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出了这么多厉害的互联网公司,但没有自己设计过编程语言?

gzye


互联网公司没有设计编程语言我认为非常正常,哪个互联网公司开始设计编程语言了反而会显得有些特立独行。

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

驱动力不足

话说无利不起早,目前没有哪个公司靠出售编程语言成为世界五百强的,不仅没办法成为世界五百强,连维持一个像样的公司运营都很难,因为,大部分编程语言都是免费的!

因为很多编程语言都是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为了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发明的,比如C语言就来自于贝尔实验室,下图为C语言和Unix之父丹尼斯·里奇,他是贝尔实验室计算机部主任。

当然,也有一部分集成开发环境是收费的,比如微软的VC++,但是总的来说,靠编程语言赚不到什么钱,也就是说商业价值很小。这点小钱跟互联网公司的大生意比起来简直微不足道,互联网公司看不上。

没有利益就没有动力,所以互联网公司基本都不会在这一方面进行较大规模的投入。

除非,哪一天所有编程语言都被美国禁止使用。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的意愿和执行手段都不怎么强,编程语言全被禁的可能性是比较低的。

与公司定位不匹配

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的定位一个是商业至上第二个快速适应变化。

互联网公司整天考虑的是他们的用户喜欢什么样的应用,喜欢抢红包还是喜欢某一款游戏?多少人玩能赚多少钱这些。

他们的眼光随时要识别出广大群众的喜好动向,开发团队随时准备着快速推出新的软件产品,生怕推出晚了就被别的公司抢占了第一波用户。他们宁愿多花点心思去研究用户,比如

互联网公司永远追着商业利益最大的那个风口去跑,这是互联网公司的基因和生存法则。

这种公司定位跟发明一个编程语言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发明编程语言有点类似于搞科研和基础理论研究,特点就是高投入低产出,还大概率失败。好容易研究几年做出来了,根本卖不到钱也没人用,互联网公司哪会干这种傻事。

再说你让研发编程语言的团队考评怎么打,这些人在公司里怎么生存?微信团队成员一年奖金几十万,王者荣耀团队成员一年奖金几百万,编程语言团队成员连续三年奖金0蛋?

理论水平不够

发明编程语言需要相当的理论水平,当然你抄一套C语言可能不需要太高理论基础,但是新发明一个?

当年发明C++的时候提出了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发明JAVA的时候则是为了解决网络设备硬件底层差异过大的问题,为的是发明全网络都适用的编程语言。

如果现在要发明一套编程语言,请问互联网公司能提出什么样的更优秀的编程思想?或者要解决什么样的重大应用问题呢?

这种基础理论性的进步和研究,我更看好各大学和研究机构,互联网公司没有这个基因。

错过了最佳时机

当前的编程语言发明都已经30年的时间了,C语言诞生于1972年,而JAVA和Python诞生于1990年左右,那个时代是奠定当前计算机和互联网总体架构和技术标准的年代。

而到了今天,所有传统计算机的基础性理论和技术标准都已经成熟,软件的整个生态也已经趋于完善,发明编程语言这种事情已经明显过时了。

就算当前真的做出一款中国自己的编程语言,围绕这个语言的软件生态建设也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关键是,你跟其它编程语言相比有何显著优势呢?

这就好比今天突然有人提出来,我有另外一种方法推导出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来,别人听到了大概率只是哦一声罢了,不会引起多大的轰动,除非,你推导出了其它重大意义的公式。

重点考虑研发下一代编程语言

但是编程语言会不会止步不前?当然不会的。当前出现了不少新技术和新产业,这些新领域反而急需全新理念的编程语言出现,比如AI编程、量子计算机编程、自然语言编程等,都需要全新的编程思想和编程实践,就看互联网公司有没有心去做。

这里不展开详细描述,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一下我这两篇头条发文,必然会触发一定的思考。

在这个一大批新技术集中爆发的前夜,建议广大互联网公司在下一代编程语言方面多发力,才有可能抓住未来软件产业的核心技术,使公司完成互联网公司向科技巨头的升华。


沉思的枫叶


因为没必要。

1、世界上编程语言很多,但是常用的也就那排行榜上的前20名。在那20名中,我们最常用的也就是C/C++、JAVA以及Python。最近几年上升比较明显的是Go语言以及Rust。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语言就已经能够满足开发需求了。

