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清政府一次失败的自救运动?

骑蜗牛走高速


洋务运动是鸦片战争后国人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渐渐清醒的表现,清政府和国人自此看到了中国的落后和积贫积弱,迫切想要改变现状,洋务运动就是这种改变的集中体现,洋务运动的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目的是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已达到对付洋人的目的,根本上是想改变在对外外交、战争上被动挨打的局面。洋务运动虽然搞得风风火火,也为中国近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随着甲午战争的惨败,洋务运动几十年的成果毁于一旦,在检验洋务成果的关键一战上一败涂地,从洋务运动的目的上看并没做到图强制夷,也因为洋务运动只是学习西方技术,没有认识到清朝体制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落后的问题,也注定了洋务运动失败告终的结局!








玛雅古堡


首先,先了解一下洋务运动及发展历程: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宣告破产。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期间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其次,这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也决定了这次运动的失败的命运。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洋务运动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目的是相互矛盾的,使得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另外,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增加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2、洋务派本身阶级具有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摧残者和破坏者。洋务运动开办的企业采用的是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管理体制,必定会导致洋务运动的失败。

3、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就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外交活动中,却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利益的作用,但是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甲午战争爆发,洋务派标榜的自强、求富目标并没有实现,洋务运动基础上算是失败。而且当时大多数国人对洋务知之甚少,思想还处于被封建礼教束缚的阶段。



山海经之悦


01

自鸦片战争后,满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开始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又因国内矛盾重重,十来年间就爆发了数次影响颇深的农民起义。

这使得原本就处在风雨飘摇中的满清王朝更加的摇摇欲坠,在平息国内的农民起义后,满清政府内部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着手于向西方学习,以求国家得以中兴,他们随后发起的这场运动,

史称“洋务运动”。只不过遗憾的是,这场运动却是满清政府一次失败的自救运动,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02

我们来说说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主要任务发展军事工业,其后期的主要任务则是“求富”,发展了一些民用工业,军事方面创办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民用工业则有: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洋务运动虽然是封建专制时代的一次较为进步的运动,但说到底,它的发动者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洋务派,既然是封建地主阶级所发动,那么其主要目的自然就是维护他们封建统治集团的切身利益。

因此这场运动只不过是封建统治集团和地主阶级想要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利用先进技术打造优良武器,强兵富国,从而达到镇压人民,摆脱困境,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它最终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也没有将中国引向资本主义,而腐朽愚昧的封建专制政权已然是不符合时代的需求。

因此如果不从腐朽愚昧的封建体制上彻底改变,是注定无法挽救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危机的,所以洋务运动从根本意义上讲,它属于治标不治本的一次运动,因此它注定是满清政府一次失败的自救运动。


渔公子读史


洋务运动是满清政府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以军事自强,求富为目的。洋务运动可以说是一场处于压迫下无奈的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的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洋务运动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前提下进行的,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目的本来就是相互矛盾的,使得洋务运动注定不可能成功的。另外,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增加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其次,洋务派本身阶级具有局限性,决定了他们即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摧残者和破坏者。洋务运动开办的企业采用的是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管理体制,必定会导致洋务运动的失败。

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就是抵御外敌,但洋务派在外交活动中,却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敌和稍分洋人利益的作用,但是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最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洋务派标榜的自强、求富目标并没有实现,洋务运动基本上算是失败了。而且当时大多数国人对洋务知之甚少,思想还处于被封建礼教束缚的阶段。因此这些原因导致洋务运动注定失败。





小浩学历史


自救,可以说是救中国,更具体一点就是救清政府。

一、洋务运动的目的实现了么?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1861年1月11日,爱新觉罗·奕訢会同桂良、文祥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推行了一项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1861年辛酉政变后,慈禧重用洋务派,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1895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历时30余年的洋务运动破产。

而且甲午战争的战败,直接引发了戊戌变法,搞得举国愤慨,比起输给英法美俄等西方国家的耻辱,中国人居然输给了自己的千年学生——日本,蕞尔之邦,举国震惊。改革派呼声越来越大,革命派的孙中山也在甲午战败后开始了活动,最终于1911年推翻了清政府。所以说,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没有实现的。


二、洋务运动为什么失败?

