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社办成果展有什么好的创新吗?

余万涵


书法展要有相应的要求,首先要有时代性,与时俱进,歌颂当代的内容,提昌自创性、积极向上的内容。提昌传统书体为主,也不乏个性张扬,但不接受丑书,怪书等(评审把关)。以高雅的书法来歌颂当代人民的美好心愿,祖国的美好明天。[心][心]



吴弋鸣


办书法成果展不应该追求创新,反而应该着力于所输出的内容和成效,最终要看目的是什么?如果太商业那就没意思了!……

应该让大家明白的是书法的真正魅力在哪里,这就解决了以下问题:

什么是作秀的伪书法,为什么自然隽永的二王书风被尊为两圣,后世的学古失真是怎么回事,好的书法自然重要还是真诚重要,为什么从魏晋到清,历代朝野尊重的风格、名家基本稳定不变,而清末至民国翻天覆地,以致影响当下?

现状是书法已经渐离真正的文化生活,搞学问的不练书法、搞书法的不读学问,而书法失去了文史背景就根本立不住。

所以现在需要的是梳理判断标准,清理乱象,先给下一代审美观的建立清除障碍。


仁雲莙時代藝術


成果展我觉得有以下方面可供参考:

1、有个大点的显示屏,用来介绍书法的发展和每个时代出现的书家及其代表作,这个可以让初级爱好者对书法了解更多,更感兴趣;

2、有个大点的桌子,可供书家及书法爱好者现场书法展示和交流;

3、书法的风格要有多样性,争取百花齐放;

4、作品形式也可多些,除常见的卷轴外,也可以出现手卷册页、扇面等多种形式,以丰富展览,但也不要弄得太过花哨


爱写字的夏秋冬


以我个人观点书法社办展,要从这些方面入手,但宗旨就是传承 弘扬。



第一,要准备一个显示器,播放从古至今书法的演变,书法创新,书法的分类,书写工具的变化,一些书法家及代表作品,并带有讲解。

第二,要准备大的书写台,找书法社里的学员现场书写,可以让社里年龄最小成员演示一路学习书法历程,可以让欣赏者简单现场书写,感受书法的力量。互相交流学习。

总得来说,书法展纪要突出书法传承,又要让欣赏者感受到书法的魅力




慧绘老师生活日记


首先看你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了普及书法艺术的,可以选址在社区或学校附近,组织大众或学生参观并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推广,如果是在圈内展示成果,则以定向发邀请函组织名流到场助阵,以上仅作参考。



粗俗喜静之辈


 一、十年磨一剑:“系列”、“组群”、“信息带”的办展理念

  我从事书法研究、教学与创作几十年,虽然在日本、在台湾、在内地办过不少小规模的展览,但那些大都是“习作性的展览”。即以自己的出色的技巧发挥,写出一批50~1 00件好作品,写的都是古人名诗名文,以抄录为主。书写的都是个人单一的书体与风格。无非是条幅变对联、尺页变横卷。但既出自一人之手,当然是其同一性(或日重复性、雷同性)远远大于其丰富性。事实上,要让一个今天的书法家风格多变、书体相异、技巧多样,也实在是做不到。书写本来是一种个人习惯,它一旦被固定后,是无法朝令夕改的。由是,一个书法家的创作,在风格与技法上是必然会雷同的。

  这种以技法练习的习作式展览,作为一个书法家的成长过程中的必须经历,是完全需要的。但它肯定不能成为一个终极指标;或者说它作为真正的展览,含金量是不足的。那么,真正的展览、好看的展览、艺术的展览、丰富多彩的展览,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其实当时我自己也不清楚。

  不清楚就先不鲁莽地办展览,没有清醒的认识,一般平庸的展览,办也白办。就这样,从2000~2009年之间,我10年不办展,不断在思考怎样办好书法展览,苦苦寻求其间的症结与关键所在。其实当时也不是没有现成的范例可供参考,比如在1998年在北京举办的“学院派书法展览”,已经直接触及到一个好看的书法展览应该怎么办的核心问题。但它只是站在“学院派”主题性创作立场上的探索与思考,而尚未寻找到传统的书写型创作进入展厅所应有的态度、立场与方法。

  十年沉潜,不办展览,实在是因为找不到一个很好的思路与办法。平庸的沿袭的书法展览实在不屑于办;而新的有创意的展览又不知道该怎么办。高不成低不就,实在是困惑纠结得很。

  十年之间,我出席了很多全国性展览的评选,对当下书法展览的方式方法有了各种反复选择、比较,对当下展览的着力点与评判逻辑,有了些许认识与理解。又在此期间,横跨数年写了几篇全国展评审论文,还专门写了《关于当代书法创作展厅文化现象的综合研究》(2001)、《展览视角而不是创作视角——关于当代书法“展览意识”的崛起》(2009)两篇长篇论文,专题研究当代书法展览的发展规律、利弊得失分析、目前的认识误区、现实的社会需要、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在我而言,思路逐渐清晰起来,轮廓逐渐明确起来,大致找到了当代个人专题书法展览及一般书法展览如何圆满举办的基本办法。其特点是:第一必须好看。要有观赏性,这是尊重观众的需要。第二必须丰富。这就要求一个书法家有多种风格、技法表现的能力,它对今天书法家的学习、成才模式提出了时代的新要求。第三必须有主题。要有办展思想和不断创新的展览理念。要重视文字内容的选择,要使书法作品在文辞上可“阅读”。第四是要强调“原创”。每个展览都有自己特定的基调与展览结构。要善于否定自己以前已经取得的成果,不断争取攀登新的学术高峰。