2、计算机注重复用性,不主张重复造轮子。编写新的编程语言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确定目标需求。没有需求,就没有重新发明语言的必要性。此外,大部分语言都是开源的,企业也不用担心不能使用。即使是像JAVA这种的,我们也能找到可以替代的开源版本。

3、编程的世界讲究开源和共享,而不是民族主义。不是别人搞了个东西,我们就一定也要搞一个。这么做意义不大。


书小宅


本人在互联网从事研发,个人体会没人做一门新语言是因为没必要。开发编程语言虽然有难度,但没有那么难,就好像上班要10公里,可以坐地铁为啥非要步行?别谈理想,伤钱。

另外国人不是没有参与编程语言开发的,当语言有bug或特性不满足需求的时候,会给维护语言的开源社区提PR,好多语言可以看到中国程序员和公司的贡献。

不要所有的问题都站在民粹的角度看,外国有了,我们必须有,全球化的视角下外国有不一定是一个国家做,很可能是各国都有参与,编程语言,开源数据库,linux 内核等由社区维护就是全人类的智慧贡献的产物。不要纠结所有东西都要国人自主研发的,这样不是爱国,是浪费。


000风满楼000


我以前看到过一件轶事:好像是AT&T公司一位大神,总能在没有用户口令的情况下登录公司重要系统。管理员把系统重装应用重布,但大神依然登录系统。管理员虚心求教,大神曰:你们开发用的编译器是我写的………[大金牙]


lxk7739


不仅仅是在编程语言方面,像在其他计算机领域,比如大数据,有很多开源的大数据组件,其实也都是外国开源出来了,比如 Hadoop、Flink、HBase等等。很多计算机方面的技术,都是美国开源出来的。

虽然现在国内也有很多公司开始开源出自己的技术,但从整体而言,还是外国方面的计算机类的技术多,像 Linux 系统都是外国发明的,那在它上面运行的程序也都是国外的编程语言为主。

国外互联网科技起步早,尤其是美国硅谷的发展,带动着美国科技的快速发展

之所以这样,我个人认为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我认为是国外的互联网科技起步早,尤其是美国,硅谷就是其典型的代表。从最早的半导体发展开始,到现在全球非常多的互联网公司在硅谷创立,在加上硅谷背后是斯坦福大学和伯克利大学,天然的计算机人才优势。而美国的教育氛围也是鼓励学生创新,天才加上创新,国外发明编程语言,也是可以理解的。

美国的科技起步早,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需要科技来提高生产力,互联网应运而生。通过各种软件,将人们日常能够重复的工作用软件工具提升效率。软件的编写,自然少不了编程语言,所以编程语言多出自于外国,毕竟人家有真实的业务场景需要。

英语在全球使用的范围更广和更通用,国外有语言优势,而中文对于外人来说,比较晦涩

第二个方面,是因为英语在全球使用的范围更广和更通用,人家口语都是英语,在用英语创造出编程语言,我觉得是占了语言的天然优势。现在也有中文的代码编辑器,比如易语言汉语编程等等。但是这也顶多在中国可以使用,一旦在国际上,外国的同学根本就不会中文,更别说使用中文编程了。英语相对于中文,在编程语言方面,更有优势。

其他方面,主要是因为在计算机领域,很多技术方面都是国外的能人学士发明的,我们多是使用这些技术为主,所以从技术的最底层来说,核心技术在别人手里,所以也就适应了别人的编程语言。在发明编程语言这方面,没有强烈的需求驱动着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完全从零开始发明编程语言,这样的成本也太大了。

我是Lake,专注大数据技术原理、人工智能、数据库技术、程序员经验分享,如果我的问答对你有帮助的话,希望你能点赞关注我,感谢。

我会持续大数据、数据库方面的内容,如果你有任何问题,也欢迎关注私信我,我会认真解答每一个问题。期待您的关注


Lake说科技


中国的IT公司大多挣的是快钱,利润来源主要是通过压柞程序员的薪水获得,随着员工的工龄变长薪水变高获利空间越小,所以这些IT公司喜欢裁工龄长的工资高的,自然就很难发展到高层次去开发语言的程度,这和国外很不一样,国外公司很精明,他们的员工大多都是四五十甚至五六十超有经验的人,这些把握大的方向,而把那些负责简单开发的活派到国外那些人力成本低的地方。


