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巨虧超40億,能證明滴滴不是一家「黑心」企業嗎?

蔣南亞


首先,要說明的是,一家企業是否鉅虧,跟它是不是一家一家“黑心”企業沒有關係。

其次,咱們說說滴滴這家公司是不是一家“黑心”企業。雖然滴滴出了一系列事件,但是它並不是一家黑心企業。滴滴的出現,是對我們傳統出行方式的極大改善,並且利用起了閒置,一方面極大的方便的大眾,另一方面,又充分調動了社會閒置資源。問題出在哪兒呢?其實,滴滴跟很多創業公司一樣,在資本的助推之下,跑馬圈地,跑的太快,或者失控,或者資本壓力之下急功近利。這才是問題的關鍵。並不是滴滴出行本身存在大的問題,作為一個滴滴的用戶,不得不說,滴滴不像出租車,有時候還碰運氣,以前UBER中國還沒被滴滴收購的時候,服務態度很不錯。所以,滴滴其實並不是一家黑心企業,相反,滴滴的出現極大的改善和方便了人們的出行,但是資本使其變形,除了一些列問題。這方面需要各方合力一起完善。


家族企業雜誌


不能夠因為盈利還是虧損,就定義某企業屬於良心企業還是黑心企業。實際上,對於滴滴而言,與其問它是不是黑心企業,還不如關注滴滴的經營與監管,此外還有平臺對司機與網約車的審核與監管力度。實際上,這些年來,我們不能夠否認滴滴給我們做出了不少的貢獻,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不少的方便,而網約車的出現,也倒逼傳統出租車的改革與提升服務質量。確實,傳統出租車不再改革,不再從根本上提升服務質量,恐怕也會遭到淘汰,而滴滴發生了接二連三的風波事件,實際上體現出平臺自身監管服務的不足,而巨大的漏洞,卻足以讓平臺陷入困境,但經過了此次事件,還是給予了平臺不少的提醒,並加快做好相應的完善準備,而滴滴鉅虧,並不一定說明它就是黑心企業,但企業發展需要一個過程,若平臺屢教不改,並做著違背良心的事情,那麼這終究還是會遭到淘汰與摒棄。


郭施亮


企業黑心與良心,與虧損還是盈利無關。


鉅額盈利的企業,完全可能是好企業,典型如福耀玻璃,為股東累計分紅一百多億,老闆曹德旺累計捐款上百億,毫無疑問是良心企業;


鉅額虧損的企業,並不一定是道德清高。典型如樂視網,鉅額虧損,積欠供應商貨款,股價大跌股價縮水,股東受損嚴重,這肯定是一家黑心企業(賈躍亭管理時代)。


滴滴鉅虧40億元,不是做慈善,其初衷是佔據更多的市場,拉攏更多的司機為他掙錢,吸引更多的用戶為他買單。這鉅虧的40億,有多少放在了用戶安全、用戶數據隱私上了?滴滴內部信顯示,其上半年返還金額(補貼等)高達117億元,但毫無疑問的是,其中用於安全的是非常小的一個數目,而且小到未能盡好安全的責任。


滴滴的虧損,也並不見得完全來自於對司機和用戶的補貼,畢竟滴滴平臺對於司機的抽成並不低,而按理說它的成本會低於傳統出租車公司。但滴滴沒有將自己的平臺優勢轉化為自己的利潤優勢,沒有將自己的數據、技術優勢轉化為業務優勢,如今還在鉅虧,其本身的管理和效率也值得反思。


但是,說滴滴是一家黑心企業,指責也太過分。滴滴主觀上不會有這樣害人的舉動,而且從破案率上看,確實也比傳統出租車要好。從帶動就業,促進環保來看,滴滴有它正面的意義,大家也不能完全抹殺網約車行業這條鯰魚對出租車行業的倒逼作用。


孔方兄希望大家客觀評價一家企業,不能一下捧上天,也絕不能一下貶到馬裡亞納海溝,好的壞的方面都看清楚,方才是正確的認知方法。


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事件背後的經濟原理。


孔方財經


我一直不認為滴滴是一家黑心企業,如果是黑心企業,也發展不起來了。不過,正如滴滴創始人程維所承認的,在資本的助推下,滴滴迅猛發展的這幾年,核心目標是增長,而忽視了這個產業更重要的問題:安全問題。

