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衝刺 昆明兌現脫貧摘帽“軍令狀”

掌上春城訊聚焦民生,久久為功。“消除貧困 改善民生 實現共同富裕”,這個目標從未改變。

易地搬遷安置點高樓林立,一項項“造血”產業如春筍破土,轉移就業解決全家溫飽,農村危房改造讓貧困戶“居者有其屋”,一大批以吳國良、張文舉、劉軍為代表的扶貧幹部,深入一線,將一腔熱血灑在雲嶺大地,脫貧路上交出一份份耀眼成績單。

今年以來,全市脫貧攻堅立足質量導向,著眼精準施策,聚焦提質增效,狠抓作風建設,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總體目標,按照“兩進兩出兩對接一提升”的工作思路,確保各項任務按標準推進,各類資源有效配置,各種力量協同配合,各塊工作有力開展。

當前,全市將在易地搬遷、農村危房改造、產業扶貧方面下功夫,著力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著力夯實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基礎,著力加強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全面加速、全力衝刺,兌現脫貧摘帽“軍令狀”。

加快易地搬遷進度

把好日子搬來

今年,是全市易地扶貧搬遷的決戰攻堅之年,東川區易地搬遷人口數佔全市的77.6%。伴隨著東川區任務的完成,全市將完成易地搬遷扶貧工作。

截至8月31日,全市已竣工安置住房2408套,尋甸縣、祿勸縣、嵩明縣、富民縣、宜良縣1367套住房已全部竣工,東川5106套安置房已全部開工建設。

王天芝是東川湯丹鎮大地坡村民,10月1日,全家搬進對門山世紀銅城安置點,第二天,就業服務隊就找上門來,介紹了一個公益崗位給她。“以前在村裡買個菜都要去10多公里外,現在走兩步就有農貿市場,非常方便。在小區打掃衛生一個月有800元,工作地點近,下班後能回家帶小孫子,搬遷真是把我家的好日子搬來了。”王天芝介紹,之前因為腰椎間盤突出做了手術花費4000多元,但健康扶貧報銷3100元,對於她家來說省下了一筆不小的開支。

對門山、起嘎兩處是東川最大的易地搬遷安置點,隨著搬遷戶的有序入住,全區易地搬遷工作也接近尾聲。

接下來,全市將加大督導檢查力度,督促東川加快各年度安置住房和配套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進度,爭取儘快完工搬遷入住。同時,督促各相關縣(區)加大舊房拆除和復墾複綠工作,督促相關縣(區)特別是城鎮化安置率較高的東川區,切實做好搬遷群眾的產業發展和就業扶持,解決生存發展後顧之憂,提高搬遷入住率和群眾滿意度。

農村危房“七個到位”

保障貧困戶住房安全

“以前,建房在村裡是新鮮事,實在是房子破舊到沒法住了,就在旁邊搭個窩棚,人住在窩棚裡,用老房子來關牲畜。”祿勸縣烏蒙鄉基嚕村委會村民段福能清晰記得那些“看天必仰頭、觀河須彎腰”的苦日子。

今年5月,隨著最後一方土被挖掉,基嚕進組公路通車,第一車危房改造的材料也運到了安家村小組。沙子進來了,鋼筋水泥進來了,房子說蓋就蓋,新房一點一點蓋了起來,建新房在安家村小組再也不是新鮮事。

目前,全市農村危房改造已開工建設30227戶,開工率108%,已竣工27988戶,竣工率99%。

通過實施農村危房改造,越來越多貧困戶的住房條件得到切實改善,全市將按照精準實施到位、重點改造到位、指導服務到位、監督管理到位、檔案管理到位、竣工驗收到位、資金兌付到位等“七個到位”目標,幫助住房最危險、經濟最困難的農戶解決最基本的住房安全問題。

大力發展優勢產業

加快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密密麻麻的蜜蜂在巢脾上忙碌著,金黃色的蜜糖已經隱約可見,家住尋甸縣河口鎮的李興明心裡比蜜還甜。在接觸養蜂“甜蜜事業”前,李興明全家只靠幾畝土地過活,一年的收入不過幾千元。2015年,他通過河口鎮“企業+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加入合作社,並在去年底領到了首次分紅。幾年下來,李興明現已成為擁有43箱蜜蜂的養蜂大戶,年收入超過6萬元。

因貧施策,“量身定做”扶貧措施,實現定向“噴灌”、定點“滴灌”,精準扶貧有路徑。

通過抓產業,全市在貧困地區大力構建以蔬果花卉、漁牧藥材為主的種養結構,大力實施以中藥材產業、山地牧業、萬畝水果、千畝稻田為主的“一縣一示範”工程,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507個,在172個貧困村實施“菜單式”產業扶貧新模式。

下一步,全市將圍繞“脫貧攻堅高質量,增收致富可持續”的要求,加快推進農業產業精準脫貧,全面實施“菜單式”產業增收,做大做強“糧煙果畜藥花菜”七大農產品,深入推進“一縣一示範、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戶有產業”。推廣“黨支部+企業+合作社+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資產性收益產業扶貧模式。實現產業增收有保障、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有進步,科技幫扶有對象、政策扶持有突破、市場對接有渠道,加快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推動貧困地區實現脫貧、致富、可持續發展目標。

昆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張星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