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说话千万别吼别拿别人家孩子来贬低,孩子也有自尊心,对吗?

沪岁月悠悠


经常吼孩子的结果是孩子也学会了吼人,拿别人的孩子来贬低自家孩子,孩子也懂得拿别人家的父母来和自家父母比较。在比较之下,没有人会好到哪里去,因为只拿比你好的“人们”的优点来比较,这就不只是孩子的自尊心问题了 。

停止错误的教育方式,应该从每一个父母做起。吼和贬低会让孩子害怕、受伤害,虽然得到一时的效果,却会带来更多的麻烦,譬如自卑,譬如叛逆。也许你只是想让孩子向好的榜样看齐,出发点是好的,但这不该成为你伤害孩子自尊心的借口。向好的榜样学习,积极鼓励就可以做到,何必伤了孩子的心。

当你跟孩子说“你看隔壁家的小明,再看看你……”,孩子也会在心里嘀咕“你就不能像他爸妈那样对我温柔点……”。孩子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做父母的,也别对孩子各种贬低。恨铁不成钢的时候,温柔点!


才智宝贝学堂


首先我是一名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其次是一名有20年教龄的小学教师。不敢说我是多优秀的教师,但至少20年来是问心无愧尽兴尽责的教育学生。有一些教育的观点我认同的,就是说不要吼孩子,要有耐心相信孩子,如果你认为孩子蠢或者无能那么孩子在心里就会有这样潜意识自己本是蠢,没有自信。但有些时候孩子的习惯教育是需要一点严格的要求,也不是靠说说就行,我家孩子就是这样的做作业不认真必须要严厉才会听。


星座游记


非常对,无论孩子有不对的地方还是有严重的问题,都应该耐心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我常和家长们说孩子是一面镜子,你一定要平时实事求是,做任何事要时刻提醒自己你是孩子的表率,多给孩子做榜样,不然孩子的言行折射出的就是一个家庭父母的缩影。我之前带的班级里有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结果有一次被值班的老师抓到,把她叫到我跟前,说这么可爱的小女孩,怎么说出这种话,原来隔壁班的小男生不小心碰了她一下,她竟然指着人家的鼻子说,你下次这样我抽死你。听到的老师都懵住了。我一看到她就说一定是她家里有人平时一直这样说话,孩子又不知道这话语的腔掉是好是坏,该说不该说。也许我讲到这里,是否觉得我跑题了,不,没有,孩子就是一个小大人,你要时刻把他当作朋友这样才能他心服口服的和你成为朋友,他也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请尊重他们甚至不但要学会尊重还要蹲下身子,这样才能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maths朱朱老师


在看到这个题目时,我打电话问了几位好友,对孩子目前的教育是否满意?听到的最多的是如果让我重新做父母的话,我应该不这样教育孩子,会平等和气的和孩子交流。他(她)不会这样和我抵触,不会对我撒谎,也可能会比现在更好吧,也有可能性格要比现在开朗。。。。其中有考上一本的,有步入社会当医生的,有进入职业学校的,有正在上高一的,是啊,人生有多少的想重来,现实就有多残酷。

我也是位15岁孩子的母亲,在写这篇文章的时侯,孩子在温故下学期的物理。默默地在他身边驻足了三分钟,心想着长大后你能从事什么工作,你在压力无限大的社会中能否抗压,依然满脸灿烂哪?

孩子从小我一手带大,虽然比较辛苦,一手抱着他,一手做饭,上班周未领到单位。。。换来的是和孩子在亲子关系上从未有的缺失和遗憾。

孩子从上幼儿园每天会给我带回来自己舍不得吃的肝、炸小鱼、包子。。。就连一碗楼下的豆腐脑也要分一半让店家给我打包,踉跄的回来:妈妈快吃,要凉了。就这样一直到初二班级前三名。

到初三学习就一路下滑,谈话过程中明显的不耐烦,老师经常性的请家长,胆大到在模拟考的当天竟然上网吧玩到通宵直接去考的试,我找了一晚上也无果,只有到校门口堵他。远远的见他熬着惨白的脸步入学校,我默默地流下了泪,孩子你几个月的时间变的妈妈不认识了啊,见他上学校了我就在校外等他考完(这天就考一门结束)。

