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時,如果劉表舉兵襲擊曹操後方,能否滅了曹操?

戰國君


官渡之戰時,如果劉表舉兵襲擊曹操後方,肯定能滅了曹操。但是劉表年事已高不想捲入任何戰爭之中,而且劉表身後還有虎視眈眈的東吳,周瑜若是順勢來攻取荊州那麼劉表也危機了。

劉表襲擊曹操後方

官渡之戰,曹操兵力少於袁紹太多了,要不是袁紹太廢好謀不覺,官渡之戰袁紹直接就將曹操吞併了,哪裡還用的上劉表襲擊後方。勝利絕非偶然失敗也是一樣。

袁紹兵力高於曹操數倍還曾邀請劉表一起攻擊曹操。如果劉表當時同意邀請,偷襲曹操後方那曹操必敗。曹操除去常規鎮守的兵力,其餘能調動的兵力都帶去官渡戰場了,沒有能力再和劉表開戰或是防禦劉表大軍入侵了。那麼曹操勢力必然瓦解。


劉表不敢出兵怕江東偷襲

官渡之戰時孫策揚言要奔襲許昌奪取漢獻帝。那麼這個信息就說明東吳已經開始集結了至少萬人的騎兵。而如果劉表動手攻擊曹操,孫策調轉槍頭指向劉表,那麼劉表也未必守得住。雖然孫策遇刺身亡了,但是完全不要忽略周瑜的存在。周瑜一旦掌握時機率兵攻擊荊州,那麼東吳和劉表也會是一場大戰,劉表再想抽回偷襲曹操的部隊回援救很難了。

在三國中東吳雖然存在感低,但是實力不容小覷。如果劉表出手襲擊曹操了,那麼荊州和東吳對峙多年的平衡就打破了,那麼東吳隨時都肯能在背後捅刀子。三國時期很多的轉折點都和東吳有關。赤壁之戰東吳打敗曹操,劉備趁機入川形成了三足鼎立;偷襲荊州、夷陵之戰讓蜀漢進入衰弱期。


總結:劉表若是有心襲擊曹操後方,曹操必亡。但是劉表只想固守疆土,不想主動挑起戰爭或者捲入任何一場戰爭。而且劉表身後還有捅刀子高手東吳在呢!


感謝大家閱讀,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討、學習歷史。


青梅煮酒品三國



漁樵之人W


官渡之戰時劉表北上至少會給曹操造成很大的麻煩,但是是否可以擊敗曹操則不一定。

在官渡之戰前,袁紹曾經派人向劉表求助,希望共同對付曹操。劉表雖然答應了,但是實際上卻按兵不動,坐視袁紹和曹操在官渡大戰,採取了坐山觀虎鬥的方針。

太祖與袁紹方相持於官渡,紹遣人求助,表許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漢間,觀天下變。

劉表這一做法遭到了蒯越、韓嵩、劉先等人的反對。他們認為劉表坐擁荊州,有10萬大軍,此時無論是趁機起兵奪取天下,或者是支持一方都大有可為。但是這樣中立觀望,勢必同時得罪曹操和袁紹,無論誰贏了都會懷恨在心。

但是劉表並沒有聽從他們的意見,最終還是沒有采取行動。甚至在曹操取得官渡之戰勝利,平定河北期間,劉表依然無所作為。結果曹操平定河北以後果然發兵南下,劉表病死,次子劉琮投降曹操,荊州易手。

劉表在官渡之戰時北上,對於曹操肯定來說是一個壞消息。此時他和袁紹在官渡、青州等地都展開了戰鬥,後方相對空虛。一旦劉表真的北上的話,對於曹操來說壓力很大。另外劉表一旦起兵的話,很多人可能都對曹操的前景不看好,曹操的部下或者是依附他的人很可能會隨之叛變,這樣一來曹操很可能在官渡之戰失敗,至少是會遇到很大的麻煩。

