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何要杀死华佗?是曹操狠毒还是华佗私心太重?

韦金侠


曹操与华佗,一个是当世的枭雄,一个是绝世的名医,两个响当当的人的人生本无多大的交集,但两人还是因为某种关系而联系在一起,最后又因为各自在对方身上得不到想要的东西而产生隔阂,最终华佗为曹操所害。


说到中医界的知名人物,华佗是榜上有名的,且不说他在《三国演义》里被描述的是多么的重要,就凭他传下来的五禽戏和麻沸散都属于中医瑰宝,是凝结着中医智慧的结晶,因此中医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些坑蒙拐骗的江湖术士当然是不能拿来作比较和参考的,真正学得真传的医术还是十分有用的,甚至有些医术比所谓的西医还要好。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节“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描写了华佗被曹操杀害的情形,《三国演义》虽然是文学作品,其中有大量的虚构成分,但是华佗因为要给曹操开颅治风疾而被曹操杀害却是不争的事实,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今天的许多史学家大都认为,华佗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时刻心系天下百姓的疾苦,不肯服侍曹操,专门为曹操一人看病,那么华佗真的是这样的一个人吗?
华佗年轻的时候,通读各家经典,又通晓医术,曾经在徐州一带游学,是个“精通数经”的读书人,同当时大多数读书人一样,入仕做官是华佗的人生目标,他曾经为陈硅、黄琬等官员看过病,得到他们的举荐,让华佗做官,因为华佗不是正统的读书人,不能担任有实权的职务,而区区的刀笔小吏,华佗自然是不看在眼里的,加上此时的华佗正热衷于潜心研读医术,不愿意为此小官而放弃所喜欢的医学所以这些官员的好意都被他拒绝了。

在行医的过程中,华佗深深的感受到医生地位的低下,他的医术是高明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前来请他看病的高官权贵也越来越多,在跟这些高官权贵的接触过程中,华佗的失落感就更加强烈,性格也变得更加乖戻了,难以与人相处,在后悔和自责的同时,他在等待入仕为官的机会再度降临。


我们都知道曹操在晚年的时候患有头痛的毛病,犯病时头痛欲裂,夜不能寐,听闻华佗乃神医,便让人把华佗带到宫中为自己治病,史书上说华佗几针扎下去,曹操的头痛就被止住了,后来曹操因为政务繁忙,头痛的病情也越来越严重,他便想让华佗成为自己的专门医生,但是华佗拒绝了曹操的这个提议。

华佗说这个病短期之内很难治好,即便是治疗也只能说是延长寿命就是说死期将至,这些都未免有点危言耸听了,很明显有要挟的成分在内。

华佗原本以为曹操能够对自己刮目相看,重视起来,提拔自己走向人生的顶峰,现在看来的确让华佗大失所望,曹操仅仅只要求给他当私人医生,并没有别的意思。


于是华佗以收到一封家书为由向曹操请假,回去一趟,到家之后,华佗就说妻子病了,多次请求延长假期,反正就是不回来给曹操治病,之后曹操三番五次的写信让华佗回来,又命郡官去请,华佗自持有才干心高气傲不愿意任人差遣,就这样一直拖延着不归。

其实曹操也是通情达理之人,知道“称病不就”这种段子在前辈故事中发生过多次,多少是有“自抬身价”的意思,是要曹操亲自写信给华佗,又让地方官去请,已经给足了华佗的面子,华佗却任然不肯放下架子,曹操在面子给到位之后,可是华佗仍不识抬举,曹操自然是怒不可遏,认为华佗在玩弄自己,同时也认为华佗再也没有什么作用了,一介庸医而已。


罗贯中在《隋唐演义》里极力的捧刘贬曹,因此人们在印象中普遍认为曹操就是坏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坏事”,而想当然的把华佗定位为“好人”,先入为主的认为曹操杀害华佗的原因就是曹操多疑,然而历史都是后人所著,难免掺杂一些个人情感,小说更算不得历史。












遗产君


历史上,曹操之所以杀死华佗,不为别,就是华佗他自己作死。你还不要不信,假如你是曹操的话,你也会二话不说就直接杀死华佗不可。道理很简单,且听我给你分析一下,求指正!