在这期间我想着怎么能让他回心转意,回到当初的模样。心中想,网上查,心里好几个版本的想着谈话的方式,眼泪未停止的流。时间好快啊,孩子们陆陆续续的出来了,我压抑着想冲上去几巴掌的冲动,他见我的那一刻眼里尽是惶恐。我笑了下对他说,咱俩回家吃还是外面吃点(老公这几日出差了),他很小心的说:咋都行,我说那回家附近吃吧,并肩等公交车,全程我也再没说话,害怕控制不住。吃的牛肉面我点了半斤手抓和一盘小菜,也无交流的各自吃,期间孩子给我接了杯水,我说了声:谢谢!

回到家我问孩子:昨晚妈妈找了你一晚上,害怕你出事很担心,问了几个同学说也没在他们家,没出事考完回来就好。你想告诉我你上哪了?我也愿意听。孩子说上同学家了,我知道他在撒谎。我说你确定吗?他嗯。我就上厨房流下了眼泪,缓和了下给他说都考完了你放松下吧,自由活动。他回到自己屋坐在床边再没出来。中间我给他削了个火龙果端到他跟前,你有点便秘多吃点水果吧。我说妈妈出去一下,一会就回来,你愿意看电视还是书都行,别老坐那。

我到手机专卖店买了款华为手机4800多,挑了个适合少年的颜色。一路上想着这样做对否?回家他还在屋没出来,我把手机盒给他,说以后别上同学家玩游戏了,店家说这款手机打王者荣耀内存就够。他说啥意思?我说妈妈刚新给你买的,以后你也有手机了,想玩就玩,别超过十一点就行,身体需要休息,你把时间按排好,不想上我们可以不上了,你怎么高兴怎么来,18岁之前妈妈有义务抚养你,你别担心。我再没有过多的说,一晚上我再没有和他说话,回自己房躺了。

第二天我开门见孩子跪在我门外。见我出来抱着我的腿哭着说:妈妈对不起,我不是人,我不该骗你,不该拿着家的钱上网吧。你打我吧。搂到怀里儿啊,妈就等你这句话啊,妈妈听着高兴。

那一刻起孩子开始了学习之路,开始了回回拿进步的奖状。。。妈妈,这手机就给我吧我要放到最显眼的位置看前他。

是不是母亲的宽容改变了你,或者是你内心有一些些的触动?

这部手机一直在原位放着,他也未动过,我也未动过。

孩子用的还是二年机买的小手机。








中国娃娃ing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关于跟孩子说话千万别吼别拿别人家孩子来贬低,孩子也有自尊心,对吗?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是对的。孩子虽然小,但他们也有自尊心。有关研究表明:幼儿3岁左右自尊感便开始萌发。不可把孩子不当人,对孩子要讲信用,说话要算数。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多给孩子一些微笑,时时刻刻要关注孩子的所作所为。

  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语言表达方式:

  1.迁移型

  多数家长都会有这样的习惯,当发现别的孩子身上有某种缺点或是不良倾向时,总会不自觉地想到自己的孩子。于是回到家,就当着孩子的面将自己发现的那些缺点或是不足一股脑地安在孩子身上。当然,父母最初的本意是为孩子好,想给孩子一个警示的作用。但孩子却不是这样想的,他们认为家长低估了自己,把自己想得过于“坏”。父母的做法很显然与青少年惯有的上进心和好胜心相违背,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就把孩子的情感推向了对立面,造成孩子对家长的说教经常是充耳不闻,甚至有的孩子还会与家长反唇相讥。

  2.唠叨型

  人生的某个道理,做孩子的明明很久之前就已经知道了,可是有些家长仍然会无数次的叮嘱。这种叮嘱对孩子来说其实是一种重复性的刺激,会对孩子的大脑皮层产生某种保护性的抑制。所以就会出现家长说得越多,孩子反而越不爱听的现象,甚至还会与家长产生冲撞。

