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粮贩子,农民种的粮食能卖给谁?怎么才能卖出去?

小攘子


粮贩子,现在也不好做了,中间利润小了,老百姓也知道价格,就是注意粮贩子在称上始鬼就万幸,辛辛苦苦一年种的粮食被他们骗了。


荒漠苍狼79402513


看到这个题目,在过去没有粮贩子那个年代,那个时候是有生产队的,每年生产的粮食,都会统一上交给国家粮库,属于交公粮,就是把余下的粮食,卖给国家。自从土地承包给个人后,就出台了二道贩子,因为农户人家,每年产出的粮食很少,只能卖给二道贩子,二道贩子收购粮食后,够60吨以后,才用火车皮运出去的。


土地承包个人以后,农民一家最多十亩土地,一亩地打1400斤粮食,十亩地就是14000斤粮食,就这14000斤粮食也不够一个车皮,这就出现了粮食收购站,都是个体经营的,农民拉着粮食,自己送到粮食收购站,到那送的粮食也是分一等二等的,也有几个水之分,个人家粮食收购站,收购到60吨后,再有火车皮运出去,粮食收购站赚的是差价。


再后来大型机器的出现,都是机器收割完苞米后,运回家放在外边晾晒,等到价格提高的时候,再卖给二道贩子,二道贩子是带脱粒机的,脱粒儿完成后,直接过秤,算下多少斤,直接就给钱了,农民省去一道程序。也有的给地里就直接收割脱粒,全方位的服务,也就一条龙,等完成以后,过秤交钱,农民不用伸一把手的,再由二道贩子,拉着粮食直接回到自己的粮食货站。

也有自己人工收割,把苞米掰下来的,再由自己家的车运回来,放在自己家的院里储存,有的直接放在地上,这叫地趴粮,这样能省去很多的费用,才能更多的挣到钱。

要是取缔二道贩子,那就是国家统一收购,还得是送给粮库,由国家统一调配,这就是必然的规律,但是现在国家允许二道贩子经营,那还是由他们经营去吧,他们还给农民谋福利,使农民快些把粮食收割卖掉。


三农刚子


我是乡村淇译,一个在农村种植水稻和养殖河蟹的八零后农民,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也就是一个假设的问题,也就是提问者设想出来的的一个问题,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时没有办法解决的。农民根本自己就卖不出去粮食的。粮贩子就是想到我们农民和客户中间的一个桥梁,如果没有这个桥梁的话我们农民自己是找不到销路的。这个就和过河一样虽然一眼就能望到对面可是河的上面没有桥梁我们也是过不去的。那我来说说没有粮食贩子农民会怎么样。


这个要是没有粮食贩子那么我们还是回到七八十年代的样子,在哪个时候就是没有粮食贩子的,农民想卖粮食只有去粮库卖粮,农民自己在家把粮食晒干装好,以前的交通和运输工具也没有现在的这么发达,都是赶着马车或者开着四轮车去上粮库送粮,到了地方还的排队等好久,等到了你的时候,都是粮库里面的人说的算的,什么水分多了,出米率不好了,都是尽可能往下给你压价,农民也只能有苦自己吃了,因为不上粮库去送粮,没有别的地方能买粮食啊,价格也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

那么这样一来,农民更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了。

要是如果没有粮食贩子,我们农民在收割完稻子之后,每天都要合计着怎么样才能把水稻卖出去,能卖到什么样的价格。可是有了粮食贩子就不一样了。只要我们在想卖粮的情况下可以给粮食贩子打电话他就会过来看粮食的水分和出米率怎么样了。我们还可以跟粮食贩子讨价还价到自己理想的价格。要是给补上我们理想的价格我们还可以找别人来看粮食。这样我们也是占了主动,要是没有粮食贩子,我们哪有这样子。不还是得自己拉着去卖啊。


所以在我看来没有粮食贩子农民只有自己去卖,我就是能卖给国家的粮库,别的地方你是卖不出去的。

还是有粮食贩子的时候比较好,毕竟我们的选择可以是多一点。


乡村淇译


如果没有粮贩子,农民种的粮食能卖给谁?怎么才能卖出去?

