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塊莖出現黑心,是什麼原因?如何防止馬鈴薯黑心呢?

小馬話三農


根據農業部蔬菜病蟲害防治技術,馬鈴薯出現塊莖黑心症狀,說明馬鈴薯得了黑心病,這是一種生理性病害,下面我們就來具體介紹馬鈴薯黑心病的原因和如何防治。

黑心病的原因:

馬鈴薯出現黑心,主要是供氧不足導致的,馬鈴薯塊莖內部的氧氣不足,導致無法呼吸,造成莖塊中間出現黑色或者淡黑色的花紋,隨著病害加重,會出現整個馬鈴薯莖塊變色。

一般溫度比較低的時候,黑心病發展緩慢,但溫度在0-2.5度時發展卻比較快。在高溫下,即使有氧氣,馬鈴薯莖塊內部的氧氣也不能夠快速呼吸,也會導致黑心病的發生,所以說,溫度過高或者過低的極端溫度,都會導致或者加重馬鈴薯的黑心病病情。

如何防治:

選擇抗病率強的馬鈴薯品種。

在種植馬鈴薯時,要保持合理的行距,使莖塊生長時有足夠的空間,保證氧氣的供應。

田間精耕細作,做好除草、施肥(特別要增加鉀肥的使用量,減少黑心病的發病率)、澆水等工作,使馬鈴薯生長速度一致。

總之,加強田間管理是可以減少馬鈴薯黑心病的發病率,掌握科學的種植方法,農民才能取得好的收成。

希望時間年華的回答能夠幫助您,喜歡的話點個贊,謝謝!


時間年華


“媽媽,媽媽,快來看,土豆切開怎麼是黑色的呀?”馬鈴薯俗稱為土豆,鄭州人都這麼叫,習慣了。媽媽起身走進廚房,果然,看見兒子切成兩半的土豆之心是黑色的。兒子接著問:“媽媽,你不是學農學的嗎,這是什麼原因?給我解釋解釋,也讓我增長增長知識唄!”

隨即,媽媽跟兒子娓娓道來:“土豆變黑,有兩大原因三個因素,是哪兩大原因呢?就是生理性病害和病理性病害;是哪三個因素呢?就是缺氧症、黑頸病、癌腫病!”兒子搖了搖頭表示沒懂,問道:“你能不能說說什麼是缺氧症?什麼是黑頸病和癌腫病呢?”“好,那放下手裡的菜刀,我來分別給你說說,讓你知道土豆的不為人知的知識。不過我有一個要求,你放下菜刀之後,拿出本子和水筆,我講,你得記錄!”



“好了,你開始記錄,首先,我們來說說什麼是缺氧症?缺氧症就是土豆在生長過程中因為土壤板結,或土豆貯藏中空氣不流通,造成土豆塊莖吸氧不良而形成的生理性病害,普遍的表現就是土豆黑心。”“媽媽,怎麼防止這種缺氧症的發生呢?”“這個嘛,如果是種植過程中土壤板結原因造成的,那就要疏鬆土壤,給土豆植株地下塊莖充分的氧分;如果是貯藏中的缺氧問題,那就要敞開窖室大門或土豆覆蓋物,給土豆透透氣,增加土豆對氧分的吸入!”

“其次,我們再來說說什麼是土豆黑頸病?你前面記好了嗎?記好了我就開講下面的話題!”兒子點了點頭。媽媽繼續講道:“黑頸病就是受害植株的莖基部變黑,所以稱為黑頸病,但它的危害不僅僅是莖基部,還感染塊莖,塊莖被感染後內部變成黑褐色,溼度大時會腐爛發臭,它從土豆幼苗到成株期間都容易發生,主要原因就是由病菌傳播引起。”“咋辦呢?”“解決辦法有四:一是種植時避免使用有病種子,要選種無病種子進行播種,避免溼度過大;二是種植時發現病株及時拔除,並對穴位及周邊進行消毒,撒施石灰即可;三是貯藏時注意給土豆通風透氣,避免溫度過高、溼度過大;四是做好病菌源的控制,種植前對土豆種子和土壤地塊進行消毒,減少病菌的來源。”



兒子仰仰頭說,“媽媽你講得太好了,那癌腫病又是怎麼回事啊?”媽媽會心的微笑了一下,繼續講到:“癌腫瘤就是土豆種植時塊莖染病,由芽眼與匍匐莖處發生細胞分裂,整個表面呈龜裂狀,內部呈黑色狀,發出惡臭味,就像你剛才切的土豆一樣,表面是龜裂狀,這就是典型的癌腫病。”“哦,原來土豆也長癌啊,如何防止這種病害呢?”媽媽喝了口水繼續講道:“要防止這個土豆癌腫病的發生,解決辦法有四:一是避免土壤連作,輪作時間不能低於三年;二是避免低窪易澇地種植,施肥農家肥必須腐熟,增施鉀肥與磷肥;三是發現病株時及時拔除,並作銷燬與消毒處理;四是種植前對種子和地塊進行消毒,避免病菌傳播。”