  3.讽刺型

  几乎每个孩子在儿时都会有自己的梦想,无论这个梦想是大是小、能否实现,孩子在谈到自己的梦想时总会绘声绘色的对父母进行描述,但很多父母都会对孩子的梦想不屑一顾,有时甚至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4.提审型

  当家长刚刚发现孩子有一些不良现象的苗头时,便会立刻对孩子进行“提审”,甚至有的家长还会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把可能性说成了现实性。这样,就把孩子轻而易举地定了性,也可以说是“判了刑”。父母这种草率、鲁莽的行为,极易激发孩子的抵触情绪。

  5.威胁型

  “别插嘴,你怎么这么不懂礼貌!”“以后再不听话,你就别吃饭了!”经常用类似的话教育孩子,说明家长把孩子看“厌”了。家长如果经常这样“训斥”孩子,孩子会极易产生恐惧和反感,甚至会在幼小的心灵上烙下抵触的印痕。

  6.揭丑型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有些家长总喜欢当着同学或他人的面直接数落自己的孩子。这样就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时间长了,孩子还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走向父母的对立面。

  犯错误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家长的谅解和宽恕。如果家长过分强调、突出孩子的缺点,甚至攻击孩子的人格和自尊,那么,对孩子心灵的刺激和伤害将是无法估量的。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再坚强的孩子也会逐渐丧失自尊与信心,由此产生的自卑感会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家长一定要选择一套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而不能粗心大意、盲目的教育孩子,甚至粗暴的对待孩子,破坏孩子的自信心。此外,与孩子沟通时,家长还应注意言语的表达方式,做一个真正懂得关心、爱护孩子的家长。








慕小乔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父母的怎样对待孩子,孩子迟早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对待父母、对待别人,最可怕的是将来这样对待您的孙子。

父母之所以有时候会吼孩子,会拿别人的孩子来贬低自己的孩子,是因为父母觉得孩子脱离自己的掌控了,没有按照自己的规划走,改造失败,没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已,是父母的失落和焦虑,是父母修行路上少了这一课。

就像《囧妈》中的妈妈对待徐伊万一样,徐伊万都40多岁了,还无法脱离妈妈的掌控,母子俩关系拧巴,相爱相杀。

其实,徐妈妈一直都按照自己幻想中的孩子来改造亲生儿子,所以,双方越走越背离,以至于徐伊万用同样的方式改造自己的妻子张璐,导致婚姻失败。

这种带有强迫和焦虑的控制欲,会让父母一边吼,贬低甚至打骂孩子,一边又陷入深深地自责。

如果我们活着的目的不是为了自我成长,而是为孩子而活,以孩子为中心;如果我们对自我价值的实现,不是通过自己做了什么使自己人生精彩,而是通过把孩子教育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那我们会收获越来越多的失望与郁闷。

人最有力的举措是改变自己影响别人;而不是改变别人。改变自己都非常难了,若要想改变别人那真是为难自己,更为难别人,大家都不爽。

哲学家岸见一郎在《被讨厌的勇气》中说道:“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

从小被父母妄加干涉人生课题的后遗症,就是会搞不清楚自己的人际边界,搞不清楚哪些课题是属于自己的,哪些是属于别人的,甚至也会像父母那样触犯了不属于自己的“领地”而完全不自知,正如徐伊万对妻子张璐的横加干涉,他自己却浑然不觉。

人生而为人,就是个独立体,不管生他养他的人多么的爱他,也要各自守护好各自的边界,在自己的边界里开展自己的课题。

既然是独立的个体,自尊心就是他的基本特质。

1.爱孩子,请从尊重孩子开始

父母如果看不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有什么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和孩子互换角色,让孩子站在高高的凳子上,尽可能按照父母平时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父母试试,父母肯定会泪奔的,会无法承受的……