仔细想一下,这还确实是个问题。用户和农民之间总是需要一个沟通的桥梁,而粮贩子就是充当中间联系沟通的角色。

我们国家的粮食收购也是经历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变成个人可以收购的。

我还记得小时候跟着家里人一块去卖粮的过程。那是九几年,不管收玉米还是小麦基本都是人工,用镰刀把小麦收割完后,再运到打麦场去脱粒,然后晾晒,最少十来天时间,之后觉得晒的差不多很干燥了,然后再去收粮食的地方交公粮。

我们村到交公粮的地方有大概七八里地,但是那个时候交通不方便,只能用地排车人拉着去。那个时候觉得车真沉,拉也拉不动,用了两个小时才到地方,然后又排队排了一个多小时,最后终于把粮食交上了。

后来终于不用交公粮了,也允许个人收购粮食了,我觉得对于农民是个大的好事。

现在不管收小麦还是玉米,全部用上了联合收割机,在地里的时候就全部弄好了,大部分人都是把粮食再拉到家里晾晒几天,等到水分变少的时候再卖。

给收粮食的贩子一个电话,他们就开着车来了。粮食都不用往家里运,在家门口路上晒干了之后直接过完秤,就放到了粮贩子的车上,今年的麦收就结束了。

一般粮贩子给的价比国家收购粮食价要低个一两分钱,可是像我们农村老家,每户才只有一亩多地,一次也就收个千把斤粮食。

又不是每家都有农用车,从家里到卖粮食的地方,雇个车的话最少需要五六十元,还要搭上半天功夫,去了再排队,想想都麻烦死了,而且并没有多赚钱。

如果没有粮贩子的话,就必须自己去卖粮食。想想还真是不方便。而且卖粮食的话,除了国家收购,再就是卖给当地的养殖大户,或者说当地有大的粮食加工企业或者饲料厂。

如果没有这些大企业,再没有粮贩子的话,那就真的很不方便了。


农村养殖新鲜事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如果没有粮贩子,农民种的粮食究竟能卖给谁?怎么才能卖出去?我想说,还好这只是假设,并不是真实情况的发生。否则,肯定是一个难解,让所有农民感到痛心而又无可奈何的事情。

如果说没有粮贩子的现实能够再次出现和发生,哪不说也可以想象,计划经济年代的历史影像一定会重新显影,装满也撞痛人们的眼睛。

回想已经过去的哪个年代,多少都会有一些让人不堪回首。就说刚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分田到户的那时候,农民的收入路子一时并没有多少,测试粮食水分的仪器也不像现在一样在哪里都可以很方便地买到。一季粮食种下来,用手摸、牙咬,觉得晾晒差不多了,急着换钱维持生活的农民,辛辛苦苦把粮食拉到十里八里的乡镇粮站去交售。经过几个小时排队,可当轮到你的时候,人家粮站职工用测水仪一探,说你粮食的水分多了半个,不能被收购入库的时候,你是怎样的心情?要知道,哪个年代的交通并不像如今这样发达。现如今,家家户户都是有车有辆的。而40多年前的农家好多还是靠人力把准备交售的粮食拉去粮站的。汗流浃背的那活可并不轻松!

农民的粮食只有卖给国家。现在农民的粮食大都卖给小粮贩子的,小贩子再卖给大商贩,大商贩再买给国家,国家再把这些粮食送到需要粮食的地方,也有一些贩子把粮食送一部分到加工厂,加工出面粉再卖给大家吃。那么,农民为什么不直接卖给国家呢?原因是装卸、拖运,费力费油费时。粮贩子到家里来买,还有到地头买的,这一切都省了,说得最简单的话,就是怕挨累的。虽然价格低一点,少挨累了,比亲自卖给国家省事得多,何况差价只能二分钱一斤。小商贩苦的是汗水钱,也是不容易的,没有力气是不能干这一行的,大都是年轻力壮的人,粮食本身就重,所以农民喜欢把粮食卖给他们。农民有利,小商贩也有利。这些小商贩对搞活粮食经济,促进社会发展是有一定的贡献的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好小火侯大伟


没有了粮贩子,农民种的粮食卖给谁?种植一些绿色、有机的特色农作物,基本上与粮贩子搭不上关系。主要还是大面积存在的常规农作物,这类农民朋友大部分的粮食销售都是依靠粮贩子来完成。但是也不必在意如果没有粮贩子粮食卖给谁的问题,粮库、粮油加工企业有的是,总是有销路的。

