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政治聯姻經常有公主外嫁的情況,為何卻很少見外邦公主嫁入本朝呢?

宋啟珠


古代政治聯姻經常有公主外嫁的情況,為何卻很少見外邦公主嫁入本朝呢?

  這個怎麼說呢,有幾個方面吧,我簡單說幾句,以作拋磚引玉之用。

  咱們古代,的確是經常有公主外嫁的情況,不過呢,這個公主可真可假,真的時候極少極少,絕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冒牌貨前往和親,了不起的,給個宗室女就算很給面子了。當然了,為了名分上好看一點,給這些女子一個公主的名號,反正對於咱們的皇帝來說,給個稱號又不要他的命,大家都高興,都體面,沒什麼不好的。

  咱們心裡都明白,這些公主們出嫁,說得好聽點,是和親,是政治聯姻,說得不太好聽的話,就是用她們來換和平,是在實力還不太夠的情況下,延緩戰爭,雙方都憋大招。她們自己也知道,比如說王昭君,都不傻的。

  為什麼咱們常外嫁公主?

  很簡單,實力不夠的話,只能先忍忍。雖然送了女人和錢出去,但咱們心理上和政治上還是有優勢的。有什麼優勢呢?咱們把公主嫁出去,生下來的孩子呢,就有一半咱們的血統,這孩子將來有望登上皇位時,咱這個外公,舅舅不該得點便宜嗎?到這孩子大了,咱再送一個“公主”過去和他成親,再下一代,咱就是曾外公,舅公了啊,累世積攢下來,他們生生世世都得低咱們的輩份。就這樣,他還不成了自己人?就算這孩子不聽話或者掌不了權,或者乾脆就沒能生出孩子來,可那會兒咱們早就準備好了,不用怕,打。

  外邦的人呢,在這方面頭腦用得比較少,在他們看來,女人不女人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隨著她來的工匠們的技術和金錢,有了這些,他們就可以長足發展,將來好再打勝仗娶咱的公主,得再多的陪嫁禮物等。只是他們想不到的是,這些技術,這些文化,最終會在他們本邦發揚光大,培養出一大批親近公主國的勢力,他們的本邦,終會慢慢被同化,被融合。

  為什麼咱不太接受外邦公主?

  有肯定是有的,但極少,畢竟這麼多朝下來,外邦打了敗仗,送些美女來朝貢的事情肯定是很多的,但為什麼史書上記得很少?說句難聽的,首先是因為不稀得。

  這個其實也很好理解。外邦的公主或許可以美如天仙,但是估計多數會有些審美不同。皇帝有很多時候,是把她們當玩物來看待的。咱們本邦女子就不同了,貌美如花,多才多藝,性情溫柔嬌媚的,剛烈賢德的,要什麼有什麼,女人,從來不缺。外邦的女子,嚐個新鮮也許可以,但真要讓她掌管後宮?那不可能。咱們看看香妃再怎麼得寵,也不過就是金絲雀罷了。

  其次是因為政治上要考量的東西,也的確太多。正如咱們嫁公主去番邦,目的是為了將來,外邦的也一樣會有這樣的目的,血緣親情這種東西,隔不斷。

  血統這個東西,咱們中國人是很看重的,咱們雖都以父系來算,但是母親的出身,同樣重要,要不然也不會有那麼難聽的詞了。退一步講,從皇權的角度來講,於皇帝來說,也很不妥。

  外邦公主嫁入本朝,生下孩子了,自然會得到他們母系親屬的全力支持。如果這孩子不受皇帝的寵還好說,萬一這孩子很受寵,也很能幹,別說大臣們睡不著,就是皇帝也睡不著了,本朝的外戚集團,已經很可怕了,他們往往容易發動政變,這還是在他們只有少量兵馬的情況下,歷史上的例子不勝枚舉。可這個外邦公主生下的孩子呢?他的外公家裡,不但有人,還有土地還有軍隊,大軍一殺來搶位置,皇帝的寶座能不能坐得穩?哪個皇帝敢這麼放心?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兒子也不行。

  陛下,您可不能沉迷美色不自拔啊,您可得為江山社稷考慮啊,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萬萬不可啊。