不過曹操對於南方的威脅並非全然沒有防備,此前他特意命滿寵、李通等人駐守許昌以南,監視劉表和孫權。滿寵、李通也都是三國時期的名將,加上三國時期攻城技術落後,一旦死守城池的話劉表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取勝。

而且劉表和孫策兩人因為孫堅之事結仇,此時孫策虎踞江東,在孫策死前,劉表也不可能抽調太多兵力北上。而等孫策遇刺之後6個月,曹操就擊敗了袁紹,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劉表真正能利用的時間也只有6個月而已。

以劉表多疑的個性,能不能利用好這6個月的時間是很值得懷疑的,所以曹操還是有機會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


不沉的經遠


導讀:俗話說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劉表自家知道自家事。也許在大家看來劉表屬於無慾無求、只求自保的軍閥,其實不然。可以說劉表在官渡之戰時絕對打過曹操的主意,可惜劉表也有需要不可言講的內部問題與外部的困難。所以說劉表根本沒有辦法舉兵襲擊曹操後方,內有外患之下如果劉表偷襲曹操荊州大本營能否保住都是個問題更不要說滅了曹操?


作為八駿之一的劉表,單人匹馬定荊州豈是好相與的;坐擁富庶荊襄九郡處於四戰之地,不知道多少豪傑曾今打過荊州的主意;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坐穩荊州牧豈能是佛系之主?所以無論是史書上是否記載,劉表肯定打過曹操的主意。那麼官渡之戰這麼好的機會,劉表沒有趁機偷襲是在深思熟慮後的結果。具體原因如下:


攻擊距離遠

從荊州出發攻擊許昌,直線距離都超過五百公里。如果規避山川走關羽北伐的老路繞道荊襄、南陽,雖然相對好走,但是使攻擊距離又加長了。況且雖然這條路線相對好走,但是按照關羽的威猛北伐照樣延續了幾個月何況荊州劉表?這還是偷襲嗎,很容易打成消耗戰。如下圖所示:

而曹操此時的地盤是東西狹長,官渡距離許昌才70多公里且都是一馬平川。劉表長達500多公里的遠距離行軍屬於勞師以遠。況且大部分都在曹操的視力範圍內後勤保障都是個問題,所以從這方面說劉表有顧慮也是正常的。


曹操對劉表有防備,在南下的位置上佈置重兵防守

曹操陰險狡詐,這種情況下怎麼能不防備劉表抄後路?所以即便是官渡之戰是生死之戰,但是還是在南部防線留下了重要力量來牽制劉表。具體分佈如下圖所示:

第一路:潁川郡由夏侯淵和曹洪鎮守;夏侯淵勇冠三軍,曹操賬下有數的大將。而曹洪更是可以和張郃、張飛、馬超匹敵的將軍。有這兩位鎮守潁川可見曹操也是下本了。潁川作為三國時期人才輩出的基地不容有失。

第二路:汝南郡由滿寵、李通、蔡陽鎮守;滿寵有勇有謀,後世坐鎮汝南在防守孫劉兩家頗有建樹;而l李通和蔡陽也不是無名之輩,所以即便是在官渡之戰面臨生死的情況下曹操依然對劉表做出了必要的防禦措施。雖然劉表出兵的幾率小,可見曹操的謹慎。


荊州內亂未平,劉表自顧不暇也沒有強烈的想法偷襲曹操

在官渡之戰爆發的建安五年,其實荊州內部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平靜。荊襄九郡大致包含湖北、湖南兩省,而此時被劉表控制的只有北部荊州(也就是湖北地區)。而荊州南部的基本被長沙太守張羨佔據。如下圖所示:

長沙太守張羨佔據長沙、桂陽、零陵、武郡四郡之地,與劉表對峙。官渡之戰時張羨在桓階遊說下支持曹操,並派使節拜見曹操。也就是說劉表在荊州內部也有很強大的掣肘力量,南部荊州虎視眈眈在測劉表無法集中精力偷襲曹操。劉表和張羨相持幾年,直到張羨病死劉表才乘機徹底平定了荊州。

