煥發生機。


不只百度,萬達集團於1月28日正式宣佈,萬達廣場所有商戶自1月24日至2月25日內的租金、物業費實現全免政策;盒馬宣佈聯合雲海餚、青年餐廳等餐飲企業,受疫情影響,停業餐廳員工經面試、培訓、體檢、確認勞務合同後,可入駐盒馬各地門店,工資由盒馬支付。唇亡齒寒,只有攜手生態鏈中的合作伙伴,才能共渡難關。


同時,生態建設已經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以雲生態建設為例,雲計算市場開拓早已從過去的“單打獨鬥”走向生態聚合,構建強大的生態體系成為各大雲巨頭的核心戰略。當前雲市場的競爭也早已不是某個產品或平臺的競爭,而是整個生態體系的比拼。可以說,未來雲市場的格局,很大一部分取決於如何構建一個強大的生態。


疫情之下,生態建設對於雲服務廠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一個繁榮、強大的生態圈。對於中小企業而言,加入強大、穩定的生態圈,更利於企業的長久發展。


始終以構建生態為核心,阿里雲首次明確生態邊界


早在2011年,阿里雲便聯合雲鋒基金推出10億元“雲基金”,以支持開發者基於阿里雲計算的雲引擎開發應用、服務和工具,扶持、引導其成為各自領域獨立的、偉大的公司。


2013年12月,阿里雲再次加碼雲生態,宣佈以“飛天”平臺為基礎,通過“生態扶持+平臺升級+大規模降價”策略,再次拿出1億元扶持幫助雲計算產業鏈上的合作伙伴。


2014年8月,阿里雲啟動“雲合計劃”,聚集合作夥伴,構建新的雲生態體系,為企業、政府等提供一站式服務。2016年10月,雲合計劃2.0發佈,加速佈局雲生態。


在2018杭州雲棲大會上,阿里雲推出“雲合100”夥伴計劃,希望支撐100+家核心夥伴在阿里雲上實現營收超過1億元,並從“雲合100”夥伴中孵化出30+家可上市企業。


“練好內功被集成,阿里雲自己不做SaaS,讓大家來做更好的SaaS。”2019年3月,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首次明確阿里雲的生態邊界和被集成戰略。2019年12月,阿里雲啟動生態市場基金“百萬計劃”,針對單家合作伙伴的聯合解決方案進行市場推廣,攜手打造優質產品。


自阿里雲推出至今,阿里始終將構建生態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戰略。被集成戰略成效也是顯著的,截至目前,阿里雲已經擁有300+具有行業經驗的ISV夥伴,推出了300+聯合解決方案,其中大多數都是具備可複製化、可覆蓋更多客戶的聯合解決方案。


阿里雲以資本投入形成先發優勢,以性價比打開獲客渠道,以增值服務提升盈利能力。其生態以IaaS為核心構建,生態夥伴本身基礎相對薄弱,而它最大的競爭優勢源於阿里雲較對手先行一步。先行意味著能積累更多IaaS用戶,而這些合作伙伴也成為阿里雲構建生態的核心基礎。


騰訊以開放心態,攜手合作夥伴共建產業互聯網生態


騰訊雲於2013年正式對外提供服務,此後先後發佈“雲+校園”、“雲+創業”、“雲+CTO”等生態扶持計劃。直至“930”變革,騰訊重點佈局產業互聯網,加速To B業務轉型。


基於此,騰訊SaaS加速器於2019年5月底正式發佈,旨在搭建騰訊與SaaS相關企業橋樑,通過打造基於技術、能力、商機及資本的多維度服務平臺,從戰略到落地的全方位加速,攜手合作夥伴共同加速產業轉型升級。


作為騰訊SaaS加速器的“升級版”,騰訊再次發佈SaaS生態“千帆計劃”,並首次披露其在SaaS領域的佈局。又於近日啟動“SaaS技術聯盟”,攜手生態夥伴,共建技術中臺。


