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黄金坑,百亿外资抄底,非典后率先反攻的优质股

A股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除医药、口罩、云办公三个特殊时期受益的板块外,其他板块全部飘绿,跌停个股比比皆是。我们以史为鉴,看看2003年非典时期,A股经历了什么。看清楚后,也许你就没有那么恐惧了。

2003年1-4月份,随着病情的发酵,医疗医药等题材涨势凶猛。头顶维生素和抗病毒两大热门概念的华北制药股价跳涨53%;鲁抗医药、天方药业连连涨停。媒体报道某中药可以预防“非典”后,同仁堂股价应声而起,从19元一路飙升到24元。

口罩题材更是热闹非凡,金鹰股份、泰达股份齐齐拉升,甚至做内衣的龙头股份等,与纱布纺织相关的公司都被炒作起来。主营服装的红豆股份,宣布上马医用口罩项目,开盘后股价直奔涨停。

A股黄金坑,百亿外资抄底,非典后率先反攻的优质股

单单这些非典题材的炒作,拯救不了整个大盘的局势。受情绪的影响,其他版块都急剧下挫,尤其是受影响较大的餐饮旅游、航空酒店、消费等板块。黄山旅游八个交易日下跌20%,首旅下跌25%,五粮液从12.8元跌到8.8元,贵州茅台一条阴线拉到20.71元历史最低点。

现在的局面跟当初很像,A股开盘让不少人惊慌失措,这种剧烈的调整是一步到位,还是会持续下去呢?我们通过2003年的情况就可以找出规律。

2003年随着病情好转,盘面发生了180度大转变。先前受热捧的医药、口罩等概念股,大幅下杀,快速腰斩;而被误杀的消费白马,如海尔、美的、茅台等,都打开了长期的上升通道。A股就此拨乱反正。

A股黄金坑,百亿外资抄底,非典后率先反攻的优质股

世界股神巴菲特,也是在2003年抄底了一只中国股票-中国石油。当时,中国石油H股的价格已经低到1-2港元,正是巴菲特钟爱的便宜货。后来他在10港元附近出清了该股票。而我们A股股民几年后在40多元的价格追捧这只票,则是另外一番遭遇。

在市场动荡的今天,外资在此扮演资本市场的逆行者,北上资金流入超过100亿。作为国内投资者,更应该坚定对市场、对国民经济的信心,一时的扰动不会改变大势,反而是一些优秀的公司给出了便宜的价格。

科技、消费中诸多优质公司,前期涨幅较大,估值较高,令投资者望而却步。在基本面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市场的回落恰恰可能是黄金坑,而不是陷阱。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中涉及个股仅为举例,不做推荐。所有数据来自特定时间的行情数据,可能存在微小偏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