《魏書二十二 桓階》:後太祖與袁紹相拒於官渡,表舉州以應紹。階說其太守張羨曰:“曹公雖弱,仗義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討有罪,孰敢不服?今若舉四郡保三江以待其來,而為之內應,不亦可乎!”羨曰:“善。”乃舉長沙及旁三郡以拒表,遣使詣太祖。太祖大悅。


也就是說劉表內部不靖,和他敵對的張羨作用四郡之地實力非同小可。所以說此時劉表當務之急是平頂內亂。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張羨不平,荊州也不能形成合力防守周邊勢力對荊州的蠶食和垂涎。


小結:

綜上所述,劉表作為一時人傑不是不想在官渡之戰時偷襲曹操而是不能。荊州的內憂外患都不允許劉表偷襲,否則張羨和夏侯淵等人南北夾擊劉表都有傾覆的風險。生死關頭穩定才是第一步,哪裡還有心思去偷襲曹操。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不請自來

作者沒有提及正史或者演義,咱們就用正史來說吧。

如果就正史而言,劉表偷襲許昌並不是不可能,但是他手中的兵並沒有曹操的強,曹操基本在外連年征戰沒停過。劉表佔荊襄九郡,傭兵35w,但是荊州是由兩個大族接管的,蔡瑁就是其一,蔡瑁主武,擅長水戰,蔡瑁是劉表手下唯一一個稱得上是上將的將軍,如果自己傾巢出兵,奪許都,救天子,名流千古,誰人不想?可是劉表不敢,說白了就是不敢,劉表素來與江東不和,手下黃祖曾射殺孫堅,孫策記恨,如果此次攻打曹操,劉表害怕孫策的驍勇,不敢擅自出兵,而且曹操也是固定了前方,後方也穩固,劉備等烏合之眾就曾偷襲許昌,但是曹仁力挽狂瀾,先後各個關隘擊垮劉備,劉備逃往雞落山,曹仁一路追擊,大敗劉備於雞落山,此勇猛過人不可阻擋,劉備率領的2w袁紹的軍隊基本全軍覆沒,幾千人被俘虜,而曹仁僅僅用了幾千兵馬,官渡前方,曹操已是連戰連捷,偷襲烏巢,收張郃高攬之時,就註定這袁紹的失敗,而曹操一躍成為天下最強的勢力,劉表不想得罪他,所以得出兩種結論:

其一,就算偷襲也未必能勝,陷入泥潭孫策還會趁勢取荊州

其二:不偷襲,靜觀其變,坐看曹操大敗袁紹,自己也不會損失什麼,這也是劉表所想。


劍鞘解說


《魏書》有這樣一句記載:

公雲:“我攻呂布,表不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紹,此自守之賊也。”

換句話說,如果曹操坐在劉表的位置,他是決計要北伐的。

但如果劉表不是坐守之輩,而是在官渡戰役期間,攻打曹操後方,到底有沒有可能得手?要搞明白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弄清兩點:劉表軍隊情況,曹操駐防軍隊情況。

劉表軍隊情況,史料明載:

……表遂攻並懌,南收零、桂,北據漢川,地方數千裡,帶甲十餘萬。

十多萬人。曹操的駐軍情況,史料記載很少,只能通過旁證推測。官渡之戰時,曹操命李通鎮守汝南兩個縣,並封李通為陽安都尉。當時,汝南地區有許多賊軍活動,李通曾進擊賊軍,史載:

時賊張赤等五千餘家聚桃山,通攻破之。

當時的賊軍,許多都是攜家帶口為寇的,故而這裡的記載是五千餘家。漢末一家平均有口四人或五人,則五千餘家,至少有一萬到兩萬人。不過這一兩萬人中,有老弱婦孺,這些人不可能上陣作戰,合理推測,當時能交戰的賊軍,應在幾千人左右。