当时,曹操患有头疾,一旦发作,头痛欲裂,苦不堪言。特请来神医华佗为他诊治,在华佗给曹操看完病后,认为曹操患的是头风病,也就是头中有风涎。曹操急问:那该怎么办?华佗胸有成竹地说:“某有一法:先饮麻沸汤,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方可根除。”曹操一听,就急了,直接把华佗关进了大牢,不久之后就把他给杀掉了。为何华佗给出了医治方法,曹操却杀掉了华佗呢?

这是因为华佗他自己作死,以当时的医疗条件,给曹操做什么开颅手术,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夜谈。华佗用利斧砍开脑袋,没有无菌手术室,没有锋利的手术刀,并且大脑那么多神经,一不小小心,曹操就直接植物人了,可以说华佗的开颅手术简直就是等同于谋杀无异。曹操这么多疑、聪明、心狠的一个人,对一个拿自己生命开玩笑的人,岂能手软呢!


即使像我们这些对开颅手术有一定了解的人,穿越到三国,突然有一天华佗说给你来一个开颅手术,你敢让他给你做吗?你肯定也会认为华佗这是在拿我们的生命在开玩笑,你丫不一巴掌拍死他才怪了!华佗之死,就怪他对自己的医术太自信了,超越了时代,最后就悲剧了! 各位,你们说呢?


密探零零发


曹操是心狠手辣滥杀无辜的一代奸雄,无论谁让他看不顺眼都立即杀死,身边的仆人被他以做梦的名义杀死,曹操的儿媳因为小事得罪了曹操也被他杀死,汉献帝的伏皇后董贵妃及她们的孩子也都被曹操杀害。

由于曹操彻底控制了东汉朝廷的政治军事,他完全掌握了生杀大权,多次屠城,对徐州等地的无辜人民进行屠杀,东汉的文武官员曹操想杀谁就杀谁,孔融杨修崔琰边让等杰出人物都被曹操杀害,连辅助曹操打天下的重要谋士荀彧因为反对曹操做魏王篡汉也被曹操杀害。

华佗是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一代名医,一辈子救死扶伤做好事,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其中包括曹操 ,华佗掌握了世界上最早的开刀做手术的技术,曹操有头疼病,华佗要为曹操做开颅手术,心狠手辣的曹操怀疑华佗要害他,最终杀害了一代名医华佗,最让人可惜的是,华佗一生呕心沥血写下的很多宝贵的医学书籍也因此被毁而失传。

现在一些势利小人拼命吹捧杀人如麻的一代奸臣曹操,却颠倒黑白诋毁污蔑救死扶伤的一代名医华佗,真是丧心病狂,狼心狗肺。


厚德载物49847


曹操性格复杂,既有雄才大略,容人之量,又好猜多疑,阴晴不定,他杀掉华佗,完全是一时冲动,所以之后才会后悔,在这件事上没必要替曹操遮掩。

华佗生活在东汉末年,是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说起古代名医,华佗绝对是No.1,他简直就是神医代名词,时至如今,我们吹嘘一个名医医术高明,都说他是“华佗再世”。

出人意料的是,华佗虽是当世名医,成就斐然,但他本人却后悔做医生。

华佗年轻时在外游学,但他不喜欢读死书,死读书,对靠读书入仕做官没有兴趣,所以选择了钻研医术,他不仅苦读医书,还到处游学,足迹遍布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等地,所到之处,救死扶伤,妙手回春,声誉显著,在当时已经是数一数二的名医。

华佗的声名鹊起,很快引起高官权贵层的注意,包括曹操在内。

曹操有头疼的毛病,而在古代没有开颅手术,像头疼这种疑难杂症,光靠“望闻问切”这些中医传统诊断法是无法准确判断病因并进行根治的,因此尽管曹操多方求医问诊,始终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他的头疼病一旦发作,疼痛难忍,甚至危及生命。

演义中的华佗之死

后来,曹操听说华佗是当世第一名医,就找人把华佗召来给自己看病。

华佗一番“望闻问切”后,面色凝重。

曹操问华佗:神医,此病能否治愈?

华佗沉思片刻:无法治愈。

曹操大惊:我这是没救了?!