我们现在了解了洋务运动的基本情况。但是,我们要深入分析,才能更好的理解洋务运动。如何分析呢?为了更好的让大家理解,我把当时的中国比喻为一个人。由于中国自第一次工业革命(1760前后开始)后,中国开始大幅度落后于西方。全世界相当于一个班级,西方是一个个优等生,中国和其他亚非拉国家无疑就是一个个后进生。但是,在1840年前,中国并不认为自己是后进生,而觉得自己是天朝上国,自己考试都是拿A的,认为其他国家都是学渣。1840年,当时中国人眼中的“学渣”——英国用船坚炮利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打败了中国。诸如林则徐、魏延等一批人看到了西方的先进,中国的落后,但是包括慈禧、光绪等掌权者和大部分中国人并不认同这一点,没有形成共识。

1856年至1860年,当时中国人眼中的又一个“学渣”——法国,看到英国从中国获利很多,也不安分起来,加上中国还有些不服气,英国联合法国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打得清政府满地找牙,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慈禧、光绪居然从首都逃跑,中国颜面尽失。

这个时候,整个中国,有眼光的同志,终于开始认识到自己才是那个学渣,而西方的优等生太多了,形成了一部分人的共识,他们是承认自己不如西方的,这部分有眼光的人就是洋务派。

从直观的层面上来讲,由于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我们在军事上的一败涂地,眼力所见主要是军事装备不如人。中国“学渣”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和目标。学渣就是学渣,没有明白口号里面的矛盾关系。中国学西方的先进技术,还要用先进技术来制衡或者打败西方,你觉得西方的优等生是傻子么?就像今天一样,当时的西方也不可能把最先进的军事技术传授给你嘛,大概率的是把淘汰的军事技术传授给你,所以这也埋下了悲剧的根源。

所以,洋务运动从一定程度上,只是一个模仿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的运动。洋务派对西方的先进性认识,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没有看到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只看到了打败自己的军事技术。这一方面是学习规律的制约,学习嘛,最初的学习就是模仿,而且是模仿最表面的东西。另一方面,因为中国在此之前领先了世界三千年,现在我们回顾,说是那个时候的中国人自傲,其实是他们“自信”,觉得中国是好的,是厉害的,就像今天的美国人一样,只是由于鸦片战争的战败,觉得军事技术不行了,学学这一个方面就够了,不用学习他们其他的了。相反,处于同期的日本,为什么明治维新能够取得成功,就是他们从来没有领先过世界,都是学习引进世界的先进事务,中国先进就引进中国的,西方先进就引进西方的,没有历史包袱,所以日本不仅模仿军事技术,还改革了政治制度,甚至提出了文化上的“脱亚入欧”,一步到位的学习了很多东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还有一个关键,日本国家小,船小好调头,所以日本明治维新能够成功。

而中国的学习,洋务运动学习器物——戊戌变法学习政治——新文化运动学习文化。一项一项的学习,而且还是自学,没有官方强有力的推动学习,近代学渣的本质暴露无遗,关键每一项都没有学好学彻底,打个分的话,也就是50多分的成绩。同时期的日本,明治维新后,由政府大规模的组织学习各项制度、文化、技术,而且由政府扶植企业学习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就是来自于当时的日本。这么一对比,可能大家好理解多了,对比起数据太眼花缭乱了。



三、甲午战争为什么会失败?

洋务运动以甲午战败为标志,读到中日甲午战争,身为中国人,我们难免捶胸钝足,恨清政府不争气,怨李鸿章保守不图进,明明由火力优势,竟然龟缩不战,导致一败涂地……我们通过甲午战争来分析。海陆军各种军事力量数据的对比,我就不在这里作过多的陈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百度一下。总的情况来说,号称全球第八大舰队的北洋舰队,被海军排名靠后的日本干翻,在当时是出乎世界的意料的。要知道,当时北洋舰队是开到墨西哥震慑,到日本炫耀过武力。

为什么还是战败?为什么?