  巴拉幾句,葉之秋期待您的關注哈。


葉之秋


這其實牽扯到華夷之辨。

中原王朝的公主嫁出去,那是去改造夷族的血統。這是沒問題的。因為華夏民族的血統沒有發生變化,發生變化的是友邦們。中原公主生下了兒子,那這個兒子就有一半的中原血統,所以跟中原也自然會親近。生兒子,改變對方的基因,讓對方的皇帝成為半個中原人,這才是和親的基礎。

這個我們有一個很有名的詞,叫下嫁。

有下嫁,沒有下娶的。為什麼呢?要是娶進來,皇族血統就變成了一半華夏一半夷族,這不是把自己“高貴”的血統搞亂了,還要不要華夷之辨?

另一個原因,就是輩份的原因了,夷族大汗娶了中原的公主,那就是中原皇帝的女婿,地位就要低一等。而如果中原皇帝娶胡族女子,那豈不成了胡族可汗的女婿,這面子怎麼丟得起?

所以,一向是中原皇朝嫁女兒,沒有娶夷族女人的。在唐朝武則天的時候,後突厥的默啜可汗要跟大唐和親,也不知道是故意找碴還是聽誰說了,這一次不娶大唐公主,非要把自己的女兒嫁過來,當然,這時候是武則天當家作主,不可能嫁給她老人家,就要嫁給李家王子。

這時候,大家都不同意,自古以來,我們頂多嫁公主,沒有娶蠻妹子的啊。武則天沒辦法,只好讓自己的侄孫武延秀去頂這個鍋,代表皇族去娶突厥洋妞。結果武延秀上門提親的時候,被人家給扣了,說:“我欲以女嫁李氏,安用武氏兒邪!此豈天子之子乎!”

看來,他們也識字的。李武還是分得清的。他們提出要嫁給皇太孫,要姓李。

武則天迫於形勢答應了,只是還沒成行,武則天就被推翻了。這個洋妞還是沒娶成。

這是唐朝的情況,到了明朝,明朝皇帝有朝鮮來的妃子。但是,朝鮮不同,他在大明藩屬國裡是排第一的,基本上算是自家人了,所以娶朝鮮妃子這沒毛病,不違反華夷大法。

而到了清朝,這個……人家就是夷過來的,自然不講究這套,而且為了籠絡蒙古部落,所以實行滿蒙一家,皇帝多娶蒙古妃子。


腦洞歷史觀


這個問題很簡單啊,你是我女兒生的,你跟我作對這叫做不尊重長輩。😂😂😂就是這個道理。


中原王朝,下嫁公主給各少數民族也好,藩國國王也好,其實目的都是為了同化,宣教,讓他們真心歸附,進而成為中華文化圈的一員。

在這個目基礎上,才有所謂和親出現。而和親最主要好處,其實在這兩個字中就做了詮釋。

第一個字:和

第一層意思是為了和平,第二層意思是為了融合。

第二個字:親

第一層意思是為了近親,第二層意思是,我們是親戚。

兩個字合在一起就是和親的本質,我們用做親戚的手段,將兩個原本沒有關係的民族和在一起,讓隔閡也好,矛盾也好降低,最終目的是為了和平還有融合。

舉個簡單列子

在電視劇漢武大帝中,劉徹的姐姐南宮公主,因為電視劇效果需要在劇情中被安排和匈奴和親,這南宮公主是劉徹生母皇后王娡的第二個女兒,也是漢武帝正兒八經的姐姐。



他嫁給匈奴軍臣單于後,生了個兒子 ,這兒子就是漢武帝劉徹外甥啊,當時這小孩子備受軍臣單于喜愛,要做接班人,而且因為母親南宮公主關係,對漢人比較好,那麼如果按正常流程發展,這小孩繼承匈奴單于位置,漢匈關係應該會得到很大緩解。