當前的危機足夠引起滴滴高管、投資方及相關利益方的重視,它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近期,由交通部牽頭,多部門協同的調查組進駐滴滴。要說,這些頭頭腦腦會拿出空白試卷是不可能的,一定能查出滴滴的不少問題。

從滴滴創始人程維,總裁柳青近期的話語中可以看出:他們姿態很低,在不斷認錯。這次9月7日程維發給全體員工的內部信件,已經反思到企業存亡的問題了:“互聯網出行到底是不是一個應該存在的行業”,說明氣勢悲觀到極點了。

滴滴內部還取消了增長目標。

看來,這是一次長期的求存在,求活下去的特殊時期。

本人看,互聯網出行是發展的必然,滴滴也不可能在這次危機中倒下。雖然美團已明確在網約車領域不再強勢進攻,但我們也看到京東近期高調佈局網約車,司機和乘客之間的需求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更高效,市場的需求還在飢渴地等待著被滿足。


1、很多人以為司機的錢被抽成了,滴滴肯定就是賺錢的。其實不然,技術的投入,人才的投入,各種高額的運營成本,還有不少投資收購花費,是鉅額資本的投入呢。所以,當滴滴公佈說2018年上半年整體淨虧損40億人民幣時,是可以解釋,可以理解的。

互聯網企業,如京東,如亞馬遜等虧損的時間更長,滴滴原本就是資本驅動的公司。

當然,我們也不能說,滴滴鉅虧,就意味著它就不牟利,就能擺脫乘客或司機的討伐。其實,正因為它虧損嚴重,要維持持續的發展,必須把錢賺回去,所以才有各種的抽成,才想著提供智能出行解決方案等服務。

只要滴滴出事,就有一大堆人出來指責滴滴,不少司機感覺受到霸凌,上了賊床,感覺只能任擺佈,積累了非常多的憤怒,直觀上認為,自己受到平臺的剝削。

另一群人,則是網約車的受害方,也對滴滴平臺非常不滿。

前天在北京亦莊榮京東街地鐵出來,黑車司機招嚷著大家坐車,多數人還是掏出手機用滴滴叫車,這些人就說:滴滴都出事了,你們還敢用滴滴呀。

可見,與滴滴相關的利益群體是龐大而複雜的。

2、謹防矯枉過正。

最近不少人問過我對滴滴事件的看法,我覺得安全肯定第一,但交通安全事故每天都在上演,不能把出事的責任完全推給滴滴,本質上這些事故是施害者的責任,是社會整體的責任。

哪些地方該企業負責?哪些是可以容許創新企業去探索的模糊地帶?這一點相關人員,相關部門一定要有人出來頂住壓力,做四平八穩的事容易,敢於在危機狀態做長遠打算才更體現魄力和智慧。

就如最近減少稅賦的問題,監管方一定知道哪些地方存在合理避稅,大量企業也是這麼幹的,如果把這些漏洞全部堵上而不大幅度減稅,就相當於企業繳稅成本上升,影響到企業整體的前景。


同樣,我相信眾多初創公司,不管是區塊鏈,還是人工智能,都存在較多模糊地帶。網約車的模糊地帶更多,甚至可以說它本質上就是違法的,是在共同促進著新出行法律法規的誕生,如果嚴格按照各種規章制度辦,那麼,滴滴就可以直接關閉了。

如有些監管人所說:整頓不好,直接下載滴滴APP。

下載容易,創建起來難。錯誤、失敗是任何新生事物不可避免的,是時候大家多想想:“謹防矯枉過正”這樣的問題了。


財經作家邱恆明


很顯然,鉅虧40億元和滴滴是不是一家“黑心”企業不能劃等號。

其一,鉅虧40億元更多反映出的是企業的業績問題,而業績是個經濟的概率,它是由營收和利潤相關的,就具體事項而言,今年上半年,滴滴鉅虧40億元並不能成為處於輿論指責的滴滴帶來責任開脫的藉口,評定一件事件和一個行為的性質問題,除了過程關注外,結果導向也是很重要的,就當前,滴滴連續發生安全事故,這可以從肯定的角度說明,滴滴做的還不夠。