华佗回答:无法根治,但可以延寿。

曹操松一口气:不说清楚,还以为我立马不行了。

华佗回答:延寿可以,但需要开颅,打开丞相的脑壳,让我手术。

曹操惊呼:什么!要打开我的脑壳?!

华佗点头:不错,正是,要开颅。

曹操大怒:大胆老头!竟要打开我的头颅,这不是要我的命吗?!

于是,曹操下令把华佗抓起来投入监狱,罪名是“涉嫌行刺”。

不久后,华佗在狱中承受不住严刑拷打,竟然一命呜呼!

以上故事源自《三国演义》,不乏演义虚构的成分。

正史上的华佗之死

在正史上,华佗之死也是曹操的锅,但情节不同。

同样是曹操召来华佗给他治疗困扰多年的头痛病,华佗经过仔细诊视后,使用自己擅长的针灸为曹操进行了治疗,结果对脑清目明,疼痛立止,让曹操高兴不已。

不过,华佗很快给曹操泼了一盆冷水,他告诉曹操说:“您的病,乃脑部痼疾,近期难于根除,须长期攻治,逐步缓解,以求延长寿命。”

华佗的话很有道理,但曹操却不相信,他认为华佗在故弄玄虚,欺骗自己,开始对华佗有些反感,不过曹操此时未动杀机,还是把华佗留在府中,同时允许他为百姓治病,只是要求他不得远离丞相府,确保随叫随到,随时提供专业医疗服务。

华佗老老实实呆在曹操府中,但时间一长,华佗呆不住了,他想家,也想尽早逃离这个是非之地,于是向曹操请假说要回家探亲,探亲假休完后就回来,曹操当然批准了。

探亲假期满后,华佗还是没有返回,这让人感到很奇怪。

曹操下令甚至亲自写信,三番五次催促华佗回来上班,华佗却说自己老婆病了,需要贴身照顾,自己要续假,照顾生病的老婆,曹操用了很多手段,华佗还是不露面。

曹操十分恼火:好你个华佗,区区一个江湖医生,居然这么拽?

曹操派了两个人到华佗家查看,并嘱咐使者说:“如果华佗的妻子真病了,就她赐小豆四千升,还放宽假期期限;如果华佗说谎了,就把华佗就地逮捕,投入监狱。”

使者到了现场一看,华佗果然撒谎了,他老婆还胡蹦乱跳的,没有一点生病的样子,所以使者当时就把华佗押了回来,曹操要追究华佗“不听皇帝指令”的责任,从重处罚,而谋士荀彧却向曹操替华佗求情说:“华佗医术高明,关系无数人生命,应该多包容他。”

曹操更生气了:“这个不用担心,全天下还找不着华佗这种无能鼠辈吗?”

在曹操的授意下,狱吏开始使用强硬手段,给华佗上了重刑拷问,经常进行严刑拷打,结果缺乏经验的华佗经不起折腾,很快就一命呜呼,死在监狱中。

后来,曹操的儿子曹植患病,遍访名医都无法治愈,最终英年病逝,令人唏嘘。这个时候,有人对曹操说如果华佗在世,一定可以救活曹植。这时,一向多疑自负的曹操才追悔莫及,后悔一时冲动杀了华佗,但一切都为时已晚。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我们来看看三国演义里面的说法。

华佗要用斧子打开曹操的头颅,曹操认为这种行为太过荒诞,再加上华佗与关羽有过接触,曾经为他刮骨疗伤,在曹操看来,他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华佗与关羽是一伙的,华佗医治是假,要取曹操之命是之真,于是就将华佗给杀死了。

那我们再来看看三国志的说法。

对于华佗来说,他成为名医是一个意外,他本来是学习经学的,可是没想到,他的医术天赋十分高深,所以华佗心里一直是很矛盾的,又想继续学习经学,又想救助别人。

华佗与曹操是老家,都是沛郡谯县人,曹操做为一方诸侯,他认为,以他的实力,华佗做为他的专治医生,给华佗的俸禄也不会低,华佗应该没啥意见呀。

可是华佗内心还是十分矛盾,他更不愿意只呆在曹操身边,只给曹操一个人看病,他更想云游天下,救助更多的人,所以他在曹操身边呆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就向曹操告假,其实他压根儿没想回来。