兒子懷著崇拜的眼神,對媽媽讚美不已。末了兒子說:“媽媽,我將來也考農業大學,也學農學吧,感覺太有意義了!”媽媽笑笑,喝了喝水對兒子說道:“好啊!兒子有夢想,要努力學習去實現你的夢想,現在土豆已經成為第四大主糧了,土豆用途越來越廣,很有前途呢!”


貴州山妹妹


許多農戶種植一年馬鈴薯,收穫之後以為能賣上好價錢,但是馬鈴薯中卻出現了不少黑心馬鈴薯,造成馬鈴薯無人購買而且價格低廉。

1.病害症狀

塊莖黑心主要在塊莖中心部發生,中心部呈黑色或褐色,變色部分輪廓清晰、形狀不規則,有的變黑部分分散在薯肉中間,有的變黑部分中空;變黑部分失水變硬,呈革質化,放置在室溫下還可變軟。有時切開薯塊無病症,但在空氣中,中心部很快變成褐色,進而變成黑色。

2、黑心原因

馬鈴薯塊莖黑心是一種生理性黑心主要是高溫和通風不良。貯藏的塊莖,在缺氧的情況下,40~42℃時,1~2天;36℃時,3天;27~30℃時,6~12天即能發生黑心。即使在低溫條件下,若長期通風不良,也能發病。

黑心多發生在運輸過程中,剛收穫後和塊莖堆積過厚等情況下,塊莖內部本來就缺氧,在高溫條件下,由於呼吸增強,耗氧多,進一步造成了缺氧狀態。

3.防治

對生理性黑心,要改善薯塊貯運條件,散埋貯存時防止過厚,並選陰涼、通風、低溫處。裝袋時,要避免採用不透氣的塑料袋,避免強光長時間照射。調節貯藏溫度,避免0℃左右的低溫和36℃以上的高溫。



瀟瀟麗


一、症狀

馬鈴薯黑心病是馬鈴薯生理性病害之一。不僅發生在貯藏期,在田間亦有發生。其症狀多出現在塊莖內部,切開塊莖後,可見中心部位呈現黑色或褐色不規則斑塊或斑紋,變色部位輪廓清晰,但形狀不規則。發病嚴重時,黑色部分延伸到芽眼部位,薯皮局部變褐色並凹陷,易受細菌感染髮生腐爛。

二、原因

由於塊莖內部組織缺氧所造成。在溫度高於35℃或低於0℃時,可導致馬鈴薯塊莖急速缺氧,呼吸速率急速增加,隨之需氧量也急劇增加,此時氧氣嚴重供應不足,引起馬鈴薯塊莖組織缺氧而死亡。

運輸和貯藏通風不暢;過高、過低的極端溫度均會發生缺氧情況。

三、防治

1. 田間管理:

加強後期水分控制,馬鈴薯莖塊水分過多會增加黑心病發生概率及程度,另外後期增施鉀肥可減少誘發黑心病;

2. 貯藏前處理:

在採收的置於通風避光的室內、棚內或窖內進行預貯,預貯堆不宜過大,一般寬度為2 m,厚度為0.8~1.0m,上面用遮陽布(網)進行遮光,在薯堆中間還需設置通風管,預貯的溫度宜在10℃~18℃之間,空氣相對溼度保持80%~90%,預貯時間一般為7d左右。在預貯期間,應根據空氣的乾燥度適當縮短或延長預貯時間,並且要有專人不定期的檢查或及時翻動薯塊,以免傷熱,導致馬鈴薯黑心病的發生。

3. 科學貯藏:

首先要求貯藏窖的貯藏高度不要超過貯藏庫高度的2/3,貯藏的塊薯容積儘量不要超過庫容積的75%。初期馬鈴薯貯存溫度應控制在4℃左右,貯藏中期溫度應控制在1℃~3℃,貯藏末期應特別注意通風,確保馬鈴薯在貯存期間通風良好,溫度恢復到4℃左右;與此要調控好貯藏庫的空氣相對溼度,溼度保持在80% ~ 90%的範圍。


天王山新農人


發馬鈴薯塊莖黑心的原因及預防措施:

馬鈴薯塊莖黑心其實不是馬鈴薯有病害,和馬鈴薯軟腐病、馬鈴薯黑脛病等病害不同,而是因為外部存放環境原因導致的馬鈴薯黑心的,馬鈴薯塊莖黑心主要在塊莖中心部發生,中心部呈黑色或褐色,變色部分輪廓清晰、形狀不規則,有的變黑部分分散在薯肉中間,有的變黑部分中空;變黑部分失水變硬,呈革質化,放置在室溫下還可變軟。有時切開薯塊無病症,但在空氣中,中心部很快變成褐色,進而變成黑色。

馬鈴薯塊莖黑心發生的原因主要是高溫和通風不良。貯藏的塊莖,在缺氧的情況下,40~42℃時,1~2天;36℃時,3天;27~30℃時,6~12天即能發生黑心。即使在低溫條件下,若長期通風不良,也能發病。黑心多發生在運輸過程中,剛收穫後和塊莖堆積過厚等情況下。塊莖內部本來就缺氧,在高溫條件下,由於呼吸增強,耗氧多,進一步造成了缺氧狀態。

我們通過學習馬鈴薯種植技術瞭解了馬鈴薯塊莖黑心的原因,以後在運輸或存放馬鈴薯時應該多注意以下幾點:

1、運輸新鮮馬鈴薯路途較遠時不應用集裝箱或密封性很好的車輛2、存放時注意通風不要大量堆放的馬鈴薯

3、不要長時間放在一個固定的地方不動,需要長時間存放時,隔幾天把馬鈴薯倒下垛。



人到中年想創業


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主要是薯塊貯藏器受害。在塊莖中心部分,形成黑至藍黑色的不規則花紋,由點到塊發展成黑心。隨著發展嚴重,可使整個薯塊變色。黑心受害處邊緣界限明顯。後期黑心組織漸變硬化。在室溫情況下,黑心部位可以變軟和變成墨黑色。不同的塊莖對引起黑心的反應有很大的差別。

〔病害診斷〕

  〔病因〕

  此屬生理性病害,由於塊莖內部組織供氧不足引致呼吸窒息所造成。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從內部變粉褐色到壞死,直至嚴重發展形成的黑心,均為缺氧引起。當氧氣從塊莖組織內部被排除或不能到達內部組織時,黑心會逐漸發展。同時,黑心病情發展受著溫度的影響。溫度較低時,黑心發展較為緩慢;但過低的溫度(0~2.5℃)黑心發展較為迅速;而且在特高溫度下(36~40℃),即便有氧氣,但因不能快速通過組織擴散,黑心也會發展。因此,過高、過低的極端溫度,過於封閉的貯藏條件(通透性差),均會加重黑心病情。謝謝




雲鄉小華哥


馬鈴薯已經成為我國第四大主糧,使用量也呈現劇增,馬鈴薯利用率很高,可以製作成為很多種的食品,而且耐貯存,生性粗獷,適宜很多地區進行種植,馬鈴薯這幾年種植面積,也大範圍的擴大,馬鈴薯生長或者是貯存期間會出現黑心的情況,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馬鈴薯出現黑心是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病理性的黑心,另外是生理性的黑心,馬鈴薯出現黑心,對於品質是有很嚴重的影響,造成果潰爛,而失去商品價值,也不能夠進行食用,帶來的危害是相當嚴重的,對於這種病害要造作預防,馬鈴薯都有哪些原因發生黑心呢?

病理性黑心:這種黑心的原因,是由馬鈴薯的黑脛病造成的,病發時候,馬鈴薯植株會出現明顯的矮小,而且僵直,葉片出現黃化狀況,植株上的小葉明顯向上捲曲,在發病的後期,莖部會變黑並且腐爛,植株枯死,得病的植株薯塊先從匍匐莖的地方開始腐爛、變黑,並且像內發展,致使心部變黑,形成了黑心,在高溼的環境下,更容易滋生,發病會導致很快腐爛,並用特別臭的味道,病理性黑心,在農田生長期間和貯存期間,都有幾率出現。

生理性黑心:造成這種情況的黑心,大都是因為貯藏期間,或者是在運輸期間形成的,主要的原因是由於缺氧,薯塊得不到充足的氧氣,產生了黑心,主要症狀是黑心發生在薯塊的內部,我們從外皮是很難發現,有時候只有切開之後,才能發現中間已然形成黑心狀況,也有的會出現中心發空,表皮會呈現發硬、嚴重失水,像舊革一樣,光澤度和潤滑度都有明顯下降,外表不容易腐爛,也沒有特別的異味,嚴重的時候,會蔓延到外表芽點的位置,才會出現逐漸變褐色,並且呈現塌陷。