  2009年初,在寻找到了书法展览的新感觉尤其新思路之后,才开始了新一轮的实践。我当时的基本思路是:2009年一年之中,应该有一个三连环的展览举措,它分别指向三个不同的“结点”。第一次是“试水”:以松散的鉴赏会形式进行综合展示,举办了一个“心游万物——陈振濂诗书画印鉴赏会”(4月)。以诗书画印的江南文人士大夫风气为贯串,休闲座谈。没有开幕式没有剪彩致辞。第二次是举办正规的书法专业展览,是在5月举办了一个“线条之舞——陈振濂书法大展”。强调书法的专业高度与品质的把握,其中特别讲究在风格、格调、技法、气息上的高品位与高难度系统指标,要体现出一种专业的风范、体现出一种高度,以与一般的业余书法家拉开距离。而到了12月,则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超大规模的“意义追寻——陈振濂北京大展”,以规模巨大、组成结构丰富为指标,共分为八个版块,即《观赏书法》之“榜书巨制”、“古隶新韵”、“简牍百态”、“狂草心性”;《阅读书法》之《名师访学录》、《金石题识录》、《西泠读史录》、《碑帖考订录》;其展览分布横跨书法艺术的“观赏的艺术”、“阅读的艺术”两大要素立场,强调在个人艺术立场上的“尽量全覆盖”,强调尽量发挥一个书法艺术家最大的能量极限和创造力极限,确保高度不变、注重宽度拓展,展览在美术馆占了五个半展厅,是迄今为止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最大规模的书法个人展览。

  经过了2009年的三连环的展览之后,2010年教师节,我又以前一年三个展览中都包含的一部分题跋、札记、手稿、记事等作品,进行有主题的扩大与展开,形成了一组50件作品的系列展示。50件作品书写同一个主题内容,展题为“大匠之门——陈振濂眼中的名家大师”。用书法来记录与描述我少年青年时代拜谒已故前辈大师的场面细节逸闻轶事。既是一份重要的“口述”“亲历”资料;又是一套倡导“阅读书法”、鼓励重视书写文辞文字内容的艺术作品。为使展览好看,50位名家大师的相关题记之侧,均配有50幅名家大师的肖像与代表作,图文并茂,相得益彰,从而在推进“阅读书法”的新的创作理念方面,迈出了札实的一步。它把原来嵌在一个综合展中作为一个分支的“阅读书法”部分的尝试,单独提取出来进行全面扩大并构成展览主体,从而形成了一种明显的艺术创作价值取向。

  2011年秋,沿循新倡导的“阅读书法”理念,在“大匠之门”展基础之上,则以一种更具有历史感、规模更宏大的艺术把握,筹备举办了“守望西泠——陈振濂西泠印社社史研究书法展”。以西泠印社108年周年社庆为契机;选取西泠印社历史上的关键“节点”,以撰述、考证、题记、评论、摘录等,创作成108件书法作品,形成一个具有完整历史序列的作品系列。从1904年开始到2011年为止,一部百年浩瀚印社史,赖此108件书法作品与展览,再一次获得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而借助于这一段有形的历史脉络,配合以历史老照片,配合以对历史解读的文字文献,又形成了一个具有明确分工的108组有序的作品组群。这纵向的作品系列与横向的作品组群一交叉,又借助于博物馆“陈列”(而非“展览”)的技术支撑,形成了一个三项复合的“书法”、“释文”、“图像(老照片)”的三条信息带——-且有复合功能的三位一体的信息带。


笔墨文院


书法社办成果展可以采用现代科技和传统表现手法相结合的方式,让浏览者更能感受到书法的魅力。

第一具体来说就是在书法陈旧位上除了放上作者名字之外也可以放上作者二维码和个人书法视频这样可以给感兴趣的人提供更深入了解的便捷途径,同时也能促进作者和大家的交流。

第二还可以在展会上放有笔触书法显示屏,不仅更好的激发了对书法热爱者的兴趣同时也节约纸张,保护环境。

第三可以书法家现场进行书法展示,并以参与活动的方式进行赠送,让每以为书法爱好者都能参与进来。

最后书法社办成果展不仅仅发扬了中华书法文化,同时也让书法源远流长。






强强画墙


1、介绍汉字的发展历程

2、介绍历代书法家的介绍和成长,有助于激励后辈的学习

3、介绍汉字的重要性,与国家的存亡的关心

4、介绍后辈如何正确的学习书法

5、书法的价值

6、文化自信

7、如何正确的传播汉字文化


翰林墨书法


古对今,老对新,进行老人小孩的共同参与,让中国书法发扬下去。


用户8336276441275


除了书法技法的展示,还要文化底蕴的展示,这个在放下很有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