曹操的偏头疼,是间歇性的,好的时候,他当然没啥想法,可是一发作的时候,他就特别需要华佗,因为华佗医术确实高明,一针下去,立马能够解决曹操的问题,所以当他发作的时候,他就希望华佗能在身边,及时救治,缓解他的痛苦。

可是华佗对他的解释是,他这个偏头痛,是慢性病,是没变化医好的,只能长期的调理,而曹操不相信,他认为华佗是故意的,是在待价而沽,是想提高自己的身份,他更相当,这个世界奇人异士很多,难道就只有华佗会医治吗?他不相信!

华佗只能对曹操撒谎,他本想,曹操不会强求他,以后就不管他了,可是曹操却是一个坚持的人,再加上发作的时候确实痛苦,所以派人去验证华佗说的事情是不是真的。

得到的结果,显然是华佗撒谎了,曹操心里自然十分恼怒,好呀,既然华佗你不愿意为我医治,那我留你何用,所以不顾荀彧的反对,就将华佗给杀死了,而之后,他就后悔了,因为他的爱子曹冲病重,再也没有华佗能够救治他了。


历史简单说


这个问题,我从3个方面为大家说明吧。

1、从《三国演义》的角度来说,作者罗贯中要把黑魏的方针贯彻到底,所以曹操不仅多疑嗜杀虚伪,在临死前也在中医史上荒唐了一辉。在关羽被孙权杀后,孙权把关羽的人头寄给了曹操,曹操去看老朋友的头发现关羽突然睁开了眼睛,一下子把曹操吓得头风发作,病入膏肓,有人举荐神医华佗,曹操知道华佗曾给周泰治疗,也给关羽刮骨疗毒,对他的医术自然是信得过,但在听完华佗诊断得知要开颅去头风时认为曹操要害他,于是就把曹操杀了。其实华佗在被请进曹营那一刻就注定走不出来了,如果他说治不好曹操的病恐怕曹操也会以诈骗罪将其杀害。

2、从历史的角度来讲,我们先假设华佗这个人确实存在,也确实在曹操手下为官,只不过后来华佗回乡探亲久久未归,请假期过了曹操派人去请他他也以妻子生病为由不来,于是曹老板生气了派人去暗访,结果发现华佗在说谎,最终曹操以欺君之罪和不从征罪将其处死。按照历史角度来讲,华佗之死有咎由自取的成分在里面,你也可以说曹操太严厉,怎么说都行。

3、我们假设曹操真的接受了华佗的开颅手术,他生还的几率有多大呢,恐怕接近于0吧,首先头部聚集了不少神经,曹操真能忍住剧痛吗,你可别说华佗有麻沸散,现在恐怕也没人知道麻沸散的成分。现代一个简答的小手术姑且要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那么东汉末年拿酒消毒能解决卫生问题吗。再说的夸张一点,脑部圣经千千万,华佗可能只知道穴位而不知道神经分布,怕是手术做完后也会破坏不少神经,曹操也得痴呆,华佗还是得死。所以若华佗真的给曹操开颅,那他确实是想杀害曹操无误了。


逻辑文史游


曹操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而华佗只是一个方技之士,在当时看来,华佗是一个地位底下的江湖郎中,虽说他精通医术,创造了很多医学奇迹,但是权倾朝野的曹操为何容不下一个华佗呢?这确实是值得我们思考。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面,认为是曹操生性多疑,所以才赐死华佗。但是小说毕竟是小说,它的虚构成分比较多。而在历史学者看来,主要是两个观点,一方面是认为华佗向曹操要官做,而激怒了曹操,另一方面是认为华佗对于曹操而言,并没有价值而言,曹操并没有拿他当“人”。