如何防止:像黑脛病引發的病理性黑心,要從源頭抓起,嚴格挑選種薯塊,對於病薯要嚴格篩選,在第一時間減少黑脛病的發生,不小心切到病薯塊之後,除銷燬掉病薯之外,還要對於切刀進行消毒之後,在進行使用,避免感染,選擇種植一些抗病性能高的馬鈴薯品種,減少病害的發生,種植期間,及時發現病株後,馬上拔除銷燬,黑脛病主要是由種塊感染之後蔓延,以及雨季多發季節也容易滋生,在種薯選擇,和雨季排澇這方面做好,是能夠杜絕黑脛病的發生。

對於出現生理性的馬鈴薯黑心,要及時的調整貯藏環境,避免堆積過高、過後,選擇陰涼、通風透氣、低溫的環境,有通暢的空氣流通,和適宜的溫度,才能避免生理性馬鈴薯黑心情況發生。尤其是在裝袋時候,儘量避免密不透氣的塑料袋,時間一久,因為嚴重缺氧,很容易造成馬鈴薯黑心,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


棒奔霸


霧都山客來回答您的問題。

馬鈴薯種植比較廣泛,是人們生活中常見的蔬菜和主食,深受百姓喜愛。但馬鈴薯在種植和儲藏運輸過程中會出現黑心現象,是什麼原因的?其實就是馬鈴薯得了其常見的病害­­---黑心病。

1、馬鈴薯黑心病病因。

馬鈴薯黑心病屬於生理性病害,由於薯塊內部組織供氧不足而導致呼吸窒息所造成。在溫度過高、過低及過於封閉的儲藏條件均會加重黑心病病情。引發馬鈴薯黑心病,主要有以下幾種因素:缺氧影響,在馬鈴薯儲藏過程中,地窖密封嚴實或薯塊堆積過大時,會造成氧氣從薯塊組織內部被排除或者外部氧氣不能到達組織內部,從而導致馬鈴薯內部變粉褐色到壞死,嚴重時發展成黑心;溫度影響,溫度過高或者過低都是引發馬鈴薯黑心病的重要原因,溫度低於0℃,黑心發展迅速,溫度高於35℃,即使有氧氣供應,但因熱量不能快速通過組織擴散,黑心也會快速發展,所以儲藏馬鈴薯時不能堆積過高,溫度保持在5度左右為宜;土壤板結,馬鈴薯種植過程中,土壤板結、不透氣都會導致組織內部供氧不足而引發黑心病。

2、馬鈴薯黑心病症狀。

馬鈴薯黑心病其表現為在薯塊中央部位,薯肉形成黑色甚至藍黑色的不規則花紋,由點到塊發展成黑心,隨著病害的發展,使整個薯塊變成黑色,黑心邊緣和健全部分界線分明。

3、馬鈴薯黑心病防治。

控制儲藏溫度。在馬鈴薯儲藏或運輸過程中,控制好溫度條件,避免出現0℃以下低溫或者35℃以上高溫的環境。

避免缺氧環境。在馬鈴薯儲藏或運輸過程中,因設法保證通風透氣,減少缺氧情況發生。可以考慮安裝供氧換氣設備,以保證氧氣充足。

選擇疏鬆土壤。馬鈴薯種植時應選擇透氣、疏鬆的砂質土壤,以保證整個生長髮育期薯塊的氧氣供應。

以上是山客對這個問題的一點淺見,歡迎留言指教。【關注】霧都山客瞭解更多農村的風土民情。

霧都山客


馬玲薯就是俗稱的土豆,每年4月下旬是載種土豆的季節,把儲存在土豆窖的土豆撿出來,室溫裡緩兩三天,最好能剛剛露出一點點芽最好,開始切割土豆載子。這時如果發現黑心的莖塊,是不能載種的,因為會在地裡腐爛。影響出苗率。

這種黑心發病的土豆民間叫法就是傷熱了,農村的菜窖分為室內的,室外的。室內窖儲存土豆的時候,每隔一個月都會倒出來一次,一般都是倒三次左右。最後這一次要把長出來的芽子掰掉,即使土豆本身水分蒸發出去些,只要土地謫情好,也不影響出苗。

室外窖相對就省事多了,只要窖挖過了凍層,凍層深度1.8---2米左右。窖外做好防凍。在載種之前倒窖一次就可以了,不會出現傷熱,出芽子現象。


1124努力明天


馬鈴薯塊莖出現黑心是一種生理病害,不是由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而是缺氧呼吸所至。2至5度,35度以上高溫、堆放過高、不勤通風換氣都會加重馬鈴薯塊莖黑心現象的發生!所以貯存馬鈴薯應當存放在相對乾燥、通風、陰暗、陰涼的房子內,並且不要堆放太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