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鲁智深下五台山时,方丈送了他四句话,什么意思?

叶子写实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之后,方丈智真长老也不能再留他了,推荐他去东京大相国寺。临行前,智真长老赠鲁智深四句偈言。

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



这四句话,点出了鲁智深一生的重要事件,非常的准,而且特别神奇。我们来解析一下这四句话的意思。

遇林而起:林指的是野猪林和林冲,鲁智深为救林冲大闹野猪林,因此得罪了高俅,他不得不离开大相国寺,开始了人生的下一段旅程。

遇山而富:这个山指的是二龙山,鲁智深辗转来到二龙山,遇到杨志和曹正,三人合力杀死二龙山的寨主邓龙,鲁智深做了二龙山大债主。从此,鲁智深正式落草,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

遇水而兴:水指的是水泊梁山,为搭救孔明,鲁智深率领二龙山、桃花扇、白虎山三山人马攻打青州,后来一起并入梁山。鲁智深凭借三山派的强大实力,坐上梁山第十三把交椅,步军头领第一位,宋江都要忌惮几分。

遇江而止:这个江指的是钱塘江,点破鲁智深钱塘江是他生命的终点。




梁山出征方腊以前,鲁智深同宋江等众兄弟拜见智真长老又,智真长老又送了鲁智深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这四句话比较好解释,就是鲁智深将要发生的几件重要事。

逢夏而擒:意思是在战场上生擒方腊手下大将夏侯成,后来将其杀死。

遇腊而执:方腊是梁山军最后的敌人,多少好汉因其丧命。鲁智深活捉方腊,是全书的高潮。

听潮而圆,见信而寂:梁山军平定方腊以后,鲁智深在杭州偶然听见钱塘江潮信的声音,想起了师父的偈语,到了自己圆寂的时刻,于是沐浴更衣,盘膝而坐。等宋江来看时,早已一动不动了。



鲁智深一生豪放不羁,行侠仗义,虽也有过失,却因牢记师父偈语,最后结局圆满。


小睿史话


《水浒传》中,鲁智深下山时师傅给他送了四句话分别是:

1、遇林而起,2、遇山而富,3、遇州而迁,4、遇江而止。

然而,这四句话就真的是鲁智深一生。那么我们就来说说这四句话的含义吧!

首先遇林而起“林”指林冲,也就说他遇到林冲,声名就会大起。

第二句遇山而富里的“山”就是指二龙山,他到了二龙山后,才能够得享富贵。

第三句遇州而迁里的“州”指的就是指的青州,鲁智深聚集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三路人马,合力攻打青州。此时杨志让孔亮向梁山求救,宋江亲率大军攻破青州,并收降了呼延灼等人,鲁智深也从此加入梁山,这也就是所谓的迁。

第四句是遇水而兴、遇江而止,这里的“江”指宋江,水指的是梁山水泊。

以上这四句可以说从鲁智深到东京后结识林冲,夺取二郎山,以及三山英雄会合梁山泊英雄攻破青州,见了宋江,同归梁山泊。“遇水而兴,遇江而止”一句说得非常明白,鲁智深将以在梁山泊归于宋江为其终。


金铭志


《水浒传》中鲁智深下五台山时,方丈送了他四句话,什么意思?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四句话是什么?

智真方丈送给鲁智深的是四句偈言:

“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

这四句话类似于《红楼梦》中太虚幻境对金陵十二钗的那些诗,隐晦地预测了鲁智深的命运。最终,四句偈言成为现实,很契合的贯穿了鲁智深的一生。

这四句偈言是什么意思呢。

第一句“遇林而起”。

“林”指的是“豹子头”林冲,“起”的意思是拔刀相助。

在东京,鲁智深与林冲一见如故,结拜为兄弟。后因高衙内想要霸占林冲的夫人,设计陷害林冲擅闯白虎节堂,林冲获罪刺配沧州,并指使解差董超、薛霸中途将林冲解决掉。后来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下林冲,并将他护送到沧州城。