數據顯示,騰訊雲企產業生態平臺已連接超過200家生態夥伴,在政府、醫療、工業、零售、交通、金融等19個行業引入超過100個聯合解決方案。截至2019年年底,騰訊合作伙伴數量已突破7000家,覆蓋渠道、服務、諮詢、研發等諸多領域。


1月13日,騰訊雲推出“雲上營銷加乘”計劃,宣佈將投入近十億營銷基金,開放騰訊ToB、ToC的營銷資源,與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基於產業互聯網的新型營銷模式。2020年,騰訊雲將凝聚生態力量,推動場景化落地。


騰訊雲生態以遊戲、微信、小程序為核心資源而構建,其生態夥伴資源比阿里雲更豐富。通過前端營銷入口拉動遊戲廠商成為重要的雲生態夥伴,以微信、小程序為抓手拉動各種應用開發商成為生態夥伴。


AWS落地中國,需要更多的合作伙伴共建生態


AWS於2014年正式在中國推出合作伙伴計劃(APN),旨在吸引更多的技術和諮詢類客戶加入這個計劃,並幫助最終客戶更好地利用AWS拓展業務。


據瞭解,除了享受APN全球計劃的所有服務外,中國區合作伙伴還可以享受AWS中國提供的商業和市場支持,包括AWS培訓、商業發展計劃、聯合市場營銷活動支持、被授權使用AWS中國合作伙伴的Logo和標牌、受邀參加AWS中國區域合作伙伴活動等。


亞馬遜首席技術官沃納威格爾曾表示:“雲計算要想在中國落地,讓更多的客戶接受,不但需要好的平臺和產品,更需要非常多的合作伙伴共同構建這個生態系統。”


AWS生態合作伙伴體系建設包含三大核心觀點,一是為客戶提供價值;二是公平透明,相互尊重;三是關心數據隱私,關注數據保護。“在數字經濟時代,AWS更看重合作夥伴在雲計算土壤上為客戶提供更好的價值和更好的服務。”AWS中國區生態系統及合作伙伴部總經理汪湧說。


根據2018年AWS re:Invent大會上發佈的數據,AWS的整個合作伙伴體系(APN)於2018年新增一萬多家新企業。在AWS Marketplace上,已有1400多家軟件供應商,軟件數量達4800多個,活躍用戶23萬以上,平均每月的EC2使用量超過6.5億小時。


AWS生態的核心是共贏,其將合作伙伴主要分為諮詢與技術兩大分支,並根據合作伙伴表現逐級劃分。相對於國內雲廠商,AWS主要依託光環新網與西雲數據提供服務,並不斷擴大生態夥伴合作範圍,通過向生態夥伴免費提供平臺,收取IaaS和PaaS費用。


攜手合作夥伴,百度智能雲加速產業智能化升級


百度智能雲是百度提供的公有云平臺,於2015年正式對外開放。在2016年百度雲智峰會上,百度雲發佈“雲圖計劃”,企業合作伙伴可通過百度雲獲得百度內部生態資源。同時,百度雲將打通一個大生態,與合作伙伴一起分享價值,改變行業格局。


2018年,百度再次發佈“百度雲合作伙伴2.0”發展戰略,在未來三年將賦能1000家雲合作伙伴,攜手打造引領產業智變的產業鏈,共創雲計算新生態。


“百度智能雲有義務也有責任攜手生態夥伴在合作中實現共贏,推動各行各業共同繁榮。”百度副總裁尹世明表達了百度智能雲協同合作伙伴打造智能生態,加速產業智能化升級的決心。憑藉領先的"雲+AI"戰略優勢,加大力度賦能各行各業,加快AI工業化進程。


據尹世明介紹,百度智能雲已構建平臺、行業、雙創、區域、服務及產品六大生態合作模式。目前區域合作伙伴覆蓋90%的省份,生態合作伙伴覆蓋30餘個行業,生態產品數量增加200%,遷移並服務企業百萬家。