其二,是否是良心企業,更重要的還是一個結果導向的問題。比如,福耀玻璃公司經營得比較好,也賺了很多錢,但是這家公司以及其老闆曹德旺捐贈的財富在百億,並其承擔了眾多的社會責任,並且這些社會責任與自身的經營是不存在必然關係的,不是經營行為的必然要求,是獨立存在的,而滴滴得付出的則是經營必須要做的,是他的自身的經營完善要求,對比之下,福耀玻璃就是有良心的。


財經觀察徐叔


虧損應該是真實存在的!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百分之二十五的抽成,大家算這個人為滴滴真的是賺了很多,還有就是,每一個星期在滴滴賬戶裡面的錢有多少!滴滴公司可以用來拆借,再投資!這樣一算,滴滴公司真的是會盆滿缽滿的!可是大家都忽略了一個問題,每天一個司機跑多少流水!平均跑五百,那麼滴滴公司抽成125塊錢,跑了五百的司機一天的獎勵又是多少呢?這個司機師傅們心裡清楚了,乘客乘坐滴滴出了多少錢自己清楚,大家按25%比例算一算一目瞭然。滴滴公司說了,抽成基本都返給司機和乘客,比如說乘客拼車,滴滴公司是倒貼乘客給司機費用的!這個可能很多乘客都不知道!還有就是,公司的人工成本有沒有,網絡運營也有成本吧!各種各樣的運營成本!大家認為拆借和再投資會讓滴滴公司像下蛋的母雞一樣,天天都會有,可是滴滴平臺必須保留賬上有足夠的流動資金,不然司機師傅們就提不了現!所以說,平臺的資金是不可能拿去拆借的!再投資的風險也非常大,而不是包賺不賠的!如果一旦資金鍊吃緊,平臺就會面臨死期!有人說平臺的網絡運營成本可以忽略不計!那簡直天方夜譚!可見滴滴平臺應該是虧損狀態的!繼續這樣下去,不要說大家逼迫滴滴死,滴滴自己也會被掏空而死!唯一就是價格和出租車一樣,讓服務好起來,讓乘客自己選擇出行方式,而不是以燒錢的經營方式運營!滴滴平臺可以以出租車的方式管理網約車,提供平臺,收取管理費,但是不可以像出租車公司一樣收取高額的服務費!這樣司機師傅也有可觀的收入,平臺只需要把安全運營搞好,一旦遇到不合格司機堅決清退,決不手軟!其實司機師傅們都清楚,誰也不願把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給丟了!現在是,司機不滿意收入,乘客不滿意服務!最後就是平臺的問題!一旦產生不滿情緒,就會有很多隱患!希望滴滴平臺痛定思痛,不要搞什麼外包公司,特別是讓外包公司租車給各位司機師傅!這樣的市場只會越來越亂!


楊小邪9812514


我覺得這是程維在滴滴衝刺IPO的關鍵時期,設法穩定軍心,安撫社會情緒,以免影響公司IPO進程的一種策略做法。

首先,滴滴是盈利還是虧損,都不影響滴滴是一家黑心企業的本質,因為一家黑心企業也可能虧損,一家良心企業也可能賺錢,所以說一家企業究竟是不是黑心企業,和公司盈利與否無關,這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

其次,滴滴6年來沒有實現過盈利,這是它主觀不想盈利麼?我覺得不是,它是被迫虧損的。因為在滴滴誕生以後,一開始為了培養用戶習慣,它必須補貼用戶,同時為了獲取司機,它也必須補貼司機。在它小有規模時,快的、uber中國等重量級競爭對手的入場,又逼得滴滴不得不加大補貼力度,燒錢搶市場。滴滴現在坐穩了網約車行業老大的地位,然後大家發現補貼減少或者沒有了,車費變貴了,大數據殺熟也出現了,這些難道不是滴滴在主動追求盈利的證據麼?要不是美團等公司一直在虎視眈眈,滴滴一定會設法榨乾每一個司機和用戶。

最後,如果滴滴真的不追求盈利,那它為什麼要把客服外包出去?因為外包客服成本低啊!但也恰恰是滴滴客服的不作為,釀成了悲劇——搭乘滴滴順風車的女孩在求救後,在警方要求滴滴配合工作時,慘遭殺害!滴滴忽視司機和乘客的安全這類新聞經常見諸媒體,如果它真的把收入花費在了安全方面,這類慘劇怎麼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得在短時間內連續上演?