其实,我们的孩子比我们想象的宽容和坚强,更爱我们。

就因为他们太小,太无力,我们这样对待孩子实在是太不公平了,是以大欺小,恃强凌弱。

如果我们用和孩子相处的模式来和自己工作中的伙伴相处的话,早就孤家寡人了,人缘差到冰点。

爱孩子,要懂得尊重孩子,我们不是完美的父母,就别再要求孩子完美了;我们有做错事的时候,孩子各方面还发育不完全,更是会犯错。

不被允许犯错的孩子是无法成长的。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接一个的犯错,改正,进步,成长。

2.练就强大的内心,接纳孩子的全部

从孩子呱呱坠地起,父母和孩子注定会渐行渐远,只要心在一起就够了。亲情本质是指向分离的。做好强大的自己,接纳这个不完美却完整的孩子,就像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一样。

3.我做好我自己,你做好你自己,一起成长为最喜欢的自己

孩子,我有我的人生课题,你也有自己的人生课题,让我们各自在自己的世界里大放异彩,互相支持,一路相随,成长为更好的自己,自己喜欢就好。


易彤A


“拿学习好的孩子来贬低自己的孩子,是愚蠢的行为”,你认同吗?为什么?

我认同,并且觉得,非但愚蠢,还很坏。

智慧的父母,咱千万别这么做!

在遇到总拿“别人家的孩子”当标杆的问题上,我想说:

一、罗森塔尔效应,让孩子永远贴上“不行”的标签

这个效应,相信聪明的父母们都已经耳熟能详了!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从一至六年级抽选出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老师收到了来自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名单上的学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

罗森塔尔效应可以是正向的暗示,当然也可以是否定的暗示。

如果父母总是用别人家的孩子来对比自己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么孩子会认为自己真的不行,什么都不行。

曾经看到一篇微博,博主吐槽说现在的孩子,上个学人人都能得奖状,不再是三好学生奖状了,甚至还有什么“心灵手巧奖”、“遵守纪律奖”、“同理心最佳奖”,这都什么玩意,孩子根本没必要得这些可有可无的安慰奖!

实则不然,在我看来这些奖项太有必要了。

每个孩子都有他出色的一面,可能这一面未必是学习成绩,全班几十人,前三名毕竟有限,但除了成绩之外,孩子的情商、品格、特长都是不可忽视的方方面面。

一张奖状,不仅仅是安慰,更是对孩子某一方面的认可,孩子觉得“我行”、“我可以”,他必然会朝着这个积极的暗示努力!

二、如果连父母都不能接纳孩子,那么他的存在将毫无意义

孩子存在于世间,他可能从来不会在意别人的看法,但他不能无视父母的态度和对自己的评价。

因为在孩子的眼中,父母是自己最亲、最信任的人,从小得到父母肯定认可的孩子,从小被父母接纳的孩子,他才会自信,才会觉得自己的存在有意义。

孩子在婴儿的时候,哭闹可以吸引父母的注意,孩子的情绪、行为被父母看见了。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不仅仅需要被父母看见情绪,更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小孩子总是会一边玩一边对妈妈说:妈妈,你看我!

绘本《大卫,不可以》中,大卫做了很多淘气事,也给妈妈惹了很多麻烦。妈妈在批评大卫,让他受到惩罚之后,依旧不忘对大卫展开怀抱,对他说“妈妈爱你”。

海文颖在《接纳力》这本书中说:

接纳力和幸福力相伴而行。

一个具有接纳力的成人,他的幸福感不会随外界的境遇而改变,他拥有无论什么境遇都能让自己获得幸福的能力。同时,拥有幸福力的孩子也必然会逐渐拥有接纳力,在悦纳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孩子会逐渐理解和接纳生活。接纳力和幸福力相伴而行,最终将成就亲子两代人的生命绽放。

有的人说,家长那别人家的孩子说事儿,那是激励孩子,那是“激将法”。

但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激将法”只对成年人管用,对孩子来说,打击就是打击,伤害就是伤害,谈不上什么“激将”而言。

因为根据科学家们对人脑的研究发现,孩子的大脑前额叶皮质要到20岁才能完全发育成熟,这意味着孩子要到成年之后才能体会“激将法”的作用。

而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后天的经验会与大脑交互作用,改变神经回路的连接,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观。

心理学家用“烙印”这个词真是很对,父母的贬低会烙在孩子心头一辈子。

孩子小的时候,不适合用激将法,父母以为这样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在孩子的认知能力中解读不到这点,反而是在害他。

三、不要拿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因为孩子心里也有一杆秤

1、没有孩子的初心不是积极上进的,他会衡量自己和别的孩子的差距。

有一天女儿对我说,她不喜欢幼儿园的英语课,喜欢上蒙氏数学。我问为什么?