李通率軍攻破了幾千人,則他手下至少也得有上千人,甚至幾千人。當時曹操防守荊州劉表的防線,有兩個方向,一是潁川郡方向,二是汝南郡方向。也就是說,劉表如果要率軍進攻曹操後方,他當時只能從這兩個郡進軍。潁川郡的西面,當時在張楊手裡控制著,汝南郡的東面,當時只有江東孫氏能威脅到。李通被冊封為陽安都尉,陽安縣,是荊州入汝南的重要門戶之一。

從上述分析推測,當時李通應該是曹操在南方防守劉表的一員大將。如果這個推測準確的話,那麼李通手下能調動的兵力,在當時應該是南邊駐軍裡數一數二的。

除《李通傳》外,《曹仁傳》和《劉備傳》也能找到證據。《曹仁傳》中寫到:

太祖與袁紹相持於官渡,紹遣劉備徇㶏彊諸縣,多舉眾應之。……太祖遂使(曹仁)將騎擊備,破走之,仁盡復收諸叛縣而還。

那麼當時劉備率領的袁紹軍隊,大概有多少呢,史載:

紹遣先主將本兵復至汝南,與賊龔都等合,眾數千人。

也是數千人。

通過《李通傳》、《曹仁傳》、《劉備傳》中的記載,我們可以得知,當時在曹操後方活動的各種勢力,發生的各種戰鬥,最多不會超過幾千人的規模。那是不是說,當時汝南郡和陳留郡的每一個縣,都屯住有幾千人呢?顯然不是的。《程昱傳》裡寫到:

袁紹在黎陽,將南渡。時昱有七百兵守鄄城,太祖聞之,使人告昱,欲益二千兵。

鄄城曾一度是兗州的州治,曹操起家時曾多次將治所安置在這裡,可就這樣一座重要的城市,且當時正值袁紹大軍壓境,卻只有七百名士兵守衛,可知當時非火線上的城防軍隊量級,不過區區數百人,頂多上千人左右。

曹操和袁紹在官渡對峙時,潁川郡和汝南郡總共下轄四十一縣,這些縣城中,或多或少都會有些駐軍,少則幾百人,多也不會超過千餘人。即便這樣算下來,僅這兩個郡的駐軍,也有一萬至兩萬人了。

曹操當時在官渡前線的機動部隊,也只有三萬多人,相比機動部隊的數量,防守荊州劉表的駐軍數量,已經非常非常多了。

分析完了,我們來看,劉表當時十餘萬大軍,即便除去其中的駐守軍隊,他能直接調集作戰的,也絕不會下於五萬人。而曹操當時在南邊的駐防軍隊,總數也不到兩萬人,且這些人都是駐防軍,不是機動部隊,不可能全部集中起來作戰。所以,從軍隊數量對比上看,劉表的機動部隊完全碾壓曹軍。如果當時劉表敢從背後舉大軍偷襲曹軍,以曹軍的駐防軍隊,必然不可能阻擋劉表的攻勢。

但即便如此,劉表依然不敢進犯曹軍。其中,《漢晉春秋》中有一句這樣的記載:

太祖之始徵柳城,劉備說表使襲許,表不從。及太祖還,謂備曰:“不用君言,故失此大會也。”備曰:“今天下分裂,日尋干戈,事會再來,豈有終極乎?若能應之於後者,則此未足為恨也。”

曹操徵柳城時,官渡之戰已經結束。柳城的距離,要比官渡距離許都遠得多,但劉表依然不敢偷襲曹操。不過,從劉表和劉備的對話中可以看出,劉表在這件事上,實際非常猶豫,一方面,他並非不想和曹操對抗,另一方面,他又沒有十足的膽量這麼做。