俗話說得好,聽其言,觀其行,不管程維怎麼說,滴滴在之前的一系列舉動已經一再證明了,它就是一家無視用戶生命安全的黑心企業!至於滴滴以後會不會變成良心企業,取決於它是否真的用實際行動去進行安全整改。


速讀財經


虧損跟“滴滴”是不是黑心企業無關。“滴滴”雖然今年上半年虧損40億,但網約車市場已經被“滴滴”壟斷。形成一家獨大的格局,此後出現“滴滴”老總稱:“‘滴滴’現在漲價是讓乘客還前兩年補貼的債”的“豪言壯語”。

“滴滴”壟斷了網約車就是佔領了市場主動權,大量的資金流足夠維持“滴滴”的運營。“滴滴”如今幾百億美金的估值,分紅以及其它營業收入,早已經使得大股東賺得盤滿缽滿,至於公司是否虧損已經與他們沒有切身利益。海外上市的標準以及估值,與公司盈利沒有必然關係;如果“滴滴”扭虧為盈,公司就錦上添花。



“滴滴出行”財務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虧損40.4億元,比2017年全年同比高出61%。“滴滴”今年上半年期間,據稱在乘客補貼和司機獎勵方面的投入高達117.8億元。然而,在相關評論中,網友對此表示懷疑。 “滴滴”業績虧損,確實主要原因是因為前期燒錢以及近期的乘客“補貼”。

除此之外與公司其它方面的投資是否有關無從得知。“滴滴”甚至還有資金組建自己的車隊。公司的經營範圍包括:出租車、快車、優步、優享、拼車、專車、豪華車服務。單車、代駕、公交、海外自駕租車及二手車服務。

上述經營項目的投入,是否影響公司盈利?純粹將虧損轉嫁到乘客的補貼和司機的獎勵上,似乎牽強附會。好在“滴滴”公司有幾千萬乘客、幾百萬司機,有沒有高額車貼和司機獎勵很容易調查清楚。

“滴滴”公司在大眾出行方面功不可沒,吾等乘客充分肯定,筆者點贊“滴滴”經常被少數網友罵成“托兒”。然而,“滴滴”的管理系統確實存在嚴重的問題,急需大規模整頓改革,而整改的經費最好別再算在乘客頭上,公司的問題自己買單天經地義。

一家之言,歡迎批評指正,敬請點贊關注,順祝本週工作快樂!


陸燕青


一個企業虧不虧損跟企業是否黑心真的是一毛錢的關係都沒有。我是不太相信滴滴公司目前有虧損的。就我所在的城市來說目前的獎勵政策是:早、晚高峰10單獎勵20元,午高峰5單獎勵10元,全天跑30單獎勵25元,總共獎勵55元。按照本地起步價7元的價格,司機到手5.1元。正常情況下跑30單總流水平均在300–350元,就按照300的最低流水來算每個司機給平臺的抽成就要60元,這還不算每單要扣0.5的所謂保險。這只是基本的算法,如果再加上一大部分兼職司機是不可能拿到獎勵的、還有一部分專職司機偶爾也拿不到獎勵(因為什麼原因拿不到你懂的!),再加上平臺對司機的各種罰款(種類明目繁多),再來有些訂單的價格差(例如:乘客實際支付10元可能司機端到手不到7元的,放心不會出現平臺多給司機錢的情況)。況且許多專職司機為了多掙點錢每天都要跑不止30單的。綜上所述,滴滴公司現階段應該不至於虧損。


帝豪gs168


滴滴公司找各種各樣理由來扣司機的錢,乘客同意司機加付加費上帳單,滴滴公司說司機私自加價罰款100帳元,這怎麼成了私自加價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