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清华落榜,求父亲“帮忙”,时任教育局局长,父亲只回1句话

《诗经》曾言:“君子怀幽趣,谦恭礼乐才。”能被称为君子的人,不仅博学多知,更是为人谦恭,成为其他人的行为楷模。在民国,这个“

大师频出”的年代,也发生过许多让人拍手称赞的轶事,而后人也能从寥寥几字中,窥得大师的风骨一二。

孩子清华落榜,求父亲“帮忙”,时任教育局局长,父亲只回1句话

翁独健出生在坑边村,一个贫穷而闭塞的小村庄。全家人的生活简单而窘迫,只为能来年多收些粮食,而每天都埋头苦干。翁独健出生的时候,家里条件不算太差,所以在许多同龄人都无法入学读书的时候,翁独健被送进了小学,而当时年幼的翁独健,心思常不在课堂上,所以那时的他在老师眼里,就是个有点小聪明,但是却有些调皮的小男生。

但是母亲却不认为,孩子只能呆在村子里的这片小天地。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是翁独健的母亲却懂得一个道理:不读书就没有出路!对于孩子的顽皮,母亲并没有一味的打骂,而是慢慢的给孩子讲道理,再加上现实的残酷,让翁独健逐渐收了心,以第一的成绩顺利毕业,考上了重点中学。

孩子清华落榜,求父亲“帮忙”,时任教育局局长,父亲只回1句话

在读书的时候,翁独健深深感受到,在当下没有父母的帮助,自己要想进步,只能依靠自己。在考上燕京大学之后,翁独健一边打工一边读书,勉强维持生计之余,他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到了学习上,最终在哈佛获得博士学位后的他,毅然回国,回到了自己的母校任教,奔波在教学的第一线。

翁独健对于孩子的教育,虽然能够在限度内给孩子最好的物质生活,但是在为人处世方面,一向慈父的他却有着极为“严格”的一面。女儿翁如璧在父亲的教导下,不仅学识功课成绩过硬,而且在琴棋书画方面也有所涉猎,在这样的教育下,向来把清华作为自己大学目标的她,认定清华必然是自己的“囊中之物”。

孩子清华落榜,求父亲“帮忙”,时任教育局局长,父亲只回1句话

在高考结束后,一查分数却让翁如璧倍感震惊,发挥失常的她没有考上清华大学,惊慌下的她想到跟当时时任教育局局长的父亲求助,本以为只是几句话的事,但是却没想到,父亲毅然拒绝了她的请求。

“您是教育局局长,帮这个忙不是很简单吗?”

“正因为我是教育局局长,更不能那样做!”

面对女儿的失落,父亲翁独健细心的开导女儿:“只要自己努力,上哪个大学都能出人才。”最终翁如璧选择了自己的第二资源,没有忘记父亲教导的她,最终成了一名杰出的建筑设计师;而翁独健教育女儿的话,却没有被人遗忘,仍旧成了现在的教育榜样,影响着千千万万的年轻人。

精彩文章回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