原因太多了,我们看看主要的吧。对比一下,后来的蒋介石国民党军队人数多、装备先进,为什么还打不赢装备落后的共产党?答案是组织情况,国民党内部四分五裂,统属混乱,政令不一。共产党组织严密、凝聚力强,依靠群众。什么是组织?答案就是政治,说白了,国民党的政治机构、政治动员、政治制度、指导思想等等是落后的,是混乱的。同样,甲午战争时期的清政府是怎样的?内部洋务派在推进改革,守旧派全力阻碍,一部分部队虽然拿着先进的武器,开着先进的军舰,但是他们的思想、组织,仍然是停留在冷兵器时代的架构上,他们的学习,只学到了看到得西方的皮毛,没有学习后面的军事制度、政治制度等等层面的东西。

日本呢?从器物——制度——思想,三位一体,都得到了深度的洗礼,举全国之力奋力一战。甚至可以说,日本对中国的开战,只是和洋务派开战,因为其他中国人除了骂人,其他什么也没有干。一国与一派的战斗,谁胜谁负,结果不用多说了。

在前期同样是后进生的亚洲两个国家,日本通过全方位的学习,赶超上来,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准优等生,清政府嘛,顶多算一个“体育”特长生,有勇无谋,两个打起架来,特长生块头上虽然貌似有优势,但是日本一用上先进的军事谋略与执行力这些背后的功夫,清政府这个学渣分分钟原形毕露。也正是因为这次战争,打光了洋务派的军事资本,历史上也说甲午战争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


四、洋务运动有没有可取之处呢?

洋务运动的最终结果虽然是失败,但是其对中国近代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1)对近代军事的影响:洋务派一致主张师夷长技以富国强兵,抵抗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机。洋务运动,是从军事自强开始的,为实现军事自强,洋务派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近代军事工业;二是建立近代海防海军,同时改进陆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三是建立近代军事学堂,培养新式陆海军人才。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一大批大型近代军事工业相继问世。1885年设立的海军衙门,统领海军、海防事宜,推进了海军建设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清军队战斗力有所提高,对外国的侵略势力有一定的抵抗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使中国军队以近代新式武器装备投入反对日本侵略的甲午战争。开始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2)对近代经济的影响: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资金、原料、交通等方面的问题,于是在“自强”口号兴办军事工业之后,洋务派又在“求富”口号之后开始兴办民用企业,着重点在于采矿、冶炼、航运、铁路等一系列配合军事工业的项目。在洋务派的倡导下,许多达官显贵以兴办洋务为荣,深深的动摇了从商鞅变法开始的,中国几千年文明中“重农轻商”的概念,促使中国近代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对中国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对近代政治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创办者自身的封建性和腐朽性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而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其他的有志之士看到了洋务运动的缺陷,刺激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对近代文化的影响:洋务运动是近代教育的开端。要开始洋务运动,兴办洋务就必须要有精通洋务的人才,但是中国传统的科举制教育却远远无法满足洋务运动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就成了洋务运动进行下去的一项总要的举措。开办新式学堂,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共创办24所新式学堂,主要为翻译、工程、兵器、通讯、医务等培养新型人才,虽然学堂规模不大,但是依旧打破了古老的科举制度,培养了一批不同于传统的近代科技知识分子,一定程度上打通了社会文化风气,为后面科举制的废除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派遣留学生,为了更系统的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洋务派向西方派遣 200 多位留学生,为洋务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西学知识的新式人才,一方面也对中国的教育近代化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准备了最初始的文化条件。

大嘴说贵阳


这样评价是正确的,它的确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一次自救运动,因为整个洋务运动的核心思想是师夷场技以制夷,李鸿张等洋务运动的领导者派遣了许多留学生到西方国家去学习他们的科学技术,用于强大国家,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才是真正使国家落后受辱的根本原因,而洋务运动则打的是清政府的旗号,维护的是清统治阶级的利益,所以它从根本上是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它与中国历史的发展潮流相悖,所以它注定失败。