南苑瀟湘


理論上來說是有可能的。因為曹操主力正在對抗袁紹,已經打得很辛苦了,而劉表擁兵十數萬,若是和袁紹聯合起來,曹操會很慘。但他沒有。

官渡之戰是袁紹和曹操之間一場非常重要的戰役。

當時曹操天子在手,並且佔據了兗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隸等地;而袁紹則佔據了幽州、冀州、青州、幷州,整個河北都在其掌握中。他們是華北的兩大政治軍事集團,遲早要對上。

先挑起戰火的是袁紹,挑選十萬精兵,想要南下進攻曹操的根據地許都,搶到漢獻帝,成為挾天子的那個人。

曹操沒有坐以待斃,部署兵力主動應戰,在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一帶築壘固守,阻擋袁紹的正面進攻。從兵力來看,曹操只有兩萬,遠不及袁紹兵多將廣。

而且曹操正在部署的時候,劉備起兵反曹,曹操是先出兵打敗了劉備,迫降了關羽,才回師官渡,與袁軍交上了手。

就在曹操和劉備交戰的時候,袁紹的謀士田豐建議趁此機會從後方襲擊曹軍,袁紹沒采納,理由是兒子生病了,他要回家看兒子。這是袁紹的第一個失誤,此後他還有一系列失誤。

最後曹操以少勝多,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

如果曹操和袁紹大戰時,劉表舉兵襲擊後方,是有可能滅了曹操的,就算不一定能殺曹操本人,但必然能打擊曹操的勢力。

官渡之戰前,劉表和張繡就聯合著打曹操,各有勝負,之後曹操得知袁紹要打許都,趕緊率兵回防。也就是說,劉表是有理由打曹操的,袁紹也看到了這一點,派使者去聯合劉表。

但劉表雖然口頭上答應了會出兵助袁,實際上卻沒有。這也許和一件事有關,他曾經的盟友張繡接受了謀士賈詡的建議,投降了曹操,使得劉表失去了對南陽郡的影響力。可能是因為這件事,導致他過於小心,不敢輕動,以自保為主。

劉表的手下從事中郎韓嵩、別駕劉先勸他選一方投資,說:“將軍,曹操和袁紹相爭,他們的勝負掌握在您的手裡,你擁有十萬大軍,幫誰誰就贏。但如果您一家都不幫的話,就兩家都得罪了,勝利的一方事後必然找您算賬,您也就無法再從容自立。曹操看起來比較有前途,不如您幫曹操?”

沒錯,雖然之前一直在和曹操打戰,但劉表的部將看中的還是曹操。

但劉表沒有采納他們的意見,安心的當個吃瓜群眾,並不參戰。後來,劉表病逝,他的兒子劉琮繼任荊州牧,曹操大軍到來時,他立刻投降了,打都沒打。這也算是個比較明智的決定吧。

總之,劉表本來有機會左右袁紹和曹操的命運,一爭天下,但他放棄了這個機會。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曹操和袁紹在官渡對戰時,潁川郡和汝南郡下轄總共有四十一個縣,這些縣城中,都會有駐防部隊,少則幾百人,多的也有千餘人,僅這兩個郡的駐軍加起來,大概有一萬至兩萬人。

曹操當時在官渡之戰的機動部隊,大概有三萬多人,相比曹操的機動部隊數量,防守荊州的劉表部隊,已經相當多了。

劉表當時手下有十餘萬大軍,除掉一些駐守部隊,他直接能調動的作戰部隊,大概有五萬人左右。而曹操當時在南邊的駐防軍隊,總數也不過兩萬人,而且這些人都是駐防部隊,不是什麼機動部隊,根本就沒有什麼戰鬥力,也不可能全部集中起來一起作戰。所以,從軍隊數量上來看,劉表的機動部隊可以說完全碾壓曹操的部隊。如果當時劉表率軍從後方偷襲曹操的老巢,以當時曹操的的駐防部隊數量,他絕對是擋不住劉表的進攻。

