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初學走路是光腳還是穿鞋走?

天津桐竹麻麻


光腳學走路!

寶寶學走路時,條件允許的話儘量讓他光著腳走,這對足部發育是最好的,它可以增加腳底的感官刺激,促進神經發育,鍛鍊寶寶的踝關節,養成良好的走路姿勢。

寶寶在剛學會走路的時候,會出現幾種看似不正常的步態(鴨步),很多爸爸媽媽都會擔心:

1、掂著腳尖走

寶寶剛學走路時,踮著腳尖走的現象是暫時的。但如果寶寶在學會走路好幾個月後,仍是這樣,並且在平時站立時,腳也不放平,就要引起重視了。

2、走路外八

呈現外八字是寶寶出於維持身體平衡需求的本能反應,等他走路熟練了就會消失。



怎樣判斷寶寶的腿型是X或者O?

當寶寶腳趾向前,腳踝併攏站立時,如果兩個膝蓋不能相觸,就是O型腿。如果兩個膝蓋靠攏,兩個腳踝又不能相觸,則為X型腿。

其實這兩種腿型都是寶寶生長髮育的必經階段——先是O形,後是X形,基本可以自行改變矯正,大約6-7歲才跟成人一樣直起來。父母如果懷疑寶寶腿形異常請先找兒科醫生諮詢,別盲目補鈣哦。


兒科醫生鮑秀蘭


老一輩都說寒從腳起,昨天我舅奶到我家玩,一進門,就看我女兒光著腳丫在地板上跑來跑去的,叫我連忙給孩子穿襪子,“冰腳啊”

很多人會覺得摸著孩子手腳冷,就給孩子多穿衣服,這個是不科學的。手腳處於末梢,再加上孩子血液循環差,所以會冷一點。應該摸孩子的後頸,如果是溫熱的,手腳不是很冰,那孩子就不冷。

為什麼說光腳的好處多?

1.光腳走路,和地面來個親密接觸,腳指頭牢牢的抓住地面,更好的感受地面,寶寶更不容易滑倒(除非地上有水)。寶寶學步更容易,更快。

2.腳底有著豐富的神經,寶寶光腳走路,可以刺激寶寶的神經和觸覺發育,從而使寶寶平衡性更好哦。

3.光腳的寶寶更聰明。小腳丫沒有了鞋子的舒服,更自在,跑跑跳跳的,寶寶新陳代謝加快,也可以提升寶貝的免疫力哦。

4.正好可以省了媽媽的糾結“該不該穿鞋?該不該穿襪子?穿什麼樣的學步鞋?”穿著幹嘛,不想穿就不穿,省錢又省心,寶寶更健康!

什麼情況下必須穿鞋(襪子)?

1.外出的時候。地面上會有堅硬的物體和髒東西,可能會傷害寶寶的腳掌。在草地上也要穿鞋,我們不能保證上面沒有玻璃碎片或者別的東西。

2.天冷的時候。在室內,可以給學步的寶寶穿學步鞋或襪子,可以開空調,不要穿太厚,學步鞋底一定要軟薄,否則可能會影響寶寶學步,延長學步期。

我女兒冬天在家,也不願意穿鞋子,一般都是開空調,穿防滑襪。跑跑跳跳還是很輕鬆。

3.寶寶不願意光腳。這個事情要尊重寶寶的意願,有的寶寶就是不喜歡涼涼的感覺,可以根據天氣挑選適合的襪子。也可以給寶寶選擇一些繪本故事,引導寶寶脫掉襪子,光腳走路。

4.寶寶生病的時候,如果身體受涼了,就需要保暖,可以穿上襪子或者鞋子。如果是發燒的話,需要散熱,就光腳吧。

現在天這麼熱,孩子不想穿就不穿吧,隨他吧。如果是這個時期學步的寶寶,那恭喜你啦,這個時候光腳學步最合適不過了,更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

我女兒學走路是在冬天,就算室內開著空調,還是得穿著襪子,走路不穩。開春脫了厚厚的衣服,沒多久走路就穩多了。


Ailsa麻麻


  不知道大家身邊的老一輩有沒有這樣說過:“讓孩子脫鞋光腳走路,接接地氣,學走路更快。”軒爸身邊就很多人這樣說,那到底是不是光腳學走路更好呢?很多父母覺得這個是謬論,其實這個說法確實是有科學根據的,因為寶寶在學走路時,光腳走的話對足部發育是最好的,它可以增加腳底的感官刺激,促進神經發育,鍛鍊寶寶的踝關節,養成良好的走路姿勢。所以如果家裡的寶寶剛學走路的話,建議父母們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下光腳走。