鲁智深救了林冲,得罪了高俅,高俅让大相国寺把鲁智深赶了出来,并通缉鲁智深。鲁智深自此逃出东京,流落江湖。

“遇林而起”,大概就是这个意思,遇到林冲,是鲁智深命运的一个转折点。

第二句“遇山而富”。

“山“指二龙山。“富”指打家劫舍,得享富贵。

鲁智深在浪迹江湖时路过孟州十字坡,与张青结拜兄弟,并且指点他可以到二龙山上安身。但鲁智深到二龙山入伙却被寨主杜龙拒绝了,碰巧又遇到了丢失了生辰纲、同样无路可走的青面兽杨志,两人惺惺相惜,合手夺下了二龙山。

之后鲁智深和杨志就在二龙山落草,成为了山寨之主。

后来武松、曹正、施恩、张青、孙二娘等人也来投奔。二龙山也成了梁山大聚义前的一次小聚义,实力非同小可。

所谓“遇山而富”。

第三句“遇水而兴”。

“水”指水泊梁山。“兴”即蛟龙遇水,兴旺发达。

鲁智深、武松率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三山人马加入水泊梁山,促成梁山大聚义。

108条好汉,鲁智深座次十三,星号天孤星,步军十头领之首,和武松一起把守山前南路第二关。加入梁山之后鲁智深如鱼得水,为梁山立下了许多功劳。

“遇水而兴”大概如此。

第四句“遇江而止”

江指“钱塘江”,“止”是生命终结。

在征方腊时,梁山损兵折将,看着一个个兄弟都丧了命,鲁智深心灰意冷,不愿意再入朝为官,于是便和武松一起到杭州六合寺出了家,最终鲁智深听着钱塘江的潮声,大彻大悟,坐化圆寂。

并留下遗言: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遇江而止”就是这个意思。

明代思想家李贽将鲁智深评为“仁人、圣人、勇人、神人、罗汉、菩萨、佛。”,鲁智深可谓是《水浒传》的书胆。


小米夜读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人物,原名鲁达,是渭州经略府提辖,人称“鲁提辖”,因为打抱不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不得已在五台山出家,做了和尚,绰号花和尚。后来醉闹五台山,只得投奔京东大相国寺。在离开五台山的时候,方丈智真送了他四句偈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

结果这四句偈言竟然都成为了现实,贯穿了鲁智深的一生。

首先第一句“遇林而起”,这里的“林”,我觉得一个是“豹子头”林冲,另一个“野猪林”。鲁智深是在野猪林救的林冲,也是因为救林冲,得罪了高俅,被大相国寺赶出。

其次第二句“遇山而富”,这里的“山”指的应该是二龙山,鲁智深是在二龙山落草为寇。

接着第三句是“遇水而兴”,这里的“水”指的应该就是水泊梁山。鲁智深在加入梁山后立下了不少功劳的。

最后第四句“遇江而止”,这里的“江”,很多人都说是宋江,因为宋江后来招安,所以在这里止,但是我觉得应该还有一个意思,是钱塘江,鲁智深最后是在杭州六合寺到时候,听到钱塘江大潮的潮声坐化的。

在这里,又要说到鲁智深在后来,招安后,打败辽国的时候,又上过一次五台山,离开的时候,方丈智真又送了他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后来,这四句偈言也都成了真,在征方腊时,鲁智深追杀夏侯成时迷了路,得到一个僧人指点后生擒了方腊。征方腊的时候,梁山损兵折将,一个个兄弟都丧了命,鲁智深心灰意冷,不愿意再入朝为官,和武松一起在杭州六合寺时候,鲁智深听到钱塘江的潮声,大彻大悟,坐化圆寂,留下遗言:“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我在初读《水浒传》的时候,那时候最喜欢的人是武松,还有一个原因,电视上的武松好看啊,肤浅的我,当然喜欢好看的。电视上那个鲁智深,真的说不上好看。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鲁智深的呢?可能是因为《红楼梦》里,借薛宝钗之口说的一段《寄生草》的唱词,唱的正是鲁智深: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