她说,有的小朋友英语比她好,说得比她快,她拼不过人家,觉得自己不是那个最好的,所以她不喜欢。

但是蒙氏数学的游戏操作里,她通常都是那个准确率最高,也更快的孩子。

在她的自我比较中,她认为在蒙氏数学中,自己可以获得更高的认可。

看!孩子内心里是有一杆称的,如果没有父母的长期打击和否定,自然生长的孩子都会在内心里有“争先恐后”的积极动力。

我们需要挖掘的是孩子的积极动力,而不是打击,这样孩子才能主动地去观察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因为自己的童年经历,我从不拿自己对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因为我能够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并且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

2、口口声声别人家的孩子,先看看自己是不是“别人家的父母”

曾经有一句嘲讽父母的话是这么说的:有些父母就是个笨鸟,分不动了就在窝里下个蛋,然后指望这个蛋今后使劲飞。

其实我们在总拿“别人家的孩子”说事儿的时候,是否考虑过自己也是那个“别人家的父母”呢?

别人家的父母,会陪伴孩子阅读、从小给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受益终生,不会扔掉孩子只抱着手机亲,愿意学习和提升自己,不会看到一篇育儿文章就喷“专家只会纸上谈兵”。

你说别人家的孩子考100分班级前三名如何如何,那么别人家的父母年终奖几十万,业绩总是名列公司前三,上班陪娃两不误,而你都做不到,孩子又可曾埋怨过你这些呢?


嘿呦喂哦


我是家长,也是一线中学老师。通过在家庭里和自己孩子交往及在学校里与学生交往的经验和教训,谈谈要不要对孩子吼、要不要拿别人家的孩子来贬低自己的孩子。

大家应该知道,孩子从小就有很强的模仿力和对情感的感知力,你对他态度蛮横,暴躁,怒吼,他立马会感知到这种不友好,出于自我保护,他会立马还击!你若对他友好,态度温和,孩子就容易接近你,信任你,所以不要对孩子怒吼!即便是孩子犯了错误,怒吼也不能解决问题,只能增添烦恼。

作为家长,我曾以为用优秀的孩子当做自己孩子的榜样,以此激励孩子努力上进,奋发图强。我说“你看人家谁谁谁,成绩多好!多用功!多懂事!”结果上初中的儿子说了句“人家那么好,你要人家去啊?!”憋得我半天说不出话来!后来和我的学生交流,学生们也说,他们也很反感父母说类似的话,并时时质疑:怎么别人家的孩子都优秀,唯独自家的孩子不优秀?可不把我们看扁了?看来孩子们的自尊心需要维护!

作为老师,在教学中,我吸取家庭育子的教训,每次激励学生时,都会说,我们比上次再进步几名,我们肯定行!


三尺一线


您好,您的问题是跟孩子说话不要吼,也不要拿别人家的孩子来贬低自己的孩子,孩子也有自尊心,你想问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我是诗林撷英,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明确我的观点,家庭需要和谐温馨的气氛,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大声吼叫,不要一味的斥责和辱骂,不要拿自己跟人家的孩子比较,孩子需要自尊心,这种说法是非常正确的。