  對於剛學走路的寶寶,很多時候他們會踮著腳尖走,但父母們不需要緊張,因為這是暫時的,如果學走路幾個月後還是這樣,站立的時候腳也站不平就需要及時到醫院諮詢醫生了。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會走路外八,這也是很正常的,他們只是在維持自己的平衡。父母要注意的是孩子不要出現X或者O型腳,當寶寶腳趾向前,腳踝併攏站立時,如果兩個膝蓋不能相觸,就是O型腿。如果兩個膝蓋靠攏,兩個腳踝又不能相觸,則為X型腿。

  其實這兩種腿型都是寶寶生長髮育的必經階段——先是O形,後是X形,基本可以自行改變矯正,大約6-7歲才跟成人一樣直起來。父母如果懷疑寶寶腿型異常請先找兒科醫生諮詢,別盲目補鈣哦。


兒科醫生李樹珍


我覺得剛學走路的寶寶當然是光腳是最好的選擇,穿鞋子走路不容易讓孩子掌握平衡感,讓孩子學會走路的時間往後推。我家寶寶是七個多月就開始扶著餐桌來回走,十個多月就可以走得很平穩,在這個期間我從來沒有在室內給她穿過鞋子。孩子光腳學走路的好處是:

方便孩子感知地面情況,掌握平衡力

寶寶光腳走路的時候,可以直接接觸地面,感知地面凹凸情況,寶寶就會自動調整方向,防止摔跤,自然也會更快掌握走路的平衡力,學會走路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促進寶寶發育

寶寶的小腳丫遍佈各種器官穴位,寶寶光腳可以刺激腳底器官神經末梢,讓大腦也處於興奮狀態,寶寶身體器官也會發育得很好,不僅可以練習走路,增強體質的同時也能提高寶寶智力。


調整寶寶走路姿勢

寶寶光腳走路,全程都是靠腳步感應地面情況,不用通過低頭方式避開障礙物,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寶寶出現內八和外八、墊腳尖、O型腿和X型腿。


保持適宜的光腳走路環境

如果是寒冬臘月,寶寶光腳踩在冷冰冰的瓷磚上,確實有可能會寒氣從腳底入侵體內。所以我們可以在家鋪上爬行墊,或是選擇防滑的地板襪。平時外出讓寶寶光腳溜達的時候,一定要選擇乾淨整潔的地面,防止尖銳東西扎傷寶寶小腳丫。

所以,我建議寶媽儘量讓寶寶光腳學走路,既可以方便寶寶快速掌握走路技巧,又可以增強體質和提高智力。


悅媽育兒


為什麼非得在光腳和穿鞋子兩個中選擇,咱不能給孩子穿雙寬鬆柔軟吸汗的純棉襪子嗎?多備幾雙襪子,費不了多少錢,而且還有很多好處。

  1. 首先,襪子有一定的保暖作用,尤其是冬天,可以保護孩子腳不受凍。
  2. 襪子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若是寶寶光著腳,接觸外界環境比較多,一些髒東西就容易侵襲寶寶嬌嫩的皮膚,從而增加感染的機會。但是穿上襪子就會減少這種接觸,起到保護作用。寶寶穿上襪子可以減少或避免損傷足部的皮膚,防止寶寶學走路時碰到牆壁桌子等傷到腳趾。
  3. 襪子比較清洗和曬乾,髒了可以及時更換。

當然,如果寶寶在室外學走路,最好還是要穿上鞋子,防止傷到小腳丫;寶寶休息時可以脫下襪子光著腳丫透透氣,給寶寶按摩下腳部,促進寶寶腳部血液循環,刺激腳部神經。


洛洛育兒


光腳可以增強體質

是的,夏天讓孩子光腳不僅不容易生病,反而有利於足部血液的循環,提高抵抗力和耐寒能力,預防感冒或受涼腹瀉等疾病。

在國外的幼兒園裡,經常可以見到成群結隊的寶寶在老師的帶領下,赤著腳,繞著操場或沿著走廊有組織地進行慢跑,這就是著名的“赤足教育”。

實踐證明,赤足訓練一段時間後,絕大多數寶寶體質增強了,身高、體重增加了,連傷風感冒也很少發生了。

光腳刺激觸覺感官發育

感覺統合失調不是病,但是小時候不干預,長大後會無法改變。

0-3歲是感覺統合的形成期,3-6歲是最佳矯正期,6-13歲是彌補期(也許此階段花了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努力,但是矯正效果仍然不一定好),13歲感覺統合基本定型,難以矯正。