百度將合作伙伴體系分為三類,即渠道銷售合作伙伴、解決方案合作伙伴和交付服務合作伙伴並對合作夥伴分級認證,提供人工智能平臺、大數據平臺、智能多媒體平臺、智能物聯網平臺、區塊鏈平臺、雲原生平臺,以訂閱的方式收取費用。目前已有2000+合作伙伴在百度智能雲。


開工首日,李彥宏發佈內部信,再次強調對生態夥伴的幫助,以驅動整個生態鏈煥發生機。同時,李彥宏強調,疫情過後,整個社會會重新審視技術的價值和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百度相信,大數據、人工智能不僅僅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公共安全治理、提升城市運行效率,醫療技術攻堅等關鍵領域大有可為,在更廣闊的產業領域,在幫助各行各業智能化升級方面,人工智能更將發揮核心引擎的作用。


華為雲“鯤鵬凌雲夥伴計劃”,投入1億元生態資金為合作伙伴提供全面支持


2017年3月,華為正式成立CloudBU,時任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公佈了CloudBU使命,即努力做好公有云,躋身全球五所云之一。


華為雲的信心來自建立強大的生態圈。在生態圈中,華為只取1%,合作伙伴的產品可以與華為一起為全球172個國家市場提供服務,攜手實現商業成功。


在華為北京城市峰會上,華為雲正式發佈SaaS耕“雲”計劃。在數字化轉型升級浪潮中,企業面臨業務增長、能力快速迭代、業務轉型等挑戰。華為雲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的競爭不是某個產品或平臺的競爭,而是生態的競爭。該計劃的推出,旨在與合作伙伴共同耕耘企業級市場,共同打造生態圈。


2019年7月,華為雲業務啟動鯤鵬凌雲夥伴計劃,計劃首批投入1億元生態資金為合作伙伴提供全面支持,幫助100傢伙伴完成基於鯤鵬雲服務的開發、應用移植,讓夥伴通過華為雲市場實現5億元以上銷售收入。


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雲業務總裁鄭葉來表示,Cloud2.0時代,是“雲+AI+5G”時代,企業需要多元化雲服務架構。隨著5G技術的應用和普及,海量智能終端數據的應用需要一個新的雲架構生態系統支撐,ARM架構能很好地支持應用移動化和終端化的需求。


數據顯示,目前已經有超過80傢伙伴的應用在往鯤鵬雲服務移植,其中25家已率先完成華為雲鯤鵬雲服務兼容性測試的認證。


除了其擁有芯片、操作系統、數據庫等全棧能力外,華為雲生態更強調開放共贏。華為將合作伙伴分為諮詢合作伙伴、技術合作夥伴與經銷商合作伙伴。其中經銷商夥伴是具有華為雲的售前諮詢、銷售、服務能力,將華為雲銷售給最終用戶的合作伙伴。經銷商夥伴計劃幫助夥伴面向所有的企業客戶,更好的銷售和推廣華為雲。


以“平臺+生態”為核心戰略,浪潮雲攜手合作夥伴撬動萬億市場


為進一步完善雲生態體系,在2017年,浪潮雲宣佈積極發展平臺技術類、應用市場類、雲方案類和雲遷移類近3000家合作伙伴,攜手構築更加快捷、全面的雲端服務。


自2017年推出“雲行計劃”後,浪潮於2018年再次推出“雲梯計劃”,計劃未來三年投入30億,到2020年,預計合作伙伴規模可達到15000+,助力數字中國建設和經濟發展。


隨著IT與OT的進一步融合,數字化轉型步入深水區,技術開源開放、應用多場景、需求個性化等,讓生態夥伴面臨巨大的機遇與挑戰並存,企業信息化是個萬億級市場,“平臺+生態”將成為主流。


浪潮雲副總裁顏亮表示,“‘平臺+生態’是浪潮雲計算戰略3.0階段的戰略方向,主要圍繞雲中心、雲服務、大數據、智慧城市、智慧企業、雲生態六大方向,基於浪潮全球範圍內的雲數據中心和雲服務平臺,拓展三大生態圈,打造平臺生態型企業,攜手合作夥伴構建共生環境。”