其实这两个观点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所以也只是一方之言,并没有被史学界认同。首先,华佗是个文人,从小饱读经书,在乱世之中,以医为业,他对儒学深有研究,对于为官是没有很大意思的。东汉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举荐制,是要从孝廉做起的,华佗此时已经年纪很大了,在发须发白的情况下,再去混迹于官场,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在陈寿的《华佗传》中,有记载“太祖闻而召陀,陀常在左右”。对于一个文人士大夫而言,华佗的理想是去治病救人,而不想依附曹操,成了一个奴隶。还有说法说是华佗假借家中有事,一直不肯接受征召。在陈寿的三国志里面,华佗年且百岁而就有壮容,意思是虽然华佗当时身体硬朗,但是他已经很年迈了。所以,华佗不去当官并不是自己做作、嫌官小,这跟他的人生理想和现实状况有关。

对于学者认为的第二种说法,也是不够严谨准确的,在封建社会,统治者是不会把老百姓当作“人”来看待,但是这并不是曹操杀死华佗的理由。你能说荀彧不是人才?杨修地位不高?孔融名声不够大?这些地位显赫之人都被曹操无情杀害,可见,是否被曹操拿着当“人”看,并不是被杀死的主要原因。



而我认为华佗之死的原因在于曹操的政治权威受到了华佗的否定,虽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和周文王一样没有称帝,但是他和多数封建帝王一样,在自己位高权重的时候,就会想在所有方面来提高自己的威严。华佗是一个深受儒学影响的文人,拒绝曹操的征召,是让他很没有面子的,否定了他的政治权威,即使后来有荀彧为其求情,曹操还是按照汉律将其斩首。


曹操一直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有时他嗜杀成性,有时又很关心百姓疾苦,有时他宽厚爱人,有时他睚眦必报。其实,在我看来,曹操做事情有个准则,对他有用的就留下,没有用的就诛杀。华佗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无用”之人了。华佗不愿意给曹操“专视”,返乡不归,有能力治好他的病,让他饱受病痛,在曹操看来,华佗已经成为了无用的“鼠辈”。


荷马诗人


欢迎关注历史云顶,每天都抽送现金红包!

说起华佗刮骨疗毒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当年关羽中了毒箭,胳膊一到下雨天就疼得厉害,于是请来华佗为自己治疗。华佗仔细观察后说,要准备一个悬挂着的铁环,把关羽的胳膊放进铁环里收紧,再用被子蒙住头,用刀割开肉,把骨头上面的毒给刮掉。没想到关羽一听,直接说,何必这么复杂,伸出胳膊就让华佗直接处理,类似于麻醉药的麻沸散都不要喝的。于是华佗直接划开了关羽的胳膊,发现里面的骨头都绿了,旁边的人都看得头皮发麻,关羽自己却依然喝着酒面不改色。最后华佗缝上伤口,成功结束了手术。

这件事对于华佗和关羽都是一段佳话。然而你知道吗,当华佗同样提出要为曹操进行手术的时候,却惹恼了曹操,最后丢了自己的命。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当时曹操由于经常头痛,就请了最有名的神医华佗来看,结果华佗诊断为曹操脑子里有肿瘤,要求把曹操的头颅破开进行手术,这下曹操就不乐意了,觉得华佗是要害自己,就派人把一代名医关到牢里打死了。事发突然,连华佗的心血著作都没有留下,实在令人扼腕。后来曹操也经常因为这件事,被世人认为是其心性多疑的表现。

然而,曹操杀了华佗真的是因为多疑吗?恰恰相反,我认为曹操的做法是特别明智的,理由如下:

第一,就算华佗不是有意要加害曹操,就算他是真的要做开颅手术,根据史书记载,我们找不到在这之前古人做开颅手术的记载,而华佗的医学研究不可能是基于活人实验的,所以他无法了解清楚手术过程中可能会有的突发情况。毕竟开颅手术和刮骨疗毒可不一样,刮骨的失败了大不了废一条胳膊,而开颅的失败了不死也只剩半条植物人的命。何况那时既没有输血也没有无菌设备,就算手术当时成功了,过后的细菌感染也会要了曹操的命。

第二点呢,就是当时天下割据混乱,曹操作为一个集团的领导者,肯定没办法放心把自己的命完全交到别人手上,而且历史上的华佗,也不是毫无城府的人物,据说当时华佗被请来的过程并不是那么顺利,一开始他要求曹操给他高官俸禄,他才肯医治,被曹操拒绝了,于是华佗直接回家了,曹操又派人请了好几次华佗才过来,一过来就提出要做开颅手术,这难免让作为古人的曹操心生疑虑。