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孩子小時候很聰明,但長大後卻很一般了。

給寶寶光腳正是進行觸覺訓練的好方法。

這個季節還可以讓寶寶光腳在戶外玩耍,感受沙子、草地、水……

寶寶通過接觸不同質地、不同溫度、不同軟硬的物體,來刺激腳部豐富的觸覺神經,促進感官和大腦發育,增強記憶力,提高身體協調性。

不花錢就能在家做的感統訓練,還要活生生被你禁止!

Oh No,你這當媽的真是太沒有人道主義精神啦。

光腳更有利於學走路

對於初學走路的寶寶:

光腳能讓腳趾更好地抓住地面,不僅不易滑倒,還有助於寶寶學習掌握平衡,讓他學得更快、走得更穩。

光腳可以讓腳部神經直接感受到來自地面的壓力,更好地感知地面高低變化。

如果學步期穿鞋,這些感覺就會受到鞋的阻隔,寶寶就需要通過低頭看地面來判斷,時間久了就會低頭走路。

光腳時,小腳不用受到鞋子的束縛,腳形可以自然長成,光腳更能鍛鍊足底肌肉和韌帶,促進足弓的形成,有利於緩衝走跳時引起的震盪,預防寶寶扁平足和腳內翻、外翻等。

所以,學步期的孩子,光腳學走路最好。

很多家長在寶寶學走路初期,就迫不及待的給孩子穿上學步鞋。

可是大部分人都誤會了學步鞋,學步鞋並不能幫助學走路,只是保護寶寶的腳在外不受傷害。

這個季節,正是孩子光腳學走路的好季節。

當然如果學步期的寶寶從來沒嘗試過光腳走路,開始可以幫他穿上個防滑小襪子。

增食慾、促生長

腳底有很多神經末梢,光著腳走路,等於直接刺激腳底,可以促進腳部及全身的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增強食慾,促進生長。

穿不穿襪子因人而異。

襪子這件事的爭議,起因於孩子腳丫的溫度。

很多家長一摸腳丫子溫涼,就覺得孩子冷,忍不住給他套雙襪子。

但是手腳涼就代表寶寶冷嗎?

不見得!

寶寶的血液循環系統發育還不完善,手腳位於血液循環末端,距離心臟較遠,再加上嬰幼兒末稍部位血液循環較差、供血量少,以及皮膚較薄,所以根據手腳溫度判斷冷熱是不準確的。

正確判斷寶寶冷熱的依據是摸頸後,最合適的溫度是頸部溫熱,手腳溫涼。

正常健康的寶寶,夏季一般是沒必要穿襪子的,即便是在空調房,只要不是溫度過低,或是空調口直吹寶寶,光腳是不會導致著涼的。

當然新生兒和早產寶寶除外,他們的體溫調節功能尚未發育完善,自身產熱不足,體表散熱面積又大,需要格外注意保暖,這時候的小襪子還是很必要的。

當然,部分體弱或是身體不適(腹瀉或是感冒)的寶寶,也可以穿上薄棉襪。


在山上種土豆


寶寶學走路是光腳還是穿鞋?如果是剛剛開始學走路,建議孩子還是光著腳丫子來走,因為光著腳走路的優勢是穿鞋不能比的。

光腳走路有哪些優勢?

首先,光腳走路可以讓孩子的腳更好的抓握地面,媽媽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孩子剛走路時,不穿襪子,5個腳指頭會有意識的去抓握地面。

另外,孩子光著腳感知地面不同的材質,使用的抓力也是不同的,雖然孩子還在練習中,但是腳丫子對不同材質的感受不同,傳遞給大腦的感知也是不同的,練習的多了,下次他的腳就會知道如何才能走的更快,更穩。