粮贩子,也不知道应该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如果说是褒义词,经常有粮贩子联合运粮车和地磅老板克扣农民粮食,以及通过一些指标或者手段来压低粮食价格的情况;如果说是贬义词呢?粮贩子少了,农民朋友的粮食卖的还真就比较慢,特别是我们黑龙江农垦以种植大户为代表的的地区,受其影响更为严重。所以,很多的农民朋友对粮贩子是爱恨交加,爱的时候恨不得把你留下,恨得时候恨不得揍你两下。

对于粮贩子来说,粮食收购之后的销售途径主要是粮库和粮油加工企业这两种。粮贩子主要是在农民和收购方中间靠收和卖的价格差来拼缝获利。以我们黑龙江农垦地区的粮贩子为例,在收购水稻的过程中,一台半挂货车大概可以装载50-60吨的水稻。从农民手里收购的时候价格压下去,在卖到粮库或者粮油加工企业的过程中,一车水稻的获利轻松几千元,就是赚的这个差价。但是,也有赔钱的时候,特别是向中储粮系统的粮库出售的时候,粮贩子也是很难受的。


至于说没有粮贩子怎么办?一些粮油加工企业也会派人去粮食种植区收购粮食来满足生产的需求。在我们黑龙江农垦就有很多的粮油加工企业每到秋季收割结束之后,大概在11月中下旬左右的时间就会派人去粮食种植区化验粮食、谈价格进行收购,这个过程是没有粮贩子参与的。只不过这类粮油加工企业的规模普遍不是很大,消化能力有限;如果说想把粮食送到中储粮或者地方的粮库也可以,只要开库收粮了,您觉着价格还可以、可以接受,就可以自己联系运粮车去粮库售卖。而且,这种方式在中原地区是很常见的。

所以,粮食的销售并不是一定要有粮贩子从中沟通、拼缝才能销售出去。只要您想避过这一关,完全可以自己找销路、找车进行销售。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农民手中大部分的粮食都会作为商品粮出售。那么秋后粮价走势如何,购销高峰何时出现,怎样才能把手中的余粮卖上好价钱呢? 国家给了粮食收购保底价,咱农民要做的就是把握好售粮时机,既别像去年早早卖掉粮食导致收入减少,也别惜售错过了时机。一些业内人士提出建议农民:要掌握了解粮食市场价格走势,适时出售。农民朋友可以通过上网查询,或订阅相关报纸杂志,或直接到粮食主管部门咨询,获取准确及时的粮食供求信息,科学判断市场价格走势;要熟悉了解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品种和品质,以质论价。售粮时,必须对自己家粮食的品种、水分、质量等级、出米率和出糙率等指标心中有数。暂不卖的粮要科学储放。粮食是特殊商品,要求有良好的保管条件,水分大不易保存。农户家中存粮过久,鸡刨鼠盗风干损耗太大。一般情况下,对于等钱用、粮食少、家里又没有保管条件的农户,建议在脱谷时,只要价钱合理,在场院就地出售为好。对于不急等钱用,收粮数量大,自身具备较好储藏保管条件的种粮大户来说,可以妥善保管,静观粮价走势再出售。 我们还提醒农民朋友和粮贩、企业经营者们重信用守合同,别为了蝇头小利忘了诚信。



林乡人刚子


中间商,当代中国粮食的弊端,也是去不掉的不良产物,倒买倒卖获取利益。种地的不如二道贩子,二道贩子不如拼缝的,拼缝的不如兑票子的(也就是帮二道贩子算账),最后是黑心企业,车多掉价车少涨价。你说说看农民辛辛苦苦种的粮食,就这么一点一点的让这伙人给剥削了。农民想好都困难。


宝刀2665690074


下面,我就以当下的小麦市场购销为例,来说一说农民手里的粮食到底卖给谁比较好一些。

在最近几年我国的小麦销售大多只能通过两种途径。

第一就是直接卖给国储收购库点,价格比较高,而且不会出现拖欠卖粮款的情况,但是想要卖粮要排队,所需时间比较长,而且在一些地区想要卖给国家粮库,还需要一定的关系。

第二个就是直接卖给个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粮贩子,通过这种途径卖粮比较简单,而且比较快速,甚至有些粮贩子会直接开车到田间地头收购农民手里的粮食,这样一来比较方便便捷,但是相对而言,他们给出的价格也比较低。