只不過最後,伊稚斜單于用計謀殺取得單于寶座,才有後來漢匈戰爭發生,和親行動破產。


以上才是和親的主要目的,不過這主要目的幾乎在各個朝代和親中大多數都沒有成功。

原因也很簡單,種子是好種子,事情是好事情,架不住種子最後長歪了,事情最後發展方向不受控啊。

和親的公主可以影響他自己的孩子,可更多人也可以影響他啊,最後結果往往是事與願違。

原因很簡單,華夷之別而已。

而這個華夷之別,即是和親政策失敗的根源也是中原王朝不會娶外族女人來和親的原因之一,還有個原因就涉及到虛榮心問題。

我們先說華夷之別,這個在古代是很重要的事情,和親目的是同化融合軟化對方,最終達到所謂和平的目的。但是這個同化是有基礎的,那就是,我同化你,而不是你同化我。


為何要如此,為了血統的純淨啊。

因為中原王朝,因為文明發展程度的關係,其實一直都是處於文明發展的高度去看待和親政策,在皇帝下旨做和親決定的時候。

聖旨絕對會說,為了未開化人民帶去文明的火種,讓他們沐足中原文化。就算實力不足,不這樣寫心裡也會這樣想。

但是,如果外族要進獻女人過來,這個意思就站不住腳啊,我們下嫁公主給你們,是為了你們開化,你們嫁公主給我們,難道要我們承認自己不如你?

這是萬萬不能的,再說這個說法怎麼算?我給你叫下嫁,你給我難道見上嫁?沒這個說法啊。


不僅如此,還有虛榮心問題,一般下嫁的都是公主,這公主顧名思義就是皇帝的女兒,那麼匈奴單于也好,遊牧民族首領也好,按照輩分都是皇帝陛下的女婿啊。

如果這個事情反過來,那麼中原皇帝,是不是要喊遊牧民族首領叫岳父啊?這是絕對不能答應的。太掉價了。

最後,還有一個原因我覺得有必要說下,那就是顏值問題。

北方民族,每日大風大沙,風吹日曬,估計出不了什麼美女,嫁過來也難得受到寵愛。這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其實以上說法也不是完全正確,歷史上藩國公主嫁給皇帝情況也有。不過他們不叫和親,叫做進獻。

這一詞之差,區別可就很大了,比如元朝時候,作為中國附屬國的朝鮮就喜歡有事沒事進獻美女給元朝皇帝,誠意很足的時候,進獻的就會是正兒八經的皇室公主。


誠意不足的時候,他們也會讓宗室子弟,或者是民間美女包裝成公主嫁過來。

這樣的習俗,一直延續了元明清三個朝代,還經久不息。這樣進獻的女人,不算和親,而是當做禮物送過來的,因此意義完全不同,就不會被苛責說什麼華夷有別了。

比如,朱棣大帝就是朝鮮妃子的兒子,而這朝鮮妃子又是原來元朝皇宮裡面朝鮮進獻的美女,這個糊塗賬,真沒法算?

估計朱元璋老同志是這樣給自己心裡安慰的,朝鮮,那是中國的一部分,也是中國文化的傳承者,已經不能算蠻夷了,沒事沒事。


阿斗不傻


第一,天朝上國和親對我們內部來講是一種屈辱,漢武帝必須的死磕,衛青,霍去病就是代表。史書是詳細記載的。明朝的時候,祖訓有一條就是 不和親!!!



第二,相反的來說,和親的外邦公主,往往不會是當權者最矚目的下一代掌權者,即使是和親給帝皇,史書也不是大書特書。

對於皇帝來講和親外邦公主,那是實力不夠,國力強盛的帝國帝皇都是下令進貢,最為明顯的是明朝永樂大帝下令朝鮮進貢秀女。嚇得高麗棒子不要不要的,下令適齡的女子不準婚配!


紫城焉沙


清朝與元朝有,且不少!


舜日堯天


和親是韜光養晦的策略,絕對不是目的,中國強盛,不需要外邦的公主來和親,因為中國奉行的是儒家治國,沒有對外擴張的內在要求,故此。


易燃雪山


有。柔然公主嫁給東魏/北齊實際掌權者高歡。這妹子很有個性,踏入中原後在也不說話了。


燕趙節度使


都有的,比如說清朝有很多蒙古嬪妃的


CaptainAmer123869054


多看看資料,你就會發現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