其实,华佗最后要求做手术虽然遭到曹操拒绝而失败了,自己也丧命了,我们从而也无法确定他的真实想法,但他在医学方面勇于挑战的精神还是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的。


历史云顶


老衲侃春秋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

很早的时候,古人就把人分为了三六九等。《论语·阳货第十九》中孔子有一句话:“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意思是说:“只有上等的聪明人与下等的愚笨的人是不可改变性情的”。

从这句话的本意来看,孔子认为人的性情大都是可以改变的,只有上等的聪明人与下等的愚笨人是不能够改变的。

东汉的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又把古今人物归入其《汉书.古今人表》的“九品量表”之中,分为上(上智),中(中人),下(下愚)三等。

在每个等级中又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以及下上、下中和下下三等。这也许就是后人分三六九等的来源吧。

后来又按职业,把人的尊卑分为九种身份,依次是:帝王、道士、文士、官吏、商贾、医卜、僧尼、士兵、农民。

再后来又有了“三教九流”之说。

“三教”指的是中国儒、道、佛三大教派。“九流”又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上九流: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中九流:举子、医生、相命、丹青(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 尼。

下九流: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巫婆及拐骗)、盗、窃、娼。

从上面所列可以看出,今天担负“救死扶伤”角色,地位崇高的大夫,在古代是把他们和算卦看风水的列为一类的,其社会地位并不高。

三国时期出了一位神医,他的名字叫华佗。虽然他当时在方圆百里之内都很有名气,但在士族眼里,也不过是一个游方郎中而已。

后汉书记载,华佗的为人,脾气很不好,很不得意,对以行医为职业而感到羞耻。

“为人性恶,难得意,且耻以医见业。” (《后汉书·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下》南朝宋·范晔)

可见在华佗看来,他虽然在行医,而且医术很高超,但那只是为生活的所迫而已。

既然为自己的职业感到低贱,那他羡慕什么呢?虽然史书中没有明说,但可以想见,他还是羡慕官场,总是在寻找机会能够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我们往下细看就能发现一些端倪。

广陵太守陈登得病了。当时的症状是面色赤红,心情烦躁。四处打听之下,才知道名医华佗,此刻就在左近,就急忙命人去请。

华佗到来后,看了他的病症,吩咐仆人准备十几个脸盆,然后为他诊治,结果陈登吐出了几十盆红头的小虫子。

这些腌臜物吐出来以后,华佗为他开了药。说是因为吃鱼才得的这个病。这次诊治只是暂时缓解了一下,没有去根,此病三年后还会复发,到时候再向他要这种药,这个病就可以根治了。

其实这里头华佗的做法让人寻思。既然查清了病因(可能就是今天所说的奇生虫病),而且还明知三年后要复发,那为何不留下药来,让太守的病彻底根除?

其实仔细想一下就能看出,华佗这种做法,明显的是对太守“拿了一把。”

好像是在说,你的病不是一下子就能治好的,要慢慢来——潜台词就是我有救你命的药,那你该知道怎么办了吧?

谁知陈登以为这只是个小毛病,所以看完病后,他好了伤疤忘了疼,并没有引起重视,也没有特别的表示。

结果三年之后旧病复发,再派人寻找华佗,可药童告诉使者说华佗上山采药还没回来,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回来。无药可救的陈登就这么去世了。此事载于正史《三国志·陈登传》。

当时的太守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兼军分区司令,是一个封疆大吏。就这样,因为华佗的“留了一手”,最后遭遇不幸。看到这里,我们对华佗的医德产生质疑。

现在轮到曹操了。

曹操一直有头痛的毛病,据猜测可能是早年得了一种头风病,中年以后,日益严重。每当病发时,总是心乱目眩,头痛难忍。请了许多大夫给他医治,但是都疗效甚微。

后来打听到,名医华佗,正在左近游医,就召他前来诊治。华佗来后,几个银针一扎,曹操片刻便脑清目明,疼痛立止。曹操十分高兴,要重赏华佗。

谁知华佗听后,谢绝了丞相的封赏,告诉他:“您的病,乃脑部痼疾,近期难于根除,须长期攻治,逐步缓解,以求延长寿命。”

