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五新商業模式,是疫情下企業2020年的出路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把市場上絕大多數企業搞得措手不及,疫情之下,中小企業到了“拼家底”的時刻。

“家底”豐厚就可以多支撐些日子,沒什麼“家底”,又對現金流依賴比較強的,分分鐘掙扎在生存線上。停工之下,中小企業無異於落入“泥潭”,不甘心沉淪,卻又很難掙扎上來,這是一場淬鍊。

多少中小微企業面臨生死存亡。只有找到新的增長點,構建新的商業模式,才是2020年各個企業的出路。

根據2020年之前的數據統計:在創業企業中,因為戰略原因而失敗的只有23%,因為執行原因而夭折的也只不過是28%,但因為沒有找到正確的商業模式而走上絕路的卻高達49%。疫情的爆發,只是讓這些存在問題的企業提前走向死亡,如此而已。

構建五新商業模式,是疫情下企業2020年的出路

因為現在的競爭早已不再是產品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的競爭。好的商業模式是企業持續競爭優勢之源,是同質化競爭脫穎而出的基石。

在成立公司之前,必須先設計好商業模式。不管公司規模的大小,如果沒有提早設計商業模式,而是邊做邊改,表面看起來很實用,其實是最大的時間浪費和低效。一旦面臨重大市場變化,就像今年的疫情,一眼就看穿誰在“裸泳”。

商業模式與時代有關,商業模式的改變背後有著時代驅動的力量。不同時代,商業模式也不相同。但萬變不離其宗,商業模式的創新是盈利方式的拓寬。


那麼2020年新形勢下究竟該如何設計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的設計其實就是:改變原有的、平面的、單一的盈利方式。邁向多元的、立體的、組合的盈利結構。

什麼叫平面的盈利方式?

“收入減成本”,這就叫平面的盈利方式。

單一的是指單一的產品結構,是指收入減成本、賣點貨掙錢的盈利結構。

什麼叫多元的、立體的、組合的盈利結構?

1、與人發生關係來盈利,就是建企業社群。

2、建入口,聚人的用戶流量,就是公域流量靠搶,私域流量靠養。

3、跨行業,尋求新的盈利點,就是企業內部和外部資源的協同作業。

4、做平臺,建立強大的渠道,就是全員營銷、無界營銷。

5、做生態,資源流動與再生和價值交換。正是人和人的鏈接,決定社會財富的創造、分配和轉移

圍繞著盈利結構這個中心,有三個基本點:

第一、把表面的、看得見的錢分掉,賺背後的、看不見的錢。

第二、改變原有的交易結構,把原有的利益分配重新調整。

第三、用別人的錢、別人的人、別人的資源、別人的時間,幫助別人實現價值最大化,順便自己賺點錢。也就是把自己企業設計成為其他企業賦能的企業。

構建五新商業模式,是疫情下企業2020年的出路

2020年新形勢下究竟該如何設計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的核心就兩個字,一個叫量,一個叫利。

不管企業是做產品還是做服務的,最終商業模式都要回到盈利層面上。

如果老的模式掙不到錢了,還有什麼能夠掙錢?一定要想清楚用什麼來產生龐大的量,再想清楚用什麼產生實際盈利。

所謂轉型≠轉換行業

不是從餐飲行業轉到互聯網行業,也不是從旅遊業轉移到區塊鏈。而是經營思維的轉換,從經營貨品到經營用戶生活方式,是盈利空間的轉移,從產品盈利邁向模式盈利。

所謂升級≠增加投資

不是裝修更豪華的場地,不是更高昂的辦公開支。而是經營維度的升級,從消費市場升級到創業市場;是賺錢的升級,從利己主義升級到成人達己。

企業轉型雖是時代所迫,但只要運用五新模式,便可以讓傳統企業找到新的商業機會。特別是2020年疫情導致的市場變革情況下。

構建五新商業模式,是疫情下企業2020年的出路

什麼是五新模式?

從舊經濟到新經濟、從舊商業到新商業、從舊模式到新模式、從舊渠道到新渠道、從舊用戶到新用戶,稱之為“五新模式”。

新經濟:從過去的實體經濟,邁向虛實結合,以虛擬經濟帶動實體經濟。

新商業:從過去在消費市場中尋找賺錢機會,邁向從創業市場、資本市場尋找商業機會。

新模式:從過去的滿腦子賣貨賺錢、利己主義,邁向幫扶他人,成人達己。

新渠道:從過去的單一、專業化渠道,邁向融合、跨行業渠道。

新用戶:從過去的瞄準準客戶,邁向開發非客戶,讓非客戶分享、傳播、轉介紹。

五新模式如何運營,我這裡提供一個運營思路:直播+企業社群+新零售模式。

我是劉志偉,歡迎各位朋友留言一起探討2020年企業如何共度時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