宗云与菊花


甲午战争一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 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服务。但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充分地发展起来的。洋务派既要发展近代企业,却又采取垄断经营、侵吞商股等手段压制民族资本;既想培养洋务人才,又不愿改变封建科举制度。这就决定了洋务派企图通过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必然失败的命运。 ②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洋务派越是积极引进西方的“船坚炮利”,也就越加深了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 ③洋务运动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所创办的新式企业仍是封建衙门式的,经营不讲效益,企业内部极其腐败,充斥着徇私舞弊、贪污盗窃、挥霍浪费等官场恶习。 此外,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又多方阻挠,“一闻修建铁路、电报,痛心疾首,群起阻难”。


澄澄看世界


洋务运动是中国工业化的第一步,生产力的进步一定会让改变生产关系,工业起步一定会让民智大开发,先进的工业文明让大清强大甚至续命,但是终究是失败的。

但是,功绩还是有的。大清太腐败了,政治制度的落后是致命的,全国上下派系林立,甲午一战败在李秉衡见死不救,败在清流派对李鸿章的种种排挤,那是李鸿章的淮军和北洋水师乃至少数其他派系大清武装对抗日本全国。哪里有不败的道理?

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的运动,但是孕育了很多西方文明的种子,它的弊病在于没有改变国民性,没有让中国国民拥有国家意识,没有消灭国内巨头的派系。





黑衣浣熊


失败原因主要是包括传统封建制度的弊端、缺乏完整的计划、主事者识见不足、守旧人士的反对、官僚政风的败坏等。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虽然自我标榜“自强新政”,但由于他们都是封建传统思想的卫道者,根本无意于学习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

洋务派只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极力反对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进行任何形式的变革,只是徘徊在封建王国的藩篱中自认为有所新创而洋洋得意,所以最终也没能在外国侵略者面前表现出“自强”、“中兴”。相反,在列强侵略势力的进攻下,这些封建思想的卫道者们所举行的“壮举”迅速归于失败。

扩展资料

对洋务运动改革的反思

一、洋务运动并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根基,它具有一定的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西用”,也就是说洋务派想要在不改变中国封建统治的基础上达到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

二、洋务运动中的“洋务”两个字主要指的是西方的大机器生产,也就是说它依靠的是外国的技术,这使得洋务运动在技术层面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就自身利益考虑,西方列强也不会希望中国真正的富强起来,所以洋务派的一系列活动只会加剧外国对中国的侵略。


w流浪的石头


“洋务运动”这次自我救赎的失败可以说从最开始的萌芽期就是失败的,因为当权者是错误的。

*洋务运动代表人务

为什么说是当权者的错误导致失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先了解。

(1)兴起的背景和代表:洋务运动的兴起19世纪60年代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和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了挽救清廷的统治危机由统治阶级的部分大员如:奕訢 李鸿章 曾国藩 左宗棠等共同兴起的。

*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

(2)洋务运动的内容:①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学习外国文化和技术。②创办近代企业,引进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办立军用工厂和民用工厂以达到自强求富。③建立新式海陆军。建成有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以增强国防。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工厂

洋务运动历时30年之久期间兴办了不少近代企业和海军。但是却并没有使中国自强富有。甲午战争中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也同时代表喊着“自强” “求富”口号的洋务运动彻底失败。

*洋务运动纪念雕像

导致失败的原因就是当权者。

洋务运动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就是在封建思想的领导,保证封建当权者的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去创办兴建近代企业,“洋务”是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服务的。但近代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和当权者的封建思想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充分地发展起来的。洋务派想要发展近代I业的同时又采取垄断经营、侵吞商股等手段压制民族资本。想要培养洋务人才却不想改变封建死板的科举制度。当权者的这种思想从最开始就决定了通过引进西方近代生产技术,来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是必然失败的。

另外洋务运动对外国的依赖性太强。洋务运动主要是引进了西方的生产设备和机器,在技术方面主要还依靠西方国家。

其次洋务运动中的管理充斥着腐败。洋务派所创办的一些新式企业少部分是官办和官商同办,绝大部分是官督商办这就不可必免其中有人中饱私囊和行贿受贿加上内部极其腐败,无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

正因为如此,三十年的洋务运动没帮中国摆脱贫弱,也没有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