曹操虽然也求医问药,但对医者也并不尊重,听了华佗的话后,觉得这是在故弄玄虚,因而心中不悦。但曹操的心机非常深,心中虽然不快,并没有表现出来。于是华佗便留在府中治病,闲暇时还允许他为百姓治病。

华佗待了一些时日,有些待不住了,于是找借口说:“收到了一封家书,暂时回去一趟。”

此时曹操的病情大有好转,华佗借机提出,要回家看看。那自然无法再强留,只好准了他几日假,让他回家安顿完以后再回来随时听用。

再回来?华佗这一走,真有鸟入深林、龙游大海的感觉,哪能那么快回去。于是推脱说妻子病了,多次请求延长假期。

眼看华佗久不回归,曹操心里很着急,下诏令郡县征发遣送,但华佗自持有才能,厌恶为人役使以求食,仍然不上路。

曹操听了这个回信,心中开始画魂。心说,你不是手到病除的神医吗,怎么连自己老婆的病都治不好呢?其中必有蹊跷,于是很生气。

但城府很深的曹操,他并没有把事情做绝,只是吩咐手下人,到华佗家去探一探实情。如果他妻子真的病了,便赐小豆四千升,放宽假期期限;如果是欺骗,就马上逮捕押送回来。

结果是不言而喻的,手下一去马上就真相大白了,那还有什么客气的?他们给华佗戴上枷锁,押解到许昌,直接投进了监狱。

审讯一点难度都没有,华佗供认不讳。依汉律,他犯了两条罪:1、欺君之罪;2、不从征罪。这些罪名可都是死罪。

谋士荀彧听说了此事,来到曹操面前求情:“华佗虽然犯罪,但念他是个很有名气的大夫,他的生死关系着大批病人的生命,我们应该包涵宽容他。”

曹操说:“不用担忧,天下就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

从曹操这种话语里可以看出,其实这些所谓的名医,在他眼里的确没有什么地位。

华佗就这样,最终冤死狱中。

华佗死后,大家都觉得很惋惜。而每当曹操的头痛病复发时,手下的人束手无策时,都会不约而同的想起华佗来。但曹操却说:“我的这个病,多少人看了,都不见效,华佗来后,病情缓解了许多。这么看来,只有他能治好我的病。但是那小子想要凭借给我治病的机会来抬高自己,就是我不杀了他,他也不会为我除去病根的。”

但曹操不愧是政治家,他看人能看到骨子里,分析问题也能入木三分。

就这样,曹操,因为怒杀了华佗,而一生遭受病痛的折磨;华佗呢?则由于“留一手”而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两个人落个双输的结局。

《汉书》汉·班固

《三国志》西晋·陈寿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老衲侃春秋


看了好几个回答,我也是醉了。各种把小说情节加自己想象结合到了一起,然后胡吹乱侃就是一个答案了。我最近在读三国志,还是由我来还原历史真相吧。杀华佗就两个原因。

华佗欺骗曹操

曹操得了重病,就召来华佗治病。治了一段时间后,华佗由于许久没有回家了,就先回家了。后来,曹操数次召华佗去治病,华佗不喜欢被朝廷役使(也不愿意做官),就谎称妻子生病。曹操派人调查,发现华佗欺骗自己,曹操生气了(曹操萌萌的说道:欺骗宝宝,宝宝生气了,后果很严重),就要杀了华佗。

对医术人才的不重视

像华佗这种医术高明的人才,曹操要杀,自然有人求情。荀彧求情到,华佗医术高明,他能关系人的生死,不如留他一命。曹操却说,天下还缺这样的人吗?甚至还把华佗比作像老鼠一般的贱人。

于是,华佗就被杀了。可惜的是,他的有关医术的书籍也没有流传下来,送给了小卒,小卒不敢要。值得一提的是,曹操后来后悔了,因为曹冲死的时候,发现天下没有名医医治,这也是对曹操的报应吧!(华佗也没有给关羽刮骨疗毒过。可以进我主页查看另一个回答,讲得更加详细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