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人員吹響戰“疫”號角

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連日來,全國高校科研工作者紛紛把科研精力投入到最緊迫的疫情防控攻關任務上來。從1月下旬起,北大、復旦、浙大、南開等一批高校集結科研力量,啟動了一批應急科研攻關項目,他們與科研院所等聯合攻關,在這場與病毒爭奪生命的戰“疫”中貢獻高校科研力量。

幾天前,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浙大醫學部教授李蘭娟帶領科研工作者成功分離了8株新型冠狀病毒,她表示,“有幾株非常適合做疫苗”。

浙江大學牽頭,聯合省內多家科研單位承擔了“新型冠狀病毒病原變異與防控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目前,實驗室正在對病毒的變異、病毒的致病力等進行研究,以及通過病毒來研究新型疫苗和篩選抗病毒藥物。

病毒基因序列對於檢測、快速診斷、疫苗研發和藥品研發都具有重要意義。北京大學的黃岩誼和謝曉亮研究團隊聯合清華大學王建斌研究團隊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發佈研究論文,稱已開發出名為SHERRY的轉錄組測序快速建庫新方法,這一方法有望助力新型冠狀病毒的測序。

據介紹,新轉錄組測序快速建庫方法將簡化建庫的過程,同時大幅減少樣品的用量。整個流程需要5個步驟,可在1個試管中完成,時間僅約4小時,其中手工操作時間不到半小時,成本僅為常規方法的五分之一。

研究團隊的首個臨床應用就是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進行測序。新型冠狀病毒屬於RNA病毒,其序列已被中國科學家測出。與現有的RNA測序建庫方法相比,SHERRY更靈敏、更簡單,這對檢測和分析十分重要。

新型冠狀病毒潛伏期較長,且潛伏期也具有傳染性。為了能讓這種善於潛伏的病毒更快現身,人們需要靈敏度更高的檢測試劑盒。

天津大學團隊聯合金麥格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發團隊經過艱苦攻關,成功研發1小時就可檢驗出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該試劑盒可以針對新冠病毒疑似病例,在病毒潛伏期介入檢測,大大縮短了檢測時間。

該檢測試劑盒利用已知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中高度保守序列設計的特異性引物,避免了其他同源較高的冠狀病毒的影響,保證檢測的特異性和準確性。目前,該試劑盒正在加緊臨床驗證,在獲得相關部門檢驗審批後,將助力各級疾控部門及醫療機構,用於疫情的快速識別、鑑定,以便及時採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與此同時,該檢測試劑盒配合自動化核酸提取儀、核酸提取試劑及磁珠等耗材,為新型冠病毒的快速檢測提供一條龍的解決方案,避免了多企業不同儀器試劑及檢測試劑盒的匹配差異給病毒核酸檢驗帶來的干擾,提高了核酸檢測確診的精準性。

為了與疫情搶時間,天津大學生物信息中心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註釋數據庫已上線,並納入中國國家基因組科學數據中心向全球開放服務,便於各界共同開展病毒防治相關藥物的研發。

目前在美國NCBI網站上公佈的新型冠狀病毒全基因組序列,很大一部分缺少詳細的基因組註釋,尤其是對多聚蛋白酶切位點的註釋。天津大學生物信息中心的高峰教授、羅昊博士採用已研發的ZCURVE_CoV系列軟件對包括新型冠狀病毒在內的2000餘株冠狀病毒的基因組進行了基因識別和酶切位點預測,並以數據庫的形式提供網上服務。

該數據庫有望為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結構、基因功能及病毒起源與變異以及藥物研發等重大問題的研究提供科學根據。作為合作單位之一,該數據庫也可在國家基因組科學數據中心網站通過跨庫檢索形式訪問。

1月30日,國家衛健委正式批准復旦大學三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簡稱“P3實驗室”)開展新型冠狀病毒實驗活動。該實驗室將針對肺炎疫情相關的新型冠狀病毒開展病毒培養、動物感染實驗等項目。

在此之前,復旦大學應天雷等團隊已宣佈,首次發現SARS-CoV特異性人類單克隆抗體CR3022可以與新型冠狀病毒的受體結合域(RBD)有效結合。CR3022或有潛力被單獨或與其他中和抗體組合開發作為候選療法,用於預防和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南開大學舉全校之力啟動了4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應急科研攻關項目。其中,由洪章勇教授牽頭的團隊,與華中農業大學聯合攻關,進行抗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研發工作。由張宏愷研究員負責,聯合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原校長饒子和團隊,從康復病人血液中分離中和性抗體及抗體工程改造,希望儘快獲得針對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全人源中和性抗體,用於病毒診斷和疫情防控。

張曉東教授致力於開發“抗病毒口罩”,該口罩依據病毒與結合蛋白特異性結合的特點,能高效截留和吸附病毒,達到阻止病毒傳播的目的;同時“抗新型冠狀病毒治療性多肽霧化製劑”也正在研製。

黃森忠教授團隊致力於傳染病模型預測,他們應用學校自主研發的EpiSIX程序,實時跟蹤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並將預判結果提呈疾控部門參考,同時對未來可能的疫情防控積累數據與經驗。目前,南開大學已啟動第二批項目徵集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