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

没缘法,转眼分离乍。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

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鲁智深的一生便真的是“来去无牵挂”。

再后来,人渐渐长大,细读之后,就是真的喜欢上鲁智深这个人了。

梁山上那么多人,可以说,很多都是被逼着落草为寇的,被逼着上梁山的。

可是鲁智深呢?本是提辖,却要打抱不平,本是和尚,却要见义勇为,他如果不出手,他可以继续当他的提辖,继续当他的和尚。可是,他出手了,他为了素不相识金翠莲拳打镇关西,为了未曾谋面的刘太公爆打了小霸王周通,更是为了林冲大闹野猪林。这些都和他的利益无关,只因为路见不平而已。

在我看来,《水浒传》第一好汉,非鲁智深莫属,真的也就只有他,应了那歌词中的:“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






落葉kv


鲁智深是书胆,可以说《水浒传》的第一主角是鲁智深,也正是因此,《水浒传》才得以被世人传颂称道,甚至于很少受到上层的封禁。因为鲁智深是“真善美”的化身,明代思想家李贽将鲁智深评为“仁人、圣人、勇人、神人、罗汉、菩萨、佛。”所以说有这么一个正能量的人作为灵魂人物,小说的境界就无形中拔高了不少。应该说,作者也是最喜欢鲁智深:

首先,有鲁智深出场,那么任何事都能被摆平,他是救星,是活菩萨,背景音乐永远是畅快淋漓的,他没有仇恨,没有憋屈,没有盘算,没有斤斤计较。他脸上没有刺字,没有被发配,没有缺胳膊少腿,最后死都是“圆寂”成佛。施耐庵给鲁智深的“主角光环”真的是气死宋江,羡煞林冲,让李逵捶地,较武松无语!

然后,名字:智深。何为“智”?《论语•雍也第六》记 载:“樊迟问知(即智)。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鲁智深的所作所为,正是务民之义,有着大慈悲和大智慧。是为“智深”也!一天到晚计较盘算个人得失,名利前程的都当不得“通达”二字。

所以说,鲁智深是全文的灵魂人物,小说情节的起承转折也往往围绕他而展开。

智真长老给鲁智深的两次偈语,后边一一应验,不是智真神通广大,而是作者施耐庵在著作前后,有过很精巧的布局和构思,情节上前后呼应,甚至给人以宿命的感觉,冥冥中自有天意,这是传统名著小说的高明之处,在《三国演义》里也有类似的伏笔,如庞统落马,身死落凤坡,曹操梦三马食槽,魏延梦其头上长角等等。当然三国的伏笔相比《水浒传》的伏笔来说还是差点意思,金圣叹评论《水浒》说:“此书,每欲起一篇大文字,必于前文先露一个消息,使文情渐渐隐隆而起,犹如山川出云,乃始肤才也。”

当然,这种埋伏笔,前后照应的手法仅是施耐庵的写作手法之一,金圣叹谓之:,“草蛇灰线法”就是故意弄点蛛丝马迹在前文,等到故事情节发展到一定时候,顿时豁然开朗。这种手段,直到现在,也往往会被应用在一些好的影视作品当中。

而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里归纳总结了施耐庵的十五种文法,如果能够被现在的编剧导演们好好吸收运用的话,想必影视制作水平会提高几个档次吧。


蔡员外1979


鲁智深,本名鲁达,绰号花和尚,他原本是渭州经略府的一个提辖,人称“鲁提辖”。后来,听了金氏父女被恶霸镇关西欺辱后气不打一处来,于是便打死了所谓的镇关西——卖猪肉的郑屠户。杀人之后,为了躲避官府的缉捕,鲁智深便逃到了代州雁门县,好巧不巧正好遇到了金氏父女,此时金翠莲已经成为了当地富户赵员外的外室,为了报答鲁智深的恩情,金翠莲和丈夫赵员外将他送到五台山当和尚,住持智真长老为他剃度,赐其发明“智深”。