而且,從當時諸侯的爭霸局面來看,袁紹已經與劉表結盟,而曹操就夾在兩人中間。但是,曹操卻與劉璋、孫策結盟,劉表又夾在三人中間,而且是三面包圍劉表,迫使劉表不敢輕舉妄動,於是曹操才能夠專心與袁紹在官渡進行決戰。而且,在官渡之戰時袁紹可以說是傾巢而出,對於曹操來說這是一場生死存亡的大戰,他輸不起。相對而言,袁紹要面對的敵人卻很少,他的周邊能夠對他形成威脅的諸侯並不多,他在官渡之戰中處於比較有利的位置。

如果當時劉表聽了劉備的建議,偷襲曹操的老巢許昌,劉表是有可能成功的。但是,劉備並沒有能力說服劉表。荊州當時的實力還是非常強大的,但是如果一旦發動戰爭,荊州就會陷入泥潭,而且荊州人也比較多、經濟比較繁榮的就是南陽郡了,但南陽早就被曹操佔領了,如果劉表發動了戰爭,糧草供應不上,那隻能是等死了。而且,劉表既要防守劉璋,又要防守孫策,就算劉表有心進攻曹操的後方,他也沒有這個能力和膽量。

公元前


如果當時劉表接受袁紹的意見,聯合發兵,夾擊曹操,以曹操當時的實力,是肯定會滅亡的。

但說實話,劉表是無論如何不會攻打曹操的。

一.師出無名。

雖然我們都知道,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在當時看來,曹操確實是打著保護天子的旗號,為天子征戰四方不臣之諸侯。

而劉表是漢室宗親,他攻打曹操,是沒有道理的。

曹操在保護天子,所以和袁紹在官渡對決,劉表作為漢室宗親,不但不出兵相助,反而釜底抽薪,背後捅刀,這說出去,劉表得揹負多大的罵名?得讓口水活活淹死。

所以劉表當時給了袁紹一個模稜兩可的態度,即沒答應,也沒拒絕,坐守看戲。

二.權利不牢。

劉表並不是荊州人士。他是代替王睿空降到的荊州,做的荊州刺史。

當時,荊州刺史王睿被孫堅所殺,於是董卓舉薦劉表繼任。但由於江南當地宗賊甚盛,劉表只能匿名獨自去荊州,才得以上任。

但由於是外來戶,劉表在這裡沒有任何依靠,於是,他啟用蒯良,蒯越,以及蔡瑁等當地人,通過勸說、討伐,軟硬兼施,才算是控制了荊州。但實際上,荊州世族、宗賊一直沒有真心投靠劉表。

所以,劉表為了守住自己的這份地盤,也不會輕易出兵。


始終先生


曹操幹這種冒險的事情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不過細細一想,白手起家的人不冒險,哪裡能成功呢

早在曹操偏居兗州的時候,初平四年,由於徐州刺史陶謙派兵截殺了曹操的父親家人,曹操大怒,一方面為了報仇,另外一方面為了奪取徐州,曹操傾全部兵馬進攻徐州,這時候的兗州大本營也是空城,最後差點被呂布奪取。

官渡之戰曹操也是傾巢出動,那麼如果劉表舉兵襲擊曹操後方能否滅了曹操呢?

曹操自己肯定是考慮過了這一點,因為當時曹操的後方不止有劉表,還有西涼的馬騰以及東吳的孫策都與曹操勢力範圍接壤,但是呢,曹操賭定了劉表不敢進攻。

因為劉表本人的志向不大,守住自己荊州一方土地就知足了。所以自己的兵力是用來守地盤的,對攻擊曹操沒有什麼意向。曹操只是對劉備和孫策有點忌憚,但是劉備沒有兵馬,孫策太遠,所以曹操才敢放心的傾全國兵馬迎戰袁紹,並最終戰勝他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