以2019年家乡的小麦收购情况来看,很多粮贩子1.05至1.1元一斤的价格从农民手中收购的小麦,然后再以1.12元每斤的价格卖给附近的国储收购库点,以此来赚取每斤两分至五分钱左右的价差来盈利。

我国最主要的小麦主产区,关于小麦的销售途径也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小麦是卖给个人还是卖给国家粮库这个问题,个人以为还要结合自家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如果家中有关系,而且家里的小麦产量比较高,那么毫无疑问,直接卖给国家粮库比较好,因为卖价会更高一些。

一般而言,将达到国标三等的新产小麦卖给国储收购库点时的价格要比卖给粮贩子最少高出两分钱每斤,如果按照每一万斤来计算的话,这就相当于多卖200块钱,而如果家中的小麦有十万斤甚至更高的话,那么卖给国储粮库的价格将会比卖给普通粮贩子的价格高出数千元之多。

如果家里的小麦产量比较低,而且没有足够的关系去打点的话,那么小麦还是尽快卖给粮贩子比较好,然后处理掉,不耽误自己外出打工或者做其他的生意。

毕竟将家里的小麦卖给粮贩子,每斤的价格以卖给国家粮库的价格之间相差虽然有两分钱左右,但是如果价格只有2000斤的斤的话,这样之间的差距只有100多块钱或者200多块钱而已,与其费这个精力不如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其他赚钱的地方比较好。

在我国六大小麦主产区,几乎每年都会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在此期间,几乎每一个粮食主产线都会有一个或者多个国属收购库点来执行小麦零处收购,而其收购价格则完全按照国家出台的收购价格标准来定,以2019年国储小麦收购标准来看,国标三等新产小麦收购价格为1.12元一斤,国标二等新产小麦收购价格为1.14元一斤,国标一等新产小麦价格为1.16元一斤。

但是粮贩子在收购农民手中的小麦的时候,一般都会趁机压价,所以虽然国储收购库点为新产小麦,可谓是明码标价,是粮贩子在收购过程中往往会给出更低的价格,并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利润空间。











农村巧姐


如果没有粮贩子,农民种的粮食究竟能卖给谁?怎么才能卖出去?我想说,还好这只是假设,并不是真实情况的发生。否则,肯定是一个难解,让所有农民感到痛心而又无可奈何的事情。

如果说没有粮贩子的现实能够再次出现和发生,哪不说也可以想象,计划经济年代的历史影像一定会重新显影,装满也撞痛人们的眼睛。

回想已经过去的哪个年代,多少都会有一些让人不堪回首。就说刚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分田到户的那时候,农民的收入路子一时并没有多少,测试粮食水分的仪器也不像现在一样在哪里都可以很方便地买到。一季粮食种下来,用手摸、牙咬,觉得晾晒差不多了,急着换钱维持生活的农民,辛辛苦苦把粮食拉到十里八里的乡镇粮站去交售。经过几个小时排队,可当轮到你的时候,人家粮站职工用测水仪一探,说你粮食的水分多了半个,不能被收购入库的时候,你是怎样的心情?要知道,哪个年代的交通并不像如今这样发达。现如今,家家户户都是有车有辆的。而40多年前的农家好多还是靠人力把准备交售的粮食拉去粮站的。汗流浃背的那活可并不轻松!

也就是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粮贩出现后,种粮的农民在售粮上才真正感到了一身轻松。尤其是近些年,我们这边的粮贩都是在田间地头和农户谈好价格,自带收割机把小麦或者玉米收下来,装车过磅后,现场点钱的。对收获的事情农户根本不用动一个指头,的确是轻松!

如果说现在突然没有了粮贩,要么就是政策变了,要么就是粮食流通出现了让人无法预料的严重滞销。而无论哪一种情况发生,对农民乃至整个中国,绝对都不是好事情。粮贩别走!你有生意,对种粮的农民是个好象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