如果穿鞋或者穿襪子,孩子是沒有這樣直觀的感受的,所以可以說,孩子光著腳走路,可以讓孩子更快的學會走路。

其次,腳丫子上末梢神經很多,光著腳練習走路,有利於刺激大腦的發育。

寶寶大腦的發育原理是,不斷的接受外部刺激——建立感知體驗——神經元不斷的鏈接。也就是說,只有大腦接受到的外部刺激越多,神經元建立的鏈接越多,大腦的發育才會更好。

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在孩子的認知階段要讓孩子觸摸不同的物體。對於腳丫子同樣的道理,腳部的末梢神經被刺激的越多,越有利於大腦的發育。

第三點,光著腳丫子走路,可以預防寶寶扁平足。孩子穿鞋襪子或者鞋子走路,更容易發生扁平足,光著腳可以促進足弓的形成,減少扁平足。

第四點,孩子光著腳走路,可以鍛鍊腳腕肌肉,有利於孩子腳腕更靈活。

孩子光腳會不會冷?

我們常說“寒氣從腳生”,很多父母不願意給孩子光腳是怕孩子冷著,在這裡我們有一個認識的誤區。



冬天腳冷的時候大家都會跺腳,目的就是取暖。同樣的道理,孩子學走路的時候一直在動,反而會促進血液的循環,這樣是不會冷的。

那麼孩子究竟能不能光腳:

1.看習慣,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光腳,那麼他本身已經適應了這種環境,所以完全可以光腳。

2.看溫度,只要家裡溫度在26度以上,都可以給孩子光腳,但是這裡有一個區別,除了一樓,其它樓層是不接地面的,也不回存在所謂的“地寒”,如果實在一樓,確實覺得有點冷,可以給孩子鋪上墊子,或者穿上薄襪子。

3.看體質,孩子本身體質較好,可以嘗試著光腳,如果孩子本身體質不太好,小感冒不斷,可以給孩子穿上襪子。

剛好現在正直夏季,是讓孩子光腳最好的時候,我女兒四歲,偶爾我們母女倆都會一起在家光腳,畢竟腳丫子也喜歡自由活動!


豌豆媽媽育兒


初學走路的孩子,在平整無異物的路面上,光腳走路最好,只要注意不要有尖銳東西紮了孩子的腳就可以。

這幾天陰天下雨,小區的廣場上留了幾灘小水窪還沒有幹,幾個一歲左右的寶寶在裡面乒乒乓乓,玩的可高興了。

我家寶寶十個月,還不會走路,只是能扶著往前邁步,平時也沒穿襪子鞋子,這回看見人家小哥哥姐姐玩水玩的高興,蹦噠著也要去,不讓去就哭。

我們就站在水邊溼了溼腳底板,被也高興的不得了,還興奮的直蹦噠。

●寶寶光腳走路有幾個好處

第一,刺激觸覺。

寶寶通過接觸不同質地、不同溫度、不同軟硬的物體,來刺激腳部豐富的觸覺神經,促進感官和大腦發育,提高身體協調性。

第二,對學習走路有好處。

光腳能讓腳趾更好的抓緊地面,不容易滑倒,有利於寶寶掌握平衡,小腳不受鞋子的束縛,有利於腳型自然成長,鍛鍊足底的肌肉與韌帶,預防扁平足和腳內外翻。

第三,促進寶貝的生長

腳底有很多穴位,光著腳走路,等於可以穴位按摩,能健脾益腎,鎮靜安神,光腳還能促進腳部以及全身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讓孩子食慾大增,促進身體生長。

所以,學走路的時候,讓寶寶多光腳,好處多多,至於穿鞋子,可以在寶寶走路穩一些,並且走路比較多了的時候,選擇一雙舒適的鞋子。

我是快樂成長倆寶媽,兩個孩子的媽媽,很樂意跟大家一起分享育兒路上的趣事囧事,歡迎大家點贊留言關注我!


快樂成長倆寶媽


我的觀點是,光腳走路比較好,原因有兩點:

一是讓幼兒稚嫩的足底皮膚,經常直接接受地面摩擦的刺激,從而增強足底肌肉和韌帶的力量,促進足弓的形成,有利於緩衝走跳時引起的震盪。

二來有利於足部血液的循環,提高抵抗力和耐寒能力,預防感冒或受涼腹瀉等疾病:再者對刺激末梢神經興奮、促進智力發育,也大有裨益。

但是,培養幼兒赤足走路,路面宜平坦,乾淨,要防止跌傷或足底被異物戳傷,赤足走路一段時間後,應及時洗乾淨腳掌。

穿鞋走路就可以避免尖銳物品對於寶寶的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