用户1419139203757


首先,像阿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公司算不算厉害哦?我看未必,这些公司的业务几乎在中国大陆,在国内是没话,但跟Google、Microsoft、Amazon等等真正全球性大公司还差得老远,也许离开了中国市场什么都不是,国外消费者未必买账。

其次,开发中文还是英文编程语言?中文嘛还是算了,目前所有的代码都是用拉丁字母敲出来的,中文编程语言纯粹就是脱裤子放屁,试问敲10个拉丁字母快还是敲10个汉字快?至于英文编程语言,现成的一大把,没必要自己开发,即使开发出来也比不上国外的。

中国互联网这么繁荣,并不代表我们的技术厉害,我们的成就是占了后来者的便宜,我们站在人家的肩膀上而已。

往大的方面看,中国的经济能起飞同样也是占了很大的后来者优势,人家种树我们纳凉。所以奉劝各位不明就里的国人,不要过度膨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我4好人


商业化是互联网公司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程序语言只是附属产品。中国的互联网,资本驱动,野蛮发展,很少有公司能投入长期资源来研究底层技术,更别说发明语言,主要两类原因:

  • 已经有很多轮子,没太大必要
  • 短期没收益,长期看也有风险

互联网兴起之前,很多好用轮子已发明

互联网公司流行语言,在中国互联网兴起之前已发明。程序设计语言,很多都是早期发明的,比如C语言之父和Unix之父是同一个人,来自贝尔实验室。C语言的诞生,是解决汇编编程效率低下的问题,依赖于硬件,且抽象层次太低。当时还基本没有互联网的事。

之后,C++诞生,面向对象,但又要兼容c的包袱。有人很不爽,设计了更加纯粹的java,编译为字节码,美其名曰跨平台,一次编译到处运行。

小结: 今天业界流行的java是1995左右年诞生的,当时还没互联网什么事。

互联网兴起之时,为抢占市场选用成熟语言

巨大的人口红利,让中国诞生了很多互联网巨头,比如BAT,TMD等。

互联网兴起后,公司集中在商业化上,市场、用户是主要考虑的事情。更何况已经有很多经过历史考验的语言,何必自己发明轮子。等你语言发明好,可能黄花菜都凉了。

另外发明新语言,还得培养对应人才,和国内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背道而驰。

小结:所以大家基本都用现成的轮子,讽刺的是,站在技术巨人的肩膀上,追求商业利益的最大化

新语言的诞生,技术和商业

一门新语言的发生,背后要么是旧语言有缺陷,要么是满足不了新的场景需求。而发明一门语言,需要程序员对已有语言有充分的理论理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国内公司,商业驱动力太强,战略布局偏小。行业景气时拼命找人,行业萎靡时变花样裁人。从996到中年危机,这样的环境下,技术人员自己基本不太可能沉下心来搞技术。

除非公司高层战略上倾斜,有老大挺你,才有可能。国内cto,需要你时是技术驱动,不需要你时,就是虚职。高层上技术话语权没有那么大。除非碰到一个懂技术的老板,但很多老板做着做着就远离技术了,比如比尔盖茨,比如雷军。

小结:资本短视,有很多轮子可用的前提下,资本更多的是压榨你的生产力,不是你的创新力。国内互联网最不缺的就是资本需要的年轻人才。


最后,附上几个大佬图片镇楼。提醒大家发明语言时,发明语言时,要保护好自己的头发。


平凡科技


人家开发计算机语言是有需要才做,从开始的机器语言到低级语言,再到高级应用的API包的语言。这些语言研发都要花银子,要拉人才,中国有几个公司愿意花冤枉钱呢?前几年还有批评,企业的研发付出跟盈利收入比几乎为零,可忽然间研发投入有高涨了,“负能量声音”忽然消失了。呵呵,魔术有时候令人目瞪口呆。


从雾里撕开了一角


国内其实是有自己的中文编译语言,叫做易语言,因为各种原因,普及,版权等问题,压根没有推广起来,基本上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其实易语言也非常好用的,上手难度如果用现在的python做对比的话,估计差不多的难度,但是python这种毕竟已经有成熟的基础了,加上易语言可以说从安全性,通用型都被按在地上了,自然而然也就发展不起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