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张笑春医生关于用CT影像做为目前新型冠状肺炎认定依据的提议?

明明


张大夫作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肯定有许多的实战经验和心得体会,上述观点的提出肯定是建立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的。个人倾向于支持张大夫的上述观点,这是因为:

一、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具有确诊的意义,但是该检查得出结果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检查有结果受采样、试剂等影响的可能。由于检查试剂储备不足,特别是在武汉地区,由于事发突然,短时间内大量病例暴发,刚开始一段时间很多人都是由于缺少检查试剂,无法得到检查和确诊。

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在胸部ct片下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这也是张大夫提出上述观点的一个重要依据。

三、不管是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还是胸部ct检查,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两者结合起来。胸部ct用于快速的检查和筛查,而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用于进一步确诊。

病号数量较少的地区,对于疑似患者可以采取隔离观察治疗,首先用胸部ct初步筛查。到达隔离点后,进一步行病毒核酸的检测以确诊。而对于病号数量较多的地区,例如武汉,用胸部ct检查来初步的筛查疑似患者,可以有效的避免将大量疑似患者放回家中等待检查结果,从而产生感染扩散的风险。

最后要说的就是,要相信国家对疫情防控的决心和能力,个人要努力配合好国家的号召,居家隔离,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到过疫区或者是与确诊病人有密切接触史的,要主动报告、登记、隔离观察。


心电图刘医生


张笑春老师是武汉抗击疫情的一线医生,经验丰富,仁心仁术,最近累得嗓子都沙哑了。

在武汉当地医护人员的积极努力下,加上全国各地的援助,床位紧张问题已经得到很大缓解。

但张老师为代表的一切医生发现,潜伏期感染以及疑似病例的传播,需要加大力度控制,避免病毒在家属之间传播。

为了更有效地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早期诊断、早期隔离变得尤为重要。

一开始的确诊病例依赖病毒核酸检测,张笑春主任等一线医生发现,很多病人一开始核酸检测可能表现为阴性,需要多次检测,有可能造成延误治疗以及病毒播散。张主任呼吁将CT影像作为高度疑似病例筛查的主要依据。

有些病人已经表现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的CT特点,但核酸检测仍然有可能阴性,

2020.2.3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影像科张笑春教授在朋友圈中发出了“强烈推荐CT影像在2019nCoV肺炎”诊断的主要依据,立即被转载到各大自媒体,获得了传染影像届同仁及心胸应届同仁和重点疫区网友广泛关注和支持。

国家卫健委的领导也关注到张主任的呼吁,目前该呼吁已经被纳入国家卫健委刚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将“疑似病例具备肺炎影像特征者作为当前湖北省重疫区临床诊断病例标准”。 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卫健委的快速反应!

相信由各位一线医务人员的艰苦作战和勇于担当,有政府统筹调度和管理、有全国人民的支持,有武汉人民的支持配合,一定会打赢这场“抗击肺炎的人民战争”的!


影像科豪大夫


美国放射肿瘤学会院士张玉蛟呼吁:时间就是生命,恳请有关部门,尽早制定CT 在检测新冠肺炎病人诊断原则与标准,同时向全国医院范围推出诊断指南。

及国内某些专家都呼吁制定CT 在检测新冠肺炎病人诊断原则与标准。

因为核酸检测不够,况且核酸检测也有假阴性,最近漳州就出现一例,CT检查高度疑似新型冠状肺炎,而核酸检测前3次都是阴性,而第4次检测才显示阳性。

CT检查属于X线计算机断层现象,很多疾病有其特征性的表现,就像人,每个人都有其个性或者性格一样,是能诊断的,比如大部分肾癌,典型的肺结核,肺炎......当然,诊断疾病,医生会问病史、查体,辅助检查,综合判断的。

所以个人建议,同意大家的呼吁,制定相关指南,如CT检查非常典型的表现,又有流行病学史,也就是疫区的或者有相关接触史,可以确诊。如果发病早期,CT影像不典型,还是需核酸检测。

欢迎评论区吐槽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