由于鲁智深“形容丑恶,貌相凶顽”,看起来实在是不像一个出家人,寺院里的许多人请住持,不过智真长老却认为鲁智深是一个纯粹简单的人,说他:“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鲁智深身为一个出家人,从来不打坐参禅,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经常和寺院里的僧人发生剧烈冲突,有一次喝醉酒了,大闹五台山,打伤了僧人、打坏了两尊泥塑金刚,这下连一向袒护他的智真长老都不能留他了,只好修书一封,让鲁智深去东京大相国寺投奔自己的师弟智清长老,并且送了他四句偈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

妙的是,师父送他的这四句偈言竟然都成为了现实,贯穿了鲁智深的一生,那么我们就来讲讲这四句偈言,讲讲鲁智深离开五台山之后发生的故事。

首先第一句“遇林而起”,这个“林”有两种解释方法,其一指的是“豹子头”林冲,其二指的是“野猪林”,话说鲁智深来到东京后偶然结识了十八万禁军教头的林冲,两人一见如故,结拜为兄弟。之后,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想要霸占林冲的夫人,林冲被高俅陷害,发配沧州,高俅还指使押解林冲的差人董超、薛霸在路上的时候解决掉林冲,当到了野猪林之后,这两个差人便想动手杀了林冲,多亏鲁智深及时出现,救了林冲,并且护送他到沧州城。

鲁智深救了林冲,得罪了高俅,高俅让大相国寺把鲁智深赶了出来,并且让人抓捕鲁智深。鲁智深一气之下逃出东京,自此之后流落江湖,人称“花和尚”。由于鲁智深遇到了林冲,在野猪林救了他一命后,才得罪了高俅,走上了一条新路,这就是“遇林而起”。

第二句是“遇山而富”,这里的山指的是二龙山。话说鲁智深在浪迹江湖时路过孟州十字坡,来到了张青、孙二娘夫妇的人肉包子铺,张青看到鲁智深不是一般人,于是两人便结拜兄弟,并且告诉他可以到二龙山上安身。于是鲁智深便赶到了二龙山,想要入伙但却被二龙山的寨主杜龙给拒绝了,碰巧又遇到了丢失了生辰纲、同样无路可走的青面兽杨志,两人惺惺相惜,合手夺下了二龙山,之后鲁智深和杨志就在二龙山落草,成为了山寨之主。后来来投奔二龙山的人越来越多,包括武松、曹正、施恩、张青、孙二娘等人。打这起,鲁智深结束了浪迹江湖的生活,开始了占山为王的快活日子,也就是“遇山而富”。

第三句是“遇水而兴”,这里的“水”指的就是水泊梁山。鲁智深当上二龙山的寨主之后,集合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三山人马一起攻打青州,后来宋江下山帮助三山攻破了青州,于是三山就加入了水泊梁山。梁山大聚义时一共有108条好汉,他们替天行道,声名赫赫,而鲁智深则排名第13位,星号天孤星,是步军十头领之首,和武松一起把守山前南路第二关。鲁智深是一个简单莽撞的人,他本来就不适合当领导,而适合打打杀杀,加入梁山之后他如鱼得水,为梁山立下了许多功劳,因此说他是“遇水而兴”。

第四句是“遇江而止”,这里的江也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宋江”,宋江是梁山好汉的带头大哥,大聚义之后,宋江想要接受朝廷的招安,鲁智深跳出来反对说:“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自此之后,鲁智深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不过,最终梁山还是接受了招安,鲁智深先后参与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征辽胜利之后,鲁智深又上了一次五台山,拜见了自己的师傅智真长老。

临别之前,师傅又送了鲁智深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这四句偈言日后也都成了真,在征方腊时,鲁智深追杀夏侯成时迷了路,得到一个僧人指点后生擒了方腊。征方腊梁山损兵折将,看着一个个兄弟都丧了命,鲁智深心灰意冷,不愿意再入朝为官,于是便和自己的好兄弟——断了臂的武松一起到杭州六合寺出了家,最终钱塘江大潮,鲁智深听着潮声,大彻大悟,坐化圆寂,留下遗言:“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鲁智深“听潮而圆,见信而寂”,“遇江而止”的江指的就是“钱塘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