浪潮雲生態重點發力政務雲,並不斷開拓創新領域。浪潮為合作伙伴提供6大發展途徑,分別是諮詢生態、方案生態、產品生態、服務生態、平臺生態和賦能生態,浪潮雲提供全方位生態支持,致力於攜手合作夥伴構建雲上未來新生態。基於三十年的政務雲經驗積累,浪潮雲與七十四萬加企業合作共贏。


金山雲發佈“KPN合作伙伴計劃”,攜手合作夥伴打造端到端的雲生態服務體系


金山雲於2012年由金山快盤業務獨立而來,成立至今,其業務範圍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重點客戶涵蓋政務、金融、醫療、工業、傳媒、視頻、遊戲、教育、互聯網等領域。


快速的發展離不開生態的佈局,在2019金山雲合作伙伴中國行大會上,金山雲發佈“KPN合作伙伴計劃”。該計劃通過對合作夥伴持續性的政策激勵和對技術資源的投入,從而在聯合創新、聯合拓展、商機共享等多個維度全面打造端到端的雲生態服務體系。


KPN計劃的核心,是圍繞著企業級客戶在上雲和用雲等方面的需求,為其打造端到端的雲服務生態體系,這不僅是金山雲與夥伴共同構建的商業生態,也是從客戶視角出發,構建出來的新型生態,能夠幫助企業客戶釋放更多價值。


金山雲CEO王育林認為,金山雲取得的成績,離不開廣大夥伴的大力支持。為此,金山雲以“雙向使能”為核心策略構建生態體系,即在保持持續的技術創新,與生態夥伴共同打造更加優質的行業解決方案的同時,又反過來從客戶方面不斷優化和磨礪金山雲的產品和技術。


金山雲集團業務優勢重點佈局遊戲和視頻行業,而這兩大行業不僅對雲計算有著強烈的需求且屬於高增長領域。並且金山雲善於“將客戶發展為合作伙伴”,目前已經構建了完善的生態體系,並以獨特的眼光,有針對性的選擇服務賽道,通過服務客戶過程中逐步發展生態夥伴,進而實現跨行業發展,服務更多客戶。


用友新30年“榮於生態”,以滿足客戶需求為核心


新30年,用友提出“傾聽客戶、敬畏技術、榮於生態”。用友認為,一個組織力量再大、特性再強,總有邊界和侷限,而生態繁榮強大每個成員,更能為客戶創造單一組織不能企及的價值。


生態戰略被用友列為與產品、客戶同等重要的位置。據瞭解,截至2019年4月,用友雲市場已入駐生態夥伴超過3500家,上架產品及服務超過5500款,擁有11大企業數字化服務分類,已成為國內領先的企業服務生態平臺。


用友網絡CEO陳強兵強調,用友新30年是要轉型成為全球領先的平臺生態型企業,生態是用友的核心戰略。用友網絡高級副總裁徐洋表示,用友提出“數字企業 智能服務”的價值理念,強調提供“綜合型、融合化、生態式”的完整產品服務方案,因此更需要生態夥伴的廣泛參與與深層次的合作。


用友雲生態發展理念是共生、共贏、共榮,即大家一起合作成長,用友賦能於夥伴,夥伴也賦能於用友。基於雲生態融合一體化,實現合作伙伴入駐用友雲端應用商城,並甄選出優秀產品和解決方案,針對個性化客戶需求,合作伙伴可通過用友雲平臺和中臺,直接開發應用,攜手為客戶提供服務。


天翼雲安全生態聯盟,打造更具規模、更體系化的安全生態圈


天翼雲主攻“5G+雲+AI”,不只是以技術為導向,把握準雲計算發展趨勢的脈絡,更在於軟性實力、合作伙伴生態的搭建。


與其他生態戰略不同,天翼雲更側重雲上數據安全問題。天翼雲一直尋求與垂直行業信息化領導企業合作,佈局網絡安全、雲資源安全、平臺應用安全、數據安全以及運營安全,將安全做成一項系統工程,為政企客戶營造一個安全可靠的雲服務環境。