家庭是温馨的港湾,家长要给孩子做出榜样,家庭是第一所学校,家长是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以及思想品行。家长有义务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之间要互敬互爱,互相尊重,说话要和颜悦色,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平易近人,温柔和蔼,不要大声吼叫或辱骂,吼叫和辱骂对孩子只能起反作用,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有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上了小学之后,你把心里就会特别强,对家长的话,好一点的,当做耳边风,不好的情况,孩子,会跟家长形成对峙,桀骜不驯,最后只能是家长败下阵来,有的甚至造成孩子离家出走,更有的走上极端的道路,毁了家庭,也毁了孩子,到后悔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第二,作为家长,要带头学习文化。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不管您是农民,是工人,您除了有义务给家庭营造温馨的气氛,你还要带头学文化,您回到家,不管有多晚,有多累,除了做家务,您应该带头读书学习,陪伴孩子写作业,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家长要耐心的讲解,不要指责和侮辱,更不要动手去打,在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如果家长遇到自己也解答不了的问题,要查字典,或者是向老师请教,不能让孩子上作业帮去搜题抄答案,如果简单的搜答案,即使作业完成了,孩子没有认真思考的过程,即使作业完成了,也是不能提高学习成绩的。有人说现在当个家长很不容易,是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家长工作忙是一方面,家长的知识水平也是有限的,有时候确实凭自身的能力难以辅导孩子的作业,所以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辅导班,家长们一定切记选择辅导班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有责任心的优秀辅导班,让孩子在辅导班里真正能够解决自己所不会的难题,并且学到不会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在家庭当中,难道家一定要有一个书柜,一定要有一些适合孩子读的书籍。可以包括中华传统文化类,名人传记类,修身治家类,科学技术类等等,让孩子在书香的氛围中成长。家长要与孩子共同读书,共同成长,家长在家里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特别是不能再陪伴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玩手机。陪伴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你可以跟孩子共同学习,也可以拿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来读,要让孩子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第三,不要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诗仙,李白说的好,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又有它的完整性,也有它本身的特质。每个孩子都是一块未曾雕琢的美玉,怎样塑造它?你是那个工匠,要根据玉的特性去对他进行创作和雕琢,不是每一块玉都要镶到王冠上。家长要明白,不想闹王冠上的玉还可以制成首饰,还可以制成发饰,还可以制成摆件,都会有它自己的用途。家长就是那个工匠,要根据他的特点去创造和雕琢。

第四,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家长要记住,每个人都有自尊心,特别是小孩子,他的自尊心更强,他是刚刚出土的秧苗,经不住冷风雨打,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对孩子要多加赞美,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帮助孩子挖掘自身优势,比如有的孩子数学不好,但是语文学的好喜欢写作,就让他从这个方面发挥特长,树立自信,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远大的理想,像我们知道的闻一多钱钟书朱自清这些大文豪高考的时候,数学基本是零分,但是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学巨星。

我的回答就是这些,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我是诗林撷英,感谢阅读。








诗林撷英


我觉得针对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教育方式。

首先,假设孩子犯了严重的道德性问题,那我们就要严肃对待,比方假设孩子偷窃东西了,那这个时候就要严厉,吼他(她)或者适度打他(她)都不为过,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明白——如果再犯,就将面临严重的后果!

但是如果孩子的问题不涉及到严重的道德问题,那就不能太严厉了,这个时候不要去吼孩子。

如果很粗暴地对待孩子,孩子的自尊心会受到打击,容易造成两种你都不希望见到的极端后果:孩子将来要么自卑、自暴自弃、胆小怯懦;要么变得更加不服管教和叛逆。

因为孩子虽然嘴里不敢顶撞你,但是心里会产生反感,会这样想:反正我就是这么没用,我干脆不努力算了。

有时候,我们要学会放手,因为人往往是在犯错和吸取教训以及总结经验的过程当中成长起来的。

你如果不允许孩子犯错,那孩子永远懒得去尝试了,从而变得不思进取、懒惰、懈怠。

要允许孩子去大胆地尝试,即使孩子暂时没做好,至少得到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她(他)下次会表现得更好。

比方孩子如果做家务,只要动手去做了,都值得鼓励和表扬,这个时候不要责备他(她)这个地方没做好、那个地方没扫干净了。

否则,孩子以后干脆就不做了。

另外,也不要拿其他孩子来责备自己孩子,道理也和上述的一样,免得当你拿其他孩子与他(她)相比的时候,他(她)会产生自卑心理、以后干脆自暴自弃了。

所以,针对不同的情况,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