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號文件如期而至 立“軍令狀”確保實現全面小康

 中新社北京2月5日電 (記者 陳溯)在舉國抗擊疫情的特殊時刻,指導中國“三農”工作的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如期而至。

  “農者,天下之本也。”為突出對“三農”工作的重視,中國政府已連續17年在年初圍繞三農問題發佈中央一號文件。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向中新社記者表示,農業在中國國民經濟中起到“壓艙石”“穩定器”的作用,新時期中國著重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而“三農”是發展最不充分的領域之一。中國政府始終最關注“三農”問題,這也是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多年“雷打不動”發佈的原因。

  在全國工作重心都放在疫情防控的時期,中央一號文件如期發佈,意義更為特殊。


中央一號文件如期而至 立“軍令狀”確保實現全面小康


  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張紅宇表示,在這個時間點發布中央一號文件可以說正當其時。眼下,中國農產品保供城市僅僅是流通問題,但隨著疫情的持續,可能會演變為生產供給問題。文件的發佈向各地和廣大農民釋放出按時春耕、儘快恢復農業生產的信號,要確保農產品的穩妥供給,為應對疫情打下基礎。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題為《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與往年不同,此次文件立下了兩大“軍令狀”,明確了2020年“三農”工作兩大目標任務:脫貧攻堅最後堡壘必須攻克,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必須補上。

  談到為何設定這兩大目標任務,李國祥表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其重要標誌和底線任務就是打贏脫貧攻堅戰,農業農村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

  此外,中央一號文件還提出五項任務: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加強農村基層治理,強化農村補短板保障措施。

  經過多年的減貧努力,中國目前還有500多萬貧困人口,其中有300多萬貧困人口在農村,可以說,中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在農村。雖然按照以往每年減貧1300萬人的速度來看,再減貧500多萬人並不困難,但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中央農辦主任、中國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向記者表示,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還有一些最後需要攻克也必須要攻克的堡壘:一是深度貧困地區,這些地區自然條件較差、基礎條件薄弱、發展滯後、公共服務不足,必須集中力量進行強力幫扶,確保如期脫貧;二是特殊貧困群體,需要統籌各類社會保障政策,應保盡保、應兜盡兜。

  在補齊短板目標任務方面,中央一號文件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提出要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8個方面的短板。張紅宇表示,此次防控疫情也暴露出農村存在的諸多短板,比如醫療條件、公共防範意識、道路基礎設施等方面都還與城市有較大差距,因此今年更需要抓緊補齊這些突出短板,進一步做好完善農村教育、醫療、人居環境、網絡建設、文化事業的工作。

  立春已至,農事之始。中國能否藉助春耕之東風迴歸正常的經濟軌跡?張紅宇表示,恢復農業生產對全國經濟恢復、穩定全國經濟社會有重要意義,中央一號文件的發佈顯示出中國政府下決心在打贏疫情防疫的同時,也要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相信在這個關鍵時刻,全國保持定力,採取積極措施,各行各業按照中央部署有效落實,一定會打贏疫情,也會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