2019年5月,在天翼雲安全峰會上,天翼雲聯手深信服、啟明星辰、360、安恆等眾多合作伙伴,共同發起成立“天翼雲安全生態聯盟”,聯盟將基於中國電信的雲平臺,打造更具規模、更體系化的安全生態圈,為各類用戶提供個性化的一站式雲安全解決方案。


“信息化時代給我們的網信安全帶來了新的挑戰,沒有網信安全就沒有企業發展。雲是業務生態化的組成部分,是網絡智能化的載體,是運營智慧化的支撐平臺,所以雲安全和數據安全是中國電信非常重要的環節。”中國電信雲公司副總經理徐守峰說。


伴隨越來越多的企業上雲,雲安全成為企業管理者和黑客最關心問題,藉助平臺優勢,天翼雲通過自研的DDoS、態勢安全感知等安全產品,結合安全領域的合作伙伴優勢,共同打造一個端到端的安全生態圈,共同推進國家網絡強國建設。


擁有5G網絡又擁有云計算服務的僅有天翼雲一家,雲網融合的環境下,為天翼雲發展帶來新機遇。在數據安全方面,天翼雲攜手合作夥伴一道,為企業客戶提供雲安全和數據安全,併為各類用戶提供一站式雲安全解決方案。


UCloud攜手合作夥伴,推動雲計算產業健康發展


UCloud一直積極構建生態,在技術、運營等方面助力生態體系內的創業企業成長。UCloud強調自身是一朵不與合作伙伴競爭的雲,它希望產品和技術合作夥伴的產品能夠成為UCloud產品方案的一部分,而UCloud則提供市場資源、客戶資源、返點激勵等政策支持,並鼓勵他們進行差異化競爭。


UCloud COO華琨表示,“未來,提供單一層面服務的雲企將受到衝擊,更多企業會選擇建設,或加入生態體系的方式,增強自身競爭力。而UCloud作為一家成熟的雲計算企業,一直致力於打造互利共生的一站式雲計算服務平臺,讓生態中的合作伙伴從生態中獲益。”


自2017年起,UCloud 專注於CBA(Cloud、Bigdata、AI)戰略為核心的生態建設。而云端大數據服務作為UCloud新一階段的戰略重點,自然也成為了UCloud雲生態建設的著力重點。目前,UCloud已經與GrowingIO、神策數據、MobData等知名大數據領域服務商,達成了深度合作伙伴關係。


UCloud在構建生態過程中,在技術、運營等方面積極幫助生態體系內的創業企業成長,自然更容易獲得合作伙伴的認可。UCloud強調不與合作伙伴競爭,且天然具有“中立”定位,聚焦IaaS和PaaS,通過與合作伙伴產品和解決方案融合的方式服務客戶。

結語


疫情之下,生態建設更能彰顯企業的前瞻佈局,生態鏈中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可依託完善的生態閉環,攜手攻堅克難。而強大、完善、穩健的生態體系已成為雲巨頭的核心競爭優勢,依託生態合作伙伴,雲巨頭能夠將產品觸角延伸到任何行業,實現細分領域的場景落地,開拓市場。


同樣,對於中小企業,更需要將產品服務融入雲巨頭的生態體系中。尤其是當有突發事件發生後,中小企業的應對能力將得到極大提升,通過與生態鏈中的合作伙伴通力合作,能夠實現整個生態的造血與輸血。


疫情發生後,各大雲計算廠商表現出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不僅捐款出資,還積極投入各自強大的技術力量助力疫情防治工作,技術價值再一次被全社會所重視。而云巨頭所構建的生態在疫情發生後正煥發生機,彰顯特有魅力,生態鏈中所有的合作伙伴將攜手共渡難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